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涼山州喜德縣花椒飄香、蜜源豐盛,當地村民們滿心歡喜地準備採摘、裝袋,一旁的扶貧幹部李渝正手把手教年輕的村民拍照、直播,著手「線上直銷」。
如今和老鄉打成一片的李渝,曾經是不少村民眼中的外人。兩年的時間,李渝從眉州監獄走進涼山腹地,從田間山頭走進了老鄉心頭。
把根扎在這裡
2018年6月,根據省委組織部統一安排,眉州監獄獄偵科副科長李渝,帶著涼山州喜德縣賀波洛鄉綜合幫扶工作隊副隊長、塔青村「四治」專員的任命,開始了脫貧攻堅和綜合幫扶工作。
李渝所在的塔青村在2017年已實現全村脫貧,但愚昧、毒品和愛滋的存在,仍將導致當地百姓返貧、新致貧。
從城市到農村,從封閉的監獄工作到細碎複雜的扶貧工作,擺在他面前的困難隨著日升日落漸漸疊加:語言不通、山路難行、不被信任、融入困難……「治愚、治病、治毒、治超(生)」工作對於一個「外鄉人」來說,談何容易?
「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紮根。」第一天入戶回來,李渝在筆記本的首頁認真寫下。
用情融入這裡
為了儘快融入當地的生活,他主動與本地幹部結對子,虛心向本地幹部學扶貧政策、學村情民俗、學民族語言,並在工作之餘利用自己善寫作、懂軟體、會拍照的優勢,主動教本地幹部電腦辦公應用、公文寫作、拍照技巧、短視頻製作等知識。
剛開始的入戶走訪,李渝明顯感到老鄉的防備心理,不願多說話。每次走訪完後,李渝都細心的記下老鄉的家庭情況:有孩子的他會在下一次入戶時送點學習用品,家裡人多的他會準備些糧油,慢慢的,老鄉再看到他來,都多了一份親切,家長裡短的談著。
關係融洽了,村裡的具體情況也就摸清了:家庭成員有幾個、家種幾畝田、牲畜有幾口、收支有多少、涉毒人員有哪些、外出務工所在處……
萬事開頭難,這個「難」算是過去了,李渝隨即以「治愚興教斬窮根、治毒戒毒除毒瘤、治病防病促健康、超生整治提素質」為導向,全方位參與「四治」工作。
宣傳黨的政策,李渝不希望給老鄉帶去公事公辦的印象,農田間、火坑旁,都成了李渝的宣講地:普及毒品危害、愛滋病防治,宣傳惠民惠農知識,在拉家常中讓群眾曉政策、感黨恩。控輟保學,李渝比當事人還著急,13歲的阿莫(化名)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初中未畢業就打算外出打工,李渝多次到阿莫家做思想工作,並在駐村工作隊的協調下,積極對接助學慈善機構,最終為阿莫爭取到了貧困學生助學基金,繼續上學。
一來二去,村民有困難都第一時間想到李渝,家裡殺了豬,收了土豆,也總是上門送上一些,李渝推都推不掉,這個「外鄉人」慢慢成了村民口中的「自己人」。
讓毒遠離這裡
工作雖然有進展,但塔青村禁毒防艾的形式依然嚴峻。
針對鄉、村社會化禁毒工作基礎薄弱的現狀,李渝以抓好涉毒人員管控為突破口,推進網格化管理工作。通過入戶走訪調查、聯繫屬地派出所等方式摸清基礎數據,核實相關人員動態,建立完善禁毒臺帳,實現涉毒人員「底數清、情況明、去向知」。同時,依託「索瑪花工程」APP落實對本村社區戒毒康復人員的管控,並主動與派出所聯繫,每月統一組織社康社戒人員到派出所尿檢。確保了涉毒人員管控到位。
村裡有一戶涉毒家庭,大兒子早年染上了毒癮好不容易戒掉,二女兒前兩年又染上了毒癮,吸毒反覆把這個家庭拖入崩潰的邊緣。其母親因病擔心自己不能活著見著女兒從戒毒所出來,為了幫助這個涉毒家庭,李渝捐助物資、幫忙銷售農產品,並輾轉多次開車帶著他們一家前往越西縣康復中心和鹽源綠色家園會見,鼓勵他女兒認真學習,爭取早日完成「學業」回家與家人團聚。受到感化的一家人表示一定遠離毒品。
「以前看到李警官來,都以為是來抓我們的,害的我們到處躲,現在知道是來幫我們的,毒品是個壞東西啊」,很多涉毒人員後來慚愧的向李渝坦露心聲。
為讓村民尤其是外出務工人員和青少年清晰的認識毒品危害,李渝主動擔當起農村社會化禁毒預防教育工作。在日常走村入戶工作中,李渝結合毒品模型一一講解毒品特徵和危害,提升群眾拒毒防毒的能力,與農戶籤訂《珍惜生命拒絕毒品承諾書》,承諾不種植毒品原植物、不製毒、不吸毒、不販毒;並主動申請擔任賀波洛小學和依茲覺小學的法制宣傳員,定期開展青少年禁毒防艾知識培訓課程。
截至目前,李渝所管轄區無脫失吸毒人員,無復吸、無新增涉毒人員,轄區毒品原植物零種植,外流販毒人員減少了80%,村域禁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寫在最後
由於工作表現突出,今年7月李渝被涼山州委、州政府評為「涼山州脫貧攻堅優秀幫扶隊員」。而在此前,他也被喜德縣委禁毒委評為「2019年度禁毒工作先進個人」;他所在的賀波洛鄉綜合幫扶工作隊2019年被涼山州委、州政府評為「全州十佳鄉鎮工作隊」。
而比起這些成績,更讓李渝驕傲的是,他慶幸自己看到了涼山大地的進步和變化,知道這中間有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是他所理解的幸福。
原標題:《涼山「優秀幫扶隊員」 李渝:從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心頭的「外鄉自己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