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IP玩得最遛的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幾十年前就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成名。」2019年的現實比他想像得更魔幻,不僅人能靠15分鐘成為東北喊麥大神、朝陽說唱一姐,就連體量龐大的城市,都能憑藉15分鐘,變成影響力千萬的大IP。
這幾年最火的網紅城市是哪?
刷刷短視頻答案就瞭然於胸。重慶、西安、成都可謂網紅屆三大巨頭——根據《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白皮書》,就相關短視頻播放量,三大網紅城市超越北上廣,位居前三,冠軍重慶播放量更是破億。
重慶也許是發展勢頭迅猛。第一財經公布的「新一線城市」的名單裡,重慶赫然位列前三。
數據也很漂亮,綜合城市受主流消費品牌青睞的程度、城市商圈的實力大小以及基礎商業的成熟度幾項指標,單就商業資源集聚度一項,重慶在新一線城市裡的坐席僅次於成都,超過了阿里巴巴的大本營杭州。城市樞紐性指數也從去年第5名上升到第3名。
你很難理清所謂的「網紅力」效應。但毋庸置疑,「網紅力」是可變現的,正轉化為可視的新大樓、新商戶、新投資、新人才,為城市輸送力量。網際網路正在改變城市格局。
「網紅力」不止潛在於一二線城市,在某平臺2018年播放量TOP100的視頻中,衢州、馬鞍山和茂名也在爆款列席。一些昔日因為地緣或經濟原因,長期坐冷板凳的「小透明」的城市,如今靠著或多或少的「網紅力」,撬起城市的源動力。
網紅城市時代的謬誤在於,哪怕一個民俗活動、特色美食、文物建築,就有機會讓城市一夜爆紅,可建造城市,不是那麼幾天的事。縱觀各「網紅城市」的成長路徑,沒有重複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城市,也沒有完美的城市。模仿得了西安的「摔碗酒」、「毛筆酥」和「蛋黃肉夾饃」,也山寨不了城牆、鐘樓、兵馬俑。最近西安又靠《長安十二時辰》又火了一把,博物館裡的器物,西安的水盆羊肉、泡饃、火晶柿子,長安城的沙盤,西安潛在的歷史文化資源,這就是西安的軟實力,還有一眾陝西作家為西安加持,賈平凹、陳忠實,筆下都有西安的影子。以往城市發展,更考究的是各種硬核的「硬實力」,譬如地緣、交通、政策。而看不見摸不著的城市「軟實力」,在網際網路時代顯現出優勢來。所謂的「軟實力」,體現城市的特色、文化、價值觀,是長久積累中沉澱下來的,靠的不是「15分鐘」。西安走紅靠歷史文化資本,成都走紅則要靠長期積澱的生活氣質。吃茶、打麻將、嗑瓜子、擺龍門,成都人和他們所代表的「巴適」城市生活已內化為價值觀。鬧市中的成都茶館。/ 圖蟲創意
沒有一勞永逸的增長,社交網絡的熱點過了,城市還得回歸原本。網紅城市的走紅固然有天時地利的原因,也必須得仰仗它自身有足以立足的特色。發展路徑沒鋪好,網紅也不過潮來潮去。網紅時代出現「逆省會城市化」現象——網紅地級市能反過頭來引領周邊發展。談起福建的大城市,廈門在全國知名度比福州更強,哪怕福州的GDP比廈門更高。可省會根本沒必要和網紅地級市硬碰硬。省會分明能更能集結資源和力量,帶動整體發展。譬如,自帶網紅城市buff的雲南省,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等地級市都是全國網紅城市,省會昆明就憑藉著省內眾多IP的網紅力,累積發展資源。昆明本身不乏「網紅力」潛質。它本就擁有神秘遼闊的古滇文明,獨一無二的城市氣質。和成都崇尚的俗世間的閒適歡愉不同,昆明及它所在的雲南,擁有的是透明、遼闊的自在,軟實力是有的,只差凝聚力量的契機。昆明在今年成為第一財經的新一線城市名單中唯一一座新入榜城市。《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的數據顯示,昆明人才吸引力顯著增長,去年這項指數排名還只是全國第23,今年上升到第12。昆明的生活方式多樣性指標中的各項也都有了跨越式進步。這幾年,新一線城市人樂於嘗試新的生活方式,對城市的需求也變得多樣化。高原的天空總是湛藍。/ Alvin Leop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