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大市場的變化,對於一部電影來說,不論導演是誰,不論演員是誰,不論製作公司是誰,也不論成本是多少,歸根到底票房的收益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
這種來自大市場的變化也使得很多老牌的大導演越來越感受到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觀眾口味的變化無窮,來自於新晉導演們的一鳴驚人,也來自於很多小成本電影黑馬的突然竄出。
仔細算來,現年已經68歲的徐克導演已經從事導演事業39年了,當然說到他的電影作品最出彩的還得數是武俠電影,他曾經一度引領著華語武俠電影的潮流,由於他拍攝了多部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武俠電影,所以被奉為武俠電影的一代宗師。
進入2000年以後,隨著香港電影的由盛轉衰,很多的香港電影人開始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內地,這其中也包括徐克。香港電影的低迷沒有影響徐克的創新思維,所以他在2010年推出了他的首部狄仁傑系列武俠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最終取得3億的票房,2013年他又推出該系列的第二部《狄仁傑之神都龍王》,最終取得6億票房。
在2018年他又推出該系列的第三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這部影片是被徐克寄予厚望的,因為操作武俠電影是他的擅長,不過看目前的情形這部《四大天王》是讓他大失所望了,也包括影片背後的華誼兄弟影業。
《四大天王》基本上還是延續了《神都龍王》的主要演員陣容,並且徐克也參與到了劇本的創作中,不過相較於前兩部來說,在本片中徐克開始加入了大量的玄幻特效,這些炫目的特效很不客氣的掩蓋了影片本身應該可以很精彩的劇情故事,這應該是被徐克忽視的一個點,所以把本片稱為是一部玄幻武俠電影會更加合適。
本來當初在《神都龍王》中出現的那隻大海怪就讓很多人吐槽它把影片帶進了不倫不類的尷尬境地,這次在《四大天王》中可謂是變本加厲,個人猜測這是徐克從《奇門遁甲》的興奮思維中還沒有走出來。
影片中本來設計的武媚娘和狄仁傑之間看似十分有趣的暗鬥的故事,被幾個出神入化的江湖術士的精彩表現給完全搶了彩,尤其一段在宮殿上呼風喚雨的一段戲簡直就是一場魔術師的精彩表演。
也許是受《金剛》的影響,大猩猩已經成了大體型怪獸的絕佳代表,《狂暴巨獸》裡面就出現了白化的巨型大猩猩,而這次徐克也把大猩猩加了進來,並且也是白化的,但是最讓觀眾感到觸目驚心的還是片尾出現的那個多眼的終極BOSS,如果有密集症候群的觀眾觀看後肯定是很不舒服的。
徐克是很想拍出令人驚喜的電影的,只不過這幾年他的思維劍走偏鋒,愛上了玄幻炫目的特效,不得不說特效水平確實很棒,只不過電影最根本的故事卻被束之高閣了,《奇門遁甲》如此,這部《四大天王》同樣也是這樣,所以至今這部影片已經上映了37天,票房僅為5.91億,很顯然沒有達到之前雄心勃勃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