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搭巴
2018-07-28 18:38 來源:澎湃新聞
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的發布會上,徐克感謝了電影公司老闆的耐心,讓他可以相隔《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上映五年後,才做好這部續集。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海報光從視覺效果角度來看,徐克似乎把此前幾部電影裡不太成功的視效砸重金重做了一遍,換言之,《七劍》《龍門飛甲》《奇門遁甲》還有《西遊伏妖篇》都可以看作是《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的視效習作。只是徐導在密集恐懼症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充滿銀幕的眼球,總讓人聯想到B站最近熱播的《人生一串》第二集裡的場景 ↓ ↓ ↓
而正是因為視效過於突出,顯得故事過於簡單,有關徐克江郎才盡的評論不絕於耳。如果只是從視效來看的話,徐克一直沒有變過,或者只能說,更為精進了,各位不妨重看1983年的那部《新蜀山傳奇》便見分曉。
而其敘事的問題,徐克受日漫的影響很深,我甚至在這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裡看到了許多《火影忍者》的影子,比如傀儡術、通靈術、幻術等,本文在此就不贅述了。
徐克(右)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片場給趙又廷說戲然而淺顯的故事、炫技的特效,都只是《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的表象,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障眼法。本人觀影時,想到的是梅爾·吉勃遜導演的《耶穌受難記》,還有張楊導演的《皮繩上的魂》。
當然,華語片裡並沒有什麼純粹的宗教傳奇電影,但或許武周代唐這個時代背景,本身就適合類宗教傳奇的方式演繹。
自佛教東傳中國以來,在石窟裡以時人入像便是傳統,這其中最著名的是洛陽龍門石窟內那尊盧舍那大佛,傳說是以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
武則天借佛教中的彌勒信仰,抗衡已獨尊幾百年的儒家,目的是為武氏家族改朝換代做理論基礎。當然,崇佛也有打壓李唐皇室的意圖。電影片尾武則天跪拜以自己形象塑成的觀音像,不僅呼應了2010年那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也與那尊盧舍那大佛有關。
但電影裡的佛教元素不只是四大天王、降魔咒語,還在於其無所不在的宗教寓言故事。與《皮繩上的魂》探究的輪迴問題不同,《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直指的,是人的心魔。
在這部電影裡,每一個角色都有著各自的心魔:武后的心魔是權力,尉遲真金的心魔是忠義難兩全,「封魔族」的心魔是復仇,「異人組」的心魔則是功名利祿……
亢龍鐧這一道具貫穿了整個「狄仁傑」系列電影狄仁傑的心魔最為複雜,因為他有一個與地藏王菩薩一樣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武則天的野心,然而他又明白,一己之力無法扶大廈之將傾,所以他有心疾,需要沙陀救治。至於沙陀,他的心魔反而是電影裡最輕的一個,他想要保全鐵勒族人的血脈。
而號稱只是來幫個忙的阮經天,他在本片中飾演的角色圓測,實在是幫了電影一個大忙,這一角色是《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裡的氣眼。
圓測同樣有著自己的心魔,他的執念是能夠參禪成佛,然而越是出世,他便越不能入正道。所以,狄仁傑二請圓測出山,不只是要讓圓測降伏外道,也是助圓測自己入世修行。
《西遊伏妖篇》劇照,徐克最近幾部電影的最後大戰在形式上大同小異。唯一能稱道的地方在於,視效呈現越來越成熟了從這個角度說,《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是《西遊伏妖篇》的同題新做。當時,我在看《西遊伏妖篇》時便在猜測,其中的度己度人,到底是出自周星馳的想法,還是徐克的構思。如今看來,這一主題更多來自徐克,因為《西遊伏妖篇》之前的《西遊降魔篇》,更多繼承的是《大話西遊》的脈絡,即一個比較虐的愛情故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電影
相關推薦
評論(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