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兩天連出三份文件,中國汽車產業除了純電動車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2021-02-25 AutoR智駕

兩天時間內,連續發布三個文件規範汽車產業政策,在以往的歷史中十分罕見。如果考慮到今年上半年相繼出臺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和在上海車展期間推出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文件,可以說政府對於汽車工業的發展制訂了完整的路線圖,這就是推動中國汽車工業毫不猶疑地踏上純電動汽車發展之路。相比歐美,中國成為走在新能源或曰純電動汽車道路上最為堅決的國家。

                文丨AutoR智駕 子不語 

進入6月以來,連續幾日,國家部委關於中國汽車產業的政策頻出。

昨天(6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信部發布了關於《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意見再次提出嚴格控制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原則上不再核准以下新建傳統燃油汽車企業投資項目。但對新能源汽車或者應該是純電動車給予了大力支持,對於中外合資純電動車項目不僅沒有數量限制,在股比上也將有望實行新的標準。不過對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投資項目則表示需要參照傳統燃油汽車投資項目管理規定執行。

在這意見發布之後,今天(6月13日)工信部發布《國家車聯網產業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17年)》(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社會意見。

在此之前稍早時分,工信部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網站同時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確定了雙積分政策並行管理。

兩天時間內,連續發布三個文件規範汽車產業政策,在以往的歷史中十分罕見。

如果考慮到今年上半年相繼出臺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和在上海車展期間推出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文件,可以說政府對於汽車工業的發展制訂了完整的路線圖,這就是推動中國汽車工業毫不猶疑地踏上純電動汽車發展之路。

如果我們綜合來看上半年陸續出臺的這五份文件,可以概括為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政策扶持方式和市場開放等幾個層面。

今天眾多業內人士對於國家將規範制定智能網聯標準給予了極大關注,如何界定純電動車與智能網聯的關係,事實上業內基本也統一了觀點,即在不遠的將來,一輛純電動車一定是一定是具備智能網聯技術的車。

新能源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方向,而智能網聯實現中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的技術路線圖。

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期間更新了提法稱之為「清潔能源汽車」,可以說給燃料電池留下了出口,在《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中也體現了這一思想,燃料電池汽車投資項目被明確規定可參照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管理規定執行。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投資項目則基本被判了緩型,被要求參照傳統燃油汽車投資項目管理規定執行。

這一區分對待相信註定會在業內引發不小的爭議。

相比歐美,中國成為走在新能源或曰純電動汽車道路上最為堅決的國家。

相繼發出13張電動車生產資質之後,近日一度有傳聞稱資質會暫停發放,但在以上相關文件發放後,相信會有更多的造車團隊拿下電動車生產資質。

很多人注意到,《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明確表示:「支持企業開展國際合作,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國際技術、資本、人才等資源提升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水平。」隨著江淮大眾項目的成立,放開了外資企業在中國最多只能成立兩家合資公司的限制。但《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中同樣重點提到「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較強技術能力的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領域」。

發韌於2014年的新造車運動,起推動作用的主要是民間資本。目前有一定知名度的的造車企業不少於20多家,如果算下低速電動車項目,目前立項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接近200家。

強大的民間資本正推動著中國汽車產業向電動化大步前進。

同時在這份文件中,我們看到政府「鼓勵汽車企業之間在資本、技術和產能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聯合研發產品,共同組織生產。加快國有汽車企業改革步伐,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和戰略合作,提升產業集中度。推動殭屍汽車企業退出市場。」

一汽東風會因此加速合併嗎?「共同組織生產」可以說是為蔚來汽車等造車企業代工打清了障礙嗎。

相信時間會給出答案。

不過業內一直有國家部委在推動汽車工業電動化的時間點上是否過於激進的疑問。

這個問題事實上與中國汽車產業與中國經濟形勢捆綁得日益緊密有關。

在房地產業調控政策一輪接一輪的大環境下,穩增長的重任,汽車產業無疑重要性日益突出,而中國汽車市場2800萬輛的銷售量無疑也引發眾多垂涎者。

中國汽車市場同時面臨國內產業過剩與向國外汽車工業進一步開放市場的雙重壓力。

有媒體指出,如不引導產業有序發展,2020年全國汽車產能可能將高達5000萬輛左右,而屆時銷量可能只有3100萬輛左右,產能過剩之嚴重,可造上百艘航母。

而中國在尋求歐美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過程中,也難免面臨歐美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的要求。

上汽奧迪事件即是現實案例,而今年3月,《華爾街見聞》曾引述美國媒體Axios的報導,白宮高級官員正悄悄準備在汽車行業針對他們認為的中方不公平做法開展對抗措施。其原因之一即是中國企業可以在美國自由地擁有100%所有權的業務,不過,美國企業在中國設廠卻只能佔有50%的股權。

6月1日,江淮與大眾正式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出資成立專注於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資公司。

這何嘗不是變相的開放股比,開放市場的典線回應呢?

而《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確定了雙積分政策並行管理,也將引導中外車企將目光從傳統市場上轉向,在江淮大眾籤約的同日,戴姆勒與北汽新能源籤署增資協議,即意在應對即將執行的新能源積分政策。

《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中要求,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將從2018年開始實行,2018年度至2020年度,乘用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8%、10%、12%。在執行時間和比例要求上和此前的徵求意見稿沒有變化,但在不同類別的車型積分方面有所調整。

這一辦法雖然沒有超出外界預期,但給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吃了一顆定心丸,在補貼政策逐漸退坡的情況下,積分政策將依然使純電動車製造商可獲得資金上的支持。

對於今天工信部發布的《國家車聯網產業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17年)》(以下簡稱《智能網聯汽車建設指南》)事實上是接應昨天工信部部長苗圩站臺成立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

苗圩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是我國搶佔汽車產業未來戰略的制高點,是國家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重要突破口,是關聯眾多重點領域協同創新、構建新型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載體,並在塑造產業生態、推動國家創新、提高交通安全、實現節能減排等方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智能網聯也被賦予了節能減排的重任。

當然《智能網聯汽車建設指南》對於中國汽車技術發展方向的定位也有獨特價值,可以說第一次在國家層面提出要分階段建立適應我國國情並與國際接軌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在這份意見稿中提到:


到 2020 年,初步建立能夠支撐駕駛輔助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制定 30 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重點標準,涵蓋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人機界面等通用技術以及信息感知與交互、決策預警、輔助控制等核心功能相關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促進智能化產品的全面普及與網聯化技術的逐步應用;


到 2025 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制定 100 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涵蓋智能化自動控制、網聯化協同決策技術以及典型場景下自動駕駛功能與性能相關的技術要求和評價方法,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融合發展,以及技術和產品的全面推廣普及。

在這份《智能網聯汽車建設指南》中,我們難得的看到工信部對於智能網聯汽車下了定義:智能網聯汽車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並融合現代通信技術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X(人、車、路、雲端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複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並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也就是可無人駕駛的汽車。

在技術發展上,《智能網聯汽車建設指南》強調,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邏輯的兩條主線是「信息」和「控制」,其發展的核心是由系統進行信息感知、決策預警和智能控制,逐漸替代駕駛員,並最終完全自主執行全部駕駛任務。智能網聯汽車通過智能化與網聯化兩條技術路徑協同實現「信息」和「控制」功能,可據此進行功能等級劃分。

這一意見稿看似規範過細,實際上相比美國來得有些晚。

但是至此我們可以看清晰在政策層面上,國家希望在中國道路上奔跑的未來新一代的汽車,註定是一臺純電動的智能網聯汽車。

相關焦點

  • 電動汽車及車用電池發展趨勢分析
    真鋰研究和中國電池網認為,電動汽車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價格和純電續航裡程,解決這兩大問題的主要辦法除了提高電池組能量密度之外,還有就是標準化和輕量化,其中標準化主要是指核心部件如電池模塊、電機等的標準化,而輕量化則是指在不降低車輛安全係數的前提下,將體重較大的部件減重。這就是未來幾年電動汽車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這些方向目前都有車企和零部件廠商在積極嘗試。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68期:各地支持電動汽車政策繼續加碼
    三大國有車企龍頭再聚首 160億成立中汽創智共造電動車 6月2日,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南京江寧經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60億元。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什麼情況?電動汽車扎堆出事
    論壇以"新變局新挑戰新思路——引領中國汽車新徵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求索突破之道,緊密圍繞"十四五"規劃,把控宏觀產業形勢,解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動態。蔚來李斌:智能電動汽車取代傳統車只要10年8月11日,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圓桌討論現場,新勢力造車企業代表、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認為,從產品形態來講,智能電動汽車取代傳統汽車的速度會比想像中更快,只需要經歷2、3代產品:「10年後,再來說汽車,一定是智能電動汽車,而且一定是純電動汽車,產品的最終形態3到5年就會確定下來。」
  • 純電動汽車或許是未來,但卻不是現在
    「純電動派」很好理解,它們堅信純電動車將會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最典型的代表便是造車新勢力們。它們在PPT上就描繪出自己的鴻鵠壯志,表達自己對傳統汽車行業的「不屑一顧」,宣稱純電動才是未來的主角,而以蔚來、小鵬為首的新勢力們已經開始進一步行動,用產品來說話。
  • 【智能電動汽車專題】行業篇:智能電動汽車大勢已成,百舸爭流推動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演變
    2020年中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紛紛延續或加碼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2020年4月,中國財政部、工信部等部委聯合發布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通過補貼平緩退坡,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平穩發展;英國政府2020年4月起,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個人與公司,加大實施購置稅、汽車消費稅、所有權稅、公司稅等方面減免政策;法國政府規定,2020年5月26日起,購買電動汽車的個人可獲
  • 小型電動汽車排名,小型電動汽車排行榜
    大都市的擁堵交通的現狀,使得更多的人選擇小型電動汽車。但是,細心的人們發現小型電動汽車的品牌很多,面對眾多的品牌,人們都不知道選擇哪一款電動汽車。對於人們的這些疑惑,皮卡中國小編整理出小型電動汽車‍排名,小型電動汽車排行榜如下的資料。
  • 你們瞧不起的中國電動汽車,可把老外饞壞了
    事實上,除了小鵬汽車,中國造車新勢力一直備受老外的期待和關注。在歐洲,原本就不缺品牌知名度的MG EZS特地請了卷福做代言,還在E-NCAP的碰撞測試中獲得五星,成為歐洲首款安全級別達到五星的純電動小型SUV,一舉扭轉了歐洲人對中國汽車不安全的偏見。而德國汽車知名測評媒體Auto Motor Sport在試駕過MG EZS後,甚至給出了「媲美大眾」的評價。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75期:疫後首個A級車展星光熠熠 新能源...
    工信部:新能源汽車自燃率比傳統汽車低7月2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稱,電池其實是一個非常脆弱的組件,除了電池單體之外還有電池包的管理問題,技術上要求很高,在充電過程中和充電後的1個小時有較大風險,一旦熱控制管理不好,就可能出現爆燃。即使有這種問題,新能源汽車自燃率比傳統車還是要低的。
  • 電動車反擊燃油車「大戰」將在中國市場上演|電動汽車|比亞迪|...
    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是121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是85萬輛。這一年,中國乘用車銷量是2144萬輛。新能源汽車佔比激增到5.6%。今年,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二級調研員白華在「2021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30萬輛。」
  • 純電動汽車排行榜前十名:新能源電動汽車價格表
    純電動汽車排行榜前十名:新能源電動汽車價格表。新能源汽車有哪些?新能源汽車其實有太多了,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純電動汽車,還有新能源電動汽車價格表,為了滿足大家對熱門電動汽車的了解欲望,小編整理了綜合續航裡程、顏值、消費者關注熱度等純電動汽車排行榜前十名給大家參考。
  • 雲度新能源:一場教科書級的PPT造車盛宴|ppt|汽車|新能源汽車|電動...
    該消息一出,便獲得了國內外各大區媒體的關注。一時間輿論熱議紛紛,那位曾經用「PPT造車」方式收割了一大筆資金、用「夢想窒息」的賈老闆,或許也參透了汽車產業的深度,用這樣一種方式回歸到現實中來。然而,反將目光放在國內,一家「莆田系」車企又再次「拾起」這一旗幟,再次上演了一場教科書式的PPT造車。二次創業?
  • 沃爾沃汽車首款純電動汽車XC40 RECHARGE亮相
    9月26日開幕的第十六屆北京國際車展中,沃爾沃汽車以「電動 心動」為主題,攜旗下全電氣化陣容參展。沃爾沃汽車旗下首款純電動汽車——都市豪華純電SUV XC40 RECHARGE也在車展現場正式亮相,並啟動盲訂。
  • 新能源汽車周報(5月第二周) | 電動車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4月新能源汽車銷售7.2萬輛下降26.5%
    工信部最早於2016年啟動電動汽車安全三項強標制定工作。三項強標以我國原有推薦性國家標準為基礎,與我國牽頭制定的聯合國電動汽車安全全球技術法規(UNGTR20)全面接軌。此次三項強標進一步提高和優化了對電動汽車整車和動力電池產品的安全技術要求,對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保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工信部辛國斌:電動汽車低溫使用關乎消費者切身利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主持召開電動汽車低溫使用問題研討會,與整車和動力電池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近30名代表進行交流討論,詳細了解實際情況,組織研究解決措施。
  • 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未來幾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年)》明確指出,到**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 重新佔領市場 小型電動汽車憑什麼捲土重來
    「小型電動汽車非常符合當下人們的日常出行需求,尤其在農村市場和三四線城市都擁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王秉剛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現有的發展趨勢看,未來我國的小微型汽車市場很可能會被電動汽車所佔據,傳統燃油汽車或將基本退出這一細分領域。
  • 中國電動汽車謀略引西方警覺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國際能源署的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佔全球221萬總銷量的55%。中國截至2019年底的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達到366萬輛,佔全球總量的48%。2019年,中國的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258萬,而歐洲只有97萬輛,美國有88萬輛。
  • 【智能電動汽車專題】跨界篇:鴻海(2317.TW),「代工之王」布局智能電動汽車產業,打造MIH開放平臺
    為此,我們精心準備,推出【智能電動汽車專題(第一季)】,深入研究全球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及代表性公司,構建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分析框架,並做系統性梳理。智慧型手機領域頭部玩家紛紛準備下場,切入智能電動汽車領域,不想錯過這條未來10年的超級黃金大賽道。
  • 華為最年輕的天才副總裁李一男再創業 從二輪電動到四輪汽車
    除了造車新勢力和明星車企  由兩輪電動到四輪電動,看似簡單實則複雜。電動汽車由電力驅動系統、電源系統和輔助系統三部分組成,整車的零部件多達1萬多個。  顯然,電動汽車與電動踏板車的造車思路並不一樣,複雜程度也不是一個量級。所以李一男在電動踏板車方面的造車經驗不一定能讓他在造電動汽車方面順風順水,但是作為技術天才的他,也許能見招拆招。  增程電動啥玩意?
  • 未來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發生哪些變化?
    圖片來源:攝圖網 汽車行業進入百年未有的大變革時代。未來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關鍵核心技術、基礎設施、服務模式、產業生態等方面,都有望得到巨大提升。2035年純電動車成為新車銷售主流今年10月份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規模佔比到20%左右,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2020年前11個月,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銷售110.9萬輛,同比增長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