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電影《少數派報告》中的場景已經出現——日前,一份研究聲稱已經開發出了根據面相來預測某人是否有可能成為罪犯的人工智慧系統。
該研究名為「利用圖像處理技術預測犯罪行為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研究人員聲稱已經創建了一個面部識別系統,「能夠預測某人是否有可能成為罪犯……有80%的準確率,沒有種族偏見,」在一份現已刪除的新聞稿中稱。
該論文的作者包括哈裡斯堡大學博士生、前紐約警察局警官喬納森·科恩(Jonathan W. Korn)。論文稱,該算法「僅憑一張人臉照片就能預測一個人是否是罪犯」。論文作者表示,他們的算法是專門為執法部門使用而設計的。
此前,論文被學術出版商Springer Nature接收,計劃刊載在《Springer Nature-研究叢書:計算科學與計算智能學報》上。但這一消息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學術界人士紛紛發出抗議的聲音:
一個由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數據科學家和社會學家組成的聯盟呼籲學術界停止發表那些聲稱可以利用人臉掃描和犯罪統計等數據訓練的算法預測個人犯罪行為的研究。
關鍵技術聯盟(Coalition for Critical Technology)說,這樣的工作不僅是對科學的無知,而且使對黑人和有色人種的偏見持續循環。大量研究表明,司法系統對待這些群體的態度比對待白人更為嚴厲,因此,任何針對這些數據的軟體都會放大和鞏固社會偏見和種族主義。
該組織寫道:「讓我們明確一點:沒有辦法開發一個系統來預測或識別不帶有種族偏見的『犯罪行為』——因為『犯罪行為』這一類別本身就帶有種族偏見。」
「這一性質的研究及其對準確性的要求都建立在這樣一種假設之上,即有關刑事逮捕和定罪的數據可以作為潛在犯罪活動的可靠、中立的指標。然而,這些記錄遠不是中立的。」
信中指出,由於美國警察的種族偏見本質,任何對犯罪行為建模的預測算法只會重現刑事司法系統中已經反映出來的偏見。
該組織寫道:「在美國,當監獄、治安的合法性受到根本理由的挑戰時,執法部門對這類性質的研究有很高的需求。」
「由Springer這樣的主要出版商發行這部作品,將代表著在現實世界中不斷被揭穿的、對社會有害的研究的合法化和應用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目前已有1700名專家在這封公開信上簽了名,信中呼籲Springer撤銷這篇論文,並呼籲其他學術出版社今後不再發表類似的作品。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報導,作為對公開信的回應,Springer表示不會發表這篇論文。
該公司表示:「你提到的論文正要提交給即將召開的會議,Springer計劃發表會議進展。」
「經過徹底的同行評審,論文被否決了。」
根據面相來預測犯罪可能性,這項研究並不是第一個例子。
早在19世紀,就有一名義大利犯罪學家Cesare Lombroso聲稱他可以通過測量罪犯面部的尺寸來識別他們。
他曾提出天生犯罪人理論,認為犯罪人是一種返祖現象,通過許多體格和心理的異常現象區別於非犯罪人,並且犯罪行為有遺傳性。
他將許多生理特徵認定為「犯罪特徵」,如扁平的額頭,頭腦突出,眉骨隆起,眼窩深陷,巨大的頜骨等。
2016年,另一篇研究聲稱已經發明了一種算法,可以通過面部特徵來預測犯罪行為。
這項研究遭到了批評和反駁,來自谷歌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長篇反駁文章,寫道:「當被付諸實踐時,面相學的偽科學就變成了科學種族主義的偽科學。」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快速發展讓科學上的種族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時代,機器學習模型嵌入了用於模型開發的人類行為中的偏見。」
來自谷歌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注意到,基於論文中共享的數據,所有的「非罪犯」看起來都在微笑,穿著有領襯衫和西裝,而(皺眉的)罪犯卻沒有。
很有可能,這個簡單而具有誤導性的視覺識別指導了算法的所謂複雜分析。
2017年,史丹福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聲稱,他們的人工智慧可以根據一個人的臉判斷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LGBTQ組織抨擊了這項研究,指出自動性取向識別的概念在將同性戀定為犯罪的國家是多麼有害。
2019年,英國基爾大學(Keel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聲稱,通過使用YouTube上的兒童視頻進行訓練,他們的算法可以預測自閉症。
今年早些時候,《大數據雜誌》(Journal of Big Data)上的一篇論文不僅試圖「從面部圖像推斷性格特徵」,還引用了19世紀科學家Cesare Lombroso的話,他支持犯罪是遺傳的觀點。
這些論文都引發了強烈的反對。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文獻:
https://www.theverge.com/2020/6/24/21301465/ai-machine-learning-racist-crime-prediction-coalition-critical-technology-springer-study
https://www.wired.com/story/algorithm-predicts-criminality-based-face-sparks-furor/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