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宮廷御醫都有哪些「秘方」 ?《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出版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宮廷醫學作為研究宮廷內醫事制度和醫療技術的醫學,積聚了歷代眾多中醫藥精英的集體智慧,始終代表著中國傳統醫學發展的方向和各朝代當時的最高醫療水平,蘊含著極大的研究價值。近日,深挖宮廷醫學醫籍精華之力作《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正式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由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主委、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京春教授主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著名清代宮廷醫藥檔案研究專家陳可冀教授主審。

  探本溯源 深挖76部原始醫籍和40餘位宮廷御醫經驗

  陳可冀院士在序言中指出,中國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醫藥學術的發明創造與技術進步備受國際醫藥學術界所關注還在於現存珍貴的中醫藥古籍多達一萬餘種,從業傳統醫療技術防治疾病的醫療人員遍布世界五大洲,為全球人民服務,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民眾的歡迎與愛戴。在中國綿長的數千年歷史與醫療實踐進程中,宮廷醫藥學也有輝煌的成就。中醫藥學典籍及內廷醫療經驗記載,可窺見一斑。此次新書的出版發行,對我國傳統醫學「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是一件大有益之舉。

  據介紹,該書以歷史朝代為經緯,共梳理76部現存原始醫籍,選取40餘位宮廷御醫,探本溯源,深度挖掘其「宮廷淵源」、「內容精要」、「名方名藥」、「臨床運用」、「後世影響」等內容,整理彙編成醫經類、診法類、方書類、本草類、臨證各科類、醫案醫論醫話類、綜合醫書類、針灸推拿類、食療養生類九大部分。採用學術源流與現代文獻研究相聯合的方法,結合作者多年臨證經驗,對臨床常見疾病特別是心繫病證進行深入探究,不僅融匯了古代宮廷醫療學術思想,且吸納了現代醫學臨床診療成果,加以分析,同時附有較多美容、養生等秘方秘法。

  該書不僅內涵豐富,封面設計也獨具匠心。整體封面以具有「宋畫第一」美稱的北宋範寬作品《溪山行旅圖》做底,畫卷上還有乾隆皇帝專門用於收藏的「御書之寶」的印鑑,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封面中間鑲嵌的是時有「畫聖」之稱的北齊世祖時的宮廷御用畫家楊子華作品《北齊校書圖》,圖卷反應的是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和文士高幹和等11人負責刊定國家收藏的《五經》諸史的情景,現收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融古薈今 宮廷醫學傳承研究之路任重道遠

  作為陳可冀院士全國學術傳承人和知名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專家,張京春教授數十年來還在潛心於研究歷代宮廷醫療經驗與著述用於指導臨床。近年來,張京春又對我國歷史上關於宮廷醫療經驗的相關典籍及文獻著述進行整理研究,終於編撰成百萬餘字的《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一書。

  張京春表示,宮廷醫學的發展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先秦時期,扁鵲診齊桓侯,開「治未病」之先河。漢代神醫華佗制「麻沸散」,創「五禽戲」,撰最早內科學專著《中藏經》。魏晉南北朝,太醫令王叔和撰寫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隋唐時期,藥王孫思邈曾受邀於隋唐兩代帝王宮廷巡診,所著《千金方》集唐以前醫學之大成,其中開篇的《大醫精誠》為闡述醫德醫風之典範。宋代,官修方書《太平聖惠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聖濟總錄》載諸多名方名藥,其中蘇合香丸、安息香丸等集芳香溫通之大成。遼金元時期,御醫忽思慧著世界上最早的飲食衛生與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明時期,周定王朱橚(sù)主持彙編的《普濟方》,是我國歷代以來最大的一部方書;太醫院判李時珍撰成享譽世界的博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有清以來,由太醫院右院判吳謙等奉乾隆皇帝之命主持編撰的《醫宗金鑑》,是一部最完善又最簡要的綜合性醫書。上述珍貴宮廷醫學文獻,一直被後世奉為經典。

  「宮廷醫學的傳承挖掘探究之路任重道遠,宮廷醫學的巨著不能廣為人知,對於著名御醫龔廷賢、戴思恭、盛寅、董宿、徐春甫、許國禎等的傳記及論著也知之甚少,宮廷醫學留給後世的診療經驗、秘方秘藥、養生方法等寶貴的醫學遺產瀕臨失傳。身居六朝古都所在地的北京市中醫局及北京中醫藥學會肩負起振興中國宮廷醫學的重大歷史使命,支持我們成立了首個宮廷醫學研究領域的專業學術團體——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作為創會主任委員,我有責任承擔起全面開展宮廷醫學研究的責任。」張京春說,本書基於宮廷醫學亟待研究的緊迫性,以宮廷醫學現存文獻作為切入點,旨在挖掘出更多、更好、更實用的宮廷醫學成果,為傳承、發展、弘揚宮廷醫學這一中醫藥瑰寶中之集大成者,做一些扎紮實實的工作。

相關焦點

  • 他是最後一位御醫,至今仍健在,曾精選幾種宮廷秘方無償獻給國家
    在民間的叫做赤腳郎中,在皇宮的便是宮廷御醫了,而宮廷御醫的醫術,基本上都比鄉野郎中高上幾個水平,或許在鄉野存在著一些大隱隱於市的「醫仙」,不過也不能將極少數與大多數相比較。而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人,名叫愛新覺羅·鸚列·鵬。聽這個名字都知道此人不簡單,姓氏便是清朝皇室的姓氏,而他,正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之後代,其祖先世襲清朝御醫。
  • 中國最後的御醫,將宮廷藥方無償上交國家,如今104歲仍在行醫
    在西周之前,幾乎所有懂得醫學知識的人都在為皇室貴族服務。一直到春秋後期,在民間才開始有類似醫生這種職業,他們常常也被稱為「大夫」或者「郎中」。因為「御醫」是專門為王公貴族服務,其自身際遇經常與皇室興亡息息相關。就像有「中國最後一位帝王」、「中國最後一位王妃」、「中國最後一位太監」一樣,中國還有最後一位御醫,而這位御醫現在依然健在。 公元1916年,愛新覺羅·鸚烈·鵬出生於遼寧撫順。按照族譜算下來,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個兒子塔拜的後人,其家族是清朝世代承襲的御醫家族。
  • 宮廷秘方與文化創新,中國元素讓御品膏方大放異彩
    在中國封建王朝時代,無論哪個行業,最好的資源必然是屬於皇宮的,無論是玉石、綢緞,還是醫生、藥方,所以宮廷醫學代表著中國古醫藥文化的精髓。而在現代,有著宮廷品質的養生產品也因其自帶「皇家特色」而倍受消費者的喜愛和青睞,比如主打宮廷品質的御品膏方。
  •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御醫,入獄28年出獄後行醫治病,秘方無償上交給國家
    中國古代對醫生都有特定的叫法,在民間叫做大夫或者郎中,但在皇家可不是這樣叫,他們都習慣在稱呼都加上一個「御」字,來顯示皇家的特殊地位。例如皇帝看書的房間稱作「御」書房,用的膳,成為「御膳」等等。自然,醫生也被稱之為「御醫」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封建王朝時期的那些被稱為「御」的東西,也隨著時代成為了過去式。
  • 中國最後一位御醫,現103歲,仍在懸壺濟世,將百年秘方捐給祖國
    很多人在小時候應該都有下河抓魚的經歷,對小時候的我們來說,這個經歷真是痛並快樂著,因為我們經常會遇到一種叫做螞蟥的水中生物,其實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蛭,這種動物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卻非常的可怕,一旦爬到你的腿上,它就會盡力的吸進你的皮膚,而想要弄掉它就要使勁的拍打,然後將它扯掉,最後再用一些蜘蛛網對皮膚止血就可以了。
  • 中國唯一還健在的御醫,關押28年後懸壺濟世,將秘方無償交給國家
    ——《鷓鴣天·戲贈黃醫》「醫者有仁心,慈悲濟世人。懸壺輕己利,德品勝黃金。」醫者貴其仁心,自古以來,醫者是很受尊重的,因為他們以慈悲濟世,給人們帶去健康。然而我們說起御醫,仿佛是上個世紀或者更加久遠的事情了。其實我們身邊還有一位御醫,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中國唯一還健在的御醫,關押28年後懸壺濟世,將秘方無償交給國家。
  • 太醫、御醫、大夫、郎中……古代有哪些醫生?|小歷史
    看電視劇的時候,一會兒皇上叫御醫,一會兒娘娘們又去叫太醫,到底這太醫與御醫是不是一回事?古代又有哪些形形色色的醫生? 事實上,「太醫」和「御醫」雖然都是中國古代服務於皇帝及其家眷的醫生,但是細究其各自職能,「太醫」和「御醫」之間有著明顯的差別。
  • 他是清朝最後的「御醫」,104歲仍不退休,曾主動上交秘方給國家
    而如秦始皇嬴政這般在歷史上「一統八荒」的著名帝王,還曾親自派人去這大千世界中苦苦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想要得到永久的統治權……奈何世上怎會有長生不死之藥呢?秦始皇直到病入膏肓都沒有等來這種藥,最終帶著無奈與不甘長眠於地下。 「長生不老藥」是假,但帝王將相為了延年益壽而四處求醫卻是不爭的事實。
  • 他是104歲末代御醫,曾因照顧溥儀入獄,釋放後無償上交秘方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皇室專用的物品和僕人一般都被貼上「皇家」的標籤,如皇座、御膳等等。因此,為皇宮服務的醫生,也被稱為御醫。雖然眾所周知,御醫因為其服務對象的局限性,很難名傳青史。但我們今天所說的這位御醫卻是個例外,他懸壺濟世廣授良方,深受群眾的尊敬,他就是我國最後一位御醫,愛新覺羅·鸚烈·鵬。
  • 他是清朝最後的御醫,104歲仍不退休,曾主動上交秘方給國家
    而如秦始皇嬴政這般在歷史上「一統八荒」的著名帝王,還曾親自派人去這大千世界中苦苦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想要得到永久的統治權……奈何世上怎會有長生不死之藥呢?秦始皇直到病入膏肓都沒有等來這種藥,最終帶著無奈與不甘長眠於地下。  「長生不老藥」是假,但帝王將相為了延年益壽而四處求醫卻是不爭的事實。
  • 宮廷派、師承派、學院派,你知道京城名醫都屬於哪一派嗎?
    作為「六朝古都」的重要歷史地位及太醫院宮廷醫學的興起發展地,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燕京醫學。燕京醫學由宮廷醫學派(御醫派、太醫院、宮廷醫學發展體系)、師承派、學院派(北平國醫學院、華北國醫學院、北平國醫講習所)組成。各派之間相互借鑑,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 他是大清最後一位御醫,坐牢28年無償獻出秘方,如今104歲仍健在
    看了宮鬥劇的人都了解,御醫是皇宮中不能缺少的重要人物,古時候,御醫是對醫生的技術職稱,是專業為皇上及其皇家皇室家屬治病的皇宮醫生。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知名的御醫,那麼大伙兒了解中國歷史上最終一位御醫到底是誰嗎?愛新覺羅鸚烈鵬是溥儀的專用型御醫,大家都了解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終一任皇上,愛新覺羅鸚烈鵬也沒追上好情況下,偏要追隨了一位傀儡皇帝。愛新覺羅·鸚烈·鵬出生於1916,遼寧撫順清原滿族自治縣南八家鄉北大林子村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之後代。其祖先世襲清朝御醫。如今104歲仍健在。
  • 「研究清嘉慶御醫汪必昌初期成果發布會」舉行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6日電(記者 劉喜梅)「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著作《聊復集 怪症彙纂》初期研究成果發布會」6日在京舉行。發布會由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主辦,(中國書店)北京海王村拍賣有限公司和北京世諾醫學交流中心協辦,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中醫藥文獻研究小組承辦。
  •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御醫,因照顧溥儀入獄28年,現在104歲仍然在世
    當你了解了中國醫學的發展歷程後,你會發現,在古代社會,由於皇帝的地位很高,所以一般說來,好的醫生都會被皇帝召入宮中,成為專為皇室服務的御醫。儘管說古代社會的醫學發展水平不高,但以中醫學博大精深為基礎,一些御醫的醫術也非常高超。
  • 古代御醫是幾品官?他們是如何給皇室看病的?真能懸絲診脈?
    據現存史料來看,戰國時期已經有了一些關於太醫和太醫令的記載,宮廷御醫和民間醫生也有了一個初步明確的劃分。從秦到南北朝時期,御醫除了之前醫療系統的後人外,還多了「徵辟」這一來源。如三國時期曹操就曾徵辟華佗為侍醫,南北朝的東海徐氏,八世為醫,且代有名家。隋朝之後,御醫的主要來源是官辦醫學機構的培養和徵辟,且官辦醫學代代都有。醫學生經過層層考核,成績優異者才能成為御醫。
  • 屍變朝鮮與中國有關?中國醫學如何影響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古代的醫學體系實際上也是中國古典醫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總體而言,中國與朝鮮半島醫學交流史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唐以前,中國醫學初傳朝鮮半島;第二階段,唐、五代,中國醫學全面向朝鮮半島傳播;第三階段,宋代,中國醫籍的外傳與返歸併存,兩地中醫藥貿易日益繁榮;第四階段,明清,兩地醫學交流進一步發展,東醫誕生。
  • 御品膏方進駐故宮永和宮「御藥醫館」,展現宮廷御藥風採
    故宮博物院永和宮已正式掛牌設立為「御藥醫館」,御品膏方同時進駐,旨在弘揚中國宮廷醫藥學的初心,讓世人在此領略屬於宮廷御藥的風採,助推傳統中醫藥文化發展。,是中華中醫藥文化最具代表的「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最高殿堂。
  • 古老的宮廷秘方,遇見傳奇!
    古老的宮廷秘方,遇見傳奇!
  • 三個理由大揭秘 蕾蒂恩貴婦膏有哪些硬實力
    那麼,蕾蒂恩貴婦膏到底有哪些硬實力呢?理由一、南洋宮廷百年秘方事實上,這個「新寵」並不新。據說18世紀,柔佛王國(現新加坡)的雅拉蕾蒂恩蘇麗王妃為了常葆嬌顏,命人四處找尋搜集養顏秘方,費盡心機美膚養顏以保持容顏不老。
  • 最後一位仍在世御醫,關押28年後濟世救人,將秘方無償交給國家
    正如唐朝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寫的:「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一個真正好的醫者其品德比醫術更加重要。在古代,除了像華佗、張仲景這樣的江湖名醫之外,醫術最有保障的自然是宮裡的御醫。畢竟,給皇親貴族看病的人如果醫術不精,那可是要掉腦袋的。現代人對於古代御醫的幻想主要停留在其高超的醫術和對於一些專供皇室的神秘藥方的好奇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