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媒體颳起一陣風,很多商家吐槽:主播帶不動貨、被MCN割了韭菜,可直播帶貨中賺錢又賺口碑的商家大有人在。
同樣找主播帶貨,為什麼別人賺錢,你賠錢?——用錯了方法。
01老闆,你為啥直播?
定位定位定位,盲目扎進直播前,先認清自己的目標。
一般直播無非三種情況三種需求:A. 傳統企業求新已有數十年的產銷經驗,但新零售崛起後業務一路下滑,這類商家急需探索增長新模式。
這類商家看中的是找到目標客戶,是不是直播都沒關係,如娃哈哈。和主播合作常用【高提成+低坑位費】模式。B. 初創企業
他們專心打造網紅品牌(單品),不一定有完善的研發體系,但一定具有資源優勢,但它們缺乏可以精準成交的流量,因此想通過直播渠道單點破局,從零孵化新品牌。如完美日記。
流量第一,成交第二,常用模式【坑位費】。
C.渠道單一的企業在面臨疫情和新興渠道的雙重夾擊下,走傳統分銷經銷的經驗失靈,被迫接觸直播帶貨,如格力。
客戶的購買方式在改變,老商家走出舒適區,探索直播模式。
因為沒錢沒經驗,主要依賴主播賣貨,常採用【高提成】模式。
02有沒有及時轉化、沉澱用戶?
做流量變現需要一個完整的私域平臺,要搭建基礎設施(淘寶福利群、微信粉絲群、企業號)、引流(下單用戶導流)、活躍(發布優惠信息、新品信息)和復購變現。
A. 基礎設施
相比其他群,微信群是煎寶最推薦的。不是人人用淘寶、也不是人人用拼多多,即使用也不見得每天都打開看——這麼一對比,微信的優勢不言而明。
B. 引流
客服把微信申請好,微信群建起來,然後把直播帶來的用戶導流進去,至此就基本完成了用戶沉澱,把平臺的流量變成了商家的私域。
C. 活躍+復購
玩不了?先模仿!潛伏進完美日記粉絲群、薇婭粉絲群、李佳琦粉絲群,看看人家是怎麼做的。
從模仿到借鑑,慢慢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你就出師了。
Tip:這一點要看商家的產品屬性,適合於零食、護膚品、日用品等快消類。空調、冰箱、洗衣機這種八百年買一回的,就別整了。
03低價不是唯一低價情況下,對主播的功力要求就不那麼高了,0.1元秒殺1箱橙子哪還用羅永浩,煎寶也能分分鐘賣它個幾百斤呀。
老闆說,我還有品牌影響力,需要靠低價打開市場。這種情形下,自己團隊的資源整合能力比找哪個主播更重要。 「低價策略」也僅於初創商家還沒有完整經銷體系的時候,一旦有了規範的行銷系統和品牌知名度,商家可以多多贈品來抵對產品降價,否則會打破市場的價格定位策略。
04粉絲≠購買力有的商家有一個觀點:有粉絲就有價值。 事實並不一定,有粉絲固然能證明主播的人氣和軟實力,但更要看主播能不能帶貨,感染力如何,粉絲願不願意為主播用愛發電, 抖音多數百萬級大號直播間人氣破500人都難,韓美娟、祝曉涵、阿純都是抖音短視頻達人第一梯隊,但帶貨成績卻一直平平無奇,甚至不必一個粉絲幾萬的尾部主播。
粉絲量是主播軟實力的證明,但不是帶貨能力的保障。05直播只是手段,質量才是核心直播只是手段,不是目標,更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影響用戶終身價值的最核心因素是產品質量。
產品好不好吃,好不好用,值不值得復購,每個用戶心裡都有一桿秤,不要把用戶當韭菜,不然被割的是商家自己。
煎寶在直播間剁手的訂單也不少了,有的產品會無限回購,如薇婭直播間的某餅乾、某紙巾、某方便食品,這樣的商家,別說29萬的坑位費,就算92萬,也一樣能回本。
而某面膜、某手錶深深傷害了煎寶的小心靈,下次直播白給都不要,這種商家越找頭部,翻車越慘。
最後,一點兒不成熟的小建議:
01做專場
很多主播多更願意做品牌專場。因為:
一,品牌專場彰顯實力,反應給粉絲的信息是產品質量有保證,讓粉絲更有購買信心;
二,品牌可以賦能主播,提升主播帶貨的實力背書;
三,專場更能放大產品優點,而且一般必上明星產品,而且優惠力度也較為打動粉絲,比一般帶貨直播更容易出單。
02孵化自己的主播
帶貨也有「中間商賺差價」,主播就是線上分銷商。
直達消費者才是商家的最終目標,所以直播帶貨終極進化是去「網紅」化,內部孵化帶貨主播。
目前已經有不少實力大廠在搭建自有直播團隊,一些實力不足或需求不強烈的商家可以繼續與正規MCN和主播合作,但一定要火眼金睛,避免踩坑。 天底下沒有保賺不賠的生意, 但既然有賺的,為什麼不能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