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直播帶貨,憑什麼你做了韭菜?

2021-01-10 騰訊網

最近自媒體颳起一陣風,很多商家吐槽:主播帶不動貨、被MCN割了韭菜,可直播帶貨中賺錢又賺口碑的商家大有人在。

同樣找主播帶貨,為什麼別人賺錢,你賠錢?——用錯了方法。

01老闆,你為啥直播?

定位定位定位,盲目扎進直播前,先認清自己的目標。

一般直播無非三種情況三種需求:A. 傳統企業求新已有數十年的產銷經驗,但新零售崛起後業務一路下滑,這類商家急需探索增長新模式。

這類商家看中的是找到目標客戶,是不是直播都沒關係,如娃哈哈。和主播合作常用【高提成+低坑位費】模式。B. 初創企業

他們專心打造網紅品牌(單品),不一定有完善的研發體系,但一定具有資源優勢,但它們缺乏可以精準成交的流量,因此想通過直播渠道單點破局,從零孵化新品牌。如完美日記。

流量第一,成交第二,常用模式【坑位費】。

C.渠道單一的企業在面臨疫情和新興渠道的雙重夾擊下,走傳統分銷經銷的經驗失靈,被迫接觸直播帶貨,如格力。

客戶的購買方式在改變,老商家走出舒適區,探索直播模式。

因為沒錢沒經驗,主要依賴主播賣貨,常採用【高提成】模式。

02有沒有及時轉化、沉澱用戶?

做流量變現需要一個完整的私域平臺,要搭建基礎設施(淘寶福利群、微信粉絲群、企業號)、引流(下單用戶導流)、活躍(發布優惠信息、新品信息)和復購變現。

A. 基礎設施

相比其他群,微信群是煎寶最推薦的。不是人人用淘寶、也不是人人用拼多多,即使用也不見得每天都打開看——這麼一對比,微信的優勢不言而明。

B. 引流

客服把微信申請好,微信群建起來,然後把直播帶來的用戶導流進去,至此就基本完成了用戶沉澱,把平臺的流量變成了商家的私域。

C. 活躍+復購

玩不了?先模仿!潛伏進完美日記粉絲群、薇婭粉絲群、李佳琦粉絲群,看看人家是怎麼做的。

從模仿到借鑑,慢慢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你就出師了。

Tip:這一點要看商家的產品屬性,適合於零食、護膚品、日用品等快消類。空調、冰箱、洗衣機這種八百年買一回的,就別整了。

03低價不是唯一低價情況下,對主播的功力要求就不那麼高了,0.1元秒殺1箱橙子哪還用羅永浩,煎寶也能分分鐘賣它個幾百斤呀。

老闆說,我還有品牌影響力,需要靠低價打開市場。這種情形下,自己團隊的資源整合能力比找哪個主播更重要。 「低價策略」也僅於初創商家還沒有完整經銷體系的時候,一旦有了規範的行銷系統和品牌知名度,商家可以多多贈品來抵對產品降價,否則會打破市場的價格定位策略。

04粉絲≠購買力有的商家有一個觀點:有粉絲就有價值。 事實並不一定,有粉絲固然能證明主播的人氣和軟實力,但更要看主播能不能帶貨,感染力如何,粉絲願不願意為主播用愛發電, 抖音多數百萬級大號直播間人氣破500人都難,韓美娟、祝曉涵、阿純都是抖音短視頻達人第一梯隊,但帶貨成績卻一直平平無奇,甚至不必一個粉絲幾萬的尾部主播。

粉絲量是主播軟實力的證明,但不是帶貨能力的保障。05直播只是手段,質量才是核心直播只是手段,不是目標,更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影響用戶終身價值的最核心因素是產品質量。

產品好不好吃,好不好用,值不值得復購,每個用戶心裡都有一桿秤,不要把用戶當韭菜,不然被割的是商家自己。

煎寶在直播間剁手的訂單也不少了,有的產品會無限回購,如薇婭直播間的某餅乾、某紙巾、某方便食品,這樣的商家,別說29萬的坑位費,就算92萬,也一樣能回本。

而某面膜、某手錶深深傷害了煎寶的小心靈,下次直播白給都不要,這種商家越找頭部,翻車越慘。

最後,一點兒不成熟的小建議:

01做專場

很多主播多更願意做品牌專場。因為:

一,品牌專場彰顯實力,反應給粉絲的信息是產品質量有保證,讓粉絲更有購買信心;

二,品牌可以賦能主播,提升主播帶貨的實力背書;

三,專場更能放大產品優點,而且一般必上明星產品,而且優惠力度也較為打動粉絲,比一般帶貨直播更容易出單。

02孵化自己的主播

帶貨也有「中間商賺差價」,主播就是線上分銷商。

直達消費者才是商家的最終目標,所以直播帶貨終極進化是去「網紅」化,內部孵化帶貨主播。

目前已經有不少實力大廠在搭建自有直播團隊,一些實力不足或需求不強烈的商家可以繼續與正規MCN和主播合作,但一定要火眼金睛,避免踩坑。 天底下沒有保賺不賠的生意, 但既然有賺的,為什麼不能是你呢?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韭菜菜譜大全
    這個水深火熱,簡直就是一本韭菜烹飪大全。 直播帶貨這個行當裡最主要的玩家就是這麼幾個:主播,MCN機構,品牌方,平臺方,消費者。商家找主播帶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純佣金帶貨,另一種是坑位費+佣金。現行最通用的合作模式就是坑位費+佣金。就這樣的模式可以玩出來的套路已經眼花繚亂。騙坑位費。有找上商家,聲稱可以進李佳琦薇婭直播間的,實際上給你一個淘寶客開團的連結,不上直播也能直接賺你坑位費;也有完全不對銷量負責,坑位費幾百塊,讓商家覺得「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 直播帶貨背後的虛假繁榮,割韭菜的也可能是韭菜,商家賠本無處哭
    而我們的付出卻在這場剁手狂歡節中造就了高達大幾千億的輝煌戰報,尤其是備受矚目的直播帶貨,僅在天貓就有三十個直播間成交額破億。其中行業天花板薇婭和李佳琪如願登上熱搜,二人僅僅在雙十一的直播中累計觀看量均超一億,雙十一成交總額更是達到了近八十億。各行各業也都把直播當成了救命稻草,各出奇招。連欠了六個億的老羅都靠著直播,還了四個億的債務。
  • 前有羅永浩打臉,後有吳曉波翻車,直播帶貨也成韭菜收割機了?
    前幾天,吳曉波首次直播帶貨就翻車,60萬坑位費的奶粉,只賣出15罐,第二天還給退回3罐。一時間,圈內一片冷嘲熱諷。2020年,在疫情「推動」下,直播帶貨更是魔幻增長。各行各業入局者無數,觀望者無數,從這時開始,直播電商真正意義上成為又一個「韭菜收割機」。
  • 文玩直播帶貨是如何割韭菜的?
    聽到這個價格,對面的貨主不願意了,大聲罵道:「你真不是個人啊!這個價格我要虧死了!」說罷就要動手搶首飾……如果你是一位文玩直播粉絲,對上述場景一定不陌生。直播帶貨的風口吹到文玩圈,原本喜歡逛線下的文玩愛好者,如今喜歡在線「淘寶」「撿漏」。不過,買的總歸沒有賣的精,當你認為花白菜價「撿漏」了時,可能已經不知不覺被割了韭菜。撿漏了?
  • 鄭爽再次帶貨,網友:鄭爽是真愛粉絲,還是拿粉絲當韭菜?
    前段時間,鄭爽因為在直播帶貨中情緒失控,在直播間發飆上了熱搜,引發巨大爭議。但在七夕節當天,鄭爽還是頂著壓力,參加了另外一場直播活動,賣的是玉石。這場直播的相比之前發飆那次,更需要主播的專業性。這場玉石直播活動,很早就和鄭爽團隊談妥了,鄭爽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可是直播間中,鄭爽對於玉器的知識還是一竅不通,不難看出,事前沒有做好準備。
  • 做著最火的直播帶貨,我為何越來越窮了?
    商家江南信賴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的帶貨能力,甘願以成本價擠進直播間,他拿下過「爆單」,也曾花費6000元請主播帶貨,最後只賣出10單,還退回4單。但直播帶貨已是不能不做的選項,「別人都站起來了,你不踮起腳,沒人會看得到你」。
  • 娜美文化:直播帶貨機構的直播帶貨玩法和套路
    之所以說直播帶貨目前是流量窪地,是因為直播帶貨現在所處的階段像極了抖音、公眾號的初期,仔細回憶下,18年的抖音和14年的公眾號,是不是隨便做個內容都可以漲粉的,到了現在,再談漲粉,難度猶如上青天。現在的直播間,剛好處在吸粉階段,關注直播間得禮物,送代金券是目前的主流玩法。  群雄逐鹿的年代是美好的,說明用戶的歸屬還沒有塵埃落定。
  • 明星玩票直播帶貨頻翻車,商家投入重金反成「韭菜」
    然而在如火如荼的氛圍之下,明星帶貨的「翻車事件」也層出不窮。近日,網傳有直播代運營平臺高層向媒體吐槽明星直播帶貨太坑,花費10萬元坑位費邀請楊坤直播帶貨,卻只賣出18348元銷售額。而同樣10萬元,黃聖依甚至只賣出了5個保溫杯,銷售額僅695元。商家本想借著明星影響力大賺一筆,才不惜砸重金投入……誰知道最後發現,自己卻成了「韭菜」。
  • 揭秘直播帶貨局中局:先交錢佔坑位 刷流量帶節奏套路多
    在張鑫看來,大主播的選品肯定也會非常嚴格,如何讓商品直接進入直播間,則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這些都是小事兒,一句話的事兒,你給我產品,我們就能讓他們播。」一家做直播的新媒體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只不過,直播前就需要支付一定費用,成為公司的高級會員,一年的會員費是十萬元。成為會員後,就可以對接到大主播。
  • 重啟帶貨直播的鬥魚,擱置節奏做帶貨一家人方為上策!
    至於帶貨這個概念,在當時根本還未形成,DY也只是一個嘗試。能行自然也好,不能也就算了,這也無可指責……而現在要重返電商帶貨,同樣也無可厚非,明擺著帶貨直播已經成為直播業的下一個投資風口,又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大量線下營銷行業的流量也開始進場,擺明地上有錢還不撿,那豈不是傻帽嗎?因此好飯不怕晚,就算現在已經是2020年,DY趕了一個晚上加晚的晚集,只要能夠成功進場,那這飯依然是香的!
  • 直播帶貨的優勢與弊端在哪裡
    三、直播帶貨的弊端(1)直播帶貨相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划算的,大部分主播會去跑量,一場直播下來銷售個幾百單來說,對於他們來講是划算的,但是對於商家而言,特別是品牌商家,這樣操作會對品牌造成損害,發現產品其他通道賣不動了,繼而繼續直播帶貨,利潤降低,品牌影響力逐步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 直播帶貨比傳統電商強在哪?帶你了解直播帶貨的優點和紅利
    直播帶貨的話題從今年4月份開始話題熱搜不斷,更在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購物節達到了高潮,直播帶貨相比於傳統電商優勢在哪呢?現在入局還來得及麼?紅利期還有多久呢?今天就個人的一些觀察和思考,鬥膽給大家分析一下直播帶貨。
  • 楊石頭:直播帶貨話術怎麼說,才能快速出單?
    直播,始於娛樂業,卻在2020疫情的催化下,火爆於直播帶貨 帶貨帶貨,說到底就是要賣出去,帶出貨! 那麼 直播帶貨怎麼才能快速出單,讓用戶心甘情願買呢?我們來看看李佳琦是怎樣用簡單直白的話語讓用戶(絕大部分是女生)理解明白的。
  • 直播帶貨,眾聲喧譁
    本文為人民數字TMT與品玩聯合出品直播帶貨火了,問題也隨之而來。最近一樁圍繞直播帶貨的爭議,發生在5月22日。當天深交所對連續多日漲跌幅異常的夢潔股份下發問詢函,將其與帶貨女王薇婭的直播合作「真面目」掀個底兒朝天。
  • 揭秘直播帶貨騙局!電商:花幾十萬請明星帶貨銷售額2000!想死了
    7月9日,有媒體曝出多位明星直播數據存在造假,稱「現在請明星直播,簡直就是被詐騙。因為她們很多的數據和粉絲量都是造假的。」某品牌的負責人表示明星影響力摻水就是欺騙,並指出小瀋陽、葉一茜、大左三位藝人直播成交銷量不佳的事實,點破明星直播帶貨泡沫,引發爭議。2020年,最火熱的詞無疑是直播帶貨。
  • 知名藝人紛紛加入直播帶貨行業,你對直播帶貨怎麼看?
    隨著羅永浩,劉濤,汪涵等知名藝人紛紛加入直播帶貨行業,給直播市場增加了更多的可能。在4月1日晚,羅永浩為小米10手機,石頭掃地機器人等直播帶貨。在5月4日,汪涵為「春蕾計劃」做直播帶貨,效果相當好,「秒完」18萬斤荔枝。
  • 直播間的「苦情戲」:1600砍到98,助理落淚,一夜帶貨破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直播帶貨版的《演員請就位》比正版還要精彩。前不久,在某直播間裡,就上演了一場堪比好萊塢的史詩級大劇。 視頻一開始,畫面迎來的便是一位女主播的聲嘶力竭「真的不能再貼了」。當然,這只不過是直播帶貨亂象的冰山一角。事實上,直播帶貨背後隱秘的黑暗勢力早已盤根錯節。 想必有人會問:在各種亂象背後,受傷害的又會是誰呢?
  • 做直播帶貨,你需要掌握6點營銷能力
    瘋狂的直播帶貨數據2017年,主播薇婭抓住了淘寶直播的新風口,成為第一批進入直播帶貨的主播。對比一下電視購物和直播購物,其實只是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消費者借用不同傳播工具的同樣表達,他們的本質邏輯是一樣的。都是竭盡全力的去與粉絲/觀眾溝通,在特定的環境中展示出來產品的賣點,以達到成交。但直播帶貨進步的點在於直播能與粉絲實現實時互動。
  • 直播帶貨的魔幻2020
    現在直播帶貨都玩得這麼大嗎?如今已是個「萬物皆可帶,全民皆可播」的時代,直播帶貨已然成為全行業中的「人氣ACE」。但行進至今,細看行業發展,從最初的圈地自萌,到草莽的狂熱,再到頻頻翻車的心悸,你認為的風口或許被稱為「步步驚心」的地雷圈也不為過。萬億市場紅利誘惑了誰?眾所周知,直播電商的本質其實是線下導購的移動網際網路化模式。
  • 從李小璐羅永浩直播帶貨中,我明白了直播帶貨的發展與利弊
    從傳統的書本,報紙,雜誌變成了現在的電子書,手機新聞,自媒體,從以前的電視頻道變成了現在的人人都可以玩的短視頻,人人可以做的up主。2019年中國短視頻用戶數達到6.3億,在線直播用戶數達到5億,這是多麼龐大的數據,而這個數據還在以每年10%的增速往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