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雨哥,很高興跟大家分享家居家裝知識!
如何解決牆磚粘貼過程中自然下墜?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自然下墜」?
對於我們做瓦工的工人來說,這個並不難理解,所謂的「自然下墜」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也就是下滑現象!也就是將瓷磚貼在牆上後它自然而然下滑的現象,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以下雨哥就跟大家分享一些解決辦法!
1.從下往上貼能避免牆磚下墜:我們貼牆磚都是先把地板磚鋪好,這樣既能夠很好的做到「牆壓地」的要求,又能更方便貼牆磚的工作。從下往上貼把底下第一排「起鋪磚」先固定好,然後依次往上鋪貼則能避免瓷磚下滑的情況。
牆磚的規格越大越是需要按照從下往上的順序來貼,因為瓷磚的重量問題會令粘貼材料「承受不起」,從而出現往下的現象。而從下往上貼就是需要用下面的瓷磚來託住上面的瓷磚,防止下滑!
2.注意牆面的溼度:貼牆磚時為了保證貼磚的質量,一般都會根據情況對牆面進行澆水溼潤處理,也就是說要按照氣候和牆體的新舊情況來進行是否需要澆水或澆多少水?
比方說牆上剛做好抹灰工作,砂漿層還未完全乾透處於比較溼潤的狀態,在這種牆面上貼牆磚是不再需要澆水的。因為牆面太過溼潤的話,貼磚的粘貼材料不能在短時間內與牆面凝結,從而令牆磚出現下墜的現象!
3.光滑的基面必須做拉毛處理:在比較光滑的基面上貼牆磚就先要對牆面進行拉毛,用來增強附著力和防止牆磚下滑,同時也是為了保證粘貼材料與牆面的粘結力,降低牆磚的空鼓脫落現象!
比方說在水泥基面上或塗好防水材料的牆面上貼牆磚,因為這種基面都比較光滑且吸水率低,粘貼材料不能很好的與這種基面結合,不僅對貼磚工作帶來影響而且貼好之後的質量問題也不太保證,所以要做牆面拉毛處理!
4.調配好粘貼材料的稀稠程度:貼牆磚時對粘貼材料的稀稠程度也有很多的講究,牆面乾燥就調稀一些,而牆面太溼潤的話就調稠一點。如果反其道而行不按套路出牌的話,牆面又溼而粘貼材料又稀的話,貼牆磚時就算是從下往上貼,粘貼材料也會往下滑而出現空鼓的現象。牆面太幹且粘貼材料又太稠的話,牆磚上牆之後基本到「一秒定型」的地步,想要移動來調整的時間可能都沒有,而且或許還會影響粘接力?加上「落漿」的厚薄問題也要根據粘貼材料的稀稠情況來決定,總之一句話就是:根據不同的情況將粘貼材料調到合適使用為準!
5.掌握好貼磚的手法:以上說到的各種原因歸根結底都是需要技術去支持,比方說如果是按要求一定要從上往下貼牆磚,這個時候就要結合牆面的溼度來調整粘貼材料的稀稠程度。
而從下往上貼很明顯對施工操作是比較便利的!但也要注意一些技巧操作,比如說我們只使用水泥來貼牆磚,出現牆磚自然下墜的情況就會較高一些,在貼磚時就要講究技術和經驗了!
舉個例子:當我們只是用水泥來貼牆磚時,第一要控制好牆面的溼度;第二要處理好牆面的光滑問題;第三要注意水泥膏的稀稠程度;第四點就是「落漿」的厚薄要適中;第五點是在貼磚找平時要控制好敲擊牆磚的力道(建議用震動的方式來找平)。
最講究的也就是這「第五點」,比方說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能把握好分寸,敲擊牆磚找平時用力過猛或敲擊的時間太長,就會令粘貼材料往下滑,從而造至整塊牆磚的上部分呈空鼓狀態,而因為「灰漿」都往下部分滑落,不控制好的話就好令牆磚往外漲開。簡單點來說就是:想敲擊瓷磚來找平,但越敲越不平!這就是所謂的手法和經驗問題。
總結:解決牆磚在粘貼過程中的自然下墜現象,從以上分享的經驗中總結出一些要的:
1.從下往上貼,用支點將牆磚託住。
2.控制好牆面的溼度,粘接越快越不易下滑。
3.注意粘貼材料的稀稠程度,針對情況以合適為標準。
4.掌握好貼磚的手法,用技術和經驗不給牆磚下墜的機會!
其實,如果使用全瓷磚膠薄貼的方法,牆磚出現自然下墜的情況較少,因為瓷磚膠的黏性較強,配合以上提到的事項之後,基本不可能出現下墜的現象!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技術問題。朋友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