男人女人的活我都幹了:女卡車司機的前半生

2021-02-25 三聯生活周刊

「選卡車司機這一行,不就貪圖它走南闖北的自由嗎?」好幾位司機這樣告訴我。今年年初,在被交通部授予「十大最美貨車司機」稱號的人裡,宋玉蘭是唯一的女司機。她說:「『快手』上那幾個女卡車司機『網紅』,我一看就知道她們是假的。」

記者:駁靜  攝影:李偉

宋玉蘭今年40歲整,開卡車已經21年。因為常年開車,皮膚黑,早就放棄防曬了。早幾年愛跟男同行們一塊兒喝啤酒,有點胖,但最近瘦了十幾斤。不開車的時候,她就好穿個裙子和高跟鞋。她出生在山東省青州市,「九州」之一,是個古城,城南北有兩個水果批發市場,與「蔬菜之都」壽光相鄰。

19歲那年,跟著她大哥的卡車上了路,「拉的是蒜苔,去的德州,出發前興奮得一夜睡不著」。這趟下來,她大哥覺得妹子能吃這碗飯,因為第二天原路返回的時候,她已經能說得上來怎麼走了。那是沒有導航可以依賴的時代,但即便是今天,哪些路段限高,怎麼走可以少交高速費,貨車司機仍然需要在腦子裡編織好一張網。宋玉蘭現在時常接到同行打來的求助電話,問她怎麼走。就為這個,她夜裡睡覺手機從來不關,開著聲音,夜半電話響起來,準是有司機來問路了。

宋玉蘭

像宋玉蘭這樣經驗豐富的女司機,全國都找不出幾個。按照《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2》的數據,中國規模最大的卡車司機組織「卡友地帶」的80萬卡友中,只有0.9%的女性。我們來到山東,希望能跟著宋玉蘭出一趟車,從山東拉一車蔬菜到新疆,再從新疆拉上一車西瓜回山東。

壽光市是全國大宗農產品最大的集散地,「地利蔬菜交易中心」是宋玉蘭常去拉菜的地方。按卡車司機的行話,就是「拉綠通」。

「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1995年,為的是落實國務院提出的「菜籃子工程」,保障城市蔬菜供給。此後10年內中國建設了1.1萬公裡綠色通道,其中兩條從壽光出發,通向北京和哈爾濱兩地,沿途減免所有高速通行費。綠通貨趕的就是時間,說好哪天到,誤了點司機得賠錢,所以卡車標配兩名司機,輪流休息,徹夜不停。從山東到烏魯木齊,宋玉蘭走「中線」,穿山西、陝西,再過寧夏入甘肅,歇人不歇車,三天能趕到;偶爾也去西藏,如拉薩,貨主們都知道,宋玉蘭只跑這樣的長途。不過這個8月,宋玉蘭還沒開張。

到了壽光,遇到的每個人都告訴我們,「沒來對時候」。每年夏天,都是壽光蔬菜的淡季,這個淡季還是雙重的,壽光本地大棚正在休養生息,南方天氣溼熱,地裡種不了菜,主要菜源在北方。

壽光蔬菜大棚以種植茄果類為多,眼下大棚基本都空著,8月底9月初才會陸續將苗種上,3個月後,壽光產的西紅柿會成為冬天的緊俏蔬菜。這天早上4點半,天還沒亮透,在壽光地利蔬菜交易中心,我們看到仍有4個交易大廳敞開著。7月最慘澹,只開了兩個廳,這幾天新開兩個,因為張北的蔬菜提前了20天。

幾輛大卡車在其中一個廳裡一字排開。菜販告訴我,這就是張北來的,但他們得到的是壞消息:「今年價格不行。」大白菜從地裡直接裝上卡車,上車時是4毛(每斤),拉到壽光也只是翻倍。但張北的大白菜還是需要拉到壽光的,這麼大的量,在張北賣不出去。蔬菜產業很講究當地政府的組織與調控,在壽光,每個村種什麼菜,都是在整體規劃下協調的。但在張北,基本是菜農自己看風向,就很容易出現一窩蜂種同樣的菜,然後集體遭遇低價的情況。

壽光物流園中,工人正在分揀南瓜。

再過一個月,這裡將完全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情形,它的6個交易大廳將全部開啟,廳與廳之間十幾米寬的過道將停滿卡車和人力車。每天凌晨2點開市,北至內蒙古等地,南至雲南等地的卡車,裝載著當地生產的蔬菜,披星戴月地奔赴壽光,小半天后,又重新啟程。

它們當中的一部分,或許還會回到它的原產地。作為大宗蔬菜交易中心與集散地,發生這樣的事並不意外,這裡菜品齊,價格低,圍繞蔬菜的分揀、包裝、運輸等環節,壽光都有專業的公司經營,甚至因為卡車聚集,壽光的汽車維修技術都聞名全國。菜販們能在這個一級市場配上十幾種蔬菜,裝滿一卡車,再運往各地。


駁靜 攝

蔬菜運輸,依賴的就是宋玉蘭這樣的卡車司機。我在壽光等到第三天,宋玉蘭還是沒有找到去新疆的貨,她打算再去青州物流園碰碰運氣。從「普貨」物流園駛出去的卡車,貨物千奇百怪。在宋玉蘭的運送歷史中,除了「綠通」,有些貨物你可能連聽都沒聽過。

比如,麵包鐵:一種煉鋼原料,因形成的空洞與麵包相似而得名。運到滄州時是凌晨3點,宋玉蘭把車停在倉庫門口,車頭向外,拖個涼蓆就睡在了麵包鐵上。以為這樣就能保護麵包鐵,可太天真了,等她睜眼,看到的是十幾個男人,圍著掛車,正在兩面開工,接力往外運鐵。一個大活人壓在鐵上,那也不打緊,賊人就把她「撥」到另一頭,盜竊活動井然有序,這麼「撥」來「撥」去,宋玉蘭終於醒了。沒有一個賊覺得一個女司機會妨礙他們發財,宋玉蘭自己也不覺得,不過她憋了半天,哭笑不得地冒出一句「你們別搬了」,心裡則想,「沒把我也搬走算不錯了」。

如果把宋玉蘭跟我分享的經歷分類,有些驚險刺激,有些辛酸苦澀,麵包鐵這類偷盜故事,則屬於「荒誕不經」,像在看寧浩的電影。這部我假想中的寧浩電影,還有這樣的畫面:夏夜,服務站,宋師傅搬了涼蓆,睡在了油箱邊上,賊人來了,悄悄遞了一塊布到老宋鼻下,幾分鐘後,他們就大大方方把一大箱油給吸走了,一邊的宋師傅睡得正美。等她睜眼,看到的是打開的油箱蓋兒,話外音起,「本次守油行動又失敗了」。

8月的物流園淌著熱浪,抬頭看天,天泛著淺藍,低頭看地,地卻蒙著一層煙,一頭扎進去,像是被誰捂住了口鼻。我眯起眼,努力在驕陽中攫取畫面,宋玉蘭卻踩著高跟鞋,輕鬆地向我傳授技巧:「你看每個小門臉兒都是一個信息部,上面寫著江蘇、內蒙古,都是目的地。一般司機都有自己常跑的線路,我平常跑新疆,其他地方就不方便往裡闖,得看,門口停著卡車,那說明有司機在等貨呢,咱插進去就是搶他們的活兒,不合適,但可以打電話問。」她打了其中兩家電話,又接到一個電話,三單活兒都沒成,主要是因為價格太低,「接這種活兒,刨去油費、過路費,剩不了幾個錢兒」,宋玉蘭習慣在「錢」這個字上使用兒話音,這讓她說的話總帶有上揚的活潑語調。「那這種不賺錢的活兒誰會接呢?」我問。「身上背著車貸的。」

點擊圖片,一鍵下單

宋玉蘭仍在積極尋找貨物,她決定把目標定低一點,能跑一趟甘肅、內蒙古也行。不過,她不是那麼急迫。去年年底,她賣掉了自己開了多年的車,眼下正在租車開。不過她正在琢磨買新的,這意味著她也要過起「背車貸」的生活,或許會失去她現在這種好整以暇的自由接單狀態。「選卡車司機這一行,不就貪圖它走南闖北的自由嗎?」好幾位司機這樣告訴我。今年年初,宋玉蘭被交通部授予「十大最美貨車司機」稱號,是獲獎者中唯一的女司機。

「女司機,女卡車司機,開長途的女卡車司機」,見到宋玉蘭前,我在心裡推演過這個遞進關係,猜測這個身份的微妙之處。

實際上,在上述強調了性別身份之前,宋玉蘭首先是一位經驗老到的好司機,有個故事尤其值得分享。

還是跑新疆,正值「五一」,路上車不少。她開在快車道上,後面一輛小車急按喇叭想超車,又超不過去,宋玉蘭花了點時間才轉到中間車道,把路讓了出來。小車超過了她。此時宋玉蘭心想,這位司機像是在賭著氣呢,沒準兒會別她一把,就有意識地放慢了車速。果然,小車跑到前面後又拐到她的車道,在她前面突然降速。宋玉蘭猛踩剎車,捏一把汗,好在剛才已經減速,要不必撞無疑。那種下坡路上,撞上了就是四條人命——對方車裡一家四口,宋玉蘭看得真切,心說,一會兒收費站要是能追上,得揍他一頓。

結果真追上了,大家在收費站停了下來。宋玉蘭抄了根撬槓,去敲小車的門,下來一個小夥子。宋玉蘭上去就給了他兩巴掌,這不是目的,目的是教育他。「知道我為啥揍你嗎?我現在這還有機會揍你,剛才要是撞上了,你都沒機會挨揍。」惹得小夥子的父母下車連連跟她道歉。

除了開車上路這些可預見的風險,實際情況比想像中要艱難許多。

能有時間停下來喝一杯,對卡車司機來說挺奢侈。

路上碰到別的車,男司機會按一聲喇叭,或者比個大拇指,向宋玉蘭示意友好,可有些男司機真的被僱去給一個女人當副手,心裡就挺不忿的。男司機們的不服寫在臉上,前面說的那位王師傅其實就是其中之一。宋玉蘭事先叮囑,開到大下坡前喊她起來,她來開,這叮囑完全被忽略了;一位東北司機直接告訴宋玉蘭,「我開車你話別那麼多」,最終還是開錯了道,耽誤了時間還搭上油費。

心術不正的男司機遇到過太多了。有時候,她需要跟自己僱用的副駕駛、一個陌生男人在同一個空間裡共處七八天,洗的內衣內褲明晃晃地晾在車廂裡,這裡的微妙和尷尬時間長了或許能習以為常,卻很難對七八天都不刷牙的陌生男人抱有寬容心,「窗玻璃嚴實的時候,呼出去的氣能把你燻死」。

但即便是這種毫不注意衛生的男人,也會對他的女僱主有非分之想嗎?我問宋玉蘭,她擺擺手說:「有,十個司機裡得有九個(會有想法)。」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暗示手段,比如他在開車,宋玉蘭在後座臥鋪睡覺,叫醒她明明可以喊的,可他們會伸出手去拍拍她,起來後如果沒什麼反應,他就會得寸進尺。「我警告你,以後別用手拍,我這樣說他就明白了。」到住店時,他們會油著嘴舔著臉說:「咱們開一個房間,幫你省錢嘛。」方法層出不窮,宋玉蘭兵來將擋,備有一整套軟中帶硬的應付話術。

也不是次次都壓下火來。其中一次她記得特別清楚,包括那位男司機的姓名。那是2010年,從青島裝貨,開往新疆。經過青州時,她找了一位本地姓蘇的司機作副手。

「開到北京,上六環前,他說不開了,我就知道這個人心術不太正。因為六環上車特別多,他是想看看我能不能開得了,要是不行,一路上他更得欺負我。還有一句話他可能記在心裡了,我當時嘀咕了一句,臨河下了高速,要開一段沙漠公路,可愁死我了。這話他聽進去了。那天我一直開到中午,吃了飯,我說你來開,我睡一會兒。那時離額濟納旗有70公裡。他往駕駛座那麼一坐,開始跟我談條件了。」

「他說,咱談個條件,我說行。他說,到烏魯木齊,你可得請客,去泡個腳。我說行,泡個腳,三十五十的。他接著說,再找個小妹兒。當時我就不太高興,但也答應了。在路上我不樂意跟他們吵,就哄著。這傢伙還沒完,他說,到了額濟納旗鎮上,我們去住賓館。我說,你想幹啥?他說,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那你還不知道嗎?我心想,挺好,這想法挺好,我搭上車,搭上工資,我再搭上我自己。」

「我太生氣了。我跟他說,蘇師傅,您的條件太高了,我答應不了。我不用你了,工資240一天,今天是第二天,應該給你480,我給你500,現在馬上給我滾下去。他說,你讓我下車,我今天弄死你。他不下,我下。我把他那邊的車門一開,就把他給拽下來了。把他在車上的衣服丟下車,說,你趕緊給我滾。他是我們青州本地人,也知道我家住在哪,那天早上出發前我倆還一起吃了早飯。我心裡忌憚這一點,就告訴他,我家大門敞開著,本人奉陪到底。」

宋玉蘭講完這段,感慨道:「我這工作量太大了,又要開車,又要防狼。」烏魯木齊南郊停車場有個東北飯店,那位蘇師傅,宋玉蘭後來在那兒碰到過一次,她抬頭瞅了他一眼,對方也看了她一眼。這事兒看似就過去了,但問起來,每個細節、每一句話她都能複述出來。

宋玉蘭賣掉上一輛車後的空當裡,也想過要不要趁機改行,「但我能幹啥呢」,她想不出來。她說覺得喜歡時尚,開卡車之前,她去學過理髮,理髮跟時尚的關係顯然比開卡車強一點兒,但學得不好,「把頭剪得七零八落」,教她的師傅勸她,還是再看看別的行當。她學駕照那個班有40人,「就我自己是一個女人」,數她學得又快又好,把其他男學員甩在身後。

宋玉蘭想把女兒小麥培養成模特。不光是想想,今年她已經花了1萬多元,給小麥報了個模特學習班,二對一教學,「二」包括校長,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能講一口標準普通話,和一位老師,「曾獲得國際模特大賽冠軍」。小麥才16歲,已經長到了1.78米,她說「校長說我能長到1.8米」。

儘管在女兒成長過程中,宋玉蘭時常因為出車而不在身邊,兩人關係依舊很親密。

從天津回到青州那天,我們仨決定去城裡下館子,出門前我看著母女倆拾掇。「我給你畫眉毛。」小麥原本是柳葉細眉,宋玉蘭給自己畫的眉毛濃重,眉頭部分尤其深刻,拖著越來越細的一條尾巴,給小麥畫,三兩下就畫重了。「粗了。」我在旁邊插嘴,小麥聽了害羞,搶過眉筆,跑進房間自己畫去了。

再出來時已經打扮得當,眉毛修復成細細一條,一件短身T恤,「新買的,花了20塊」。七分黑色闊腿褲,露出腳踝,穿上高跟鞋,又挺直了背,宋玉蘭和我都只夠到她的肩膀。宋玉蘭也換了一身,黑白條紋無袖上衣,外披一件白紗透明罩衫,藍色印花半裙,銀色高跟鞋,頭髮放了下來。很難不注意到的是,她戴上了一塊雞蛋大小的項墜,燦爛的黃色,「是蜜蠟」。我問她,這是不是自己買的。

「別人送的。」

「是男生送的吧。」我揶揄道。她點點頭。

「他拿禮物出來的時候咋說的?」

「他就說,我看到它的時候就想到了你。」

「哇,是要追求你?」

「不是不是,就是一起開車的嘛。」她收了蜜蠟,嘴上卻把話給墊了個密不透風。「我還問他了,你是不是對我有什麼想法,要是有,我可不能收啊。」

「然後他說啥?」

「他說,我能對你有啥想法,跟個孫二娘似的。」邊說「孫二娘」,宋玉蘭邊大笑起來,仿佛事後再咂摸,仍覺得他說得對。這是找不到貨的這幾天裡,宋玉蘭最開懷的一場笑,或許這的確是一段溫馨的回憶。然而,如何在一個男性佔絕對優勢的領域裡生存下來,甚至遊刃有餘,對任何一位女性來說都是一個難關,宋師傅清楚自己會被善良的同行們照顧,也多少需要這些善意。後來她傳授我秘訣:「就像那次我把那個司機扔在沙漠,自己開到新疆,站裡兩位師傅知道後,開車出去迎我了,接上我,替我開最後一段路。如果我跟其中哪位司機好了,這樣的事就不會發生,他們會有顧忌的。」

她與小麥住在青州市南邊,三居室,離市中心十幾公裡。原來是個村,十幾年前被規劃成了開發區,拆遷重建後,他們一家就住進了現在這棟沒有電梯的樓房。客廳一面牆上有幾張照片,大多是小麥的,另一面牆上則貼了幾張宋玉蘭領獎時的身影。沒有男主人的照片。

她跟小麥的父親「是介紹的」,兩人的村只隔了三公裡。結婚後她才發現,丈夫脾氣很壞,她幾次都評價「他非常大男子主義」。早年,她丈夫也是山東卡車司機隊伍中的一員,但是幹得不如宋玉蘭好。比如,「信息部出來一個活兒,他都算不出帳來」。算帳很重要,擁有一輛卡車意味著,司機在經營一家公司,技能需求遠超過開車本身。對方報完終點和價位,這邊腦子裡迅速就要過一遍,走哪條線走幾天,費多少油,交多少高速費。

有一次宋玉蘭開車,她丈夫跟車,快到終點時,宋玉蘭讓他給貨主打電話通報一聲。他抓起電話直愣愣地說他們要到了,既不自報家門,也不說位置,「他大概面子上掛不住」。宋玉蘭只好自己打,接起來對方一聽聲音,調笑的話就來了,「喲,還是位女師傅」。小麥他爸聽了立刻不高興,開始吵,要奪方向盤。「這趟之後,我就說,咱倆井水不犯河水。」

在我看來,宋玉蘭完全可以痛痛快快重新開始,但這是我們這些「從北京來的年輕人的想法」。她提到了「死婚」這個詞,還好幾次說「男人的活兒我幹了,女人的活兒我也幹了,那男人就出局」,完全是一句有煽動力的女性獨立宣言。但似乎要顧及的東西還是太多。小麥的父親如今在福建一帶當海員,每年基本只有春節會回家。「去年他在家裡住到了初八,我初五就出車了。」「那你們會睡一個屋嗎?」我問。「不會,我跟姑娘睡。」

小麥上模特班,宋玉蘭讓她給她父親發信息要錢,得到的回覆是,「藝術這條路是非常艱難的」,再也沒有後話。聽她母親講到此處,小麥默不作聲。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遵守自己的決定——第一天我就打定主意,不要再問小麥關於他父親的問題。

那天晚上,我們吃了一頓露天大排檔,聽了場大排檔常駐歌手的免費演唱會。這條街上,還有不少小型獨唱會。青州市民顯然很喜歡KTV,許多人家裡都有一臺可移動的點唱機,半人高,拎到街上,在響亮的配樂聲中就能唱起來,根本不需要觀眾。科技發展對於KTV愛好者的好處是,現在可以直接下載一個APP,帶出門一臺音響就成,比那半人高的點唱機又方便不少。這個東西,宋玉蘭也有一臺。她很喜歡唱歌,時時刻刻她都會把歌兒哼起來——「不是哥哥不愛你,因為我是農村的,一年的收入只能養活自己,哪裡還能顧得上你……」


駁靜 攝

此時她停在了一臺點唱機跟前,有人邀請她來一首。我跟小麥就在馬路牙子上坐了下來,在這個愉悅的氣氛下,我再次提起關於她父親的幾個問題。白天我問過她了,她只是搖頭,或者用幾個字回答我。這次她說:「他不肯離婚。他很自私。脾氣不好。會和媽媽打。」還有一些別的,都不太重要了,因為她眼裡充滿了淚水,不停地擦掉,又不斷地湧出來。從那以後,我不再跟她提起她父親。

宋玉蘭唱完歌回來了,或許注意到了女兒在掉眼淚,或許沒有。對母女二人來說,這個夜晚是在各自的歌聲和哭聲中結束的。

兩天後,我跟她們告了別,直到我離開山東,宋玉蘭還是沒找到一車理想的貨。

(本文節選自《三聯生活周刊》2019年33期,感謝北京社科院馬丹老師對本文的幫助;感謝卡車司機公益組織「傳化·安心驛站」王慧冬女士,以及劉世海、李文剛、葛家寶、高春雨等驛站「戰友」協助採訪)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卡車司機生存紀實
    一進九月,接踵而來的就是中秋節,國慶節,雙十一,雙十二,聖誕,元旦,春節……每個節日都是物流公司老闆的噩夢。不過,如今已與9年前「雙十一」初露崢嶸時大不一樣,物流產業快速進步,快遞不再「每逢佳節必爆倉」,剁手黨們也不必擔心自己的包裹爛在路上。你的愉悅購物體驗背後,離不開貨運卡車司機這個群體默默的付出與犧牲。「我老了,幹不動了」
  • 再看《我的前半生》,發現有一種女人,男人遇到就不會放手
    還記得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剛上映的時候,我就被我媽拉著,每天坐在電視機前準點追劇。我覺得女人的人生就應該自己掌握,做到經濟獨立,絕不依靠男人,而不應該整天圍著男人轉,把男人當作生活的中心,離開男人就活不下去。
  • 女人不做菟絲花——《我的前半生》觀後感
    《我的前半生》觀後感文 / 閔愛紅女人不做菟絲花!要活出獨立、尊嚴、平等和自我!聽說馬伊琍主演的《我的前半生》很好看,趁著假期,昨天也開始看。看到第六集,心情很為羅小君痛惜。馬伊琍和文章經歷過婚變,她親身體驗過那樣的錐心之痛,她主演的羅小君,感情特別逼真,讓人同情,也讓人深思。
  • 《我的前半生》:男人的格局對女人來說有多重要?
    每 天 陪 你, 一 路 讀 行點  擊  上  方  藍  字  關  注  一  讀《我的前半生》即將收官
  • 《我的前半生》爛劇!
    02《我的前半生》無疑向社會坐實這樣一個論斷:女人不論怎麼樣,還是要靠男人!羅子君能過上全職太太優裕生活,離不開一個好老公——陳俊生;後來離婚能在職場上撲騰下來,又離不開另一個男人——賀涵的全「身心」幫忙。
  • 《我的前半生》當婚姻遭遇背叛,女人該何去何從?
    都說婚姻是兩個人搭夥過日子,男的負責賺錢養家,女的負責帶娃顧家,原本分配好的各盡其職,卻總有人會在中途出現小插曲,不遵守原有的規則。那此時的女人該怎麼辦?一哭二鬧三上吊求著對方不要拋棄這個家,還是果斷散夥,不想陪你繼續耗下去?《我的前半生》得知子君要離婚,準備搬出史家,媽媽恫嚇地問:「這個婚,你是要離定的了?」子君說是。
  • 一個安徽:Geer FAK7的卡車司機,這個「妻子」是值得的
    在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常常有一個默默地為他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女人。同樣,對於那些已經跑了多年的司機來說,選擇一輛高質量的卡車無疑是選擇一輛「默默奉獻的女人」。用安徽卡車司機趙師傅的話來說,就是:「格爾發K7,這個『老婆』,討得值!」
  • 重看《我的前半生》:完美女人唐晶,究竟做錯了什麼?
    網上刷到一個視頻,盤點的是影視劇中「惹不起的女人系列」,《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也赫然在列。 唐晶無疑是活成了許多女性想要成為的樣子,事業上雷厲風行,感情中進退有度,稱得上是一個完美的女人。 可完美如唐晶,卻遭遇了來自閨蜜和男友的雙重背叛,實在是讓不少觀眾替她不值。
  • 網紅卡車司機或專職網紅 不忘本最重要
    如果你選擇做一個「網紅卡車司機」那麼你的主業是卡車司機,你在網絡上所展現的和「卡車司機」這個職業息息相關。如果你選擇做一個「專職網紅」,那麼當卡車司機只不過時一種吸引眼球的手段,如何通過卡車司機的標籤去博關注漲流量就是你該關心的事情。
  • 年輕人不願從事的職業 卡車司機上榜了
    像工廠、工地、搬運工人等,這些對文化要求不高的,只需要身體素質好,純粹的幹體力活,像現在的年輕人很少能吃的了這個苦,所以人員缺口大也正常了。說到這裡,筆者就直接切入主題,問他想不想開卡車,反正也考取了C1駕駛證,開一下輕卡去做城配還是不錯的,但是被他一口否決了,還給我列出了一大堆道理,原因就是:1、從來沒有駕駛卡車的經驗,現在自己連小轎車都沒搞懂;2、做城配的話需要早起,有時候還得熬夜,自己不想這麼辛苦,感覺早上起不來;3、工資不是很高,還得幫忙裝卸貨,搞得渾身髒兮兮的。
  • 《我的前半生》大結局:等到最後,每個女人的歸宿都是她自己
    《我的前半生》大結局:等到最後,每個女人的歸宿都是她自己《我的前半生》即將迎來大結局,各個人物的未來走向也漸漸清晰起來。看了劇裡4個女人的故事,才明白:原來,女人人生的歸宿只能是她自己。羅子君的前半生,就是一個「高配版子群」。她聽著丈夫「我養你」的甜言蜜語,把生活重心和人生價值通通依附在男人身上,把婚姻當成自己全部的依靠,以為從此就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
  • 央視熱播的《最美逆行者》中的卡車司機,應該是怎麼樣的?
    大家都怎麼看待央視魔改的《最美逆行者》?我正好借著這個活動說一下其中一個故事,《一千公裡》。順便揭露一下大卡車司機那些不為人知的行業故事。編劇的意思很明確,要反映運輸行業對抗疫做出的貢獻。大家要不要上網搜一下什麼叫卡嫂,前一陣很火的一個「弱勢群體」。一輛卡車上原本應該有主駕和副駕兩個司機,但因為他們的運費已經很難再僱一個駕駛員 ,所以越來越多的個體車主需要有一個人上車來幫忙。
  • 《我的前半生》:女人想過好日子?靠男人永遠不如靠自己
    01看著《流金歲月》,不由得想到亦舒的另一作品《我的前半生》。據說,續集已經在安排了。我就想著:《我的前半生》(小說)幾乎全部情節該有的都有了,不該有的也給加上去了。現在的續集,還要怎麼延伸出去呢?這個,還是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嗎?不如說,這是觀眾認為的「羅子君傳」。
  • 當新疆小夥遇上甘肅女漢子,卡車司機的愛情便一發不可收拾
    卡車之家論壇,發現有很多卡友閒暇之餘,偶爾會揮筆寫愛情,碼字,訴衷腸,講述自己的美好生活。幸福美滿溢於言外,別離相思躍然屏間的愛情故事,令人唏噓感嘆。 卡車人是一個文化層次和社會地位都不高的群體,既沒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浪漫,也沒有可炫耀的彩禮和嫁妝。
  • 聚焦中國卡車司機《他是我兄弟》燃情上映
    當天,電影《他是我兄弟》出品人、快手公司K工作室負責人兼快手影視總負責人王可樂,快手影視運營負責人張慧聰,總製片人呂俊,導演下半場,前著名主持人郎永淳、奧利給大叔,以及電影主創團隊均出席了此次首映式。這也是首部由中國卡車司機真實出演的電影,旨在反映中國3000萬卡車司機真實的生活狀態。
  • 聚焦中國卡車司機,電影《他是我兄弟》上映
    聚焦中國卡車司機,電影《他是我兄弟》上映   日前,由快手影視聯合橫店柏品共同出品的電影《他是我兄弟》,在北京橫店影城舉行全國首映儀式。
  • 聚焦中國卡車司機,《他是我兄弟》燃情上映
    日前,由快手影視聯合橫店柏品共同出品的電影《他是我兄弟》,在北京橫店影城舉行全國首映儀式。當天,電影《他是我兄弟》出品人、快手公司K工作室負責人兼快手影視總負責人王可樂,快手影視運營負責人張慧聰,總製片人呂俊,導演下半場,前著名主持人郎永淳、奧利給大叔,以及電影主創團隊均出席了此次首映式。
  • 《我的前半生》:陳俊生的離婚理由,給所有女人都上了一課
    大多數人都看過《我的前半生》,即使沒有完整地看過,也或多或少聽說過裡面的劇情,或是一些人物的關係。其實整部劇很簡單,就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女人,首先被自己的丈夫出軌小三,再接著被離婚,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自立自強,找回了自我的故事。
  • |都是《我的前半生》
    《傷逝》中的子君原本是一個思想獨立的進步女性,在贏得了涓生的愛情婚姻後,逐漸走向庸俗,最後當涓生宣告「我不愛你了」時,走向了死亡。《我的前半生》裡沿用子君,俊生(諧音涓生)的名字,著實是別有用意的。當把五四時期的子君搬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再將其重新演繹於當今的上海,子君會有新的時代命運嗎?出走後的單親媽媽,能否獲得新的「解放」與「自由」?
  • 《我的前半生》羅子群:男人,輕諾必寡信
    1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羅子群面對不務正業好吃懶做的丈夫白光,選擇了隱忍,掙錢養活孩子和老公。當初這部劇播完,很多人雖然對羅子群恨鐵不成鋼,但還是很喜歡她,覺得她特別接地氣。有網友說,羅子群代表了大多數平凡的已婚婦女,她們早已經被生活磨得認了命,對生活也沒有太多指望;也有網友說,羅子群骨子裡的自卑感註定她嫁給誰都很難幸福。在我的眼裡,羅子群沒有學歷,沒有姐姐漂亮、甚至自認為自己就是沒有什麼本事的一個人。但是,我卻覺得她是最容易得到幸福的女人,前提是她不再輕易相信男人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