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曾說「我總想把狄仁傑、唐玄宗、武則天他們放在一起,這種智慧的比較很重要、是劃時代的。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部未來主義的電影,可能在講未來的狀態,我們要永遠朝未來的角度去看。」
所以2010年《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上映的時候,許多人一下子就被劇中的劉德華給吸引了。這種武俠裡帶著玄幻,玄幻裡又夾雜了歷史痕跡的懸疑片,可謂是開創了先河。徐克用一出大唐奇案,撬動了華語電影工業化的又一輪滾動發展。可惜,之後的兩部,都未能延續第一部帶給觀眾的驚豔感。從口碑質量,到電影票房,都一落千丈。
《狄仁傑》系列其實應該有23部,這在《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的彩蛋裡有介紹。但是劉德華只拍了第一部,打了個樣就沒影兒了。後續的兩部,大家也都見識到了,遠遠不如第一部有劉德華時候那般精彩。這也讓一開始就有雄心壯志,想要開創屬於自己的狄仁傑電影宇宙的徐克,打起了退堂鼓。
如果當時《四大天王》的口碑能再好一點,肯定會有下一部,那麼劉德華繼續參演的機會也會非常大。可惜的是,徐克自己把《神都龍王》玩脫線了,為了視覺奇觀而設置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把《狄仁傑》弄成了一個探案不像探案,神話不像神話的怪物。
現在的電影市場,其實還未出現叫好又叫座的懸疑動作視覺大片。《狄仁傑》弄成現在這個樣子,是徐克的失責更是觀眾的遺憾。本來徐克的《狄仁傑》23部曲有機會讓我們見識他腦子裡的天馬行空,可惜也如觀眾們說的「徐克這輩子的想像力,在《四大天王》裡耗盡了」。
其實作為觀眾,電影是不是大唐,是不是狄仁傑都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徐克要能把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描繪成一個能被觀眾接受,有一定的合理性,還可以轉化成一部可供觀賞的作品。遺憾的是,邁入古稀後,年老體衰的徐克已經撐不起自己的野心。
當然,如果徐克肯放手一搏,《狄仁傑》系列還是有機會煥發第二春的。只要華誼兄弟膽子夠大,徐克和陳國富也願意退居二線,另聘英才來導演,《狄仁傑》真搞不好會成為國產古裝「007」。現在,唱衰徐克的人越來越多,然而事實卻是,華語電影圈至今還沒有出現比徐克更會拍商業類型片的導演。
《四大天王》並不是一部特別糟糕的電影,在電影製作上,徐克可能真的玩不出什麼新意了。但這並不等於說徐克就江郎才盡、《狄仁傑》也再無未來。而徐克想要證明這一切,也別無選擇,那就是再拍一部《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