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裡最經典的智慧話語,讀後醍醐灌頂,一讀再讀

2020-12-28 騰訊網

《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智慧,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因此,小編從中挑選了最經典的6句話,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此外,在漢語中,有近乎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10個成語,一起領略古老而深沉的智慧。

《周易》當中的六句經典

01

窮則思變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繫辭下》

萬事萬物都在變易之中。

沒有什麼是不變的,變才是唯一的不變。

事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陷入瓶頸,難以繼續下去,只有改變,才能讓事情繼續發展。

變則通,通則久。

生活中不要鑽牛角尖,靈活變通,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02

人生的六個步驟

潛龍勿用、見龍在田、

終日乾乾、或躍在淵、

飛龍在天、亢龍有悔。

——《周易·乾卦》

1、潛龍勿用:在時機不成熟或者自己能力不夠的時候,暗中積蓄自己的力量。

2、見龍在田:經歷了潛藏積蓄,要抓住一定的時機,才能嶄露頭角。

3、終日乾乾:這時你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所做的一點成績而自滿、得意,應時時刻刻檢討、省視自己的言行。

4、或躍在淵:抓住機會,在努力拼搏中將我們的事業和人生推向更高處。

5、飛龍在天:事業巔峰即將來臨,人生的指針正處在宏圖大展的好時機上,準備一飛沖天。

6、亢龍有悔:知進知退,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才能夠保身,保富貴,保持事業的興旺和不斷發展。

前三個是發展的初期,四五步是開始收穫,第六步是如何守成。

一步一步慢慢來,才能達成「元亨利貞」。

03

人在做,天在看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易傳·文言傳·坤文言》

積德行善,福報自來。

只要有善心,有善行,不僅自己會有福報,還會給子孫後代留下很多福澤。

如果為非作歹,處處作惡,只能給自己招來禍患。

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莫輕小惡,以為無罪,小惡所積,足以滅身。

生活中的點滴,一點點積累起來,量變引起質變。

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懷善心,為善行,出善言。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04

團結一致,無往不前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繫辭上》

如果兩個人合得來,心意相同,那麼這種團結一致的力量可以割斷金屬;如果兩個人語言上也談得來,那麼說出的話就像蘭花一樣幽香。

兩個人團結合作,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兩個人要是不齊心,那什麼事情也做不到。

天時、地利、人和。

把握住大勢很重要,但是有一個一起往前衝的朋友,更重要。

05

發奮圖強,不斷進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周易》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發奮努力。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點奮進的心態。不是一定要活出個樣兒來,但卻一定要活得熱氣騰騰。少年易老難學成,一寸光陰不可輕。人生百年,彈指而過,若是不努力一把,公眾號嗣漢天師府,老了就只剩下後悔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一分辛勞,一分收穫。

世界很公平,想要有所成就,就得付出足夠的努力,循序漸進,終究可以抵達終點。

06

謙遜,才是最大的智慧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

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周易》

天的規律是虧損盈滿者,補益謙虛者;地的規律是變易盈滿者,充實謙虛者;

鬼神的規律是危害盈滿者,施福謙虛者,人道的規律是憎惡盈滿者,喜愛謙虛者。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有些卑微,他們不會認為自己天下第一,從不趾高氣昂。

滿招損,謙受益。

狂妄自大者,人人討厭;高調炫耀者,人人反感。

唯有低調不張揚,謙虛不自誇,這樣的人走到哪兒都受歡迎。

內心有一點自卑的人,反而能走得更遠。在心態上,他們永遠不會自滿,在生活中,他們永遠謙遜低調。所以他們可以不斷學習,不斷充盈自己。

謙卑為人,低調做事,善心常在,人生必能獲得豐厚回報。

《周易》當中的10個成語

1、自強不息

【出處】《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釋義】自強不息的意思是自己要努力向上,永遠不懈怠。深層次的意思是一個人的處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個強大的自己,若想強大自己,必須堅持,不放棄努力。

2、厚德載物

【出處】《周易 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釋義】厚德載物提倡的是一種寬容精神,它要求一個人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像大地承載萬物、生長萬物那樣,在為人處世方面心胸開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3、信及豚魚

【出處】《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釋義】信及豚魚的意思是對小豬和魚這樣微賤的東西也要講信用,比喻信用非常好,指出做人要誠實守信。

4、卑以自牧

【出處】《周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釋義】《周易》上述話中包含兩個成語:謙謙君子與卑以自牧。謙謙君子指謙虛謹慎、能嚴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卑以自牧指以謙卑自守,要求人們保持謙虛的態度,提高自身的修養。

5、朝乾夕惕

【出處】《周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

【釋義】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6、剛柔相濟

【出處】《周易 繫辭上》:「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釋義】剛柔相濟的意思是剛強的與柔和的事物互相調劑補充,使之恰到好處。這條成語強調的是人們在處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關係時,公眾號嗣漢天師府,必須順應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注重和諧、協調、平衡,做到不偏執、不過激,從而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

7、物以類聚

【出處】《周易 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釋義】指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現多比喻壞人和壞人常在一起,互相勾結。

8、藏器待時

【出處】《周易 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釋義】《周易》上述話中包含兩個成語:藏器待時和待時而動。藏器待時的意思是懷才以等待施展的時機,比喻不急於表現才幹能力,等待施展的機會;待時而動是說等待有利的時機,然後行動。

9、履霜堅冰

【出處】《周易 坤》:「初六,履霜堅冰至。像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釋義】履霜堅冰釋義是行走在結霜的大地上,便會想到結堅冰的寒冬即將到來,比喻事態逐漸發展,將有嚴重後果。

10、安不忘危

【出處】《周易 繫辭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釋義】安不忘危表示要在安全的時候不忘記危難,意思是時刻謹慎小心,提高警惕。

嗣漢天師府 | 道教祖庭

福生無量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

小編提示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眾號

自然|無為|玄德|清靜

「嗣漢天師府」修行人的第一訂閱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淨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

相關焦點

  • 現代人為什麼讀不懂《易經》?被專家帶溝裡了!
    《易經》熱已經好幾年了,如今學習《易經》的人越來越多,但真能理解和應用這部經典的人鳳毛麟角,甚至是閱讀越糊塗,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文字。《易經》裡的每個字,我們可能都認識,但是語境變了,字義就變了,字義變了,全文思想也就變了。比如「奉承」這個詞,很多理解為「阿諛奉承」,但其實這個詞的本意是「奉命承辦」,是講執行力的。奉,即風,承,即成,順風成功,同音的字是具有相同字義的。
  • 《菜根譚》:4種人生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書中包含了種種智慧,而其中有4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守拙樸《菜根譚》裡說:「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正如「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涉世尚淺之時,遭受的社會浸染也淺;待到飽經世事之後,心機也跟著與日俱增。所以,我們常說,要不忘初心。
  • 85歲老人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人生忍不住一讀再讀
    85歲老頭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2019年,他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85歲的王蒙獲得這份榮譽後說:「我覺得我一寫起小說來,所有的日子都來了,我的日子跟別人不一樣。」從小,王蒙就和同齡人不太一樣。
  • 學習孔子常讀《易經》,有4點好處,窺探古人智慧永遠不晚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文史哲,文史哲的核心是哲學,而哲學的核心又是儒道,而追本溯源儒道的淵源就是《易經》。儒道兩家都推崇這本書,都把它奉為兩家學說的經典,並且會通過《周易》裡的學說裡汲取營養,各取所需。有人說《易經》是講算卦的書,宣揚了封建迷信,這是誤解,是沒了解它的片面說法。《易經》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產物,是中國古代先民的智慧結晶,在《易經》中沒有「批八字」、「看手相」的內容,有的卻是對中國古代君子提出的要求,是君子的生存指南,而這本書裡的有價值的部分,仍可以古為今用。
  • 傅佩榮 易經與人生智慧 講座全集
    潛心研究傳統經典,撇開成見和定論,求真務實,追本溯源,多有建樹,已重新解讀《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等。展現溫故而知新的哲學智慧,對於經典的當代詮釋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另有《哲學與人生》、《儒道天論發微》、《儒家哲學新論》、《易經入門》、《國學的天空》、《西方哲學史》等專業著作共一百餘種。
  • 《周易》裡面最經典的6句話,醍醐灌頂,值得你一讀再讀
    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大道至簡,人生亦簡。
  • 《易經》中的八句名言,八種處世智慧,人生不如意時多讀幾遍
    《易經》中的八句名言,八種處世智慧,人生不如意時多讀幾遍一、亢龍,有悔乾卦上九爻的爻辭是「亢龍,有悔」。亢,是高的意思,亢龍就是飛得過高的龍。有悔,意味著有悔恨,表示前面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不好。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所以說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讀懂中國《易經》!
  • 易經的智慧:領悟處世智慧,家庭事業定不會差,助你飛黃騰達!
    易經是我國的一部奇書,裡面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大道。當我們忙碌了一天,每當翻開易經細細品讀,總能讓我們精神飽滿。易經六十四卦當中,每一個卦都代表人生的各個階段,每一句話都可以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雖然歷經了千年,依舊餘味回甘,讓人嘖嘖稱奇。
  • 為什麼南懷瑾告誡我們,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是迷信,是超科學!
    據說這本書總共分為3冊,其中有一冊名為《周易》,另外兩冊為《連山易》和《歸藏易》,在史書上雖然有記載這本書的記錄。南懷瑾先生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不是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闢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不是說,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以把鬼趕跑,也不是《易經》一讀,鬼神聽到了就不安。而是因為,夜間一讀《易經》,一夜就不能睡覺了。
  • 曾仕強教授談「易經」 |讀易經最要緊的,是明白這2句話……
    《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起源,無論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還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中的道,都來源於《易經》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要用《易經》解開宇宙的奧秘,「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總密碼。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從這句話衍生出來的。
  • 經典反思:什麼是智慧?《易經》讓人覺悟
    老外左思右想猶豫了幾年也不願把高端光刻機賣出來,害怕有一天強大的的競爭對手從中國來,因為中國人有獨特的智慧。什麼是智慧?按時下的標準來說,指的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我個人覺得,這個概念並不完整,人工智慧阿爾法狗能下圍棋,能處理複雜的圍棋局面與人類圍棋高手一決高下,但它不具智慧,只能接近於類似人的部分思維,比如邏輯思維。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丨易經的智慧如清泉,綿遠流長,汲之不盡
    我是現在才開始在家裡和包裡都放著一本《易經》的,年輕時候的我,因為古代典籍高深莫測自發屏蔽掉要看的可能,總是在別人提及的時候,不懂也勉強保持著鎮定和心虛的微笑,卻還是轉頭就將要看看這本書的欲望繼續無休止地擱置下去。
  • 《易經》智慧:什麼人什麼命,努力成為這4種人,好運慢慢來!
    《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道廣大,潔靜精微。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人的命畢竟不是全靠天定,《周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啟發我們明了人間的「貞正之道」。
  • 《易經》中隱藏的人生大智慧,讀懂受用一生(值得收藏)
    如果有人問我:30歲後,最值得收藏的國學經典,是哪一部?我一定立馬回答:《易經》。 理由無他,那些聰明又受歡迎、人生平步青雲的女人,皆把《易經》列為必讀書籍。 「此生如不讀《易經》,閱盡詩書也枉然」。 他的人生困局,就曾因《易經》中暗藏的智慧和格局,得以柳暗花明。 聽聽他的故事,相信一定能讓你找到共鳴。
  • 易經中有一句話,讓人醍醐灌頂,張良領悟透徹之後,受益匪淺
    「易」字本意是指日月變化,《易經》也就是一門研究變化的學問。《易經》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在變化,正所謂變則通,通則久,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應該說,幾千年前,中華民族能夠以這種運動的思維來認識世界,在人類文明中極具超前性。那麼如何把握這種變化呢?
  • 易經智慧:真正成大事者,必先看透其「2大因素」,早晚出人頭地
    損和益,最早的起源,就是來自《易經》的損卦和益卦,是一雙對立的卦。還有日常說的:興師動眾,來自「師卦」;「比目相愛」,來自「比卦」。師卦,是互相打;比卦,是互相親;二者是一雙對立的卦。《易經》64卦的排列分布,是兩兩成對的。
  • 易經智慧:人活著,最苦的並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一個溫暖的家
    《易經》是佔卜之書,更是智慧之書《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易經講的就是天地之間的法則,是一門窮究天人之際遇的學問。
  • 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中天易張永紅整理在讀楊鳳琦先生的實踐範例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易經是用來幹什麼的?易經和佛道有何聯繫?又有何不同?對於這些問題,很多朋友會說:這些間題還用考慮嗎?但是縱觀現今周易圈裡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現象,個個就真的是在幫人趨吉避兇嗎?非也!
  • 澤上於天——《易經》夬卦的智慧再讀
    《易經》夬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三卦,卦體為下乾上兌,全卦主要講了二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果斷的去除小人,二是指導君子如何潤澤於下的智慧。在果斷地去除小人方面,雖然是以五陽之力決絕一陰之微,是以強決弱,以盛決衰,看似摧枯拉朽如翻掌之易,但是在五陽爻的爻辭中,古人仍然諄諄教誨,多有危懼之詞,如初九爻之不勝,九二爻之有戎,九三爻之有兇,九四爻之悔亡,九五爻之無咎……等等。既然強弱之勢顯而易見,似乎沒有任何懸念,那麼古人為什麼會如此的慎之又慎的對待呢?
  • 曾國藩大智慧:人生若想有好運,這4句話不可不知,讀後醍醐灌頂
    晚清名臣曾國藩,可謂是修身養性的高手,而且精通易經的陰陽之道。曾國藩一生曾寫下了著名的《曾國藩家書》,其中裡面有大量的人生智慧箴言,其中有這樣4句話,只要我們讀懂後,就會醍醐灌頂,迷途知返,人生也會因此交上好運,福氣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