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百家號「品瓷中國」,學習不一樣的陶瓷知識,點擊收藏、轉發評論......
春節是咱們中國人一年一度最為看重、慶祝最熱烈的傳統節日。我們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接下來就該拜年了,拜年的習俗是我國的傳統文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晚輩清晨起床,首先向家中長輩叩頭,祝願長輩健康長壽,然後依次到親戚朋友家拜年。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同輩親友也會互相登門拜年,施禮道賀。
在拜年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說「歲歲平安」「辭舊歲,迎新年」等等,碎和歲是諧音字,就在平時每當家裡有什麼東西不小心打碎了,大家也都會用碎碎平安來安慰家人。「碎碎平安」有著吉祥的寓意。
那我們常說的「碎碎平安」是怎麼來的呢?
天津建衛以來,往來於海河的船隻,許多都是為皇家進貢的瓷器,這些瓷器可不能有一點點瑕疵。但瓷器是易碎品,在燒制和運輸過程中,難免有不合格或者破碎的現象發生,把這些破碎的器物再送進宮裡,那是要被砍頭的。工匠們只能下狠心將這些有瑕疵的瓷器摔碎,掩埋起來。保平安的碎片,就這樣一片片沉在了三岔口,後來也有人撿到這些碎片,將這些碎片洗乾淨,擺出來,他們說存瓷片就像存零錢一樣,存多了以後自然有用。
很多東西都是這樣,看上去樸素的東西越揣摩才越深奧。和人生的意義一樣,完整的東西很可能轉瞬即碎,破碎的東西,不知道什麼時候也可以變得出人意料的完整。戰亂時期,家裡的瓷器和家具都被抄走了,只有碎了的瓷片沒人要,他們都認為這些東西沒什麼價值,這不正是「碎碎平安」麼?
因此有了「碎碎平安」的說法,碎和歲同音,後來人們也說「歲歲平安」,說到這,碗姐想問下小夥伴們,拜年禮儀你知道多少,你的拜年姿勢對不對呢?
傳統拜年禮儀大多分三種。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要行叩首大禮。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俗稱「吉拜」。行禮時,雙手抱拳前舉,左手握右手,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輩間的拜年。傳統的拜年,男女可是有別的,小夥伴們聽好了,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碗姐以前就錯了,小夥伴們有做錯的,今天聽了碗姐的小故事,就趕快改過了,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