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風氣,很多時候已經把結婚變成了一場「作秀」活動,在這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許多問題,如果當中還發現對方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那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衝突呢?
電影《金都》在這一屆的電影金像獎上獲得多達八項提名,該電影正是借著這個議題描繪了現代都市男女,在決定結婚後所面對的問題、感情關係的矛盾逐步浮出水面。
電影《金都》︱黃綺琳執導
鄧麗欣、朱柏康、盧鎮業、易健兒 、林二汶 、鮑起靜等演員主演。
電影雖以專門舉辦婚嫁的「金都商場」為背景,但它並不是甜蜜的愛情故事,幾乎全都是一場作秀式婚禮的陰暗面。觀看之後,你也許得謹慎結婚,因它會把你對一切愛情美夢的憧憬給粉碎了。
可是,電影又不像周秀娜、羅仲謙主演的電影《婚前試愛》一樣過於把陰暗面戲劇化,一眾主角沒有誰背叛過誰,都沒有一位是反面角色。
這些主角只不過是彼此有著不同的價值觀,或有著自己的苦衷,最終讓兩人之間的裂縫像一個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無可挽回。
黃綺琳首次單獨執導,以生活化的視角,拍下了都市人對感情的態度,展現了中國這個看似自由、實則還是有很多無形框架的社會狀況。
電影中的一段「假結婚」只不過是問題的觸發點,重點還是讓觀眾弄清楚它的真正意義。
而劇本並沒有刻意放大感情的陰暗面,觀眾還能找到共鳴之處,從而成就了一部極具中國本土情味的電影。
鄧麗欣飾演的女主角與朱柏康飾演的男主角相戀七年,雙方已有如老夫老妻般的關係,直至男主角向女主角求婚,女主角才開始面對自己一個難言的秘密。
十年前,女主角為了錢與一個內地人「假結婚」,可離婚手續卻遲遲未能辦好,既要守著秘密,又要面對著咄咄逼人的男主角。
看著眼前這個「愛人」,女主角開始反思與男主角到底有沒有愛,結婚又是否唯一出路。問題一天沒有解決,二人的裂縫就更難修補。
題材如此新穎的電影,中國好像並不多見,就像之前蔡思韻、劉俊謙、潘燦良、鮑起靜主演的電影《幻愛》一樣,都是比較新穎、難得一見的故事。
觀眾也許會誤以為,這是一部愛情電影,抱此心態來觀看一定會大吃一驚,畢竟電影一點都不甜蜜、一點都不幸福。
既以此為背景,但無論是租禮服的客人,還是拍攝婚紗攝影的準夫婦,似乎沒有一個是快樂的,就連男女主角籌備婚禮的過程,也完全不覺得幸福,女主角「被求婚」的那一刻更如同被判了死刑。
不過,該電影並不像葉念琛執導的那些電影,把那些的陰暗面放大,反而是很寫實地把這些故事呈現出來而已。
接著,再把籌備婚禮過程中,涉及到未來與住房的問題,還有與老爺奶奶、嶽父嶽母的糾紛帶到電影之中,即使你沒有經歷,只要身邊有朋友結過婚,聽多了這類故事,都會產生共鳴。
電影的序幕其實是一個比喻,女主角買了一頭小烏龜,暗示無論結婚是真是假,如非心甘情願,還不是從一個地牢跑進了另一個地牢。
劇本以「金都」為背景,看盡痴男怨女的緣來緣去,到最後其實連自己都不明白到底想要什麼,其效果極具諷刺意味。
無論女主角是否離開了一段關係、脫離了「金都」,就能夠找到自己所嚮往的自由?
當女主角在第一步已經像「作秀」一樣去迎合對方家人的要求時,還談什麼自由?
電影以這一段作為一切問題的爆發點,但它卻不是電影的高潮部分,而是借這件事去延伸出背後的種種問題,從兩口子之間的矛盾、籌備中所出現的爭執,以至對方親人的矛盾,都通過這場婚禮展露給觀眾。
沒有這個「觸發點」,男女主角未必會面對自己的問題;沒有這個「觸發點」,女主角都看不到自己的男人原來是如此的不堪。
電影以女性的視角拍攝,男主角面對著這個埋藏心底的事,卻什麼都沒所謂,介意的偏偏是女主角。
電影的一大優點是把人物角色描述得夠立體、夠寫實。男女主角,極具典型性,在你和我身邊都總有這種人,甚至自己也是這樣子的人。
因此,電影那種生活化的演繹,把男女主角的矛盾慢慢顯露出來,從細節上的差異一層層揭開幸福的表象,讓觀眾倍感共鳴。
劇本無需刻意煽情渲染、戲劇化,電影就能夠達到應有的效果,並能對現實作出反思。
觀看電影時,我會不斷想起與女主角合作無間的葉念琛。同樣是描述這些陰暗面,可該電影更為貼地、更為平實,成功讓一眾角色性格鮮明。
林二汶的配樂跟電影主題也極為相稱,把男女主角的感情衝突從醞釀到爆發,最終回歸平靜,烘託得淋漓盡致,成為電影的畫龍點睛之筆。
憑該電影提名影帝影后的朱柏康與鄧麗欣,他們的演技是否真的好到這種地步?不過,他們在電影中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
朱柏康扮演的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人,雖有數場爆發的戲份,極其量只算是表演得自然,並未達到影帝級別。
近年不斷挑戰演技的鄧麗欣,在電影中有大量內心戲,將一個從感情糾結到被掏空,最後獲得自由,表演得充滿層次感,的確是她近年少有出彩的演出,堪達影后之列,但似乎這一屆的影后提名人選不夠吧?
今年廣獲好評的幾部電影:易烊千璽、周冬雨 、周也、吳越主演的《少年的你》,太保、袁富華、區嘉雯主演的《叔·叔》和這部電影,全都是是中國難得一見的新穎題材,能突顯社會議題或當地的濃烈情懷。
就像去年黃秋生、姬素·孔尚治、葉童、李燦森主演的電影《淪落人》,印證了電影無需刻意向大製作靠攏,只要有共鳴,一樣能夠討好觀眾。
電影確實沒有達到年度最佳的水平,畢竟部分細節還可以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延伸,可電影實而不華的筆觸,確實是這類「愛情陰暗面」題材中,難得一見的樸實。
與電影《幻愛》一樣,該電影同樣發掘了愛情電影的另一可能性,不一定要極致甜蜜,也無需過度悲情;要描述幸福的反面,通過細膩的感情鋪敘,同樣能帶動觀眾的投入,又不失娛樂性與戲味,雅俗共賞。
黃綺琳獲得這一屆金像獎新晉導演獎實屬應當,雖該電影並未達到完美的程度,但也是水準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