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

2021-01-10 陝西法制網

6月30日,在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三元鎮興順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茶園裡,金樂天(右)和公司負責人馬忠華進行交流。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羅澤在紅旗坪村參加豐收運動會。 資料圖片

杜牧同為陝西省合陽縣坊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作中非國別文化報告,課後與小學生互動交流。 資料圖片

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山高谷深,自然條件惡劣,曾屬於深度貧困地區。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雲南省以整體推進的思路對獨龍江鄉進行集中幫扶。2018年,獨龍族整族脫貧,實現「千年跨越」。圖為獨龍江鄉新貌。 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

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他們是中國脫貧攻堅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展減貧國際合作的推動者

深入農村參與科技助農

本報記者張丹華

在陝西省楊凌無花果栽培基地,巴基斯坦小夥兒金樂天正在測試有機肥中氮磷鉀元素的含量。「楊凌的無花果有20多個品種,而我們國家只有幾種。我想引進一些品種到巴基斯坦,同時製作無花果葉有機肥,實現循環利用。」在華生活了6年的金樂天,中文說得十分流利。

這位來自喀拉蚩的29歲年輕人,正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攻讀植物營養學博士學位。今年6月,他和幾名同學一起來到陝西鄉間,助力鄉村脫貧攻堅。「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它使我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金樂天說。

金樂天所說的活動是西北農大組織的科技助農活動。今年6月,在西北農大國際學院和團委的組織下,包括金樂天在內的5名留學生和兩名中國學生來到漢中市鎮巴縣進行科技助農。鎮巴縣位於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今年2月剛退出貧困縣序列。

「鎮巴雖然地處大山腹地,但因為通了公路,村民們可以方便地將農產品運輸出去。」在鎮巴,金樂天感受到中國政府為脫貧攻堅推出的行之有效的舉措: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道路,政府就組織修路;農產品銷售需要開拓市場,政府工作人員就想方設法幫忙尋找「買家」。

「金博士,我們的茶葉怎樣才能提高畝產量啊?」當地茶農請教金樂天。在仔細觀察了茶園的地形後,金樂天給出建議:「這裡是坡地,把所有的肥料都堆放在坡上,靠近山腳的茶樹基本施不到肥,會影響產量。要分別在上中下坡多選幾個點放肥料,這樣施肥更均勻,產量會更高。」

金樂天與中國的緣分始於2014年。他從巴基斯坦信德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本科畢業後來華深造。「巴基斯坦很多人在關注共建『一帶一路』,我很想來中國看看。」從零開始學漢語、練習使用筷子……許多個「第一次」讓初來乍到的金樂天感到新鮮。老師為他起了中文名,取「金色、快樂、天空」之意。在同學眼中,他性格開朗,總是笑聲不斷,與名字很相符。

6年來,金樂天的足跡遍布黃土高原的多個西北農大農業試驗站。一次次深入農村,讓他對中國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的發展有了直觀的感受。他常去陝西省三原縣鬥口試驗站,那裡的村子幾乎每年都有新變化。「我看著村民們的代步工具從自行車換成了摩託車,又換成了小汽車,他們的房子也越來越漂亮。」金樂天認為,中國的精準扶貧方略對國際貧困治理的理論創新,以及推動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擺脫貧困,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向廣袤鄉村地區的農民推廣農業新技術,幫助解決其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是西北農大長期開展的一項工作。近年來,西北農大開始嘗試讓農業專業的外國留學生參與該項活動。除了實地科技助農外,學校還組織了一些線上活動。今年5月,金樂天為陝西省合陽縣坊鎮中心小學的373名學生上了一堂題為「絲路大講堂,帶你看世界」的網課。課堂上,他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了巴中友誼、共建「一帶一路」、巴中農業合作、中國為世界抗疫作出的貢獻等內容。屏幕另一頭,孩子們聽得仔細,不時提出問題。

「加油!未來屬於你們。」金樂天用這句話作為網課結語。他說,希望孩子們努力,美好的明天就在前方。

雲端分享脫貧逐夢故事

本報記者張丹華

「謝謝你,今後的求學道路上我有了榜樣,我會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聽完杜牧同的演講,陝西省合陽縣第二高級中學高一(3)班的楊凱瑞很激動。

來自中非共和國的杜牧同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留學生。今年夏天,他在「雲端」為合陽縣第二高級中學1800餘名學生作演講,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鼓勵他們做努力奔跑的追夢人。「雲端談夢想」是西北農大組織的「讓青春夢想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系列探索實踐之一,通過一系列雲端講座,鼓勵貧困地區學生珍惜韶華,努力拼搏,勇敢追逐青春夢想。目前這一系列實踐已被教育部列為高校扶貧典型項目。

面對著屏幕另一端一張張青春朝氣的臉龐,杜牧同用中文侃侃而談:他喜歡用「追夢人」這個詞來形容自己。杜牧同家裡有12口人,10個孩子中他排行第九。幼年家境貧寒,但並不妨礙他擁有自己的夢想。「我上小學的時候,非常喜歡看中國的武打片。因為武打動作太快,我沒法一邊看畫面一邊看字幕,那個時候我就下決心以後要學中文了。」他說。

杜牧同立志要考上大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他早早確定了攻讀獸醫學專業的目標。經過不懈努力,他最終考上了中非共和國頂尖的綜合性大學——班吉大學。

「進入大學後,我始終沒有忘記想學中文的願望。了解到西北農大有專業和我的所學非常對口,2015年本科畢業後,我申請來到中國繼續深造。」杜牧同說。西北農大所在的陝西省楊凌示範區是中國最早成立的農業高新區,被稱為「中國農科城」。在動物醫學院攻讀預防獸醫學碩士學位期間,杜牧同先後克服了身體不適、語言不通、專業障礙等許多困難。目前,他已通過碩士學位論文答辯,開始攻讀西北農大預防獸醫學的博士學位。

從貧困家庭走出,杜牧同對於「脫貧」話題格外關注。聽說西北農大組織「讓青春夢想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的活動後,他主動報名參加,「我曾經和這些貧困地區的學生們有著相似的境遇,我想把自己的奮鬥故事分享給他們,希望他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前行。」

在傳播夢想的同時,杜牧同也漸漸找到了新的奮鬥目標。「我在農村長大,知道農村的發展需要什麼。」博士畢業後,他希望回到班吉大學從事動物科學科教工作,並打算推動班吉大學與西北農大合作建立國際聯合實驗室,把在中國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來自中非共和國的學生,做兩國間的友誼使者,搭建民心相通的橋梁和紐帶。

「把更多中國經驗帶回家鄉」

本報記者宋豪新

「去了撒壩子村,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中國的脫貧攻堅做得這麼好。中國政府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走在四川師範大學的校園裡,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劉天浩跟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2016年,劉天浩來到中國,成為四川師大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一名留學生。2020年寒假,他獨自一人來到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松坪傈僳族鄉撒壩子村。在這個偏遠的小山村,他拿起農具,跟著駐村工作隊和村民們一起幹農活。

兩年前的冬天,在一位駐村幫扶的朋友邀請下,他第一次來到撒壩子村。這裡風光秀麗、空氣清新,村民淳樸熱情。自然環境優美,但是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卻沒有跟上。劉天浩回憶起第一次到村裡的經歷,「當時,村裡沒有路,不通水、不通電,也不通網絡。村民生活困難,從村裡到最近的鄉上,坐車要兩個多小時,走路要走大半天,出一次大山很困難。」

今年寒假前,駐村工作的朋友告訴他,脫貧攻堅讓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村民們的生活好多了。劉天浩決定回撒壩子看看。先坐飛機,再換乘大巴,「離村子越來越近,我的心情也越來越激動。村裡不僅通了新修的公路,路兩旁還安裝了路燈,現在村民們出行方便多了。山上也立起了鐵塔,村裡通了電,村民們還學會了上網。」劉天浩說,村裡的巨大變化讓人驚嘆。

變化背後,是多種扶貧政策支持以及村民們被調動起來的脫貧積極性。駐村幫扶工作隊以「黨支部 專業合作社 農戶」的脫貧攻堅模式,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帶領村民育產業、闖市場、增效益。駐村工作隊扶貧、扶志又扶智,在鞏固提高當地現有核桃、花椒種植和養殖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今年又發展山藥252畝、魔芋200畝等特色產業。「今年我家參與種植的山藥都賣到縣城去了,年底預計能多賺7000多元。」一位村民告訴劉天浩。感受到脫貧攻堅帶來的實打實的變化,村民們的幹勁也越來越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撒壩子村度過的這個寒假,讓劉天浩真正懂得了這句話中蘊含的智慧。到成都後,他決定申請在中國繼續深造。「在中國待的時間越長,我想學的就越多。我要把更多中國經驗帶回家鄉。」在劉天浩看來,中國政府決戰脫貧攻堅,努力讓人民生活得更好,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值得很多國家借鑑學習。

「精準扶貧的成果令人驚嘆」

程遠州劉媛

屏幕亮起來,一幀幀照片在屏幕上滾動,揚塵的土路、歪歪扭扭的土房……在村委會的放映室,加納留學生羅澤和同學們看到了昔日的紅旗坪村——這個大山深處的小村,人均年收入曾經不足3000元。走出放映室,目之所及是整齊美觀的樓房、乾淨平坦的硬化路,以及一排排在陽光下閃爍銀光的大棚——那是村裡的扶貧產業基地。「這個村莊的巨大變化讓人感慨,中國實施精準扶貧的成果令人驚嘆!」羅澤說。

羅澤所說的紅旗坪村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曾是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深度貧困村。去年12月,她所就讀的武漢紡織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組織來自俄羅斯、埃及、加納、孟加拉國、印度等5個國家的13名留學生前往紅旗坪村考察參觀,當地農戶日新月異的生活變化讓留學生們印象深刻。

在該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扶貧第一書記肖曙光的帶領下,留學生們走進農戶家中,詳細了解扶貧工作的進展。肖曙光介紹,針對村民居住零散、危房較多的問題,政府撥出扶貧資金幫助村民建新房、改舊房,將偏遠地區的農戶集中搬遷到安置點,還修建起社區活動中心「幸福院」,讓村民們不僅住得好,還能參與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

令羅澤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獨居老奶奶。老人原本住在人煙稀少的山腰,因為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得以搬出大山,住進了政府免費提供的新樓房。除了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她的家人也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家庭收入大幅增長。羅澤說,老人現在每天曬曬太陽,跟鄰居聊聊家常,生活過得很舒適。

深山裡的農民,如何增加收入?很多留學生對這一話題頗感興趣。紅旗坪村的答案是,要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必須雙管齊下。在紅旗坪村,扶貧幹部在多次考察後帶領村民建大棚種植金銀花,建設加工廠生產製作藥材、飼料、精油、花茶等產品,一個加工廠就可吸納約30人就業。經過5年的努力,村人均年收入從3000元增至1.4萬元。去年底,全村實現脫貧出列。

羅澤和小夥伴們剛到紅旗坪村時,「擔心語言不通不好交流」。但是,「笑容是最好的語言」。留學生們與村民們一起參加當地舉辦的「鄉村振興」杯首屆豐收運動會,在「滾南瓜」「扭玉米」「揀土豆」等比賽項目中,大伙兒打成一片,歡聲笑語不斷。「村民們溫暖的擁抱和臉上洋溢的笑容傳遞出他們的友善和熱情,我能真切感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快樂。」羅澤說,篝火晚會上,身著民族服飾的村民和各國留學生一起唱歌跳舞的場景讓她難忘。

紅旗坪村之行,給羅澤上了一堂生動的「中國扶貧課」,「我們對中國的扶貧政策有了更為具象和深刻的理解。」羅澤說,「中國的減貧實踐值得學習。我現在經常向朋友們講述中國故事,推薦他們來中國學習,希望可以把中國在扶貧等領域的經驗做法帶回國。」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4日 17 版)

作者/來源:人民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鋪「路」架「橋」:中國減貧成就不靠「書卷」靠實踐
    中國通過反覆摸索、不斷實踐,總結出了屬於自己的減貧經驗,並積極同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為世界各國解決共同面臨的貧困難題做出了貢獻。中國政府很早就意識到公共健康缺乏保障是貧困現象普遍的原因之一。如果說中國的人口數量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那麼完善國內公共衛生體系無疑等於創造「增加值」。在過去的70年間,中國著力提高公共衛生水平,使其成為經濟增長和國力增強的「引擎」。中國在減貧方面的成功也加強了它應對其他挑戰的能力,改變了中國城鄉發展的軌跡。
  • 在田間地頭的民事調解庭
    法官在立案受理了解這一家人的具體情況後,及時主動到當事人家裡去組織調解,在途中的農地裡找到了當事人,於是法官就在田間地頭對此案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最終通過法官5個多小時的釋法析理,兩位老人與兒媳、孫子達成了賠償款分配調解協議;次日清晨,法官帶著幾位當事人到壽山鎮信用社,按照調解書確定的分配數額將款劃撥給了各當事人。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媒體在減貧問題上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媒體能夠推動各方對減貧議題保持足夠關注度,讓貧困群體能夠更多參與減貧決策。在減貧過程中,要注意體現民眾的自主權,這是一個關乎公平和尊嚴的問題。同時,媒體也可以經常性地交流減貧實踐和經驗,對減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 新華社大型紀錄片《中國減貧密碼》重磅上線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向全球發布《中國減貧學》智庫報告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侯雪靜、席敏)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28日面向全球發布中英文智庫報告《中國減貧學——政治經濟學視野下的中國減貧理論與實踐報告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主線,以中國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偉大實踐為學理基礎,闡釋了中國減貧學的豐富內涵,揭示了中國減貧學在我國脫貧攻堅中的理論邏輯和世界意義。報告分為中國減貧學的形成脈絡、中國減貧學的實踐操作、中國減貧學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和中國減貧學的世界意義4個部分。
  • 【地評線】南方網評:「中國成就」加速世界減貧進程 「中國力量...
    習近平主席指出,要打造包容性、可持續、有韌性的未來,不斷推進全球減貧事業至關重要。中國即將提前10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目標。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合力建設遠離貧困、共同發展的美好世界。  貧困是人類長期面臨的社會現象。
  • 一首《中國範兒》從春晚唱到田間地頭,玖月奇蹟把自己混成了草根
    文\娛鋪子一首《中國範兒》從春晚唱到田間地頭,玖月奇蹟把自己混成了草根玖月奇蹟獲得2008年央視《星光大道》年度總冠軍,並且藉此出道。另外,因為資源的缺乏,玖月奇蹟傳唱度高的歌曲並不多,一首《中國範兒》從央視春晚唱到了田間地頭,又從田間地頭唱到了「矛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有時又被廣場舞大媽奉為經典。論歌唱實力,玖月奇蹟甚至優於鳳凰傳奇,兩位都是科班出身。主唱王小海音域寬廣,低音沉穩,高音很輕鬆,穩定性驚人,再加上華麗的音色和對歌曲到位的演繹。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中國婦女扶貧減貧的巨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是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在扶貧減貧領域的生動實踐,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能,也為促進全球婦女減貧進程乃至全球婦女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一、堅持用黨的光輝思想指引婦女扶貧減貧的前進方向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婦女群體。
  • 永寧縣望洪鎮:「微黨課」到田間地頭
    採訪中,望洪鎮北渠村村民劉中元告訴記者,平日裡村民們大都忙碌在田間地頭,這段時間在搶抓農田水利建設,開展清除雜草、修整田埂的工作,所以平日裡坐下來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而這樣的「微宣講」利用休息時間,用農民們想聽、愛聽、聽得懂的語言,直接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人民的親切關懷送進了田間地頭,也種在了群眾的心裡。
  • 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將為世界減貧貢獻力量
    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的意義。」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評價我國減貧事業的成就。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回顧中國的減貧歷程,中國在逐步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進程中,不斷總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向世界貢獻著減貧智慧。
  • 《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出版發行
    近日由中原農民出版社和紅旗出版社聯合出版、崔華泰編著的《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應時而出。  本書以精準扶貧理論的形成和實踐、如何減貧為出發點,對脫貧攻堅中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重點問題進行詳細解析和論證,提出了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集中發力
  • 綜合消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
    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  奈及利亞總統發言人加爾巴·謝胡表示,中國在推進減貧事業方面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制度的優勢,體現了中國政府讓發展成果惠及所有民眾的決心。  斯裡蘭卡智庫探路者基金會前執行主任萊克斯曼·西裡瓦德納說,中國在消除絕對貧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 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海外人士...
    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奈及利亞總統發言人加爾巴·謝胡表示,中國在推進減貧事業方面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制度的優勢,體現了中國政府讓發展成果惠及所有民眾的決心。斯裡蘭卡智庫探路者基金會前執行主任萊克斯曼·西裡瓦德納說,中國在消除絕對貧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 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中國脫貧攻堅戰成就為全球減貧...
    「中國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性成就,加速了世界減貧進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黃承偉如是講述中國脫貧攻堅戰的世界意義。  今天,以「脫貧攻堅中的僑力量」為主題的中國僑聯講師團第三期網上宣介視頻正式上線。
  • 法官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勘查化解糾紛
    法官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勘查化解糾紛 2020-12-25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凱裡市凱棠鎮幼兒園:田間地頭的厲行節約「小課堂」
    9月24日下午,凱裡市凱棠鎮白水村幼兒園把課堂搬到校園後田間地頭裡,實地開展「節約糧食、粒粒皆辛苦」主題活動。「課堂上」,孩子們幫助爺爺奶奶一起收稻穀、拾稻穗、打穀子,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
  • 打贏2020年脫貧攻堅戰,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中國借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成為貧困人口減少最快的國家。在現行標準下,中國農村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了2019年末的551萬人,7年累計減貧9348萬人,年均減貧人數約1335.4萬人。貧困是世界性問題,消除貧困是全人類的共同任務。中國用7年時間創造了人類脫貧史上的奇蹟,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中國的減貧實踐為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增強了反貧困信心。
  • 潘基文:亞洲是全球減貧事業的排頭兵
    原標題:潘基文:亞洲是全球減貧事業的排頭兵
  •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並發表主旨演講。  黃坤明指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闡明了中國黨和政府致力消除貧困的歷史進程、偉大成就和國際貢獻,充分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共同應對疫情挑戰、合力推進減貧事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為辦好本次論壇提供了重要指引。
  • 一堂田間地頭的思政課 講述扶貧攻堅的感人事 南陽醫專組織開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為將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緊密融合,12月18日上午,在第7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南陽醫專政教部組織師生近40人到南陽醫專定點扶貧村方城縣廣陽鎮官坡嶺村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由政教部何義霞老師主講。
  • 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經驗」
    冉昊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立足我國減貧經驗,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闡釋了中國減貧的世界意義。當前全球疫情肆虐,更加劇了減貧事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自2012年以來,在之前扶貧攻堅的基礎上,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努力,今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全部脫貧,貧困縣已經全部摘帽,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