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八百壯士」,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最終結局怎樣呢

2020-11-16 騰訊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八佰》是根據「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史實改編。這是一部軍民團結,抵禦外敵的抗日電影。相信許多人在看過這部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無畏生死的精神感動得涕淚橫流。

(《八佰》劇照)

不過,電影畢竟有局限性,那麼在這部電影背後,又有著哪些我們不知道的真實歷史故事呢?

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在1937年的滬淞會戰快要結束的時候。

當時,滬淞戰役是國軍為了打亂日軍的作戰計劃,主動向日軍發起的戰爭。

儘管在戰爭中,國軍在數量上超過了日軍,可是由於武器裝備差距太大,再加上國軍軍隊之間又沒有做到協同作戰,因此國軍僅堅持了3個月不到的時間,便因傷亡慘重,不得不撤離戰場,以保存長期作戰的火種。

為了能順利撤退,國民政府下令國軍第88師留守抵抗,拖住日軍,以保證其他部隊順利撤離。

同時,國民政府還希望能通過88師與日軍的浴血奮戰,得到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從而促進國際社會對日本政府進行制裁。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當時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國際會議召開在即,這也就意味著88師必須與日軍周旋到大會開幕的那一天。

88師師長孫元良在接到命令後,認為88師留守頑抗,只是為了促進政治影響。那麼,與其讓整個師做炮灰,不如集中兵力,據點為守,這樣只需要留下一個營就可以了。

所以,在得到上級同意後,孫元良留下了一支由423人組成的加強營,而負責指揮作戰的就是副團長中校謝晉元。

為了麻痺敵人,謝晉元對423位國軍戰士們要求,若是外人問起有多少守軍,一定要說有800人之多。而這正是影片片名《八佰》的由來,它指的正是「八百壯士」。

隨後,謝晉元一行人經過篩選,把四行倉庫作為了據點。

(保存至今的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靠近公共租界,同時它是閘北區最緊固最高大的建築。在這裡作戰,一方面易於防守,同時也相當於在留華外國人的家門口打仗,如此能讓更多的外國人真切地看到中國人堅決抵抗日本侵略的鬥志和決心。

10月27日,日軍重兵出擊,很快就佔領了火車站等重要地點。

然而,在日軍經過四行倉庫的時候,他們卻遭到了「八百壯士」的槍械射擊。

為了攻下四行倉庫,日軍先是利用坦克進攻。

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四行倉庫的牆壁絕不是豆腐渣工程,炮彈打在牆壁上,只是濺起了一點齏粉,根本無法摧毀這棟建築。

於是,日軍又利用坦克掩護,準備近距離投擲炮彈,然而「八百壯士」抱著「以死報國」的決心,始終頑強不屈地與之戰鬥,最終迫使日軍不得不撤退。

其實,日軍當時擁有威力強大的重型炮,要對付一個倉庫,並不是難事。

難就難在四行倉庫的旁邊有兩個煤氣站,萬一誤炸,後果不堪設想。同時,如果重型炮彈打偏飛到了河南岸的公共租界,也會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日軍見難以進攻,又有傷亡,只得下令撤退。

本來,國軍的全線撤退讓上海市民沮喪之極,但是當他們得知「八百壯士」在頑強抵抗,不由得振奮不已。並自發組織抗敵後援隊,給「八百壯士」運去了大量的物資和槍械等。

(積極投身抗日的市民,圖取其意)

市民的表現讓「八百壯士」更加堅定了誓死保衛四行倉庫的決心。

鏖戰到10月29日時,「八百壯士」的事跡,已經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英美等國終於向蔣中正提出,希望能停止戰鬥。

而日軍由於傷亡200多人,再加上國際社會的不斷斡旋,他們終於同意停戰。不過心有不甘的他們提出了停戰條件,要求在「八百壯士」退至蘇州河南岸英租界的時候,必須繳械並限制自由,否則他們就會進入英租界搜查。

所以,當「八百壯士」進入英租界後,英國方面為了不得罪日本人,立刻收繳了他們的槍械,並將他們軟禁在了上海膠州一帶的難民區。

由於不能回歸大部隊,「八百壯士」在謝晉元的領導下,在艱苦的環境裡,他們上午進行操練,下午則進行學習,再加上他們紀律非常嚴明,因此他們的行徑讓國民的抗日士氣一度高漲,這讓日本人和汪偽政府對他們恨之入骨,最終決定掉謝晉元。

幾次,謝晉元憑著警惕性都躲過了日本人的暗殺,然而誰也沒想到,隊伍中居然有幾個士兵被日本人收買,在謝晉元出操時,刺殺了他。

(謝晉元劇照)

謝晉元去世後,上海全城哀悼,國民政府為了順應民心,追贈其為陸軍步兵少將。

但是,「八百壯士」的命運依然波折。就在謝晉元去世半年後,日本由於偷襲美國珍珠港,並向英美等中立國宣戰,被英美等國駐守的公共租界也就成了他們的管轄範圍,而一直被軟禁的「八百壯士」也落到了他們手中。

由於日本人對「八百壯士」非常憤恨,所以在接管後,對他們百般折磨,並且還將他們分散看管。

但是不管條件如何惡劣,「八百壯士」依然團結一心,不忘操練,隨時準備與日本人作殊死博鬥。他們寧死不屈的精神讓日本人又恨又怕,最終卑劣的日本人將他們全部分散,輸送到不同的地方做苦力。

日本戰敗後,「八百壯士」才得以恢復自由,他們回到了上海,並來到了謝晉元的墓前。只是此時他們只剩下100餘人了。

對於被國軍當作炮灰,繼而又被拋棄的「八百壯士」來說,國民政府促成了他們的悲劇,但是正因為有了「四行倉庫保衛戰」,才激起了國人的抗日精神,從而最終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和解放。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實的「八百壯士」,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最終結局如何
    (《八佰》劇照) 不過,電影畢竟有局限性,那麼在這部電影背後,又有著哪些我們不知道的真實歷史故事呢? 於是,日軍又利用坦克掩護,準備近距離投擲炮彈,然而「八百壯士」抱著「以死報國」的決心,始終頑強不屈地與之戰鬥,最終迫使日軍不得不撤退。 其實,日軍當時擁有威力強大的重型炮,要對付一個倉庫,並不是難事。 難就難在四行倉庫的旁邊有兩個煤氣站,萬一誤炸,後果不堪設想。
  • 八佰真實原型結局是什麼 八百壯士原型故事揭秘
    八佰原型結局電影《八佰》受到了很多的關注,主要是因為這部影片真實的還原了一段歷史故事,讓大家感受到了戰爭的慘烈與殘酷。《八佰》真實原型結局更是慘烈,八百壯士原型故事原來是這樣的!
  • 一個關於「八百壯士」的真實故事
    或許因為我是一名紀錄片導演,我拍攝的影片又正好和「八百壯士」有關。電影情節與歷史真實的偏差,以及片中部分虛構情節,令人出戲。用一句玩笑話來形容,那就是 「我知道得太多了」。在我看來,四行倉庫保衛戰絕不僅僅是一場豪情四溢的悲壯戰鬥,「八百壯士」是那段壓抑的歷史中,苦難中國人民的縮影。「八百壯士」和謝晉元將軍並沒有全部犧牲在對敵的戰場上。在那四天的高光時刻之後,伴隨他們的是長久的磨難和無聲無息的湮滅,他們中的許多人,不要說是一張照片,就連一個真實的姓名、一個最終的埋骨所在都不為人知。
  • 八佰電影中各人物結局是什麼 背後的真實故事感人
    八佰電影中人物結局很多人都表示沒有看懂這個結局,因為裡面幾個主要人物的結局都沒有交待,其實原本導演是有拍的,但後來都給剪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八佰》電影結局沒有交待這些人怎麼樣了,李晨、姜武、王千源等人飾演的角色結局都沒有交待,但其實原本這些人的結局都是拍攝了的
  • 八佰電影熱映,背後歷史真相卻更為慘烈,八百壯士結局讓人心痛
    劇中稱為「八百壯士「的中國革命軍524團在團副謝晉元的帶領下,固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讓我們為當時歷史背景下抗擊日軍的將士們而落淚。但《八佰》取材的真實歷史事件卻比電影表現的更加慘烈,也更加悲壯,就讓我們回歸一下那段悲壯的歷史。
  • 電影《八佰》與其背後真實的「八百壯士」
    &34;的真實歷史與電影《八佰》。所以國軍雖然敗退,但必須做給英美列強看,我們是有決心抗日的,能得到支持最好,得不到支持起碼不能讓他們聯起手來瓜分中國。但這樣做是有代價的,那就是八百壯士的性命,他們需要死守住四行倉庫,一直到九國公約會議召開。所以我特別忍受不了某些人的言論,說八百壯士就是演一齣戲,最後也成功撤退,沒有生命危險,歌頌他們就是美化國民黨。
  • 「八百壯士」背後的故事
    電影的熱映讓人們再次將目光轉向了83年前,歷史上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怎麼回事?謝晉元和「八百壯士」都經歷了什麼?如何評價管虎導演的《八佰》?日前,謝晉元次子謝繼民在上海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父親從「文狀元」轉為「武狀元」羊城晚報:您父親謝晉元是廣東蕉嶺人,您也在廣東蕉嶺出生,能說說您小時候的情況嗎?
  • 八百壯士守四行的真實歷史,值得後人銘記!
    進駐倉庫當夜,曾有英國巡邏兵隔著蘇州河詢問駐兵有多少人,謝晉元回答稱800人。也有一種說法是在媒體採訪時,謝晉元稱有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立刻發動進攻,受到「八百壯士」的猛烈阻擊。10月28日晚,謝晉元向官兵傳達了「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後陣地共存亡」的命令。
  • 那英獻唱《八佰》片尾曲「八百壯士」真實名字震撼催淚
    MV結尾更震撼展示真實「八百壯士」名單(部分),這一個個鮮活的名字都是守家衛國的戰士,催人淚下、令人肅然。那英與波切利首度合作獻唱片尾曲《蘇州河》一覽南北岸戰事奇觀《八佰》片尾曲《蘇州河》改編自愛爾蘭民間小調《倫敦德裡小調》,那英與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這也是二人首度合作。
  • 《八佰》口碑兩極分化,《八百壯士》帶你回顧真實歷史
    電影《八佰》遲到400餘天,終於在8月14日進行了點映,與之前眾位業內人士預料不同的是,《八佰》的口碑在上映不到一周便兩極分化,票房更是遲遲無法破億。雖然商業表現方面不盡如人意,但是影片所講述的這段史實,卻值得我們再次回顧。《八百壯士》一書則詳盡地記載了這段歷史。
  • 《八佰》拍出了偽歷史?這群「八百壯士」,歷史結局又是如何?
    因此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人,為何偏偏導演選擇這樣一個照片呢?這種操作實屬迷惑。四行倉庫戰役,本質在只是一場「作秀」八百壯士但是事實這場戲並未「感動到」西方政客,他們更多關心自己在華的利益,更關心日軍的炮灰是否會影響到他們在租界上的權力。
  • 《八佰》拍出了偽歷史?這群「八百壯士」,歷史結局又是如何?
    因此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人,為何偏偏導演選擇這樣一個照片呢?這種操作實屬迷惑。 四行倉庫戰役,本質在只是一場「作秀」 八百壯士
  • 《八佰》火了!真實歷史的「八百壯士」,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歷史細節,唯有放在歷史中觀察,才能讓人更加真實地理解。1937年10月,「八百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英勇抵抗日軍整整4天後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四行倉庫,一幢25米高的六層混凝土建築,位於蘇州河畔,屬閘北區,在上海租界的邊緣地帶。堅守四行倉庫表明蔣介石在國際視野面前展示中國的抗戰決心。這是自盧溝橋事變以來,中日發生的第一次重大戰役中的一場特殊防禦戰。
  • 《八佰》火了!真實歷史的「八百壯士」,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當日軍抵近企圖爆破守軍所在大樓時,一位身上綁滿手榴彈的中國士兵,毅然從樓上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這是1937年慘烈的淞滬會戰中之細節。歷史細節,唯有放在歷史中觀察,才能讓人更加真實地理解。
  • 電影《八佰》,《八百壯士》與謝晉元的後來事
    跟臺灣1975年的老電影《八百壯士》比較,技術上無疑大大進步,以川軍的視覺進入,一開頭就是無比慘烈的戰場戰事,將觀眾迅速帶入規定情景。也是導演的功底和意圖。尤其是對很敏感的送國旗掛國旗的史實,既不能迴避還不能過分渲染,也算是煞費苦心。
  • 電影《八佰》幕後真實歷史:八百壯士老兵回憶謝晉元團長喋血孤軍營細節
    眼下正在各大影院熱映的電影《八佰》中,八百壯士的領頭人,團長謝晉元讓人印象深刻。謝晉元率領孤軍堅守孤軍營後,最後結局如何?今天我們繼續為大家講述電影《八佰》幕後真實歷史。兇手是誰呢?為什麼要刺殺謝晉元?半個多世紀以來,關於謝晉元被刺的細節,一直是眾說紛紜。那麼,當時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謝團長的勤務兵,湖北通城籍戰士萬連卿老人後來回憶說,那天謝團長因為失眠,所以早上就沒有去早操,而是在宿舍中休息。萬連卿就出去給謝團長打洗臉水。這個時候,迎面走來四個戰友,他沒太在意。
  • 八佰壯士奔北坡-1975年《八百壯士》影評
    不過,這個八百壯士的故事可絕對不是第一次在銀幕中被呈現了。1937年八百壯士事件的轉年,歷時兩個月的短暫拍攝,1938年的《八百壯士》便在武漢首映,獲得極佳的反響,激勵了人民抗日的熱情。而在1975年,中國臺灣地區又拍攝了同名電影《八百壯士》,更詳細地描述了國民黨八十八軍五二四團駐守四行倉庫堅守四個晝夜的故事。
  • 《八佰》與《八百壯士》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疫情過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絕對要數《八佰》,《八佰》上映已經有好幾天的時間了,票房成績也比較樂觀,成為了拯救電影市場的救市作品。《八佰》講述的是在1937年發生的真實故事:服從於國民黨的800名戰士在蘇州四行倉庫拼盡全力抵擋日本人的襲擊。關於這個故事,其實早在1975年就有一部叫做《八百壯士》的老電影已經拍過這個題材,所以很多網友都會將《八佰》與《八百壯士》用來做對比。
  • 《八佰》|電影故事與真實歷史
    觀影之時,慘烈的戰鬥場面抨擊內心深處...歷史的細節,只有放在歷史中才能更好的觀察,才能讓芸芸眾生更加真實的了解並銘記歷史!01八百壯士孤軍堅守,象徵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對於《八佰》的評價,外界褒貶不一。但是就八百壯士孤軍堅守而言,象徵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對於八百壯士孤軍堅守這一問題,許多人認為他們的堅守毫無軍事意義。
  • 《八佰》中你不知道的事:「八百壯士」現實結局比電影更令人唏噓
    全世界的圍觀電影《八佰》取材於「八百壯士」於上海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史實。淞滬會戰末期,這場持續數月的大會戰讓中國軍隊損失慘重,當局決定戰略性退出,以保障南京安全。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這是一場在戰術上完全沒有勝利希望的戰爭,但「八百壯士」不僅堅持了四天五夜,更加打醒了國人,沉睡的東方雄獅慢慢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