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穿越銀幕,解構影片背後的局!
堅持原創,不忘初心。
本文作者:李嘯天
武俠,是為華語文化的一個獨特存在,自金庸封筆、古龍去世後,作為出版物已盛況不再。但經過影視化開發,武俠文化並未消亡,而是在另外一個領域中得以延綿。不過,隨著香港電影的整體衰落,武俠片的黃金時期也隨之凋落。
後來玄幻、奇情文化的崛起,武俠文化已進入不可逆轉的衰亡期,即便有也不過是苟延殘喘下的一絲餘脈。而武俠片最後的旗手,就是徐克。徐老怪的存在是武俠文化最後的幸運,也是武俠迷們最後的福氣。《狄仁傑》系列就是武俠文化僅餘的精彩,屬於看一部少一部的作品。必須要為之鼓與呼,武俠迷們最好不要錯過!
1.
徐克是新派武俠片的奠基者,當初正是他在《蜀山傳》《倩女幽魂》《黃飛鴻》等作品中所做的視覺美學開拓,為武俠片開闢出了一條嶄新的路徑,助力武俠片進入了一個全盛的新時期。現如今,其他曾經拍攝過武俠片的導演們陸續沉寂之後,只有當初的徐克依舊還是那個徐克,在武俠的道路上孤獨地前行著,不僅堅守,還大膽探索,不斷創新,積極運用行業新技術,努力為武俠片賦予更多的內容。徐克的堅守與努力,非常難得。
好在,徐克的《狄仁傑》系列三部曲都沒有玩砸,《龍門飛甲》也成功了。同樣的大咖,同樣出手武俠片,爾冬陞的《三少爺的劍》,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袁和平的《青冥寶劍》與《奇門遁甲》都淪為了悲劇。近些年的武俠片,只有蘇照彬的《劍雨》,路陽的《繡春刀》系列還算不錯,至於其他作品,基本上不值一提。
對比了,方知道徐克的存在,是多麼的重要,多麼的難得。只有他,在扛著武俠最後的旗幟,挽武俠流韻於不倒。
武俠電影的高潮,應該說結束於2000年。那一年,《臥虎藏龍》橫空出世,一舉天下驚,正式將武俠推送到了全世界的面前。在那之前,武俠只在華語圈內風靡,在西方只在動作迷中才為人所知,並未入主流話語之內。而且,西方對於中國武俠的了解,更多還停留在動作的層面,只記住了李小龍的嘿嘿呼哈,記住了成龍與李連杰凌厲的拳腳,對於武俠文化中的江湖與俠義觀,大都乾瞪眼。而李安招徠了全球最棒的技術團隊,最棒的音樂人,最棒的化妝服飾,以頂級的美學構築了一個武俠的大廈,然後又用一個普適的情感抉擇主題來取代了傳統武俠片的江湖上恩怨仇殺。結果,《臥虎藏龍》這樣一個文藝版的武俠獲得了空間的成功。
李安用他深厚的導演功底將武俠推到了歷史的最高點,但所謂盛極必衰,《臥虎藏龍》樹下的制高點,讓後來者再難超越,譚盾的鼓點樂遂成絕唱。之後,張藝謀通過《英雄》,也做出了一些積極的探索,他用色彩來講故事,讓不同的視覺來展現不同的故事情節,顏色即基調,為電影的發展創造出了一個新境界,但總體上並沒有推動武俠的進一步發展。(今年秋天張藝謀的武俠片《影》就要上映,不知道國師是繼續玩脫了,還是會有新的拓展?)《臥虎藏龍》確實帶起了一股武俠風,像馮小剛、陳可辛等原本與武俠絕緣的人都忍不住玩了一把武俠風,但那時間湧現的更多的武俠片只是跟風而已。不幾年,風頭一過,武俠片迅速回潮,市場歸於平靜。宏觀意義上的武俠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沒落,難以為繼。即便是徐克,也遭遇了《七劍》的失敗。
2.
好在,徐克在2010年拍攝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算是滿血復活,找到了自己的武俠路徑。只是,這條路這一次只屬於他,對整體業界的推動作用並不大,徐老怪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引領者,而是變成了一個劍走偏鋒的孤行客。尤其與其他導演的相繼沉默或馬失前蹄比,徐克更顯孤獨寂寞,就像獨孤求敗,在揮灑著他的獨孤九劍,卻找不到對手,無限寂寥。更何況,徐克也沒有重複武俠的老路,而是往其中注入了新風,他把影壇上行之有效的懸疑、偵探、玄幻等風格注入了《狄仁傑》系列之中,並積極採用業界最新發展出來的技術方式,讓這些影片看起來格外好看,說是武俠,其實已不是單純的武俠,而是一個大雜燴,各種元素都往裡裝。
反倒是《劍雨》《繡春刀》比較純粹,都是從一個很小的口切入進去,講的話題也不追求過於宏大。《劍雨》講的是一個男人追回自尊的問題,《繡春刀》講的則是小人物的職場危機,它們都是截取了江湖上的一鱗半爪,不貪不痴,在小邏輯之內講了一個渾圓的故事,故事小,但是講的很好,於是分別贏得了大眾的認可。儘管票房上沒有大賣,但在武俠迷之中已經被廣泛認可。
徐克則在商業與文藝之中,很討巧地找到了平衡,玩得開也收得住。走鋼絲的同時,把他的技能發揮了出來,算是拿捏的很到位了。到了《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徐克已經吃透了電影政策,在可利用的範圍內將可以做的事做到了極致,通片看起來充滿玄幻色彩,但真相偏偏是幻覺,一個「方數都是障眼法」的解釋就擺平了一切。當其他作者還在哀嘆創作被束縛了手腳時,徐克卻可以在可掌控的範圍內做到了最好,而且看起來合情合理。你可以暗笑徐老怪的狡詐,但必須為他的靈活駕馭擊節讚嘆。
3.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是一部很有可看性的武俠片,儘管片中的怪獸與好萊塢頂級團隊做出來的效果,差距已經很大。圓測大師是一頭巨猿,這個設定出乎人預料,不過片中的白猿與今年上半年上映的《狂暴巨獸》中的白色巨猿比起來,就差很多,甚至與2005年上映的《金剛》比起來,依舊差很多。還有那些個飛翔的小怪獸們,連個特寫都沒有,也說明了在製作效果上還是差了點意思。倒是那條在空中遊動的金魚做的不錯,但它的嘴巴還是出賣了自己。與好萊塢成熟團隊做出來的視效來比,《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的特效看起來還停留在手遊的階段。但是,與國內同類的比起來,那又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同為視效大片,同為劉嘉玲主演的《阿修羅》,就淪為了笑話。《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算是非常不錯的了。
整個故事上,也算得上一波三折。先是畫廊失畫,引出武后聯合異人族,想要奪狄仁傑的亢龍鐧,之後又發現異人族背後更有一個封魔族在興風作亂,想要一舉幹掉高宗與武后,顛覆大唐王朝。而亢龍鐧作為一把由隕星鑌鐵打造的武器,作為高宗送給狄仁傑的禮物,不僅代表了榮耀與權勢,本身還是一把極具戰鬥力的戰術利器,更是一把可以克服與消除方術障眼法的寶器。整個影片,就由爭奪亢龍鐧引發,由點到面,逐漸放大。不過話說回來,整個國家的興旺,繫於一把冷兵器之上,也是過於託大了,講不過去。但整個影片,暗器亂飛,奇巧淫技,交相呼應,徐克將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妖異奇詭的邪魅氣質、對怪力亂神魑魅魍魎的喜愛、對血漿密集恐懼的惡趣味,以及未泯的童趣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與釋放。同為玄幻色彩的影片,《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與《奇門遁甲》比,也不知道要好到哪裡去了。
片中,在視覺效果及動作設計上,同樣一波三折。尉遲真金與幽冥霸刀在天王廟的對決可稱第一個小高潮,亢龍鐧嶄露猙獰。之後,在金殿之上,「異人組」點木為真活化雕龍,金龍呼風喚雨,盤桓咆哮破窗升天的情境將視覺效果推向新高潮。結尾,大理寺終極一戰,封魔族長先化身巨型「廣目天王」,繼而長出無數紅色觸角,然後變成滿身紅色眼球的「瞻波伽」,最後巨猿白金剛現身,視聽效果也達到最高潮。這幾個高潮,一浪高過一浪,從小到大,越來越好看。這個過程中,又伴以林更新的賣肉,沙陀忠與水月之間的感情,以及狄仁傑與尉遲真金之間惺惺相惜,作為小的調劑,都不難看。
4.
不過,拋開《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的優點不說,更想說說徐克的不足。上面說到了怪物,這裡就先說下怪物們。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最大的特點,就是缺少個性鮮明的敵人。我們都知道,好萊塢正反對決的影片中,往往會有一個特點極為鮮明的反派,在影片中分外搶眼,以此來襯託正面角色的偉光正形象。對於正面角色來說,因為他要身背正能量,因此在個性的抒發上會受到限制,越是能力超強的大英雄,這種束縛就越明顯。這個時候,就需要反派角色來做為陪襯了。像《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他越是邪惡越是個性鮮明,就越是能襯託出蝙蝠俠身上的堅韌與無力感。漫威一直備受詬病之處,就在於系列影片中,反派角色的刻畫總是不夠給力,導致影片的沉澱性很差,經不起反覆看。《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武則天請來的異人族們,看起來個性鮮明,但在表現力上,其實都很弱,失之扁平化,主要都靠化妝來支撐。幻天法師看起來張牙舞爪,其實並沒有太大本領。而最大的邪惡勢力封魔族族長,又大部分時間都蒙在面具之後,也沒什麼表現力,尤其是最後被除掉面具之後,結果露出的面孔是一張路人臉,實在是讓人大失所望。
實際上,作為偵探性很強的影片,在電影院裡看片時,很希望封魔族族長的面具之後是阮經天飾演的小和尚,結果卻不是。那麼,就找個極具表現力的演員來演也行啊,像王硯輝,他在《烈日灼心》中,僅僅一分鐘的戲就把一個幕後的殺人真兇給演活了,再不濟換做餘凱磊或者王千源,大概都會激發故事的戲劇張力。徐老怪在演員的選擇上,顯然是選錯了人。
想起來,還有一個例子值得單獨說一說,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導演張藝謀本來計劃主題曲選擇兩位素人歌手來演唱,好以此表現北京奧運會的平民性。但是在兩次排演過程中,上臺演唱的都是原定的最終要上臺的兩位歌手,只是沒正式說。結果導致所有人都以為這兩位只是臨時替補,都沒太當回事。張國師這麼一看,急了,怕影響到最終效果,趕緊臨時抓人,最終找來了劉歡與莎拉·布萊曼救場,好在兩位大牌功力深厚,排練不幾天就上臺演唱,最終結果也不同凡響。找對了人,太重要了。徐老怪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遮遮掩掩,最後就給人了一張素人臉,還毫無可雕琢性的演技,實在是大煞風景,沒有把影片的高潮往更高處推一把,反倒是一個跟頭跌了下來。
沒有極具標示性的反派作為陪襯,《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的反派就只剩下是怪物了。但是怪物的設定與製作,又明顯粗糙。中國電影不行,但中國觀眾還是很行的。觀眾在各種盜版的幫助下,早接受了好萊塢大片的反覆洗禮,毛糙糙的製作水準,顯然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畢竟,《阿凡達》都已經上映了9年,《金剛》也上映了13年,《奇幻森林》也上映了2年多了,徐老怪既然不斷在追西方技術的腳步,何以還沒能做出更好的效果呢?實在是有些不服眾。畢竟,《智取威虎山》中的那頭老虎,效果還是不錯的。瘋魔族追殺水月時在空中長出骨翼,圓測在三藏寺幻化出的巨型金魚,看點十足,可惜精彩的部分總是太過於短暫。
5.
當然了,這些都是針對影片來說影片,其實從更宏觀一些視角來看一下的,會發現《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最大的不足之處來,那就是徐克駕馭故事的思想內核過於貧瘠。
上面說武俠片的最高峰是《臥虎藏龍》,在於它超越了武俠片慣有的打打殺殺,將故事的核心放到了老一代的李慕白與俞秀蓮,以及新一代的玉嬌龍與羅小虎之間的感情抉擇之上,兩代人對待感情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不僅在影片中的大清時代如此,即便是當今,也依舊如此,這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普適性的感情問題,具有濃重的人文情懷。不過,《臥虎藏龍》在當初剛剛上映時,在西方大殺四方,但在華語圈內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內獲得廣泛認可。批評遠大於讚譽,大家都覺得李安是在向西方諂媚,不值一提。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才發現了《臥虎藏龍》的獨特價值。也因此,袁和平執導的續集《青冥寶劍》,儘管在細節上做的非常好,但因為沒有一絲一毫的李安的情懷,重新淪為了江湖情仇,打打殺殺,以至於一敗塗地,無論是西方還是華語圈,都沒有得到認可。
在臺灣導演屆,李安的地位並不如侯孝賢高,而正是侯孝賢,也出手執導了一部武俠影片---《刺客聶隱娘》。侯孝賢的牛逼之處,在於他把一個唐人寫作的傳奇小說,在千年之後被充實了起來,整個故事不再是架空的,而是與唐朝的歷史真實地勾連了起來,一板一眼,極具史學價值。唐傳奇本身就是架空的小說,侯孝賢非要吃力不討好地讓其落地,這就是一個有想法有執念的大導的情懷。不僅如此,舒淇飾演的聶隱娘還有著個人恩怨與家國情懷之間的取捨難題,把個人選擇投射到了國家命運走向上,使得聶隱娘的悲劇性身份更加突出,遺世而獨立,一個人沒有同類,演繹了史詩之下的悲憫。論起來,《刺客聶隱娘》的史詩性與《臥虎藏龍》的小清新相比,更具有價值。但可惜的是李安比侯孝賢更懂市場,他調用的資源就更具市場性,還把自己的影片拍攝的流暢好看,通俗易懂,更容易為市場接受,而侯孝賢則更偏向於個人表達,在可看性上差了很多,節奏過於拖沓,顯得有些故弄玄虛,未能迎合市場偏好。最終的結果,就是《臥虎藏龍》繼續流芳,而《刺客聶隱娘》則逐漸銷聲匿跡。
在侯孝賢之外,張藝謀在《英雄》中表達的主題與《刺客聶隱娘》也差不多,幾位劍客原本打算刺殺秦始皇,結果在行刺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做的事與國家命運比起來實在是太小了,自己為之付出的責任與使命都太渺小,壓根就是錯的。他們發現秦始皇儘管心狠手辣,但卻是一世梟雄,是可以建立歷史功績的大人物,相比之下,他們的那些個個人恩怨又算得了什麼?於是,在個人情仇與國家情懷的衝突之下,無名與殘劍等人的性格的撕裂感,就如同聶隱娘一樣,擁有了一種強大的悲劇色彩。這種傅紅雪一樣的命運撕裂感,使得《英雄》也擁有了很高的藝術價值。《英雄》其實是一部被大家誤解了的武俠佳作。但當初上映時,大家也是啞然失笑的,覺得這是張藝謀在向市場投降,在向政府投降,在成為國師的道路上納出了投名狀。而且,在《英雄》之後,張藝謀的確一直在下坡路,越來越不知所云,把對他的批評一一坐實。連帶著《英雄》也受到了牽連,失去了它在影史上應有的地位。
李安的成功是他個人的勝利,也是時代的機遇,他成功利用資源招徠了合適的人,拍攝了一部適合市場的影片。而同樣的幸運沒有落到侯孝賢與張藝謀的身上,其實與他們對市場的理解,對資源的調用,都稍遜一籌,加上實在是缺乏運氣,最後都淪為了敗局。
徐克作為武俠電影宗師,他與李安、侯孝賢、張藝謀比起來,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的。李侯張們無論如何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拍攝的武俠也不僅僅是武俠,而是通過武俠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胸懷與觀點。徐克就更多只是在拍片而已,個人想法,尤其是個人思想的表達上,明顯是欠缺的。他的很多電影,很好是好看,但基本上都陷入「有佳句無佳章」的尷尬之中。徐克電影作品中,有關個人觀點表達的,最讓人振奮的大概是《獅王爭霸》中最後的部分,那時黃飛鴻不屑地扔掉金牌,對李中堂說了一句句「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三思」,一下說出了大氣象,不再是簡單的民族情緒宣洩,而是帶有政治批評於其中。但徐克的深度思考似乎又只有這一處,更多的時候,他表現的電影主題依舊是快意恩仇,頂多是對不羈性格的追求,還經常性地撒民族情緒的狗血,像《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就利用了中日之間的對立情緒。還有黃飛鴻劇,整體上都是在自信滿滿地在宣揚漢文化的優秀。這些情緒,實際上毫無價值,甚至對社會發展存有害處,但他就是在利用,以此製造市場氛圍,這樣的投機取巧,有些等而下之,,上不了大雅之堂,也難怪徐克在影史的地位比不上李侯張。
有佳句無佳章的表現,在於我們通過徐克的電影,記住了聶小倩的嫣然一笑,記住了東方不敗出水喝酒的剎那,記住了金鑲玉在龍門客棧中的風流與妖嬈,記住了黃飛鴻長袍一甩的瞬間.論整個電影,實際上都談不上優秀。
回到《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上,它所展現的主題,依舊是民族矛盾,是漢文化與異域文化的衝突,核心衝突在於封魔族與中央政府之間的對立,彰顯的就是主題並不高明。在這個主題的基礎,又加上了陰謀家的私心,武后利用異人族的爭權篡位上,這種講故事的手段也不夠高明。合起來看,足夠看出徐克談不上是藝術家,而是一個頂級的工匠,他把各種電影元素拼裝的很好,但故事的內核,卻無法提高上來,這也是他的作品無法走的更遠的主要原因。
6.
徐克為了展示自己的故事,實際上改變了歷史原型本來的面目。他不像侯孝賢那樣儘可能去還原歷史,而是把歷史當成創作的背景,只借用一個架構,故事是架空了的。
說起來,歷史上的狄仁傑是一位書痴、神醫、義士、賢相,談不上什麼神探。他年輕時讀書很用功,廢寢忘食,早早就有神童之名。後來經閻立本(對,就是那個著名的大畫家,當時他是河南道黜陟使,就是欽差大臣)的推薦,正式進入仕途,擔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實際上,狄仁傑探案是有的,就是擔任法曹這一時期,這是一個專門負責查案及判案的官職。中國流傳下來的《武則天四大奇案》(即《狄公案》),寫的故事,就是狄仁傑早期的判案故事,發生的過程就在這一時期。至於後來狄仁傑後來擔任了大理寺寺丞,就與探案無關了,因為這一職責類似與今天的最高法院。當時的探案與判案,主要由地方官員受理,只有那些個地方官無法審理的案件,才上傳到大理寺。寺丞只需要根據案卷,從新進行斷定,進行終審判決,承擔的就是當今最高法的職能。狄仁傑的確厲害,新上任就創造了一項政壇記錄:一年斷案17800起,這意味著不休息的話每天斷案49起,可以說是十分超人了。並且事後相關責任人沒有一個喊冤的。其斷案數量之多、質量之好,傳為佳話。大理寺只判不探,負責探案的交歸於金吾衛,沒錯,就是馮紹峰飾演的金吾衛那個崗。大理寺寺丞在後,金吾衛在前,兩個職位需要通力合作,協同辦案,這一點上,徐老怪的設定,還是挺有道理的。當然,劇中的狄仁傑負責高大上,尉遲真金負責搞笑,則是戲劇化的要求,是另外一種設定了。
中國傳統民間文學中有「四大清官斷案」,包括《包公案》《海公案》《施公案》《狄公案》,講的分別是包拯、海瑞、施仕倫、狄仁傑的判案故事,實際上前兩公的流傳更廣一些,狄公案只有四則,即《武則天四大奇案》。狄仁傑之所以出名,實賴荷蘭人高羅佩。他是民國期間的荷蘭駐華外交官,也是對中國文化的痴迷者。高羅佩在重慶任荷蘭使館一秘時,愛上了當時在大使館任秘書的江蘇名媛水世芳。水世芳為清代名臣張之洞的外孫女,其父親水鈞韶曾在中國駐列寧格勒總領事館工作,後來任天津市長。水世芳不僅是名門之後,還是齊魯大學畢業生。話說,有天他在重慶街頭閒逛,逛到一個街邊書攤上,發現了《武則天四大奇案》,如獲至寶,不僅將其翻譯為了外文,還為狄仁傑原創了幾個故事。之後,狄仁傑在西方的名氣就傳了起來,遠超包拯與海瑞。後來,狄仁傑的故事又反傳回了中國,引發了一波電視劇開發的熱潮,算是飲譽中外的大IP了。當初,《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出來後,曾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11年4月在法國上映後,《電影手冊》、《正片》等專業電影雜誌都給予了滿分5星的評分,《巴黎人》、《法國快報》等媒體也給了4星的評價;2011年在美國上映MTC綜合評分75分,當年《時代周刊》把其列為年度十大佳片第三名,僅次於《藝術家》和《雨果》。可見狄仁傑之影響力。
話再說回來,狄仁傑與武則天之間的關係,可不是影視劇中描寫的那般衝突。實際上,狄仁傑被武則天奉為國師,兩次在武周期間入相,他也誠心實意地輔佐武則天,成為一代名相。他在位期間,力薦張柬之、姚崇、桓彥範、敬暉等能人入官,為武周時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目前來看,武周時期的統治,不是歷史的倒退,而是為其後的開元盛世打下了經濟基礎。武則天竟是基於的手段也明顯比她前後的高宗李治、中宗李顯更有作為。狄仁傑恪盡職守,但他沒不是沒有想法,而是心繫大唐,當晚年武則天想要傳位給自己侄子時,正是狄仁傑的規勸,才改變主意,重新傳位給了自己的兒子李顯,大唐得以延續。他與武則天的配合一直很好,以至於在他死了,武則天浩嘆「朝廷空矣」。
7.
最後,提一下《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的彩蛋問題吧,尤其是第三個,水月去見圓測,結果發生阮經天飾演的小和尚並不是圓測,那個白毛巨猿才是真正的圓測大師。要知道,圓測是三藏寺中的弟子,唐三藏我們都熟悉了,唐僧唐玄奘嘛,他的弟子是一隻猿猴,唔,似乎明白了什麼吧。徐老怪悄然間下了一盤大棋呢,玩了一個鬼招。狄仁傑鬥妖怪鬥不過,於是去請外援,結果請來了孫悟空,嗯,這就有意思了,分明就是西遊記中的套路。看來,《西遊伏魔篇》的失利,讓徐老怪心有不甘,還沒有玩夠,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又玩了一把。
最後的最後,《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是否就是終結呢?說來,片中最後通天浮屠被建了起來,而且字幕也提到了20年後武后登基,看起來在故事線上已經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在線索上勾連在了一起,故事上算是完滿了,三部曲說結束也可以結束了。但片中的最後,狄仁傑、尉遲真金、沙陀忠、水月的四大天王組合又剛剛組合起來,而且無臉候的人並沒有被消滅,這分明又為續集埋下了伏筆。這到底是拍下去,還是不拍呢?
7 .7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2018)
長按二維碼關注 邑人影院
ID: yirenfilm
純原創 . 深挖掘 . 漲姿勢
聊電影、求資源、交朋友
投稿、合作,請加po主微信:xtlee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