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艱難的2020正在離去,嶄新的2021即將到來,在即將跨年的時刻,聽一場名家的文學演講,無疑是一件美好的事情。12月28日晚7點半,由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四川省圖書館承辦的「名人大講堂」,將迎來重磅嘉賓——四川省作協主席、著名小說家阿來。他將在四川省圖書館星光大廳,以「藏地英雄 史詩流芳」為主題,為廣大讀者解讀傳奇人物格薩爾王。
2020年6月5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生動顯示四川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多樣。此次阿來登臺主講格薩爾王,也是繼2018年12月10日他首登「名人大講堂」帶來《東坡在黃州》之後,第二次登上「名人大講堂」。時間流轉,一年多的時間過去,從蘇東坡到格薩爾王,阿來的講述值得聆聽。
格薩爾史詩 藏族作家的靈感源泉
在當代文學中,格薩爾史詩一直是藏族作家們創作的一大靈感源泉。藏族諺語說:「每個格薩爾說唱藝人心中都有一個格薩爾」。就在12月18日在阿壩州剛剛舉辦的首屆青稞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獲得長篇小說獎的梅卓《神授·魔嶺記》,就是一部以藏族不朽經典史詩《格薩爾王傳》為靈魂的小說。這部小說書寫了勇敢少年阿旺羅羅經歷自我磨礪和修煉成長為一名新一代的神授藝人的故事。授獎詞評價其「立意深遠,著墨精微,其奇異的想像又建立在廣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知識基礎之上,既紮根於大地,又飛翔於藍天,成功抵達了作者所期許的打破』夢境、虛幻和現實之間的壁壘』的審美境界。
」除了梅卓《神授·魔嶺記》,來自拉薩的小說家次仁羅布也曾以此為靈感,創作了小說《神授》。來自阿壩州的阿來,對格薩爾王的傳說故事,也深有了解。早在2005年,全球出版工程」重述神話」組委會向阿來拋來了橄欖枝,邀請阿來重述格薩爾王的故事。最終,阿來寫出了長篇小說《格薩爾王》中英雙版,口碑甚好。
阿來:《塵埃落定》是我運氣最好的書之一
2020年10月18日,「走向未來的史詩經典——《塵埃落定》榮獲茅盾文學獎20周年全新版發布暨分享會」,在成都購書中心舉行。當天,阿來坦言有點恍惚,感覺不真實,「因為今天發布的書不是新作,而是我近30年前寫的作品。當時我才34歲。就像炒回鍋肉,當時我是怎麼摘蒜苗,如何炒肉,細節都有點模糊了。但是《塵埃落定》這本書是我運氣最好的幾本書之一,這幾十年裡我不斷被人拉住問這本書。就像人一樣,每本書都有自己的命運。我已經寫過20多本書,我自己認為至少有4本書,在水準上超過《塵埃落定》,但是它們在世界上的旅程或者命運,都沒像《塵埃落定》這麼好。一本書出版之後,就等於子女離開了父母,到世界上闖蕩,被記住或者被遺忘,都是正常的、自然的,也不是父母所能掌控的」。《格薩爾王》就是阿來自己比較看重的作品之一。
「離開是一種更本質意義上的切近與歸來。」
格薩爾王的傳說在高原至今傳唱,馬爾康是長篇小說《塵埃落定》作者阿來的故鄉。2018年11月19日,阿來曾帶領七國專家在馬爾康開展了「國外名家』阿來故鄉行』採風」活動。
活動中,專家們先後來到昌列寺、松崗天街、直波碉群、阿壩州博物館、阿來舊居和卓克基官寨進行參觀採風,阿來為遠道而來的學者詳細介紹了各景點的歷史文化、該地的生產生活和民風民俗。馬爾康秀麗的山川、幽深的河谷、旖旎的風光和淳樸的民風、濃鬱的嘉絨藏族文化,以及格薩爾王的傳說,都給專家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阿來說:「我出生在這片構成大地階梯的群山中間,並在這裡生活、成長,直到36歲時,方才離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離開,無非是兩個原因,首先,對於一個時刻都試圖擴展自己眼界的人來說,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時時會顯出一種不太寬廣的固守。但更為重要的是,我相信,只有在這個時候,這片大地所賦予我的一切重要的地方,不會因為將來紛紜多變的生活而有所改變。有時候,離開是一種更本質意義上的切近與歸來。我的情感就蘊藏在全部的敘述中間不斷離開,又不斷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