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體育訊 經過半個多月的廝殺,日本第100屆全國高校野球選手權大會(即夏季甲子園,簡稱夏甲)終於落下了帷幕,來自北大阪賽區的大阪桐蔭隊最終以13-2大勝了來自秋田賽區的金足農業,成為了百年甲子園歷史上首次兩度蟬聯春夏聯霸的高中。在今年4月份結束的紀念選拔高等學校野球大會當中(即春季甲子園,簡稱春甲),大阪桐蔭隊擊敗了智弁和歌山隊捧得了冠軍。
這是一場「農村土味」對抗「皇室貴胄」的較量
秋田縣位於日本東北地方日本海一側的最北端,與大谷翔平的故鄉巖手縣隔著中央山脈。秋田縣富饒的黑土使其成為了日本的重要糧倉,農業是秋田縣的支柱產業。而金足農全稱為秋田縣立金足農業高校,創建於昭和3年(1928年)。這所學校按照中國人的理解,類似於一所以培養務農為主的中專學校。可以說金足農與秋田的那種「汗滴禾下土」的耕耘精神完美契合。而來自秋田的學校上一次殺入甲子園要追溯到103年前的初代甲子園的秋田商。
金足農之前一共只參加過5次夏季甲子園,最好成績是1984年的四強,巧合的是上一次金足農在夏甲中輸給的對手正是當年在日本叱詫風雲,猶如桐蔭前身的大阪PL學園。金足農產出的NPB獨苗就是養樂多投手石山泰稚,而在體育界金足農以盛產力量型選手最為擅長,WBC知名選手三浦隆司、相撲選手豪風和開隆山,以及英式橄欖球國手戶島秀夫和鈴木學都出自這所學校。
關於金足農日本媒體有許多誇張的報導,包括吉田輝星在內的主力球員平時還要參加學校的種田、養豬課程的學習,而學校的校規裡還包括偷蘋果偷梨要予以退學處罰。
而相比起如此寒酸的金足農而言,大阪桐蔭是名副其實的貴族學校。坐落於被譽為「瀨戶內海上的明珠」的日本第三大城市大阪市,大阪桐蔭成為近20年響徹日本的豪華私立高中。大阪桐蔭之前19次參加甲子園,一共獲得了7次冠軍。要知道金足農此前一共只參加了8次甲子園比賽。
而大阪桐蔭的校友錄裡更是星光熠熠,12年帶領桐蔭最終實現春夏聯霸的阪神虎名投手藤浪晉太郎、另外還有阪神先發巖田稔、火腿內野手中田翔、西武內野手淺村榮鬥、西武捕手岡田雅利等眾多現役日職名將。而桐蔭不僅盛產體育明星,在文藝方面毫不遜色,擁有日本高中頂級的吹奏部(管樂團),主播岡副麻希、乃木坂46團員松村沙友理皆出自該校。
最強團隊與個人英雄的抗衡
眾所周知棒球是一項非常依賴團隊的運動,然而甲子園由於賽制特徵實力強大的個人英雄一樣可以帶領球隊封王。甲子園歷史上經常被人提及的「平成怪物」松阪大輔,在1998年帶領橫濱學園實現了春夏聯霸,在甲子園賽場上11勝0敗,其中完封6場。而其中松坂幾乎依靠一己之力帶領橫濱在半決賽逆轉擊敗當時的名門大阪PL學園,此役之後PL學園一蹶不振,從此跌落神壇。
而在20年之後,金足農的投手吉田輝星被譽為「平成最後的怪物」,他的經歷頗為傳奇,初中時還只是在打壘球。然而在初回戰面對鹿兒島實他飆出146km/h的速球時,人們開始意識到一位傳奇投手將要誕生於本屆甲子園。在一路殺入決賽的過程中他5場完投一共投了749球,堪稱奇蹟。加之日本的東北-北海道地區今年素來有產出強投傳統,花卷東的雙星大谷翔平和菊池雄星,以及駒大佔小牧的田中將大都來自這一地區。人們對于吉田輝星的未來更是充滿期待。
而除了吉田輝星之外,金足農這支球隊實在是乏善可陳。在日本他們被冠以「雜草軍團」的名號,甲子園比賽中他們的9名先發沒有任何的輪換,而這9人中只有4人在初中有壘球比賽的經驗,其他人都是高中時才開始練習棒球。
比起一堆打壘球出身的金足農球員,桐蔭這支球隊被冠以「大魔王」名號,隊中有7位日本U18成員,外加4位初中時代的日本國手。小泉航平被譽為日本第一捕手、青地鬥舞和井阪太一都是各自球隊的主將,連球隊記錄員小谷優宇在初中時代都能飆出144km/h的速球。而最終在決賽中,各個位置都才華橫溢的桐蔭最終11-2大勝完全依賴吉田輝星的金足農,也算是詮釋了棒球這項運動從始至終都是團隊至上的真理。
日本棒球具有獨特性
金足農和桐蔭的對決,對於許多普通看客來說無疑都是站在金足農一邊的,這支球隊在自身實力羸弱的情況下靠著拼搏和努力終於有了和名門戰鬥的機會,桐蔭的獲勝被視為理所當然,而金足農的橫空出世帶給了觀眾無限的希望。然而拋開這些諸如「熱血漫畫」「逆轉王牌」之類煽情的詞彙,作為棒球迷如果從技戰術層面來審視甲子園的話,不得不說桐蔭才應該是那支理應獲得更多喝彩的球隊。
經常看日職的球迷中常有句玩笑:野球和棒球是兩種運動。在棒球傳入日本後,由於缺乏世界性職業比賽的交流,棒球在亞洲逼仄的發展了100多年,曾經亞洲人驕傲的站在了奧運會棒球之巔,仿佛自己才掌握了棒球的真諦。然而在開放了職業球員參賽的WBC出現之後,我們看到了亞洲棒球真正的成色。08年的奧運會金牌得主韓國隊甚至連荷蘭和以色列都不如。
而在日本,棒球仿佛變成了「在打套路基礎上的競技賽事」,其中集中表現為幾大特色:日本打者在衝一壘時喜歡使用並沒有實際收益,卻顯得非常努力然而有極大受傷風險的飛撲動作;日本監督迷信觸擊犧牲打戰術,許多監督凡是一壘有人不是2出局的情況下一定會有觸擊犧牲打戰術;日本監督動輒會讓投手投球超過150球,而大聯盟先發投手球數通常控制在90球左右;日職中的跑壘戰術非常保守,而日本監督非常迷信盜壘戰術,當然日本棒球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忽視科學的大數據對比賽的指導作用。日本幾乎沒有監督會關注對戰打擊率的問題,棒次的排序非常機械。而日職官網轉播的K-zone甚至是在用人工的方式記錄。
而在甲子園賽場中,絕大部分的球隊,包括讓人感動到潸然淚下的金足農、濟美這樣的球隊代表的都是守舊勢力,迷信觸擊打、揮棒動作喜歡平揮。但是大阪桐蔭讓我們看到了些許日本棒球未來革新的希望。
如同哲學理論中的量變產生質變,當聚集了如此多的天才球員,桐蔭向成績妥協的壓力並不大,監督便有了充分的信心對棒球文化進行改良。桐蔭的先發投手,打擊率超過五成的根尾昂曾經在更衣室裡大秀腹肌,而在桐蔭力量訓練到達一定程度後,他們普遍採用「撈打「式的打擊姿勢取代平揮,這讓他們打出去的球更容易落在外野,而不是在遊擊區。桐蔭對於每一個出局數都相當珍惜,這支球隊幾乎不會使用觸擊打戰術,而是扎紮實實的用一支接一支的安打來得分。
所以在比賽中我們看到的桐蔭並不是一支在同級別球隊中把細節做到完美的球隊,桐蔭的二遊防守經常出現莫名其妙的失誤,他們的守備比起下關國際之類的球隊來說問題諸多。而且桐蔭一路晉級過程沒有一場是完封對手。桐蔭在甲子園的比賽更加類似於一種「降維打擊」,就好像芝加哥白襪或者巴爾的摩金鶯突然空降日職一樣。他們確實細節做得不夠完美,然而先進的理念和足夠的硬實力足以支持他們擊敗一切對手。
我們期待著之後的甲子園賽場上,金足農這樣的夏天神話能夠接連不斷的上演,我們也期待著日後的甲子園,科學和競技性能和感動並存影響著這些未來可能將成為棒球巨星的年輕人。夏疾風吹去了甲子園的黑土,留下的是感動和奇蹟的淚水。讓我們共同期待明年的春甲將上演怎樣的櫻花盛開時的故事吧。
(fuy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