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搜狐、網易、人人、360、盛大、蒙牛、聯想、中國聯通、匯源……幾乎掛在嘴邊的知名公司都在開曼群島進行了離岸註冊。2015年年初李嘉誠遷移註冊地,也是開曼群島。很多人知道開曼群島的威名,卻不很清楚它到底哪裡好…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詳細地分析一下開曼群島的優勢。
開曼群島是英國在西印度群島的一塊海外領土(BritishOverseasTerritories),由大開曼、小開曼和開曼布拉克三個島嶼組成。開曼與百慕達和英屬維京群島並稱為世界三大離岸公司註冊地,這三處是世界上離岸公司註冊數量最多的地方。
註冊開曼公司沒有稅收,無論是對個人、公司還是信託行業都不徵任何稅,所以開曼群島被稱為一個真正的稅務避風港。開曼群島在1978年獲得一個皇家法令,法令規定永遠豁免開曼群島的繳稅義務,目前這個法令繼續有效。免除公司還可申請一個20年有效的免除證書更進一步保證其無須繳稅的地位。沒有利潤稅、財產稅,唯一之稅項為印花稅,註冊開曼公司任何轉讓或按揭房地產均需繳付印花稅,因此近年來吸引了大量內地企業到開曼群島註冊。
據相關介紹:開曼群島,BVI,百慕達等避稅天堂國家雖然不對本國公司徵收企業所得稅,但是光在開曼群島註冊公司是無法避稅的,除非你設立的開曼群島公司只在開曼群島國內經營業務,否則如果你用設立的開曼群島公司從其他大部分國家(如中國)獲得收入,在你享受開曼群島免徵企業所得稅之前,那些收入就已經被中國的稅務機關徵收了企業所得稅了,而且中國的稅務機關還很有可能就支付給開曼群島公司的款項徵收源泉扣繳的預提稅。因此,如果僅在中國運營,設立一家開曼群島公司通常情況下做不到合法避免中國稅。
因此,在開曼群島註冊公司是可以避稅,但是不是單純的設立一家公司就可以,還需要根據收入的來源地及屬性,以及當地稅法的相關規定來整體進行判斷。
通常情況下,只有進行跨國貿易,才能通過在不同國家/地區設立公司以進行稅務籌劃(如通過使用開曼群島公司),從而合理避稅的空間。僅在一個國家經營業務,即使使用在另一個國家設立的公司,也沒有太大的籌劃空間。商人本來就為利益而生,所以李嘉誠有此舉也不是那麼難以理解。
2014年以來,美元指數已經從80左右上升到了90以上,上升幅度超過10%,成為全年漲幅最大的貨幣。而人民幣即期匯率卻在2014年以年度貶值2.5%收官,這也是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即期匯率首次出現年度明顯貶值。美元逐步走強,人民幣卻在經歷弱勢階段;美聯儲加息預期將會進一步升溫,中國卻在呼籲期望降息,在此情況之下,資金外流已成是2015年中國經濟的風險點之一。
實際上現在資金外流已經很嚴重,大量的資本在離開中國,包括我們觀察到的外匯儲備下降、外匯佔款下降等,都在說明這個問題。開曼群島是僅次於紐約、倫敦、東京和香港的第五大金融中心,全世界最大的25家銀行都在開曼設有子公司或分支機構。註冊開曼公司的金融政策如此吸引人,外匯在開曼進出自由,各部門對投資者的金融信息更是守口如瓶,大量企業離岸註冊也只是早晚的事。
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搜狐、網易、人人、360、盛大、蒙牛、聯想、中國聯通、匯源、銀泰百貨、百麗國際、新世界百貨、SOHO中國、綠城中國、恆大……幾乎掛在嘴邊的知名公司都在開曼群島進行了離岸註冊,而李嘉誠只不過是逃離大軍中的一員而已,只是順應趨勢。其實一個李嘉誠撤離也許不是大問題,怕的就是千百個類似李嘉誠的大企業家撤離,還有成千上萬的外資企業撤離。
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便利重組、沒有資本金限制,根據公司條例,香港公司只可從其可供分派的利潤中撥款以向股東作出分派,相比之下開曼群島公司法容許開曼群島公司從利潤中作出分派,亦容許從股份溢價帳中作出分派。而且世界上三處離岸公司註冊數量最多的地方,開曼公司法更是具有標杆地位。
再者眾多國內企業海外上市結構中,都不乏開曼公司的身影,蒙牛,國美,再到匯源,我們發現在這些海外上市的企業構架中不只一個開曼公司被運用,註冊開曼公司成為少數幾個在北美和亞洲的香港與新加坡可以上市的屬地。李嘉誠此次規模龐大的架構重組,將主要通過「長實重組「、」併購方案」、「分拆上市」三個步驟完成,香港交易所律師對開曼公司的運作也比較有經驗,申請上市批准時比較快。根據公告,長江實業將先行重組。由於開曼群島的公司法較香港的公司法簡便,有利於公司進行收購合併、股本重組以及融資貸款等財務安排,令公司營運更為靈活。
李嘉誠家族內部的財富傳承。李家有兩個接班人:李澤鉅和李澤楷。幾年前,李嘉誠已經給兩個做了不同的資產分割,一實一虛,讓他們各守一隅,分頭發展。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從國籍的選擇,就可以看出李家資產從國內轉移到國外的趨勢。一個兒子李澤鉅入籍加拿大,一個兒子李澤楷留籍中國香港,這就註定李澤鉅基本上告別了與大陸政商關係的融合,而李澤楷雖然號稱「小超人」,算是部分繼承了其父「超人」的半個名號,但就商界影響而言,無論其如何努力,留給公眾印象最深的還是他的各種緋聞。當一個商人的生活緋聞超過了商業舉動,你就可以知道無論外界賦予多少期望,他的商界地位和聲望跟李嘉誠相比都有雲泥之別。
最大的問題就是李嘉誠的年紀越來越大,1928年的他到今年已經87歲,耄耋之年的他儘管精神矍鑠,但是自然規律無法避免。李嘉誠最需要考慮的是家族產業的傳承,這絕不是將註冊文件改個名字那麼簡單。李嘉誠還在世,在香港、內地遇到的所有問題,他都可以鎮得住、搞得定、擺得平,一旦他百年之後,兩個兒子難以繼承他的政商人脈關係,他必須有所安排。
中國的政治氛圍發生了一些變化。不管是香港佔中還是大陸全面的反腐,其實都說明了中國的政治氛圍的變化。「李嘉誠的布局早就在去香港化,加上兒子李澤鉅即將接班,也需要能更有效地控制長和系這個龐然大物,從分散風險的角度來看,李嘉誠此次遷冊也是無可厚非。」上述人士表示。
重組前,李嘉誠家族持有長江實業43.42%股權;重組後,李氏家族只持有新的上市公司長江實業地產30.15%股權。另一方面,李氏家族以往通過長實間接持有和黃約24.22%股權,重組把和黃併入長和後,通過重組,李嘉誠家族實際上是變相減持了地產業務13.27%股權,而變相增持了非地產業務5.93%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