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向志願軍老戰士致敬 「棚二代...

2020-12-26 大眾網

10月19日至25日,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農民日報、法治日報等央媒,用鏡頭聚焦山東志願軍老戰士,以及重大工程建設、鄉村振興、海洋經濟、文教活動、非遺傳承、體育競賽等。

圖片是凝固時光的藝術。從外眼看山東·央媒一周圖片擷英,既可以發現山東之真、山東之善、山東之美,以及山東之精採、山東之活力,又可以看到億萬齊魯兒女奮力前行的鏗鏘腳步!

一、主打圖片

致敬最可愛的人

1、龐興海

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龐興海(9月23日攝)。

龐興海,1930年生,山東商河人,1952年隨部隊入朝。1953年,在石硯洞北山反擊戰中,龐興海因頭部重傷昏迷被送往後方醫院,戰友沒有找到他,以為他犧牲了,向國內發回犧牲通知,他的名字還被刻在烈士紀念碑上。1958年,回到家鄉的龐興海才知道自己成了「活烈士」。龐興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2、姜明山

在吉林省長春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姜明山(9月25日攝)。

姜明山,1930年生,山東海陽人。1950年,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姜明山得知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帶著傷病離開醫院,趕赴前線與部隊匯合。作為鐵道兵,姜明山和戰友們冒著敵機轟炸搶修鐵路,保障了鐵路暢通和物資彈藥補給。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3、王瑞林

在浙江省杭州市,志願軍老戰士王瑞林回憶戰爭年代犧牲的戰友時落淚(9月23日攝)。

王瑞林,1926年生,山東萊蕪人,1950年隨部隊入朝。王瑞林參加過長津湖戰役,榮立一等功1次,後因在戰鬥中頭部中彈負傷被安排回國手術。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4、郭凡禮

在甘肅省白銀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郭凡禮(9月28日攝)。

郭凡禮,1927年生,山東嘉祥人,1950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郭凡禮參加了大德山地區防禦作戰等多場戰鬥,榮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1次。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5、左文平

在山東省沂源縣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左文平(9月25日攝)。

左文平,1932年生,山東沂源人,1952年隨部隊入朝。在朝鮮的3年多時間裡,左文平先在師部警衛連擔任外勤警衛任務,後加入一線作戰部隊,在停戰後還幫助朝鮮群眾一起重建家園。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6、李來年

在山東省日照市,志願軍老戰士李來年回憶戰爭往事(9月25日攝)。

李來年,1928年生,山東日照人,1950年隨部隊入朝。李來年作為運輸連戰士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保障任務,因表現突出榮立二等功。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7、單際耀

在內蒙古通遼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單際耀(10月12日攝)。

單際耀,1921年生,山東膠州人,1950年隨部隊入朝。單際耀參加了長津湖戰役,榮立一等功。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8、孫作胤

在北京市,志願軍老戰士孫作胤講述戰爭經歷(9月11日攝)。

孫作胤,1934年生,山東蓬萊人,1951年隨志願軍裝甲兵指揮所入朝,1952年隨部隊回國休整後再次入朝,孫作胤榮立三等功2次。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二、圖片故事

鄉村振興路上的「棚二代」

「80後」村民耿付建在自己的蔬菜大棚內查看青椒生長情況。2010年耿付建結束在深圳打工的生活回鄉創業,靠著自己的敢闖敢拼和村裡的支持,他目前已經擁有了11個大棚,逐漸走出了靠規模化種菜的致富路(10月20日攝)。

上世紀90年代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的耿店村開始了農業大棚種植。近年來,隨著村裡大棚的改舊起新,合作社、育苗場和蔬菜批發市場的興建,許多在外打工的年輕村民回鄉建棚種菜,當起了「棚二代」。

如今,耿店村擁有了現代化的蔬菜大棚,年產上萬噸蔬菜的能力讓村子得到了「魯西小壽光」的美譽。產業發展了,村容村貌也隨之得到了極大改善。「現在我們村過得和城裡人一樣,村裡建起了養老院、幼兒園,家家住樓房、戶戶有轎車。」村支書耿遵珠自豪地說。

年輕人的歸來不僅解決了農村空心化問題,他們還帶來新思想、新業態、新技術,「棚二代」已經成為耿店村發展振興的主力軍。

(圖、文/新華社記者李賀)

曹有忠和妻子王炎炎在自己的葡萄大棚裡。湖南傳媒學院畢業的耿店村村民曹有忠2018年帶著妻子王炎炎回到耿店村創業,他先後租了6個溫室大棚種植蔬菜,11個工棚種植葡萄,還流轉了50畝地種梨樹。儘管他的蔬菜售賣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但擅長用電商銷售的曹有忠對自己的前景依舊樂觀(10月20日攝)。

「80後」村民耿付建在自己的蔬菜大棚內查看青椒生長情況。2010年耿付建結束在深圳打工的生活回鄉創業,靠著自己的敢闖敢拼和村裡的支持,他目前已經擁有了11個大棚,逐漸走出了靠規模化種菜的致富路(10月20日攝)。

耿付徵在電腦上展示今年2月份耿店村的「棚二代」聯合起來為湖北疫區捐菜的照片。「90後」小夥耿付徵自小因脊柱彎曲無法乾重活,2018年起通過改良自家老棚和額外租種扶貧大棚提高了收入。

幾位村民在耿店村的現代化玻璃溫室內試用現代化採摘設備(10月20日攝)。

三、面孔

尹兆友:每年為村集體創收1000多萬元

山東省臨朐縣城關街道李家莊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尹兆友,是遠近聞名的「能人」,他帶頭創辦的3家集體企業,每年為村集體創收1000多萬元。為帶動就業,李家莊村建設了民俗旅遊小吃街。尹兆友每天都來轉一轉,幫忙解決難題,村民說他是「天天操心、事事上心」。圖為尹兆友(右)在小吃街和村民一起卸麵粉。王延剛攝(人民日報10月20日第11版)

失聰女孩王藝迪:用舞蹈為家鄉蘋果代言

10月17日,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西裡鎮薛家峪村,王藝迪在果園裡錄製舞蹈視頻。今年19歲的王藝迪是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西裡鎮薛家峪村的一名失聰女孩。在金秋蘋果收穫的時節,她用自己編排的舞蹈,在豐收的果園裡為家鄉的蘋果「代言」。

2003年王藝迪剛滿三歲時,一場意外事故導致雙耳失聰。在社會各界的捐助下,王藝迪在2011年6月成功完成了電子耳蝸植入手術,重新回到了有聲世界。王藝迪一直懷揣著一顆感恩之心,決心要用行動回報社會。2019年,王藝迪的爸爸王茂盛在外打拼多年後回到家鄉,發展蘋果種植產業。為幫助家鄉的蘋果拓寬銷路,已讀大學的王藝迪充分發揮她所學的新媒體專業知識和舞蹈特長,為家鄉蘋果外銷宣傳代言。目前當地果農已拿到近5萬公斤蘋果的外銷訂單,王藝迪表示,儘管她無法用語言來宣傳和讚美家鄉的蘋果,但舞蹈可以表達她的真摯情感,為助力家鄉蘋果外銷,她願做一名快樂的果園舞者。新華社發(趙東山 攝)

57歲的農家漢圓了大學夢

10月23日,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八仙官莊村,張東祥展示他的錄取通知書。

今年57歲的張東祥,是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八仙官莊村的一名普通農家漢。今年8月,他被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錄取,終於在年近花甲之時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張東祥高中畢業後回家務農,一直酷愛學習、懷揣一個大學夢的他,多年來在農閒和勞作之餘讀書進修不輟,曾到沂源縣農業技術學校系統學習果樹管理等農業知識,並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發展果樹種植中。隨著近些年電子商務的興起,張東祥又萌發了學習電子商務知識的念頭。為較好地掌握這些專業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複習備考,今年春天,他報名參加了高職(專科)單獨招生考試,最終以340分的成績被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錄取,成為該校電子商務專業的一名學生。秋季開學報到後,張東祥根據學校分批線下授課的安排,目前在家裡以自學和上網課為主。他說,認真學好這些課程,為的就是掌握好電子商務知識,將來能把村民和自家的農產品在網上賣得更好。新華社發(趙東山 攝)

董芝德:貧困戶變身明星戶

萊西市沽河街道董家山後村貧困戶董芝德,受託山後韭菜旅遊園區的養殖場養殖黑豬200餘頭,年均純收入10多萬元,從脫貧到致富,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戶。近年來,山東省萊西市立足農業縣市實際,堅持宜農則農、宜養則養,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牲畜託養方式,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貧困戶從中直接受益,真正實現脫貧致富。程強 本報記者 郝凌峰(農民日報10月19日5版)

任海濤:焊接「全國技術能手」

在位於青島膠州的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七建設有限公司裝備製造分公司內,有一排大大的燈箱,上面掛著在全國技能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的職工照片。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胸前掛著金牌的帥哥,名叫任海濤。入職17年,任海濤完成了從一名技校生到首席技師的蛻變,逐步成長為擁有國內領先焊接技能的「全國技術能手」,用堅韌和奮鬥書寫了一段「傳奇」。圖為任海濤在焊接實驗室焊接試板。李金華攝(經濟日報10月25日12版)

趙興堂:青州挫琴代表性傳承人

青州挫琴代表性傳承人趙興堂在演奏挫琴(2008年12月攝)。人們稱青州挫琴是用高粱稈演奏的「活化石」樂器。新華社發

魏萌:2020全國射擊錦標賽(飛碟項目)暨奧運會初步隊伍選拔賽女子飛碟雙向決賽冠軍

10月23日,山東隊選手魏萌在女子飛碟雙向決賽結束後露出笑容。最終,她以57中的總成績獲得冠軍。

當日,2020全國射擊錦標賽(飛碟項目)暨奧運會初步隊伍選拔賽女子飛碟雙向決賽在在山西省臨汾市舉行。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四、微觀山東

天鵝晨曲

10月24日清晨,在山東榮成天鵝湖一處水域,大天鵝在晨暉中飛翔。

當日清晨,在山東榮成天鵝湖一處水域,大天鵝在晨暉中遊弋、漫步、覓食,宛如一首優美的晨曲。 新華社發(李信君 攝)

青島即墨點「廢」成「肥」

圖為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七級社區利用秸稈,變廢為肥場景。 張濤攝(科技日報10月22日7版)

政協委員調研農村電商

近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農村電商工作進行調研期間,詳細了解鎮村電商運營、電商扶貧、電商平臺運營及管理情況。委員們建議開拓網銷渠道,強化農村電商配套服務,助力電商和貧困戶脫貧相結合。圖為委員們在水泉鎮棠棣峪村電商服務站了解貧困戶脫貧情況。徐碩 劉旭 攝(人民政協報10月21日4版)

「渤海恆達」輪下水

10月19日,在中集來福士山東龍口廠區,多用途滾裝船「渤海恆達」輪在鋼纜的牽引下開始下水。新華社發(唐克 攝)

青島安順共建產業園

自1996年青島與安順建立扶貧協作結對關係以來,同心共築美好圖景成為兩地不變的初心。青島安順共建產業園內的熊貓精釀啤酒廠引領當地資源加工項目向高端產品轉型升級。圖片由青島市扶貧協作辦、安順市扶貧辦提供(光明日報10月20日5版)

魯南高鐵菏蘭段上跨京九鐵路連續梁成功轉體

10月22日,在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仿山鎮中鐵十局魯南高鐵施工現場,魯南高鐵菏(澤)蘭(考)段上跨京九鐵路連續梁進行轉體作業(無人機照片)。當日,魯南高鐵菏(澤)蘭(考)段上跨京九鐵路連續梁成功轉體,實現安全對接。據悉,該轉體梁為魯南高鐵菏蘭段關鍵性節點,重達6073噸,與既有京九鐵路線夾角為80°,為最大程度減少對京九鐵路列車運行的影響,採用了轉體就位的方法施工。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健康義診迎重陽

10月22日,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依汶鎮後峪子社區,醫生為老人測血糖。

當日,地處沂蒙山區的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衛生健康部門組織醫務工作者來到偏遠山村開展「重陽節、送健康」大型義診活動,為老年人免費量血壓、測血糖,提供診療諮詢等服務,迎接即將到來的重陽節。新華社發(王彥冰 攝)

主題黨日

北部戰區陸軍某部組織官兵來到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濟南革命烈士陵園(濟南戰役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陳炳忠攝(解放軍報10月21日10版)

智慧警務室

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興隆派出所打造充滿科技含量的興隆北智慧警務室,內設VR安全教學體驗系統、智能心臟復甦模擬區、掃黑除惡觸屏宣傳區和模擬電信詐騙展示屏,對群眾進行滅火、禁毒、反恐和急救教育。圖為10月19日,在興隆北智慧警務室裡,社區民警用VR安全體驗設備對群眾進行安全教育。本報記者 王建軍 本報通訊員 郝鑫城 攝 (法治日報10月25日頭版)

展示扎染作品

10月20日,在棗莊市臺兒莊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者老師郭方媛(中)和孩子們一起展示扎染作品。

2019年以來,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依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鎮(街道)分中心、村(居)實踐站三級網絡,構建「三事連心橋」服務平臺。一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樂民」;另一方面,聽取梳理群眾反映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成立助老、關愛未成年人、醫療健康等志願服務隊,圍繞訴求開展「助民」活動。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擊劍課堂」進校園

10月21日,山東青島通濟實驗學校擊劍社團的學生在參加擊劍比賽。

近年來,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營造特色校園文化,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的青島通濟實驗學校推行「陽光體育、快樂擊劍」理念,將擊劍項目引入校園,列為校本課程,聘請專業老師進行擊劍禮儀、基本步伐、實戰技能等內容的訓練,並按期舉行花劍、重劍、佩劍等項目的比賽,讓學生們在運動中增強體魄、健康成長。新華社發(梁孝鵬 攝)

山東藝人展示泥塑兔子王製作技藝

10月23日,在山東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山東藝人在展示泥塑兔子王製作技藝。當日,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開幕。本屆博覽會分線上、線下兩個版塊,其中線下展覽包括84個非遺項目、46個扶貧工坊。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章安 整理報導)


相關焦點

  • ...館抗美援朝展覽向公眾開放 92歲志願軍老戰士找到所在部隊軍旗
    來源標題:92歲志願軍老戰士找到所在部隊軍旗 新京報記者 倪偉新京報訊 昨日,「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在軍事博物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近8000人次觀展。對公眾開放首日,有多名志願軍老戰士在家人的陪同下前來參觀。92歲的魏昌榮是志願軍50軍150師449團一名戰士,在1950年10月第一批入朝。
  • 致敬英雄!西城區425名抗美援朝老戰士老同志被授予「紀念章」
    為了傳承和銘記為保家衛國作出貢獻的英雄們,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等,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為抗美援朝老戰士老同志授予紀念章此次,西城區共有425名抗美援朝老戰士老同志被授予該紀念章。龔時威、李銀、陳紹謙、劉智忠、劉傑5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代表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
  • 志願軍老戰士嘗到現在的軍糧,一句話引人淚目!
    本文轉自【人民網】;近日一位志願軍老戰士吃上現在軍糧的視頻讓網友們紛紛淚目 「這裡面是什麼東西啊抗美援朝老戰士李繼德老人第一次看到新型單兵自熱食品時充滿了好奇讓老人驚喜的是新型單兵自熱食品裡面不僅有米飯包還有葷菜包
  • 【英雄兒女】致敬!走進志願軍老戰士的烽火歲月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堅定的革命意志、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崇高的獻身精神,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70年來,我們從來不曾忘記。向最可愛的人致敬,新聞頻道尋訪到當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華文。戳視頻,聽志願軍老戰士追憶崢嶸歲月。
  •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張世有:英雄的故事永不褪色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張世有:英雄的故事永不褪色 2020-11-13 18:2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致敬!中鐵四局98名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獲頒「抗美援朝 70周年紀念...
    70是一串飽含滄桑的年輪,70是一灣澄澈喧囂的清渠,70更是一支催人奮進的號角!過往何止豪情萬丈,未來總是步履鏗鏘,在企業誕生70周年之際,我們將策劃推送「奮鬥之歌」系列主題內容,從一段段文字中體會創業之艱,在一幅幅圖片中感悟前進偉力,共同回望來時之路,唱響奮鬥之歌。
  • 當志願軍老戰士嘗到現在的軍糧
    近日一位志願軍老戰士吃上現在軍糧的視頻讓網友們紛紛淚目「這裡面是什麼東西啊?」抗美援朝老戰士李繼德老人第一次看到新型單兵自熱食品時充滿了好奇讓老人驚喜的是新型單兵自熱食品裡面不僅有米飯包還有葷菜包記者一邊介紹一邊加熱自熱食品十幾分鐘過後一份熱乎的飯菜就出現在老人眼前不用火不用電的加熱方式讓老人直呼:「變魔術嗎?」
  • 致敬!桐鄉為老戰士頒發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70周年之際,10月30日,桐鄉市領導盛勇軍、於會遊分別走訪慰問部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和親切問候。 當天下午,市委書記盛勇軍來到抗美援朝老戰士趙繼祖家走訪慰問。盛勇軍為老人送上紀念章。接過紀念章,趙繼祖有些激動,他回憶,1950年他赴朝作戰,條件雖然十分艱苦,但是志願軍戰士抱著必勝的信念衝向戰場,最終贏得了勝利。
  • 致敬英雄:縣供銷聯社負責人看望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
    致敬英雄:縣供銷聯社負責人看望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 2020-11-18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位年過八旬的志願軍老戰士為何珍藏著一個護身符?
    「我再向四位老首長敬個軍禮!」86歲的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於志明,顫顫巍巍地舉起了布滿皺紋的右手,面向展覽牆上「空軍英雄」王海、劉玉堤、趙寶桐、孫生祿的照片,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這一幕,發生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館中,在場的觀眾無不動容。
  • 電影《金剛川》熱血上映 優範健康向偉大英雄致敬
    來源標題:電影《金剛川》熱血上映 優範健康向偉大英雄致敬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獻禮片《金剛川》正式上映。
  • 中央廣電總臺向老同志頒授「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
    慎海雄在講話中指出,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向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老戰士老同志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這是向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的深情禮讚。
  • 201023 李易峰上線轉發央視新聞 和他一起致敬志願軍戰士
    今日,李易峰上線轉發央視新聞微博,配文:「致敬英雄!」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於今日舉辦,志願軍老戰士入場時,全體起立鼓掌,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是最可愛的人,讓我們和峰峰一起致敬英雄!
  • (綠色通道)致敬抗美援朝英雄|老戰士周茂財:身上的傷疤就是軍功章
    編者按:今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為了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大眾網聯合青島退役軍人事務局策劃推出《致敬抗美援朝英雄》系列報導,精選了一批駐青榮立二等功以上抗戰老兵
  • (全文)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烈士家屬和擁軍...
    (全文)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烈士家屬和擁軍支前模範的慰問信 2020-10-22 1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雄讚歌衝雲霄,萬眾一心向前進!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年逾九旬的抗美援朝老戰士李延年,身著65式軍裝,胸前掛滿勳章。一年前,就在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向他頒授了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勳章」。今天,他再次見到總書記,難掩心中的激動。  「感謝黨中央和總書記對老戰士、老同志的關心,感謝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現在的和平安寧,是烈士的鮮血換來的。榮譽屬於所有烈士!」
  • 志願軍老戰士家屬談抗美援朝紀錄片: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志願軍老戰士家屬談抗美援朝紀錄片: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 成都老戰士收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據新華社10月22日消息,時至今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已經過去70載,但國家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最可愛的人。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赴朝參戰的、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等頒發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紀念章。
  • 致敬「最可愛的人」 南充市建華中學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楊化育
    在舉國上下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10月23日上午,南充市建華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楊朝暉帶領班子成員看望慰問了該校離休幹部、老黨員、志願軍老戰士,92歲高齡的楊化育老師,送上了全校師生的無比崇敬之情。
  • 長陽為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老戰士頒發紀念章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70周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紀念章使用紫銅胎鍍金、銀材質,通徑為50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