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韓松落在談到《西遊記》給予他30多年的閱讀體驗時說:『除了沒頭沒腦地走下去,人生沒有別的活路。』
這是多麼坦白、無情又略帶哀痛的領悟。
不過,這樣的領悟不光是閱讀《西遊記》這部名著得來的,更是作為職業影評作家的韓松落,在觀看了眾多版本的衍生影視作品,再加上自己年屆不惑的人生閱歷,最後綜合得出的。
影視劇必然也包括了《西遊·伏妖篇》。
《西遊·伏妖篇》此次強勢歸來,製作團隊領銜的是徐克和周星馳,而演員陣容可以說搭配得也挺有意思。
當然,你不能說豆瓣及一幹觀眾給出的低評分就是評判『爛片』的依據,更不能說演員們沒演好。
看這個片子,我想,要至少從三個層面來解讀才算比較全面。
首先,我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西遊》?
央視86版《西遊記》,在拍攝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為大家獻上了中國電視劇史上最歷久彌新、常看不衰的經典劇集之一。
其中的唐僧根正苗紅,在人設上與歷史上執著不懈的玄奘和尚出入不大;美猴王由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空前絕後的六小齡童擔綱出演,他的形象從戲曲舞臺的基本扮相演變而來,且又多了幾分美化;其餘的『正面』人物,首推沙僧豬八戒,也都將其原有的妖魔本性大大減弱,給人以喜劇化的輕鬆觀感。
總之,央視《西遊》,創製團隊呈現給觀眾的是美好居多、政治正確的喜聞樂見版。
反觀與之同樣被人稱為經典的『周氏西遊』,首先人們看到的不僅是不一樣,而且是大大的不一樣了。
20年間,周星馳反覆講《西遊》故事,在他的大膽甚或放肆的設想中,戲說、演繹甚至演義,都不足以概括他對原有的原著《西遊記》,以及人們記憶中那些『應該是那樣』的西遊人物形象的顛覆。
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刻畫的人類社會、薄涼世態和天堂神界、地獄魔界,其實是彼此呼應的。所以,我們無法無視原本就是一隻石猴的孫悟空所具有的頑劣鄙劣,也不能忽略被貶下凡後的豬剛鬣和沙悟淨曾在雲棧洞、流沙河兩地為妖吃人的事實。
基於此,你還能期盼他們一朝皈依了佛門,立馬就吃齋向善,從而變成你小時候固有的憨痴中不乏正義的形象嗎?
所以,周星馳的《西遊》,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是與原著的創作邏輯和其中的角色設定最為接近的。而這樣這才算是走對了第一步。
其次,周星馳為什麼要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拍《西遊》?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提過這樣一個觀點,身處電影領域的周星馳和王家衛,恰如在文學領域的王小波、村上春樹、簡·奧斯汀和瓊瑤等,他們並不是(或者說還沒有成為)自己所在圈子裡的頂級人物,並未像莎士比亞、託爾斯泰、海明威、福克納、泰戈爾等人取得了如此卓著的巔峰成就,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具有旁人輕易無法替代和超越的原創性。他們依靠這一點完成了開宗立派的使命,同時在文學史上留下了自己舉足輕重的名字,發出那獨特的耀眼的光輝。
周星馳對《西遊》偏愛有加,大概自他出演《大話西遊》系列始。
之後的星爺,以一種世人只能遠遠圍觀他,卻永遠無法靠近他的冷靜和孤獨,孜孜不倦地再三講述《西遊》故事。
在他的理解中,虔誠的和尚和勇敢的猴子,一樣有著自己的情慾,如此一來,他們的痛苦和他人的痛苦,就一道在這取經路上需要思索、消化和救贖。
正所謂在這部新作中重新提到的:
『有過痛苦,才知道眾生的痛苦;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牽掛,才能了無牽掛。』
王小波擅長自嘲,周星馳同樣是此中高手。他自己是屌絲出身,因此他深深理解並洞曉身為底層小人物和普通人的內心世界。
於是他用不得已的口是心非來掩飾真正的想法,拿最迷人的漫不經心來表達感情,借表面上的自我渺小映照內心的大溝壑。
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周星馳為你炒著冷飯,聽從他自己內心深處交錯與碰撞後,那不同節點的時光傳來的迴響與唱和。
拍的是怪力亂神,說的是降妖除魔,但你被擊中的,恰恰是他深諳人性後,時而直白、時而晦澀,亦莊亦諧地以無釐頭託舉出的小悲歡與大離合。
最後,《西遊·伏妖篇》最值得稱許的地方是什麼?
《西遊·伏妖篇》當然不是一部完美無缺的電影,哪怕它是徐克和周星馳聯手打造的作品。
相反,也許正是因為兩位拍攝傾向和電影美學有差異的導演共同合作,才讓這片子瑕疵和優點一樣突出。
就像兩位擅長不同菜系的廚師一起來掌勺燒一道菜,彼此的尊重和必要的妥協,也許才是最終能較為圓滿地拿出這道菜最重要的前提。
周星馳敘事風格隨意,但他是編故事的高手,哪怕凌亂,看完電影的人總能覺得他的邏輯是成立的。
而老怪徐克以拍攝武俠題材故事片著稱,更是由於他作為漫畫家,對分鏡頭的把握和銜接尤其重視。
故,先講缺點的話,就是這兩位大咖不管是一方妥協還是互相妥協之後,最終的平衡點並未達到最佳。最後,大眾在滿滿的希望之下覺得自己看到的只有失望,對這部『暗黑西遊』的預期和自己實際的理解上落差太大,憤憤之餘給出了差評。
那麼好的地方在哪裡呢?
視覺衝擊力絕對沒得說。在古典元素上下了功夫,邪魅中有大氣,特效外見精細。徐克的加盟最大的貢獻應該在此。
演員選得有特色。吳亦凡的演技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雖然很多地方他過於用力了一點。林更新飾演的孫悟空和姚晨飾演的九宮真人,基本算是換了人就會遜色很多。豬八戒的兩位演員,堪稱惟妙惟肖。大膽拉來籃球運動員巴特爾,更是特色凸顯。
另外,美術設計和配樂方面,延續了《西遊降魔篇》的一貫風格,雖然未見進步但也保持了原有水準。
劇情有剝洋蔥的效果,最後的反轉也算是歐·亨利式的結尾了。單看這個故事,周星馳仍然若即若離地講述了自己對人生和愛情的詮解。
如同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歷盡坎坷,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過著飽暖無虞、不知煩惱的生活。
劇中的每一個妖其實也如人一般,不是說擁有了法力神通就可以無所畏懼、笑談愛恨。但妖做人時人亦妖,面對生死,面對抉擇,人亦有妖的一面,惡念未能如數剪去。只有諸善重大到能夠壓倒並誅除了諸惡,每個妖和人才能了悟一切——這才是真實的人性、真實的人生。
而未能免俗的星爺似乎也借唐僧之口,對小善說:『我心裡再也裝不下第二個人。』他在緬懷不會回來的緣分。
這也切合了他在接受柴靜採訪時所說的那段話:『如果可以重來,我希望自己不要那麼忙。一萬年真的太久了,很多事情想做就去做吧,不要等那麼久再去。』
如今,他所能做的,只能是永不忘記。
看了《西遊·伏妖篇》的人,假如能有丁點兒感動的話,也應銘記,在人生路上沒頭沒腦地走下去的同時,務必要及時把握那應該珍惜的。
『珍惜一切,就算沒有擁有』,因為,唯有珍惜,最為可貴。● ●●
敬請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鯨藍書店』
鯨藍書店官方合作夥伴『噴火龍的神秘閣樓』及『普通讀者』
請先點擊一下,再長按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