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 tell a lot about a person by what's on their playlist.
「通過一個人的播放列表,你可以了解他更多。」——《Begin Again》
2020年,我們身處一個出門必備耳機的年代,無論是坐地鐵、坐公交、或是在散步,每個人都戴著耳機,在聽點什麼。問十個人,可能會有十種不同的答案。
時間倒退回到2000年左右,在那個聽磁帶、CD和MP3的年代,大家聽的歌似乎都一樣,一樣來自神仙打架的華語樂壇。
而作為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2000年左右的華語樂壇有多熱鬧?
2000年臺灣地區的唱片銷量排行榜前幾名,是陶喆、張學友、張惠妹和任賢齊;陶喆作為「華語R&B教父」,他的歌像《Melody》《愛很簡單》《普通朋友》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愛很簡單》在當年有多火,沐沐清晰的記得05.06年左右,在家鄉那個十八線小縣城的廣場上,一直迴蕩著的那句「I love you」。
直到2000年末,周杰倫出現了,帶著《Jay》這張專輯。
從《愛很簡單》到《可愛女人》的更新換代,只用了一年,隨後一代人就此跌入了周杰倫的時代。
朗朗上口的旋律、簡單直白的歌詞,《簡單愛》《晴天》《七裡香》…一首首周氏浪漫情歌不知道唱進了多少男孩女孩的心裡。
暗黑三部曲:《夜的第七章》《以父之名》《止站之殤》更是以豐富多樣的音樂元素、層次疊加的說唱技巧,開啟了華語暗黑哥特風歌曲的先河。
甚至在17年後,也就是說唱音樂大火的今天,依然還有人在致敬《以父之名》。
周杰倫之後,孫燕姿、S.H.E、蔡依林、潘瑋柏、F.L.R樂隊、Tank、張韶涵等年輕的名字輪番出現在大家的眼前。
潘瑋柏《我的麥克風》
中學放學的路上也沒管開不開心,就一個勁的跟著潘帥一起快樂崇拜,別太意外,當時苦練學會潘瑋柏的Rap純粹是為了跟唱的時候耍帥。這麼多年過去了,也不知道潘瑋柏找到他的麥克風沒有。
S.H.E《Super Star》
還來不及學英語,唱了好多年之後才在詞典裡明白「You are my super star」的含義,從未糾結過「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我只愛你」這種在現在看來略顯中二和奇怪的歌詞,只在乎越聽越上頭的旋律。
如果說95後、00後年輕人表達對一首歌的喜歡,是將歌詞當成個性籤名,那他們肯定不知道80後、90後的喜歡來得更直接。
背下整首《蝸牛》的歌詞,有機會就寫進作文裡,不僅字數湊夠了,還能向老師表明自己喜歡的是正經偶像。
把「想帶你回我的外婆家,一起看著日落,一直到我們都睡著」這種質樸又誠摯的純情願望寫進情書裡,等待粉紅在暗戀的女生臉上泛起。
除了用歌詞寫情書,放學路上的耳機各分一半,也是那個年代獨一份的浪漫。
悄悄設置好歌單,再拿出線短得不行的MP3,兩個人一起聽「腦袋都是你,心裡都是你」又或者是「Baby,你就是我的唯一」。
孫燕姿《遇見》
愛裝深沉的文藝青年,臉上總是掛著淡淡的憂鬱,偷偷打開他們的MP3,發現悄悄單曲循環的是《遇見》和《旅行的意義》兩大金曲。邊唱「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邊憧憬未來,現在未來到了,並沒有金城武在等你。看過了許多美景,也終於找到了旅行的意義。
F.I.R樂隊《千年之戀》
有人說21世紀初群星璀璨的驚豔,仿佛是上天不小心遺落的禮物,時間一到,又要收回去。神仙打架之後,華語樂壇的隕落,迅疾如流星。
怎麼2020年了,我還在聽二十年前的歌?
現在大街小巷播放的再也不是華語樂壇金曲,而是各類抖音神曲,上到79下到9個月,視頻平臺神曲的侵蝕,讓大家都對此有了應激反應。也難怪有人說,二十年前神仙打架,二十年後垃圾分類。
蔡依林《布拉格廣場》
雖然現在的華語樂壇也有不乏個別突出的音樂人、歌手、唱作人出現,但再也回不去二十年前神仙打架的熱鬧場面,而二十年前的那些歌、那些人也永遠的留存在了那一代人的心裡,每一首歌都是一份獨特的記憶。
最後,沐沐想問,你最近在聽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