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優秀幫扶隊員」 李渝:從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心頭的「外鄉自己...

2020-12-28 澎湃新聞

七月的涼山州喜德縣花椒飄香、蜜源豐盛,當地村民們滿心歡喜地準備採摘、裝袋,一旁的扶貧幹部李渝正手把手教年輕的村民拍照、直播,著手「線上直銷」。

如今和老鄉打成一片的李渝,曾經是不少村民眼中的外人。兩年的時間,李渝從眉州監獄走進涼山腹地,從田間山頭走進了老鄉心頭。

把根扎在這裡

2018年6月,根據省委組織部統一安排,眉州監獄獄偵科副科長李渝,帶著涼山州喜德縣賀波洛鄉綜合幫扶工作隊副隊長、塔青村「四治」專員的任命,開始了脫貧攻堅和綜合幫扶工作。

李渝所在的塔青村在2017年已實現全村脫貧,但愚昧、毒品和愛滋的存在,仍將導致當地百姓返貧、新致貧。

從城市到農村,從封閉的監獄工作到細碎複雜的扶貧工作,擺在他面前的困難隨著日升日落漸漸疊加:語言不通、山路難行、不被信任、融入困難……「治愚、治病、治毒、治超(生)」工作對於一個「外鄉人」來說,談何容易?

「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紮根。」第一天入戶回來,李渝在筆記本的首頁認真寫下。

用情融入這裡

為了儘快融入當地的生活,他主動與本地幹部結對子,虛心向本地幹部學扶貧政策、學村情民俗、學民族語言,並在工作之餘利用自己善寫作、懂軟體、會拍照的優勢,主動教本地幹部電腦辦公應用、公文寫作、拍照技巧、短視頻製作等知識。

剛開始的入戶走訪,李渝明顯感到老鄉的防備心理,不願多說話。每次走訪完後,李渝都細心的記下老鄉的家庭情況:有孩子的他會在下一次入戶時送點學習用品,家裡人多的他會準備些糧油,慢慢的,老鄉再看到他來,都多了一份親切,家長裡短的談著。

關係融洽了,村裡的具體情況也就摸清了:家庭成員有幾個、家種幾畝田、牲畜有幾口、收支有多少、涉毒人員有哪些、外出務工所在處……

萬事開頭難,這個「難」算是過去了,李渝隨即以「治愚興教斬窮根、治毒戒毒除毒瘤、治病防病促健康、超生整治提素質」為導向,全方位參與「四治」工作。

宣傳黨的政策,李渝不希望給老鄉帶去公事公辦的印象,農田間、火坑旁,都成了李渝的宣講地:普及毒品危害、愛滋病防治,宣傳惠民惠農知識,在拉家常中讓群眾曉政策、感黨恩。控輟保學,李渝比當事人還著急,13歲的阿莫(化名)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初中未畢業就打算外出打工,李渝多次到阿莫家做思想工作,並在駐村工作隊的協調下,積極對接助學慈善機構,最終為阿莫爭取到了貧困學生助學基金,繼續上學。

一來二去,村民有困難都第一時間想到李渝,家裡殺了豬,收了土豆,也總是上門送上一些,李渝推都推不掉,這個「外鄉人」慢慢成了村民口中的「自己人」。

讓毒遠離這裡

工作雖然有進展,但塔青村禁毒防艾的形式依然嚴峻。

針對鄉、村社會化禁毒工作基礎薄弱的現狀,李渝以抓好涉毒人員管控為突破口,推進網格化管理工作。通過入戶走訪調查、聯繫屬地派出所等方式摸清基礎數據,核實相關人員動態,建立完善禁毒臺帳,實現涉毒人員「底數清、情況明、去向知」。同時,依託「索瑪花工程」APP落實對本村社區戒毒康復人員的管控,並主動與派出所聯繫,每月統一組織社康社戒人員到派出所尿檢。確保了涉毒人員管控到位。

村裡有一戶涉毒家庭,大兒子早年染上了毒癮好不容易戒掉,二女兒前兩年又染上了毒癮,吸毒反覆把這個家庭拖入崩潰的邊緣。其母親因病擔心自己不能活著見著女兒從戒毒所出來,為了幫助這個涉毒家庭,李渝捐助物資、幫忙銷售農產品,並輾轉多次開車帶著他們一家前往越西縣康復中心和鹽源綠色家園會見,鼓勵他女兒認真學習,爭取早日完成「學業」回家與家人團聚。受到感化的一家人表示一定遠離毒品。

「以前看到李警官來,都以為是來抓我們的,害的我們到處躲,現在知道是來幫我們的,毒品是個壞東西啊」,很多涉毒人員後來慚愧的向李渝坦露心聲。

為讓村民尤其是外出務工人員和青少年清晰的認識毒品危害,李渝主動擔當起農村社會化禁毒預防教育工作。在日常走村入戶工作中,李渝結合毒品模型一一講解毒品特徵和危害,提升群眾拒毒防毒的能力,與農戶籤訂《珍惜生命拒絕毒品承諾書》,承諾不種植毒品原植物、不製毒、不吸毒、不販毒;並主動申請擔任賀波洛小學和依茲覺小學的法制宣傳員,定期開展青少年禁毒防艾知識培訓課程。

截至目前,李渝所管轄區無脫失吸毒人員,無復吸、無新增涉毒人員,轄區毒品原植物零種植,外流販毒人員減少了80%,村域禁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寫在最後

由於工作表現突出,今年7月李渝被涼山州委、州政府評為「涼山州脫貧攻堅優秀幫扶隊員」。而在此前,他也被喜德縣委禁毒委評為「2019年度禁毒工作先進個人」;他所在的賀波洛鄉綜合幫扶工作隊2019年被涼山州委、州政府評為「全州十佳鄉鎮工作隊」。

而比起這些成績,更讓李渝驕傲的是,他慶幸自己看到了涼山大地的進步和變化,知道這中間有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是他所理解的幸福。

原標題:《涼山「優秀幫扶隊員」 李渝:從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心頭的「外鄉自己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四治專員」李渝:「異鄉人」變「自己人」
    兩年的時間,李渝從眉州監獄走進涼山腹地,從田間山頭走進了老鄉心頭。把根扎在這裡2018年6月,根據省委組織部統一安排,眉州監獄獄偵科副科長李渝,帶著涼山州喜德縣賀波洛鄉綜合幫扶工作隊副隊長、塔青村「四治」專員的任命,開始了脫貧攻堅和綜合幫扶工作。
  • 平原:走進田間地頭,開展寒潮對冬小麥影響的調查
    平原:走進田間地頭,開展寒潮對冬小麥影響的調查 ©原創 2021-01-13 13:54 編輯:李根
  • 「防疫+春耕+復工」防疫知識「南歌」唱 田間地頭春潮湧
    廣新控股集團對口幫扶肇慶市懷集縣紅光村駐村書記和工作隊員提前結束休假回到崗位,實行「防疫+春耕+復工」模式,將疫情對農業生產和貧困戶增收的影響降到最低,為今年決勝脫貧攻堅打好開局戰。脫貧戶自費給村裡「消毒」坐落於橋頭鎮南面的紅光村是名副其實的「山上人家」,民居大多依山而建。
  • 在田間地頭的民事調解庭
    法官在立案受理了解這一家人的具體情況後,及時主動到當事人家裡去組織調解,在途中的農地裡找到了當事人,於是法官就在田間地頭對此案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最終通過法官5個多小時的釋法析理,兩位老人與兒媳、孫子達成了賠償款分配調解協議;次日清晨,法官帶著幾位當事人到壽山鎮信用社,按照調解書確定的分配數額將款劃撥給了各當事人。
  • 永寧縣望洪鎮:「微黨課」到田間地頭
    採訪中,望洪鎮北渠村村民劉中元告訴記者,平日裡村民們大都忙碌在田間地頭,這段時間在搶抓農田水利建設,開展清除雜草、修整田埂的工作,所以平日裡坐下來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而這樣的「微宣講」利用休息時間,用農民們想聽、愛聽、聽得懂的語言,直接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人民的親切關懷送進了田間地頭,也種在了群眾的心裡。
  • 伊川縣五中全會精神「百姓宣講團」開講
    21日上午,伊川縣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百姓宣講團」首場宣講走進江左鎮楊窯村。在該村文化大講堂,結合孝老敬老愛老餃子宴的舉辦,宣講團成員用群眾語言,到田間和地頭,向村民們進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  21日上午,伊川縣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百姓宣講團」首場宣講走進江左鎮楊窯村。
  • ——走進省委駐灌雲縣幫扶工作隊
    2020年春天,省委駐灌雲縣幫扶工作隊隊長吳新華和24名隊員帶著組織的重託,肩負神聖的使命,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初心,來到灌雲進行為期兩年的駐村幫扶。從此,工作隊和當地幹群一道,同吃一鍋飯,共舉一桿旗,共商脫貧攻堅良策,同繪灌水雲山美景,短短一年時間得到百姓的充分認可,紛紛豎起大拇指,用當地方言「這些大青年,絕對」說出了他們讚譽的心聲。
  • 一首《中國範兒》從春晚唱到田間地頭,玖月奇蹟把自己混成了草根
    文\娛鋪子一首《中國範兒》從春晚唱到田間地頭,玖月奇蹟把自己混成了草根玖月奇蹟獲得2008年央視《星光大道》年度總冠軍,並且藉此出道。另外,因為資源的缺乏,玖月奇蹟傳唱度高的歌曲並不多,一首《中國範兒》從央視春晚唱到了田間地頭,又從田間地頭唱到了「矛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有時又被廣場舞大媽奉為經典。論歌唱實力,玖月奇蹟甚至優於鳳凰傳奇,兩位都是科班出身。主唱王小海音域寬廣,低音沉穩,高音很輕鬆,穩定性驚人,再加上華麗的音色和對歌曲到位的演繹。
  • 法官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勘查化解糾紛
    法官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勘查化解糾紛 2020-12-25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田間地頭,他們把文化的種子播撒進千家萬戶
    本期《文藝周刊》選擇採訪了江蘇省雜技團、江蘇策群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海安文化藝術中心、馬莊村農家書屋等先進集體代表,聽他們講述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故事,那些在基層一線、田間地頭奏響的鄉村振興之歌,把文化的種子播撒進千家萬戶。
  • 高山峽谷裡的蛻變 幫扶瀾滄縣南嶺鄉謙哲村紀實
    為了讓謙哲村民走出深山峽谷,實現脫貧致富,2015年,雲南中煙紅塔集團按照「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的要求,正式啟動了對謙哲村的掛鈎幫扶工作。五年時間裡,雲南中煙紅塔集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600萬元,在謙哲村14個自然寨18個村民小組,修橋鋪路、翻建民房、資助教育、興辦產業,實現幫扶項目全覆蓋。
  • 田間地頭「挖掘」本土文化——記陸家鎮文體站站長吳國元
    自2001年擔任陸家鎮文體站站長以來,吳國元深入陸家田間地頭,尋找曾在陸家流行過、存在過的有歷史文化意義的民俗文化,結合陸家的實際情況,讓其為陸家後人所知、所學。 ■ 陸家浜鼓手續上「斷根」 初到陸家鎮從事文體工作時,吳國元就了解到這個小城鎮曾有一支專門為百姓喜慶事宜服務的民間音樂班子:陸家浜鼓手。早在南宋時期,陸家浜鼓手就名揚江南,然而上世紀6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這樣一種接地氣又曾風靡一時的文化如果『斷根』,豈不可惜?」於是,吳國元著手做起「續根」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從「三尺講臺」到「田間地頭」的蛻變丨赫章縣...
    我幫扶的貧困戶總共7家。因為剛接手,我得適應角色的轉變,好多東西都還無從下手,所以不得不從「老師」變成「學生」,邊學邊做。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每天來回不斷的穿梭于田間地頭走村串戶。晚上整理資料,分門別類,做好數據分析。
  • 新疆伊寧市:農技人員田間地頭服務農業生產
    連日來,伊寧市積極組織農業技術專家搶抓農時,進田間、到地頭,與農民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服務,及時幫助農民做好田間管理,提高作物產量。 8月24日,伊寧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祖麗皮亞·阿巴拜克力和工作人員來到達達木圖鎮達達木圖村,開展常態化農業技術服務工作。
  • 此心安處是吾鄉 ——記海拉爾區哈克鎮哈克村駐村工作隊員裴彥
    走百裡路、進百家門、聽百家言,與群眾談心交心,手拉手真幫扶,心連心抓脫貧……這是海拉爾區哈克鎮哈克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裴彥的真實寫照。2015年,裴彥由海拉爾區文化體育旅遊局選派為哈克鎮哈克村駐村工作隊員。
  • 【脫貧攻堅 •她行動•一線手記】且以他鄉是故鄉,駐村幫扶更...
    未曾想到,來自外鄉的我會和這個樸實的村落結下如此深厚的情結。忽聞這個消息,有些恍惚,這是我初次聽到王溝村,武山縣城還沒熟悉呢,現在又要到村上去,一種莫可名狀的情緒湧上心頭……是害怕、是擔心、又有些許的小安慰,我害怕我這個外鄉人融入不到當地的群眾中去,擔心自己沒有農村工作經驗,欣慰的是這幾年的工作沒有白辛苦,組織和領導給予我肯定和認可。
  • 把致富經送到田間地頭
    「到2021年,我們會根據項目開展的實際情況,總結提煉部分技術幫扶貧困村產業發展較好的先進做法和經驗,探索形成有效的先進可複製推廣的創新型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巫若子說。為此,他們在完成了農機維護與保養培訓的幫扶服務後,藉助團隊資源,請來技術專家提供火龍果種植的田間指導與技術培訓。跟著技術專家的步伐,劉子貴也在培訓中掌握了火龍果的品種特性、聯排搭架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及病蟲害防控等相關知識點,並用鑽研機電技術的精神,翻查資料、徹夜學習,以便及時解答群裡種植戶發出的疑問。
  • 一個「外鄉人」的湛江扶貧路
    2018年5月,作為「外鄉人」的朱衛民響應市「十百千」幹部回鄉促脫貧攻堅行動號召,主動申請回到「第二故鄉」——坡頭區麻斜街道辦麻斜村委會開展扶貧工作。兩年的扶貧工作,朱衛民幾乎天天扎在麻斜村,與鎮村幹部一起深入到田間地頭、貧困戶家中,想方設法幫助麻斜村30戶61名貧困戶實現了脫貧目標。
  • 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雲南省以整體推進的思路對獨龍江鄉進行集中幫扶。2018年,獨龍族整族脫貧,實現「千年跨越」。圖為獨龍江鄉新貌。 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 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
  • 凱裡市凱棠鎮幼兒園:田間地頭的厲行節約「小課堂」
    9月24日下午,凱裡市凱棠鎮白水村幼兒園把課堂搬到校園後田間地頭裡,實地開展「節約糧食、粒粒皆辛苦」主題活動。「課堂上」,孩子們幫助爺爺奶奶一起收稻穀、拾稻穗、打穀子,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