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老師課上應援明星」與性侵、不雅授課、有償補課和體罰等,被並列為違反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典型問題。
很快,熱搜 #老師帶學生應援明星違反職業道德# 緊隨其後斬獲了1.2億閱讀量。
相比其他如性侵這樣性質十足惡劣的校園案例,「老師帶學生應援明星」一經通報,就異軍突起般地佔據了幾乎全部的關注度。
畢竟,老師追星,和老師「教」學生一起追星,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回事。
學手勢舞,寫網劇文
應援老師的「男朋友」?
隨著「老師不可以追星嗎、怎麼看待追星的老師」不定期成為搜尋引擎的高頻詞條,可以看到一些觀點的風向,幾乎要把「人民教師」和「飯圈男女孩」的身份置於對立,甚至是絕不兼容的對立。
如果仔細研判這次教育部的通報內容,會發現教師追星行為首次被納入典型問題的原因,在於違反了《十項準則》的第三條:
通過課堂、論壇、講座、信息網絡及其他渠道發表、轉發錯誤觀點。
那麼有失師德的過錯具體在哪裡?
回顧今年這一系列事件,在來龍去脈中能夠發現,課堂應援的東窗事發,不是授課過程被家長舉報,就是當事人上傳平臺的視頻引起發酵。
比如今年5月,江蘇省淮安市的這位小學老師,組織學生用明星的新單曲做配樂跳手勢舞。
模糊化處理的視頻中,前排小男孩兒的賣力程度仍然矚目,懵懂又投入的動作,當即就引得各界媒體直呼「求求了,放過孩子!」
據悉,淮安小學教師除組織學生拍攝明星新歌手勢舞之外,還布置以該明星的網劇為主題寫作文。/ @北京新聞 優酷視頻截圖
如果跳手勢舞且還有藉口算作活躍課堂的話,那拍攝應援視頻、發送到社交平臺以求擴大聲量,這層用心就是觸犯了原則。
我們都知道,流量時代的追星實質,可以說就是替「自家」爭奪更多的線上注意力資源。也正如大多數人質疑的那樣,這樣的課堂應援是「為了博得點擊量吧?把學生當應援的工具嗎?」
宿遷耿老師這場熱烈的呼喊,是引來「哥哥姐姐」們的點讚也好,還是觸碰到網友的怒點也好,該賺取到的關注度和話題度已然盆滿缽滿。
宿遷小學教師錄製的短視頻裡,學生被組織喊應援口號,視頻配文「三年級的小學生來挑戰啦,哥哥姐姐們不要嫌棄啊」。/ @利利川 微博視頻截圖
官方通報的「發表、轉發錯誤觀點,造成惡劣影響」絕非上綱上線。
先有網課2小時安利明星、後有引導小學生閱讀同人文學作品,追星進課堂現象的覆蓋面之廣也遠超我們的想像。
根據《中青報》記者的挖掘,上述帶有綁架意味的課堂模式,還延伸到了幼兒園教學中。
儘管在日趨包容的大環境裡,追星正在擺脫著遭人側目的處境。
但飯圈應援之所以還在頻繁地招致反感,是部分粉絲群體為愛豆忘我投入、情感消費的過程,波及到了圈外。
追星的老師藉由現實的教學場合、利用學生們應援,說到底滿足的是自身精神需求。
想像下某一天,幼兒園的小朋友放學後告訴家長,「媽媽,今天老師在學校教我們追星」,父母們又會作何感想呢?
「醒一醒,愛好和工作要分開啊」
疫情期間,廈門老師網課上用明星案例探討網絡暴力主題。授課內容全部是該明星近期輿論事件中被熱議的焦點,並佔用了兩節課的時長。
廈門中學教師網課安利明星,課件中頻繁出現飯圈用語,詳細內容涉及了「227事件」以及耽美同人文等話題。/ @有狐bot3 微博視頻截圖
在錄音資料中,她的態度近乎理直氣壯:稱自己的喜歡得坦坦蕩蕩,稱「推薦學生也喜歡他」是引導孩子謙遜、有禮、上進。
老師在課堂上以典型人物做榜樣示範,這大概是每個人學生時代的共同記憶。
但用「網絡新鮮瓜」做案例材料,廈門老師聲稱的這種「鼓勵與引導」式教學,明顯夾帶著作為粉絲的情感站位的私貨,也難怪學生家長舉報:醒一醒,愛好和工作要分開啊!
如果跳出批判的視角再進一步思考,看到淮安老師還布置了以網劇、網文寫命題作文,同為年輕人的我們也得承認,涉事老師的情感動機是能夠被體會的。
淮安老師引發網友爭討的另一點,是以小說為藍本改編的網劇中,主角之間的情感線是否適合低年級小學生觀看,不少網友發表觀點稱該行為「精神荼毒」下一代。/ @北京新聞 優酷視頻截圖
「追網文,磕cp它不香嗎?」對於龐大的網絡文學愛好者,和近年來興起於ACG文化圈的同人愛好者群體來說,當然香。
90後、95後開始成為教師隊伍主力,作為這屆學生的00後群體,他們的話語早熟、個性差異化也是事實。
年輕的老師們是如何教育學生的?這個話題在當下飽有新鮮感。
當新的師生關係、教學日常開始被探討的時候,愛好的「香」該不該拿上檯面分享,課上的話題要不要劃清公私界限,都開始變得彈性起來。
可無論時代怎麼改變,該把控的原則一定是:飯圈不能圈一切,更何況是三尺講臺地。活潑開放的教學形式,不是教師個人明星消費的保護色。
畢竟追星本身無罪,但就像《南都》評論過的那樣,失控膚淺以至於綁架課堂的追星,才是錯誤的。
因為師德從不是抽象概念,尤其在中小學甚至是幼兒教育的起點上,每個心智尚未定型的孩子,接收到的哪怕一句話、一個表態的浸染,影響都可能比想像中更深遠。
影視劇裡探討的師德,雖然理想化,但的確是許多老師的信條。/ 日劇《3年A班:從現在起,大家都是人質》
做好老師,當然不是古板與遏制
回憶起自己學生時代上過的數理化、晚自習,那時候英語老師在課前放一首后街男孩,教室裡的氣氛就像在過春節。
參照360搜索的數據統計,2020年教師資格證的報考人數突破千萬,而90後、95後佔據了近六成的比例,轉眼間同屬z世代的師生雙方,已經共處在一個課堂時空裡了。
年輕的人民教師群體裡不乏有但也並不都是「飯圈男女孩」,繁重課業促成的怠惰,新鮮事物「致命」的吸引力……作為過來人的年輕老師們或許更懂。
而做個稱職老師的路徑,當然可以兼具優秀和鮮活。
微博熱搜 #90後老師專屬教學方式#、#90後老師心態# 話題下,能看到近7萬年輕老師分享執教後的有趣故事:
他們為在家長群裡吃得開,把表情包換成了荷花系列,配套id「上善若水」一併安排;
為溫柔處理「早戀」問題挖空心思,轉發小情侶們的朋友圈配長文;
為提醒學生考前別熬夜,沒事放一段鬼畜視頻皮一皮;
為阻止學生吸菸,隱瞞老師身份搭訕套話……
23歲的高二語文老師Charon告訴我們,「現在學生很想要形式化多樣化的課堂了,所以我們會在課堂中融入一些個性化的東西」,放在首位的考量就是把課上好。
90後化學老師趙鐳的演講 / 騰訊視頻截圖
2019年的《我是演說家》裡,自詡「亞洲男神」的化學老師趙鐳談及自己在課堂上演過的自黑式喜劇表演:
打了一個百裡酚酞墨水的賭局,讓不愛學習的學生們變得搶著完成作業;趕著《中國有嘻哈》的熱播,自創元素周期rap來活躍氣氛。
來源 @不凡身邊事 / bilibili截圖
Charon會在很多時刻意識到,學生在課上的專注力和意志力是珍貴的東西,需要盡己所能去抓住,「但我希望是以更對等、自由的狀態」。
面對從裡潮到外的當代高中生,琢磨他們的愛好,時刻惡補他們話語中的縮寫和內涵,已經成為她樂在其中的日課了。
而通過愛好的切角、靠自己擅長領域內的才藝打通教學的溝通壁壘,何嘗不是勇敢的開拓和創新。
ppt裡放表情包,批試卷時畫哪吒,課間操跳Trance,講古詩詞順帶說相聲……90後老師們「寶刀未老」,而且很酷。
也就是從成為老師角色開始,不覺間就擔負起的責任和焦慮,以及逐漸篤信並謹遵的某種持重——讓年輕老師們也偶爾會與歷代老師「神相似」。
做好老師當然不是古板與遏制,但其實薪火相傳的師道傳統,始終在以不一樣的方式一代一代向下順延。
90後班主任、b站UP主@亞梨克斯山大 / bilibili截圖
「喜歡的明星或者熱點當然會談,更多時候會說說自己的大學生活,自己的見識總還是比他們多一點吧。」
當90後、95後老師已經走入了00後的青春,他們帶來的課堂,註定會有和當年不一樣的色彩。
參考資料
[1]施佳麗.新媒體時代女性粉絲的消費行為研究.華中師範大學.2020年
[2]南方都市報 / 教師組織小學生應援的背後:失控的飯圈
[3]王石川 中國青年報 / 媒體批「老師拉學生應援明星」:師德從來不是抽象的
[4]蘇海燕.偶像經濟背景下粉絲應援行為研究.浙江傳媒學院.2020年
[5]悉知教育 / 當90後成了老師,畫風很不一樣
[6]Vista看天下 / 2020教師熱度報告
今日互動
你怎麼看待,
90後95後老師們?
撰稿 | 張麥衝
編輯 | 秋褲
排版 | 辛鳥
* 未標註出處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