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是流媒體橫行的時代,任何一家大影視公司不搞個流媒體都不好意思出去和人打招呼。作為老牌的超級影視製作發行公司,華納在電影市場已經被迪士尼壓了一頭,自然不能再任由迪士尼和亞馬遜再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
於是,HBO MAX就應運而生了。
流媒體想爭奪市場就要有好的作品,不能一炮打響,就和什麼都沒打過一樣。為了這第一炮,HBO請來了英國殿堂級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老爵爺。老爺子從60年代以廣告片出道以來,這輩子就沒拍過電視劇,想不到在87歲的高齡,竟然轉戰小熒幕了。當然老爺子也不是沒條件,除了錢以外,還帶上了他的兒子盧克·斯科特(總讓人以為帶著天行者)。
這次老爺子帶來的電視劇叫做《異星災變》。
熟悉雷德利老爺子(也有粉絲叫他雷神,但是我總感覺怪怪的)的觀眾一定知道,雷德利老爺子有兩隻手,一隻手抓著科幻,一隻手抓著寫實,但是實質上討論的都是些深邃的本源問題。比如在《異形:契約》中,大衛被創造出來後問的那個問題:如果你創造了我,那麼誰又創造了你?
如果主角是人造人,那麼電影思考的問題通常是:我要去哪裡?
如果主角是人,那麼電影思考的問題則換成了:我到底是誰?
這次拍的是電視劇,反正又不用在一集裡把所有的事都做完,剛好可以來個一鍋燴,老爺子果斷就想我全都要。
所以,這部《異星災變》裡有所有雷老爺子的東西,歷史、宗教、人造人、異形,甚至是十字軍。
在講劇情之前,先要諷刺一下翻譯者給起的這個沙雕風很強的名字&34;,人家英文名明明叫做&34;。稍微懂點西方歷史的,都知道這個名字取材於古羅馬的傳說:羅穆路斯和雷穆斯是雙生子,他們年幼時被拋棄,據說是由一隻母狼養大的,後來羅穆路斯殺死了自己的弟弟雷穆斯,建立了羅馬。
這翻譯成《異星災變》完全就是沾不上邊啊?
言歸正傳,簡單說一下《異星災變》究竟是一個什麼故事。
在不遙遠的未來,人類分為兩派,一派是信仰派,一派是無神派,兩者在地球上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戰爭,最後地球毀於核戰爭。信仰派制定了方舟計劃,將部分人類引入方舟,準備移民到克卜勒行星。
而於此同時,無神論派為了能夠提前信仰派一步移民行星,改造了信仰派的兩個機器人,帶著十二個人類胚胎提前降臨克卜勒行星,想要建設自己的伊甸園。
克卜勒行星是一個有生物生存的行星,從殘留的建築物來看,明顯是有過人類生活過,但是不知道何種原因(從果實的種子中有核輻射判斷可能也是核戰爭),人類完全消失滅絕了。只留下地面的一個又一個大坑道和巨大的動物骸骨。生存環境比較惡劣,氣候條件也很不好,要養育六個孩子非常困難。幾年後,原本的六個孩子,只剩下了坎皮恩一個。
由於兩個機器人自己也會磨損,也不會是永恆的,因此,父系黑人機器人發現信仰派方舟也已經到達後,決定利用自己的飛船主動聯繫方舟,讓他們可以在自己宕機後,接管坎皮恩。不過這個計劃被母系機器人反對,在爭鬥中,母系機器人重傷了父系機器人,並且取得了他的能量核心。
就在母系機器人因為獲取能量核心進入休眠狀態中,坎皮恩自己爬上了飛船,向方舟發送了自己的坐標。
方舟派下來一個偵察小隊來找到了母系機器人和坎皮恩,準備強行帶走坎皮恩,結果引來了母系機器人的爆發。
原來她本身不是服務型機器人改造的,而是從信仰派所創造的殺戮機器人喚靈者改造而來,本身擁有極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為了能夠以絕後患,母系機器人進入了方舟,對航空港中的信仰派人員進行了大屠殺。
目前《異星災變》共發布了三集,第一集就上述內容,主要是講了一個類似創世紀的故事,第二、三集則是隨著這個故事進行展開,通過閃回的方式來反溯兩派核戰爭的往事。
這部劇極具雷德利·斯科特老爺子的個人風格,尤其是第一集,不管從場景布置,拍攝手法,敘事風格,磅礴配樂,無法不讓人想到《普羅米修斯》,據說該劇的外景地和《普羅米斯修》的外景地是同一個地方。
上圖普羅米修斯,下圖異星災變
所以,如果你是雷老爺子的粉絲,這部劇確實讓人看著很過癮,血腥暴力,冷峻風格,怪物和人造人,人性和選擇,信仰與教條,無不在電視劇中衝擊著觀眾的視覺和思想。
當然,和通常的美劇一樣,這部劇的前三集也同樣挖了很多坑。比如母系機器人如何會從喚靈者被改造成無神論派的人造人?無神論派早於信仰派進入克卜勒繁衍的目的是什麼?信仰派被喚靈者攻擊之後,應對的辦法竟然如此匱乏,總感覺是一個邏輯上的問題。還有克卜勒行星上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上面的居民會消失了,而夜晚中出現的那些四腳怪物又是什麼?
這些還要等待老爺子在後面的劇情裡給我們做出解釋了。
當然,老爺子為了他的兒子前途著想,一定不會讓這部劇爛尾的,所以我看好這部劇能夠成為神劇。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