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們再看演出的時候,往往都會把注意力聚焦在優美的小提琴、嘹亮的小號、渾厚的大提琴等數量眾多、旋律出彩的樂器身上。但其實在這些樂器中間,有一些數量稀少,音域音色比較極端甚至演奏者也不好控制的樂器。
存在即合理。那麼多的作曲家在創作過程中加入這些樂器也不是讓他們閒著的。它們的演奏非常出彩、有特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樂器中的「大熊貓」。
1.短笛
短笛通常由第二長笛手吹奏。由於音色尖銳,富於穿透力,有節制、審慎地使用,可使整個樂隊的樂聲更加響亮、有力而輝煌。常用來表現勝利凱旋、熱烈歡舞或描寫暴風雨中的風聲呼嘯等。
短笛非常短,大概有長笛的一半長。它的音域是交響樂團中最高的之一。這個小寶貝很多時候被當做了交響樂團的笑話(中提琴排第二,我們最近會為它正名,所以不要槓),經常被完全遺忘。短笛被認為是一種比較難吹出旋律的樂器,因為非常容易吹走音,這是它尺寸太小導致的。
不過我們認為短笛理應受到很多讚譽,因為在演奏古典音樂的很多時刻,都是短笛在領導著交響樂團。
2.英國管
英國管,英文為English horn(英國號角),但是它不源自英國也並非號類樂器,而是一種雙簧管。
英國管的管嘴成弧形插入管身,喇叭口為梨形,中部隆起。作為一件木管樂器,它的指鍵的數量和指法與雙簧管相同,任何一位雙簧管演奏者都可演奏。 英國管出現於18世紀,是從古式狩獵雙簧管發展而成的,最初製成彎形。英國管的音質柔和、圓潤,比雙簧管更幽暗並帶有鼻音,音色比雙簧管低沉、含蓄,鼻音較重,缺少一些雙簧管歡愉、甜美的人格化音色,卻有著田園、回憶、夢幻的色彩。
在羅西尼的《威廉·退爾》序曲中,它惟妙惟肖地模仿了阿爾卑斯號角;在柏遼茲《幻想交響曲》中的田園性獨奏也非常耐人尋味。老式彎曲管身的英國管是18世紀浪漫式的產物,而今直體英國管則是19世紀的產物。交響樂隊中第三雙簧管演奏員通常被指派吹奏英國管。
3.低音單簧管
低音單簧管是由普通單簧管演變出來的一種變種樂器,除其外形較大外,結構、指法和演奏技巧和普通單簧管大致相同。
音色相對較為低沉,弱奏時則展現出柔美的特性,強奏時音色則具有魄力,最初出現於交響樂團時,通常由一名單簧管手兼任,但現時更多機會是由一名樂手獨立於其他單簧管之外。
作為變種樂器,低音單簧管的普及程度和短笛近乎相同。它不但已成為現代交響樂團的常規樂器,稍有規模的業餘樂團、一般學校樂團等都能夠添置最少一支。在管樂團、軍樂團以至爵士樂,低音單簧管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4.倍低音巴松管
倍低音巴松管是樂團中體積最大、聲音最低的木管樂器,由於它的 聲音實在太低,很多時候它並不要求被賦予明確的音高。
倍低音管的聲音已經低到了很難分辨高低的程度。但不管怎麼說,在優秀音樂家的手中,倍低音管的加入無疑可以使樂曲增色不少。
5.短號
短號和小號是一對孿生兄弟,把它倆拉直了的話,長度基本相當。短號喇叭的口擴大部分的弧度比小號大,以及號嘴杯狀部分的造型不同,便構成了小號與短號在音色上的差別。
小號具有嘹亮,高亢,富有號召力之特色,表現力豐富,尤其是加上弱音器演奏,聲音效果使人處於一種幻覺和想像之中。而短號則音色柔和、優美,一些抒情動聽的旋律往往由它來演奏。
文字來源:音樂之友官微
編輯: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