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香港牌照局發布消息稱,若香港航空未能在期限前根據牌照局要求改善財政狀況,將會根據航空服務牌照有關規定採取進一步行動,可能撤銷或暫時撤銷牌照,正式決定將於12月7日前公布。
周一的一早讓人有些傷感。香港的這場風波中,被大家覺得「人畜無害」的香港航空沒想到最先受傷。一上午的時間,朋友圈多了許多鼓勵香港航空「挺過去」的留言。圈子裡的人大多很心疼,香港航空的「人緣」很好。
12月4日,香港航空的控股方海航申請到了40億元的貸款,隨後香港航空宣布獲得注資,香港航空主席侯偉表示:「經過緊急協商,公司已經制定了『初步注資計劃』,一旦資金到位,香港航空的服務將逐步恢復正常。」與此同時,香港航空拖欠的11月薪金也於今日支付。
2006年中旬,海航集團通過購買可轉換債券,收購了已運營6年的中富航空45%的股權,中富航空董事長一職由海航聯合創始人、董事長陳鋒兼任。同年9月,中富航空公司正式更名,成為如今的香港航空公司。至今,香港航空的很多中高層都是從海航過來的。「它是非常有特色和本土韻味的航司,為香港與內地的交流搭起了一座空中橋梁。」飛常準負責人李巖這樣評價到。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香港航空在這場風波中保持著非常清醒的頭腦。
在香港機場暴亂最高潮的8月,一名請年假參與了8月5日「罷工」並在社交網站上轉發支持「罷工」的香港航空員工,在8月14日就被香港航空開除,從人事召見到交出證件完成開除前後僅5分鐘。民航局在彼時表揚了香港航空「員工大多數表現很好」。
但這並不能讓人無視香港航空在緊張的環境下遭受的重創。香港航空並非上市公司,其母公司海航的財報中也沒有特別說明香港航空的運行情況。9月,香港航空銷售人員發來「同業特惠」的邀請,「最近座位很空,價格也很便宜」,銷售人員坦言。香港航空的體量比國泰航空小得多,遭受風波的影響無疑更加巨大,也使得抗風險能力更差,更不用說香港航空的控股方海航在2019年遭遇了財務問題,無暇顧及香港航空。
11月,香港航空先是宣布停飛加拿大溫哥華、越南胡志明市及中國天津三條航線,隨後表示暫停機上娛樂系統服務。此外,香港航空也欲調整旗下飛往海口、杭州、南京、東京和衝繩等地的航班班次。雪上加霜的是,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在該報聯繫的12家保險公司中,僅有1家保險公司仍願意在香港航空破產時提供「特別津貼」,為已付機票票款的乘客提供部分賠償。
香港航空停運3條航線
圖源:hongkongairlines.com
常旅客高鵬很傷感,「在自己收入不高的時期,香港航空是我往返香港和內地,以及東南亞的首選。又便宜服務又好。」
比起國泰航空,香港航空規模太小也太年輕,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國泰航空並沒有把小小的香港航空放在眼裡。
香港航空很拼,小小的身軀有些倔強。商務客人認同度低,就埋頭做好商務艙服務,推出全平躺座椅,與餐廳合作機上餐食;香港機場準點率低,香港航空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項目組,從大領導到機場的一線員工每天都為準點率24小時備戰。筆者曾專門採訪了這個項目組,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如約呈現採訪所得,但是讓筆者感動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一直印在腦海裡。比如,香港航空的地勤人員是真的會在機場找乘客的,甚至遇到過乘客睡著了,地勤人員叫醒乘客再陪著一起跑到登機口的情況。「我也記得自己有一次因為上一程航班延誤,地勤人員幫我拿著行李跑著去趕下一程航班。」高鵬說道。2017年採訪的時候,香港航空正在計劃更新APP,乘客可以分時段收到提醒登機的信息,避免誤機。
香港航空開始被業內同行關注大概是在2017年的時候,香港航空新的商務艙休息室開業,「比起舊貴賓室足足大幾倍,去到不怕沒位置坐了!」總部的品牌負責人姚祺激動地告訴筆者,而在此之前,休息室不可錯過的「雞蛋仔」已經遠近聞名。
「我們很快還要在機場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大樓。」姚祺說。
我們都很期待那一天。
與欣欣向榮的局面同步開啟的是香港航空的遠程航線布局。從2016年開始,香港航空逐漸把航線拉長,陸續開通了香港直飛澳大利亞黃金海岸、凱恩斯、紐西蘭奧克蘭、加拿大溫哥華、美國洛杉磯等城市的遠程洲際航線。香港航空方面表示,「國際長航線的經營表現是我們轉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2017年和2018年國際長航線的經營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年,香港航空接收了3架空客全新機型A350客機,並計劃到2020年底前共引進21架,用於陸續開通舊金山、倫敦、紐約等更多洲際航線的需求。
不得不說,此時的香港航空機隊規模和網絡密度與國泰航空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但增長速度卻要快得多,這讓國泰航空起了「防範」。在香港航空A350交付之前,國泰航空密集開通了一批歐洲航點,而諸如倫敦航線等歐洲熱門航點的熱門時刻,也已是被牢牢佔據;另一方面不容忽視的一點是,遠程航線對攬客能力、成本管控和網絡支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俗的講,遠程航線需要培育,虧一段時間是必須的。香港航空在苦苦地堅持,但是不得不承認,運營狀況並不太樂觀。
2019年7月22日,國泰航空正式完成了對於香港航空姊妹公司香港快運的收購,香港航空隨即機隊規模縮水到只有39架客機。而吞併了香港快運之後,國泰系已經佔據了香港航空市場八成份額,香港航空只佔據剩下的兩成。
這樣的局面下,香港風波導致的客流量急劇下滑猶如雪上加霜,讓香港航空無力支撐。據《南華早報》消息,彼時海航曾承諾將轉賣香港快運的部分收益用於香港航空公司的運營,但目前沒有明確證據表明,這筆收益被交付給香港航空。曾經的「空頭」承諾讓人們對香港航空的境況有些擔憂。
圖源:hnagroup.com
與此同時,香港航空亦在奮力自救。除了籌措資金用於補發欠薪外,香港航空發言人表示:「我們的業務仍在正常運作,我們仍致力於讓乘客安全抵達目的地。」在即將到來的聖誕旅遊高峰期,香港航空公司仍會繼續飛行。與此同時,香港航空也會通過一些節約成本的措施應對財務危機。
在李巖看來,除了希望香港航空順利渡過難關之外,未來逐步轉型成為一家區域性精品航空公司或許更有前景。畢竟,遠程航線的擴張對於香港航空來說如夾縫中生存。同時,香港航空未來需要的是強化自己「造血」的能力,「輸血」不是長久之計。
香港航空,加油!
圖源:除標註外均來自Instagram hkair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