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七年前的冬天,第一次在影院觀看老怪徐克的電影——《龍門飛甲》。
十分驚豔。
作為一部商業片,它的想像力、特效毫不遜色於那個年代的任何片子。故事雖然中規中矩,120分鐘內,也是不斷席捲著笑點和反轉。
出於對它的念念不忘,一直深感遺憾錯過了前兩部狄仁傑。直到看完了這部《四大天王》,之前積攢的那一點點執念煙消雲散。
相比這些年層出不窮的中國風玄幻電影,四大天王的特效可以說是鶴立雞群——
皇宮大殿柱子上盤龍復活這一段尤為出色,畫面裡充滿了純粹的中國味道。龍穿梭遊走的自由姿態,完全符合腦海裡的既定認知。神話傳說中龍的神性、霸氣表現得淋漓盡致,滿眼金紅色之中卻沒有絲毫喜慶。
除此之外,其他特效也完成得可圈可點:無臉人合體變身蜘蛛、大理寺眾人迎戰怒目天王、以及各種飛來飛去的小怪,都以一種東方姿態活躍在銀幕上。
從觀賞特效的角度看,是值得在影院好好享受的片子。
燃鵝,精緻的特效以外,這部影片和去年的《妖貓傳》半斤八兩。
不擅長講故事的徐老怪,再次推出了一個滿是漏洞、乏善可陳的故事——
我們的主角,方術深度愛好者狄仁傑,在保護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靈活調動職業各個階段建立的人脈關係,在尬聊與插科打諢間順利斬妖除魔。
雖然沿用了神探狄仁傑的強大IP,但這部玄幻動作片,與懸疑、探案無關。
徐克的野心太大,恨不能將所有佐料放入了一道菜中。
大唐盛世、幻術風行,這樣的背景作為爆米花電影簡單通俗有爆點。既然是主打特效的電影,故事情節本應一切從簡,才能帶來本質的快感。
可是徐克偏要藏著點文化、政治、人心的隱喻內涵。搭配狄仁傑這位大理寺丞,與武則天這位擁有無數小道野史的傳奇女性,想來若要發散出三五部電影的素材,也是綽綽有餘了。
或許,該片最大的懸疑是:為何匯集了這麼些有意思的元素,卻沒能湊出一個說得過去的故事?
演員…嗯…即便連《龍門飛甲》裡範曉萱和李宇春的演技也是可以秒殺《四大天王》裡的眾人吧。
咋咋唬唬的狄仁傑、尉遲真金、沙陀忠三人組;有勇無謀的武則天(人設的鍋不能給劉嘉玲阿姨背),一臉妖僧相的圓測(阮經天這裡的氣質形象都無比適合反轉啊…片中如此正派不合理…難道是造型的鍋?)
各位年紀不小的偶像派所呈現的表演狀態,甚至讓人聯想到上海地鐵裡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該笑的時候嘴角揚起、該緊張的時候緊緊皺眉…只是不知為何,有種「參加綜藝節目展示演技」的即視感,少了些許靈魂。
唯一使人眼前一亮的,是馬思純一定很認真地減了肥。想必這年頭大家的職業道路都挺崎嶇。
《四大天王》是一部熱鬧的電影。適合在家中,約上三五好友,帶上麻辣鴨脖、小龍蝦、烤串、啤酒… 歡聚一堂,邊聊邊看。偶爾晃個神、開個小差也不影響觀影。
三不五時的優質特效和大叔笑話,使它淪為好友high聊時的背景電影,存在感十足。
偏偏這又是一部以高水準的特效為賣點,更適合在影院、尤其是imax廳觀看的片子。影院限制了觀影途中的閒聊、看手機、啃鴨脖。
黑暗中聚精會神地看著銀幕,容易加深對薄弱劇情和浮誇演技的怨念。
假如徐克導演願意嘗試改編鬼吹燈、盜墓筆記一類的網絡小說,一定能完成得很出色吧。有了靠譜的文本和完美的特效,哪怕演技弱一些也不那麼顯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