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一直割捨不了自己心中的奇幻武林,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由《蜀山傳》開始,觀眾們在那一年窺見了徐克奇幻武林的寶圖,於是懷揣期許默默等待。
在2010年,我們走進徐克的武林世界,潛伏到狄仁傑的身邊,見證了通天帝國的坍塌,在驚濤駭浪中尋覓神都龍王的蹤跡……而8年後的今天,我們更要在層層玄機中,揭開四大天王的真容。
今天,曾經一千王子就和大家聊一聊徐克的狄仁傑宇宙第三部作品——《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有極其輕微劇透、請放心食用)
我選擇的是IMAX影廳,《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在視覺效果上絕對是良心之作,鏡頭的設計搭配IMAX的特效,足以讓觀眾感受到徐克在技術上的誠意,還有大銀幕上久違的武俠美學。
明明可以滿足觀眾們的娛樂需求,但徐克明顯不滿足於此,《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加入了很多元素,多到這部電影的體量無法滿足徐克的需求,也導致了這部電影出現了很多不足之處。
首先,這部電影應該是目前狄仁傑系列中推理案情部分最弱的一部,因為徐克在這部電影中安放了更大的野心。
其實在第一部的《通天帝國》中,徐克並沒有加入太多奇幻的概念,只是引出了一些小的世界觀而已,整部片子是以推理破案為主。
這樣的做法更像是一次小試牛刀,去探底一下華語電影市場對於奇幻武林的接受度。
在2010年,2.86億元的票房成績是可以接受的,這樣的成績給了徐克信心,於是在第二部的《神都龍王》中,徐克算是重啟了這個系列,並打算把它一直做下去。
2013年的《神都龍王》斬獲了6億元的票房,並展示了狄仁傑系列的23張概念圖,就此宣布狄仁傑宇宙正式開啟。有了之前兩部作品的鋪墊,徐克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引入又一全新的奇幻武林概念——方術。
藉由這個方術,我們聊一聊為何它的加入導致了推理破案部分的減少。首先徐克設計的方術,更像是一種鬥法,在成熟工業電影技術的加持下,創造出了徐克所期望的奇幻武林效果,這裡要有絕世武功、還要有光怪陸離的各種絕技和傳說。
徐克的方術,確實算今年華語電影在大銀幕上的一種視覺奇觀,加上徐克老道得不能再老道的武打設計,讓這兩個元素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但是因為片長的原因,徐克在推理和方術的內容布局上,只能優先其一,而他明顯選擇了後者。因為徐克心目中的狄仁傑宇宙,不僅僅是一部打著古裝旗號的推理片,他想要的是一方奇幻武林。
三部曲一路走下來,徐克一直進行著改變,他想要打破觀眾對於這段歷史的固有理解,他想要全新解讀武則天,並賦予這位一代女皇昭然若揭的野心,然後以狄仁傑為一個時代的解讀者,襯託出唐朝的興衰。
徐克在為他的奇幻武林找一個歷史支點,這樣的做法是高明的。其手法在許多奇幻作品中都被運用過,可是徐克在對武則天的刻畫中出現了一些瑕疵,《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的武則天空有對於權力的野心,但是沒有展現出謀得權力的謀略。
顯然這部電影中的武則天無法完成徐克的設定,但是歸結其原因,還是因為徐克想表達的東西太多,沒有足夠的篇幅去給他再描寫武則天的時間。畢竟這是狄仁傑的電影系列,不是武則天傳。
但是影片中所穿插表達的東西並不互斥,片中對於亢龍鐧的設定就非常成熟精妙,為觀眾揭開了它為何能擊破任何的兵器,找到別的兵器和機關的所有破綻。
以亢龍鐧為線,讓影片和通天帝國完成了一個承先啟後的效果,這樣的安排也是現在主流電影宇宙的構建方法,徐克看來是下定決心要搭建一個狄仁傑宇宙了。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在反派的設計上,更多想要去打造的是一個反派勢力,並不再是單獨的反派個體,這樣的做法是為了讓整個狄仁傑宇宙的元素和故事更加豐富。
影片的高潮結尾處,徐克做了一個更加大刀闊斧的改變。結尾處的15分鐘大戰,在內容和特效上可以說是十分充實的,也可以說徐克將自己的想像力在高潮處完成了一個井噴式的釋放。
但是讓人驚訝的是,絕對的主角並不是狄仁傑。
這在商業片上其實是比較少見的,徐克故意犧牲了商業上的這一點,為得是讓整個狄仁傑宇宙可以在之後湧入更多的角色和故事。徐克這麼做是想告訴觀眾,狄仁傑在這個宇宙中,既是絕對的主角,也是觀眾的嚮導。
徐克想展現的是一種野心,他想讓觀眾看到,他所打造的狄仁傑宇宙,並不是單一依靠狄仁傑的IP和他身上的推理屬性,他是想借狄仁傑之名,讓大家看見他鏡頭下,他想像力中,華語奇幻電影世界觀應有的樣子。
本片在徐克的變革中呈現出了現在的樣子,這樣的做法有利有弊。因為想加入的東西太多,電影在結構上沒有之前的那麼緊湊,部分情節的節奏不是十分連貫。這也導致了這部作品沒有達到觀眾心中過高的預期,但我們也看出了徐克為未來所埋下的野心。讓我們對於這個狄仁傑宇宙有了更多的期待。
最後,我們再來聊幾句這部電影的看點。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徐克的寶刀不老。在動作設計上,徐克在繼續尋求創新和突破。攝影技術和分鏡頭設置結合得爐火純青,效果幾乎可以媲美世界頂級的同類作品。
在人物造型和人設上,徐克一直不會讓觀眾失望,不論是之前《奇門遁甲》中各大門派掌門的出場,還是這部電影中各方方術奇人的出場,都絕對是國內頂級的。
最後的大戰,徐克也為自己在這部電影中設計的方術提升了一個級別。相比較第一部的蠱術,徐克打造的方術更具有大片的氣質,片尾決戰更有一些神魔大戰的影子。
唯一遺憾的是,可能是因為製作費用的原因,不能一路燒錢到最後,還是和世界頂級的商業大手筆有了一點差距。
但這無妨,因為狄仁傑宇宙最重要的是講故事,所有的特效和製作都是為了徐克的故事服務,他的夢想就是將心中的江湖與武林,給大家展現出來。
我相信徐克之後的狄仁傑系列還是會不斷的升級,無論在故事還是世界觀上會做得更好。因為,方術這種技巧使用之後,類似的形式肯定就不會再出現了,徐克一定會構想出更炫酷好玩的奇術秘籍給觀眾。
而狄仁傑系列中的各位演員,都能各司其職很好的完成自己的角色,他們的組合也越來越成熟,這在近年的華語影壇是很難得的。希望他們陪著狄仁傑一直走下去,而我們觀眾也會相伴左右。
有奇術秘籍、有兒女情長、有兄弟情義、有陰謀陽謀、有神魔之戰、有最徐克的武俠世界,這就是狄仁傑系列,我們等待太久的屬於我們自己的奇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