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珠顯應宮 海洋文化現輝煌_文教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2020-12-24 福州新聞網

  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文/攝

  在長樂區漳港街道仙岐村,有一座遠近馳名的「媽祖廟」,即顯應宮。至今有880多年歷史的顯應宮,如同一顆歷史遺留的璀璨明珠,屹立於長樂海濱。顯應宮作為海洋文化的代表,弘揚了海洋文化,彰顯著福州市深厚的海洋人文底蘊,見證著燦爛輝煌的海絲文化。

  顯應宮大門。

  顯應宮又叫天妃宮,俗稱媽祖廟、大王宮,坐北朝南,面臨大海,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三進,土木石結構。明弘治三年(1490年),知縣潘府將後座改立「鳳岐書院」,作為本地子弟讀書之所。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再次重修,至光緒年間,為風沙掩埋。1992年6月22日,因當地農民挖基建房,發現塑像,埋沒地下10米多深的顯應宮遺址赫然出土,重見天日。

  觀音閣。

  出土神像 神態逼真 栩栩如生

  來到顯應宮,最值得一提的是地下古宮。從鐘樓閣樓式的通口順階而下,便可進入地下古宮觀瞻。進入前殿大門,左邊為媽祖神龕,右邊為巡海大臣神龕。後殿正廳祀當地守境大王神祗,左偏殿為醫藥神祗,右偏殿為臨水夫人。各尊神像神態逼真,栩栩如生。

  經文物專家考證,顯應宮已有880多年歷史。據《長樂縣誌》記載,顯應宮曾被列為縣內十五都的名勝古蹟。當時顯應宮俗稱大王宮,因偏殿祀有媽祖神像,又稱天妃宮。出土泥塑神像歷經宋元明三個朝代,香火鼎盛不衰。

  巡海大神鄭和神龕。

  加快保護 推動管理水平升級

  為保護文物,由當時的漳港鎮政府牽頭,在原址重建顯應宮,出土泥塑和石牆原樣保護。

  根據古建築專家規劃設計重建的,分地面新宮和地下古宮兩個部分。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為5600平方米,保留原遺址舊標高,作為地下宮,原有神像、柱礎、神龕等按舊定位保護,以供研究和觀賞。第二期工程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建有花圃、停車場及綜合樓等。

  2001年1月20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據長樂區政協文史委員陳明清介紹,顯應宮出土文物具有科學、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對研究長樂沿海的沙灘變化、海岸變遷,以及鄭和七下西洋的船隊在長樂沿海駐泊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陳靖姑神龕。

  近年來,長樂區對顯應宮的保護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開展。為有效地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確保文物安全,在2004—2005年的試驗期間,長樂區漳港顯應宮文物保護和旅遊管理委員會積極認真做好現場溫溼度監測記錄,整改了地下宮排水系統,以降低地下宮的溼度,並安排專人值守崗位,監測溫溼度,禁止遊客焚香、拍照。在宮內全方位安裝監控及防盜報警系統的基礎上,另在地下宮加裝旋轉式監控探頭(全球眼),並加大值班巡邏及宣傳力度,提高大家文物保護意識。

  長樂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長樂區將按照文保規劃設計,加大對地宮出土文物、歷史古建築、古文物的保護力度,加快推進顯應宮保護建設,推動管理水平提檔升級;進一步加強對顯應宮彩色泥塑群像的學術考證研究,深入挖掘國保文物的學術、藝術、歷史價值以及文物本身所具有的歷史內涵、信息和現實意義,弘揚海洋文化、民俗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來福州,赴一場幸福之約!_文教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這種滋味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閩都文化裡,在鍾靈毓秀的山水間,在奔流不息的閩江中,在懸空穿林的福道上,在千姿百態的鄉野間,在熱氣騰騰的「金湯」裡,在街頭巷尾的美食中……  「七遛八遛,不離福州」。福州之福,值得你花上幾天時間在此駐足、細細品讀。快跟隨本期歡樂遊福州,打卡「有福之州幸福遊」線路,一同領略福州的別樣幸福。
  • 福州: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10月25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李白蕾 池遠 顏瀾萍 賴志昌 通訊員 李一明 謝靖雯)25日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市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歡度佳節,重拾民俗傳統,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榕城到處洋溢著孝老愛親的濃厚社會氛圍。
  • 兩岸青年參訪福州濱海新城​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參加第八屆海峽青年節·兩岸青年「雲加油」暨第四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線下活動的20位兩岸青年,近日到福州濱海新城參觀。  最令兩岸青年印象深刻的,當屬坐落東湖沿岸的濱海新城核心區域。從大數據產業到文創項目,再到馬術、遊艇、電影、樂園等旅遊娛樂項目,他們看到多種業態在濱海新城的融匯發展。
  • 閩侯安平浦整治有望6月下旬完工_民生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5月2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木易 通訊員 林鑫 林若野)記者昨日從閩侯縣獲悉,作為該縣重點工程之一,安平浦流域綜合整治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5%,有望6月下旬完工。  安平浦貫穿閩侯縣城,流域總長度11.6公裡。「目前,治理工程接近尾聲,正在進行綠化、二次清淤等工作。」
  • 福州百年波斯皂莢掛起金黃「風鈴」_社會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
    福州新聞網6月2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張旭/文 陳暖/攝)6月的福州,波斯皂莢開花了,猶如金黃色風鈴。你知道嗎?在福建師範大學呂振萬樓旁邊,也有一棵波斯皂莢,園林專家說它應該已有「100多歲」,可以說是「祖爺爺輩」了。  昨日,記者從福建師範大學倉山校區正門口過馬路,沿著上三路向西步行約百米來到呂振萬樓,這棵百年波斯皂莢就位於樓背後。
  • 福州教育:點亮一盞盞希望心燈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教師們所到之處,不僅為當地帶去「硬功夫」「真本領」,也為大山裡的孩子插上了一雙夢想的翅膀,更在他們心底播下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福州的優質教育資源,得到了多點位的輻射。此外,我市還成立市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小組,設立市教育服務與學生資助中心,落實各級各類學生資助政策,「十三五」期間共下達省、市資助資金約27.4億元。
  • 央視網大型系列紀錄片《藍海中國·福州篇》開機 講述海上福州敢拼...
    作為國內首支海洋城市題材紀錄片,《藍海中國》以海洋強國戰略為指導,集人文、科普、旅行、美食於一體,是央視網致力於集中發揮媒體智庫輿論傳播力和資源集聚力,促進海洋領域務實合作,推動海洋文化交融和經濟發展,講述海與城、海與人血脈聯繫的嶄新嘗試。
  • 武夷山:舞動的「夜經濟」_福建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 卡拉,福州第一隻導盲犬 日復一日,寒來暑往,他們跟最髒最臭的垃圾打交道,還時常要遭受委屈……
  • 福州:各方齊心協力 共建一流大學城_民生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
    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安梓 陳木易  福建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實驗室等項目開工、閩高專附屬小學交付、旗山湖公園建設熱火朝天……福州大學城這兩個多月的變化,許多人都看在眼裡。對於近期各方迅速貫徹落實市委工作會議精神,全力建設宜學宜業宜居宜遊的一流大學城的行動,高校、群眾、黨政幹部都備受鼓舞,滿懷希望。
  • 福州:勞模進校園宣講五中全會精神_政經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與勞模交流。通訊員 餘榮發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  「以前覺得勞模離我好遙遠,現在知道很多勞模就在身邊。」「好羨慕勞模啊,當勞模是不是好難?」9日下午,市總工會組織勞模宣講團赴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宣講結束後,同學們圍住宣講團成員,就關心的問題與勞模面對面交流,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這是今年市總工會與福州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辦福州工匠學院以來舉行的首場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
  • 這一口,是剛剛好的甜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這一口,是剛剛好的甜 2020-05-20 11:06:58  來源:福州好物社   登錄【好物福州】商城  僅19.9元就能秒殺原價50元的  roco若可甜品無門檻劵(限量100張)  秒殺細則
  • 以閩菜為背景的7集人文紀錄片《煙火福州》播出
    福州新聞網8月2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民以食為天,食材、搭配、技法、佐料……無不講求和諧美的閩菜,不僅讓福州城充滿幸福味道,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尋味而來。由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州市廣播電視局聯合出品的7集大型人文紀錄片《煙火福州》,昨晚起在福州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和新聞綜合頻道同時播出。
  • 閩劇:不只「蝦油味」為 還贈一枝春_福州新聞_福建頻道_新聞中心...
    作為有著四百年歷史的古老劇種,閩劇積澱深厚,過去常以富含「蝦油味」為人稱道。到了視聽娛樂高速發展的時代,傳統戲曲靠什麼挽留觀眾?在八閩首邑福州,記者發現,閩劇正以更現代、更年輕、更生活化的樣式,表達著傳統藝術的存在和追求。
  • 百年船政老照片贈福州
    薩蘇(左)向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贈送珍貴歷史照片。記者 歐陽進權 攝福州新聞網12月2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江超雲 鄭婷)作為第二屆船政文化節重要活動之一,23日下午,「中國海洋文化建設視野下的船政歷史文化價值」主題沙龍在陽光學院舉辦,來自北京的歷史文化學者薩蘇向福州中國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贈送了100多張珍貴的百年前福州歷史照片。
  • 品牌助力 超級靚聲福州唱區新聞發布會暨最美逆行首映禮成功舉行
    《超級靚聲2020》福州唱區新聞發布會暨《最美逆行》首映禮於2020年8月16日下午在福州五洲佳豪大酒店舉行。湖南電視臺《超級靚聲》欄目總導演兼出品人龍章,中國首部抗擊新冠病毒的疫情電影《最美逆行》製片人鄧建國,品牌福建總製片兼福州唱區榮譽主席甘錦元,福州唱區主席鄭韜及超級靚聲全國組委會代表、福州唱區組委會代表等近300名嘉賓、媒體記者出席活動現場。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11月9日至11日連續播出三集紀錄片《福州古厝》,展現精彩各異、歷史厚重的福州古厝以及保護這些古厝的動人故事,用影像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 非凡福州項目成功啟動 榕城文創產業發展新生態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9日訊 據福州新聞網報導 2020年12月8日,百度百家號福州中心成立暨非凡福州項目啟動儀式在「八閩首府」福州成功舉行,標誌著百度百家號本地中心正式落地福州,將為有福之州的內容創作者們提供線上線下的一體化成長服務,作為百度內容生態的重要樞紐做好城市宣傳與服務
  • 福州的「厝」,被央視「發現」了!
    福州有福,古厝有幸,這座千年之城林立的古厝中,演繹著屬於福州的跌宕起伏。歷史中的驚鴻一瞥,不過是昨天寫給今天的故事,而故事中的萬丈豪情與榮辱興衰,也正是古厝的生命歷程與靈魂延續。2019年,福州圓滿舉辦福州古厝保護和文化傳承論壇發布「福州宣言」出臺了古厝保護「1+6」系列政策部署福州古厝保護提升行動
  • 臺灣青年體驗福州文化底蘊 兩岸學子交流有淵源
    臺灣青年體驗福州文化底蘊 兩岸學子交流有淵源 2017-07-16 20:24: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晉安:「四大難題」 逐一破解_社會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記者 鄒家驊攝  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 通訊員 趙輝 劉君蘭  作為城鄉融合型城區,晉安區受外來人口多、租戶多、人口流動性大等因素影響,垃圾分類成了「老大難」問題。晉安區聚焦前中端環節,梳理出建屋難、分類難、收運難、監管難等四大難點,逐一破解,探索可供借鑑的「晉安經驗」。  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