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聚焦產業項目 邁開協同發展步伐
圖為展旭(三河)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對伺服器進行日常維護。
進入7月,三河市重點項目的建設生產現場猶如天氣一樣火熱——
在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二廠)組裝車間,整車線束綁紮生產線緩緩運轉,各工位員工手法嫻熟、繁忙奮戰;
在興遠高科產業園內的展旭(三河)科技有限公司,一臺臺伺服器依次下線並打包,即將發往北京;
在光環燕郊雲計算基地施工現場,塔吊林立,車輛穿梭,施工正酣。鼎盛3D列印產業基地一期項目預計今年10月底主體工程全部封頂,明年10月份投入使用……
產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實體支撐。今年以來,三河市緊緊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不放鬆,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搶抓項目建設機遇,穩紮穩打、深入推進,努力把協同發展的現實「紅利」轉化為發展的強大動力。據初步統計,截至6月底,全市竣工及在建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6個。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
街道清幽平坦、窗前綠樹成蔭、室內溫馨智能……走進位於三河燕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處處散發著祥和。該養護中心是國內運營最早、單體規模最大的全程化持續照護養老社區。
燕郊由於毗鄰北京,近年來康養產業發展迅速,在破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難題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上不斷邁出新步伐。截至目前,中心已入住老人3500人,吸引越來越多的北京老人來此養老。「養護中心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照料服務,還設有老年大學,開展多種課程,滿足老年人的各種愛好,在這裡住著非常舒服!」85歲的北京老人胡飛開心地說。
近年來,三河市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態勢持續向好。該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不斷加大對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扶持力度,初步形成了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上下遊聯動、產業規模穩步擴大、整體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經濟效益不斷實現新突破的良好態勢。
圍繞北京市產業疏解和科技成果轉化,聚焦特色產業集群現狀,三河市以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和高端裝備製造業為引領,推動主導產業集鏈成群,逐步育成了以中興通訊北方產業基地、世維通為代表的184家電子信息產業,以萊尼線束、同飛製冷為代表的276家高端裝備製造業,以神威藥業、燕達國際健康城為代表的204家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態勢。
截至目前,三河市已編制完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大健康」三大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同時結合《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要求,完善發展科技創新、商務服務、健康養老等組團功能,積極推動特色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力爭到2022年打造5個以上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3個以上超150億元的產業集群。
加快科創園建設
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在興遠高科產業園內的展旭(三河)科技有限公司一隅,10臺伺服器已經打包完畢隨時準備送往北京。車間內,數名工人或面對電腦,或調試CPU線路,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自入駐興遠高科產業園以來,公司在園區的創業輔導服務下,已從一家小規模的伺服器銷售公司,發展成為國內認可度高的IT產品綜合服務提供商。
「這裡緊鄰北京,交通便利,當天發貨可當天送達,與北京客戶的業務往來一點也不受影響。」該公司備件部經理楊德亮介紹,在疫情期間,園區還減免了企業的部分租金,並幫助企業解決了60多萬元資金難題。
興遠高科產業園是三河市已建成的眾多科創園之一,這裡常駐的中小微型科技企業和創業團隊已達86家。無獨有偶,位於三河經濟開發區內的銘泰產業園產業發展方向涉及智能化和精細化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儀器儀表、光機電、醫療器械、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領域,園區內孵化器可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務,現已入駐北京科技企業13家。
如今,像興遠高科產業園、銘泰產業園這樣生機勃勃的科創園,正在成為三河市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目前,以燕京總部基地、興遠高科等為代表的19個科創園,已入駐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等科技型企業734家,其中來自北京的佔比超過60%。在734家企業中,規上工業企業佔13%、高新技術企業佔23%,吸納就業人員1.3萬人。同時,宏祥軍工、鼎盛3D列印等8個科創園正在加快建設,總建築面積達110萬平方米,建成後可再承接科技型企業500家以上,吸納就業8000餘人。
集中力量上項目
集聚發展新動能
在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二廠)壓接車間,工作人員忙忙碌碌、井然有序。作為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的主要線束系統供應商,該公司恢復生產以來,訂單完成比例快步回升。目前,每天可供給千餘套整車線束系統成品,並解決4000餘人就業。「目前,公司新廠區正加緊建設,計劃9月1日實現正式量產,相應配套投產項目為北京奔馳新增項目。」公司黨支部書記朱雄雷介紹。
三河市堅定不移推進項目建設,項目建設大提速推動了縣域經濟大發展,催生了可喜的「二期現象」。該市傾力支持既有企業快速裂變、增資擴建、升級再造,對有擴大再生產計劃和新上項目的現有企業,堅持「一個企業、一個方案、一套班子全程跟蹤服務」的模式,通過啟動容錯免責機制,全力解決項目建設遇到的各類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出臺《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管理辦法》《扶持重點企業振興特色產業發展實施辦法》等政策,全力支持企業通過技改、科技創新、拓展門類、延長產業鏈條等方式增資擴建。
截至目前,共培育興遠高科、科達軍需等二期項目27個,萊尼線束、有研稀有金屬技術等三期項目7個,二期、三期省市項目佔全市省市重點項目比重達35%,新增投資達210餘億元,形成了具有三河特色的「二期」現象。
壯大「新動能」,培育「新引擎」。三河市凝聚起集中精力抓項目的思想共識,傾力將政策、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向省市重點項目傾斜。2017年以來,共獲批20個省重點項目和24個廊坊市重點項目,總投資近800億元。其中,2020年爭列省重點項目8個,總投資80億元;市重點項目10個,總投資63億元。項目涵蓋了信息技術、科技平臺、高端裝備製造、軍民融合、生態環保等協同發展重要領域。
(來源:廊坊日報)
原標題:《聚焦 | 三河:聚焦產業項目 邁開協同發展步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