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屍蠟化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
Q:我還是沒明白,屍蠟化到底是怎麼弄的呀? (By Elaine)
A: 哈哈,一定是沒認真看書吧?
《屍語者》第一部裡,書中的秦明和好基友林濤第一次見識屍蠟化的屍體,是在「融化的人」這一章。出發去現場的路上,兩個人只知道屍蠟化是一種「保存型」的屍體現象,具體的「色香味」卻從未真正領略過,也無法想像有怎樣滑膩噁心的現場在等著他們。
其實,屍蠟化,就是屍體在缺氧潮溼的環境裡放置時,全身的脂肪組織逐步皂化,變得滑膩,手感如同沾水的肥皂一般。同時全身的皮膚也呈現出暗黃色,用手抓的時候也容易滲出粘稠的液體(這段會不會噁心到某些想當法醫的小盆友呵呵)。
為什麼這麼噁心的屍體還被叫作「保存性」屍體現象呢?
這就要從屍體現象這個詞開始說起了。
人死後,身體各器官、組織和細胞的生命活動停止,並受到內外環境各種因素的作用,機體發生的一系列生物學的、化學的、物理和形態學的變化,就叫做死後變化,這些變化在屍體上的表現的現象,就叫做屍體現象。
一般來說,法醫病理學會根據時間出現的早晚,將屍體現象分為早期和晚期兩類,24小時以內出現的,就是早期屍體現象,比如屍僵、屍斑等等;而24小時之後出現的就是晚期屍體現象了。
晚期屍體現象分為毀壞型和保存型兩種。
保存型屍體現象是指屍體在特定的環境下逐漸變化,但是整體外形依舊保存。如木乃伊、黴屍、屍蠟、泥炭鞣屍。
毀壞型屍體現象顧名思義,屍體的整體外形已經嚴重變形了,比如白骨化、巨人觀等。
屍蠟化的屍體,雖然變得滑膩噁心,但是屍體的外形依然保存著,就好像「融化的人」的案子裡,屍體生前被捆綁的痕跡也依然清晰可見——所以解讀出屍體的語言,還是能夠將壞人抓住的哦!
好啦,說了這麼多,也該讓我考考你們了,面對這種屍蠟化的惡臭場面,用什麼辦法可以在解剖結束之後,去除手上的異味呢?(很簡單吧哈哈)
By 忙忙碌碌的老秦童鞋(今天的發言由小站君整理 哦也)
---
發送括號中的數字/漢字,就可以收聽小站往期的內容呢~~~
(0001) Q&A:當法醫都要學習哪些課程?
(0002) 勒死和縊死的區別
(元宵節) 來自老秦滴元宵節問候~~~
(小站介紹)來自老秦滴小站開場介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