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舉行「五年大學習、五年大提升」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2020-11-19 澎湃新聞

11月13日,我市舉行「五年大學習、五年大提升」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對生態文明建設內涵及政策進行解讀,介紹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

五年來,我市圍繞「精緻城市、品質焦作」建設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努力提升國土空間規划水平,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切實增強生態環境競爭力,謀求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讓全市人民享受到更多的生態福祉。

— 踐行綠色發展要求 —

勾畫綠色生態圖景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戰生

按照國家、省要求,我們已全面啟動焦作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提出了區域一體化構想、空間統籌、生態修復、文化提升、山水太行、品質提升、交通支撐等規劃路徑,為構建全域、全要素的空間規劃體系夯實了基礎。

從生態功能提升角度,構築「一廊、五區、多帶、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一廊」:黃河生態廊道;「五區」:太行山生態保護區、山前緩衝涵養區、人居安全保障區、農業生態發展區、黃河灘地重要生態功能區;「多帶」:沁河、大沙河、蟒河、丹河、南水北調中線生態帶;「多點」:馬鞍山水庫、群英水庫、青天河水庫、白牆水庫、順澗水庫,澇河入黃口、沁河入黃口、蟒河入黃口。突出抓好黃河生態保護,落實黃河流域總體保護要求,以水為脈,營造相互依存、自然循環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生態紅線劃定工作,焦作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後面積36288.22公頃。

2018年,我市牽頭成功申報了河南省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全市共設置35個子項目,總投資24.16億元(其中,中央和省財政獎補資金8.74億元)。目前 35個子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今年年底有望完成全部項目建設。

— 破繭成蝶水潤懷川 —

百姓安居增添福祉

市水利局四級調研員 楊希慶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認真落實水利部提出的「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加快推進新時代水利現代化建設,高規格實施「四水同治」,高標準推進大沙河生態治理,成功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2018年以來,我市相繼開工建設了大沙河生態治理城區核心段、大沙河上遊郊野公園生態提升、中原路節點綠化工程等項目,在焦武路至中原路之間形成了長12公裡、寬260米的景觀水面467公頃,新增綠地面積400公頃,對市民開放節點公園9個。目前,大沙河已經成為我市城市發展的新引擎、連接南北的新紐帶、城市轉型發展的亮麗名片。

我市的「四水同治」共謀劃了八大類64個項目,其中,省涉重大水利工程2個、市重點水利工程10個、縣(市)區工程52個。小浪底北岸灌區已於7月19日在孟州市順利開工,已完成投資10.7億元,我市負責的田間配套工程前期勘測設計工作正在加快推進;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工程已於5月9日順利開工,已完成投資9.2億元;市十項重點工程已開工6個,完成投資62.7億元;52個縣(市)區工程已開工46個,完成投資25億元。

— 全民治汙背水一戰 —

水碧天藍成效顯著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高健

焦作市從2016年起打響藍天保衛戰。全市上下基本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汙染防治攻堅機制。堅持「科學、精準、精細、規範」治汙,以「四大結構」調整和「三散」治理為重點,既強化管控,又加快治本,紮實推進藍天保衛戰。

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各項措施的落實,2016年至2019年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期間,在全省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考核中,我市排名從2016年的倒數第3名上升到2019年的第4名。特別是2019年,大氣6項因子均同比下降,空氣品質達到近年來的最好水平。2019年至2020年秋冬季圓滿完成生態環境部下達的秋冬季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在「2+26」城市中排名第9位,取得歷史性突破。2020年前10個月,全市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全市PM10、PM2.5濃度較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10.7%、13.3%,優良天數同比增加42天。

2017年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攻堅期間,我市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4個省控地表水責任斷面全部達到或優於省定目標要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100%,連續4年實現「雙達標」。2020年前9個月,全市4個省控斷面均達到省定目標要求。

「十三五」以來,我市大氣、水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圓滿完成省定目標。全市土壤環境質量保持平穩。

— 凝聚精神提升品位—

建設宜居美麗焦作

市南水北調城區辦四級調研員 李小雙

南水北調城區段綠化帶工程建設曾擱置8年之久,社會普遍關注,群眾反映強烈。2016年,焦作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綜合研判,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果斷作出了「舉全市之力幹成之」的決策部署。2017年,焦作市僅用4個月時間,一舉完成了綠化帶徵遷任務,創造了焦作城建史上的奇蹟,鑄就了「忠誠擔當、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南水北調焦作精神。

2018年4月,綠化帶項目全面開工。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調研、積極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疑難問題。截至目前,「水袖流雲」「楓林晚秋」「詩畫太行」等12個節點公園全部開放,形成了一道「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色、冬有景」的亮麗風景線,呈現出凝翠疊綠、奼紫嫣紅、遊人如織的精美畫卷。

9月下旬,南水北調紀念館獲批為國家方志館南水北調分館,目前主體完工,計劃明年五一開放,將成為彰顯南水北調千秋偉業、民族自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高達109.32米的南水北調第一樓年底建成後,將成為與山陽故城相呼應、展現焦作人文歷史的新高地。

2020年,綠化帶工程全面完工,中心城區新增綠地267公頃,構築了一渠清水永續北送的安全屏障,譜寫了打造「精緻城市、品質焦作」的絢麗篇章!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曉琳/文 蔣鑫/圖

焦作市「五年大學習、五年大提升」系列

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實錄

主持人: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辦主任 李旭華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出席焦作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今天這場發布會是焦作市「五年大學習、五年大提升」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場,發布主題為:生態文明建設。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我市五年來通過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的生動實踐,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戰生先生;市水利局四級調研員楊希慶先生;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健先生;市南水北調城區辦四級調研員李小雙先生。請他們就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舉措、建設成效進行介紹解讀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楊戰生先生介紹有關情況。

焦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戰生

尊敬的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市政府召開我市「五年大學習、五年大提升」系列新聞發布會生態文明建設專場,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介紹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首先,真誠感謝各位媒體記者長期以來對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也希望通過這次新聞發布會,進一步推動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取得更大成果。

五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考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精緻城市、品質焦作」建設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努力提升國土空間規划水平,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增強我市生態環境競爭力,謀求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為我市人民奉獻更多的生態福祉。

一、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推進城鄉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高標一流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按照國家、省要求,我們已全面啟動焦作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並完成多項重點專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形成了焦作市全域國土空間規劃布局初步思路,提出了區域一體化構想、空間統籌、生態修復、文化提升、山水太行、品質提升、交通支撐等規劃路徑,為構建全域、全要素的空間規劃體系夯實了基礎。

二是規劃構建全域生態安全格局。從生態功能提升角度,構築「一廊、五區、多帶、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 (一廊:黃河生態廊道,五區:太行山生態保護區、山前緩衝涵養區、人居安全保障區、農業生態發展區、黃河灘地重要生態功能區,多帶:沁河、大沙河、蟒河、丹河、南水北調中線生態帶,多點:馬鞍山水庫、群英水庫、青天河水庫、白牆水庫、順澗水庫;澇河入黃口、沁河入黃口、蟒河入黃口),突出抓好黃河生態保護,落實黃河流域總體保護要求,以水為脈,營造相互依存、自然循環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通過統籌建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進自然資源保護、價值提升和轉化,建設生態綠色的國土空間。

三是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生態紅線劃定工作,焦作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後面積36288.22公頃,其中位於北部山區的太行山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1390.4公頃,主要分布於中站區、修武縣、博愛縣和沁陽市;位於中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75.34公頃,主要分布於中站區、山陽區、博愛縣和溫縣;位於南部黃河生物多樣性、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522.48公頃,主要分布於武陟縣、溫縣和孟州市。

四是保障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高標準編制完成《焦作市北山生態環境保護和利用總體規劃》和《焦作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為下一步開展北山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編制完成《大沙河沿線區域城市設計》,為大沙河生態溼地治理工程申請上級獎補資金3.5億元,撬動PPP資金18.5億元參與大沙河生態溼地治理工程,保障了大沙河溼地工程的順利實施;編制完成《南水北調兩側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為南水北調綠化帶項目建設申請上級獎補資金1.2億元,撬動PPP資金7.45億元參與南水北調綠化帶建設,保障了南水北調綠化帶項目順利實施。

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成果豐碩,美麗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我想今天參會的各位對以前的北山還記憶猶新,當時小石料廠、小石灰窯、小高爐遍地皆是,前山千瘡百孔,整天狼煙四起,塵土飛揚,汙染嚴重。對比今天的北山,綠植鬱鬱蔥蔥,山區寧靜祥和,已成為我市及周邊人民樂於前往、休閒健身的後花園。山區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百姓舒適樂居,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這種變化主要得益於:

一是著力治理整頓。2016年以來,根據市委關於對北山治理的戰略部署,我局牽頭開展了北山生態環境治理行動,全市取締413個非法採礦點和1028個非法礦產品經營加工點,關閉63家到期非煤礦山。全市對破壞生態非法採礦行為立案查處案件近300起,刑拘30人、批捕15人,誡勉談話91人、黨政紀處分64人。

二是健全法制保護。2017年我市頒布實施了首部地方性法規——《焦作市北山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在全省首家為一座大山立法,建立了市、縣兩級北山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管理機構。加上省人大制定並發布的《河南省雲臺山保護條例》,使我市成為河南省唯一一個擁有2部地方性生態保護法規的地級市,自此我市在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生態文明的道路上探索出了新的路徑,樹立了新的豐碑。

三是精準修復治理。2018年,我市牽頭成功申報了河南省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根據我省 「一山、一渠、兩流域」的總體布局,我市從礦山環境治理、水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系統保護等3個方面,布置了4大類項目,分別是大沙河水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南水北調城區段生態保護項目、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全市共設置35個子項目,總投資24.16億元(其中,中央和省財政獎補資金8.74億)。項目實施後將完成治理河道長度26.6公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0.69平方公裡,新增林地面積16.8平方公裡,新增草地面積411公頃,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面積71.45平方公裡,治理礦山54處,恢復新增溼地面積0.99平方公裡,新增土地整治面積0.55平方公裡。

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目前 35個子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其中17個項目已完工,9個項目進度在80%以上,5個項目進度在50%-80%之間,4個項目進度在50%以下,年底有望完成全部項目建設。

四是創建綠色礦山。目前5家持證露天礦山,正在積極創建綠色礦山,目前均已通過專家評審。同時按照綠色礦山標準,謀劃建設了東、西部兩個綠色環保商砼產業園,東部商砼產業園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產,西部商砼產業園儲量報告已通過省專家評審,正在辦理徵地手續。

三、把握生態文明主旋律,奏響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一是積極謀劃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入庫項目。為深入貫徹習近平考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要求,積極謀劃申報焦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入庫項目28個,總資金75.18億元,擬申請中央資金30.52億元、省財政資金5.3206億元,市縣配套資金15.3178億元,引進社會資金24.0139億元。其中: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工程8個,總投資13.02億元,佔總投資的17.31%;水生態環境治理工程5個,總投資13.16億元,佔總投資的17.51%;林地系統修復提升工程10個,總投資24.68億元,佔總投資的32.83%;農田綜合整治工程4個,總投資23.02億元,佔總投資的30.62%;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1個,總投資1.30億元,佔總投資的1.73%。目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實施方案已編制完成,並經過專家審查,上報省自然資源廳。

二是紮實推進國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下發文件,在全國部署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我局組織多次培訓和召開現場會進行推進,沁陽市紫陵鎮13個村、武陟縣嘉應觀鄉8個村兩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從全省申報的42家項目中脫穎而出,綜合評分名列全省前兩名,成功入圍國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目前項目建設逐步推進。

下一步,我局將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不斷發掘我市文化底蘊,加強與黃河文化、太極文化等國學文化的結合;進一步加強系統修復整體保護的研究,突出南太行地域特色,逐步築起中原生態文明建設新高地,為打造「精緻城市、品質焦作」夯實生態文明基礎。

謝謝楊局長。下面請楊希慶先生介紹有關情況。

焦作市水利局四級調研員 楊希慶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市水利局對組織本次新聞發布會的市政府新聞辦和參加會議的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們,表示最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下面,就我市生態文明建設中市水利局牽頭負責的有關工作做一簡要介紹:

我市橫跨黃河、海河兩大流域,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裡以上的大中型河道5條,100平方公裡以上的小型河道14條。雖然橫跨兩大流域,但我市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有223立方米,僅佔全國平均水平的1/10,而且降雨時空分布不均,豐枯年降水量相差達6倍以上,常常旱澇交替、非澇即旱;區域內的河流多屬於季節性河流,汛期降雨來勢猛、強度大,大部分雨水以洪水的形式白白流失。由於河道缺乏常年徑流,地表水汙染、地下水超採、河道斷流等水環境、水生態問題比較突出。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認真落實水利部提出的「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四水同治提出的「高效利用水資源、系統修復水生態、綜合治理水環境、科學防治水災害」基本原則,聚焦五年來學習先進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進經驗,加快推進新時代水利現代化建設,在水生態文明建設、「四水同治」工作中均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成功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將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列入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強力推進。先後投資131億元,全面完成了「水資源利用體系、水環境體系、水生態體系、水安全體系、水管理體系、水文化體系」六大體系、85項任務、10個重點示範項目,實現了「河湖暢通、生態健康、宜居宜遊、人水和諧」的目標。2018年11月,我市成功創建了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我市在創建中的「三全做法」被作為可複製的經驗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二是高規格實施四水同治。面對我市水系不通、水量不足、天然徑流少、水生態惡化等突出問題,近年來,我市著力把外面的水引進來、讓內部的水連起來、使受汙染的水淨起來,統籌生態修復和災害防治,共謀劃了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洪除澇、水系連通、水汙染防治等8大類64個項目,總投資279億元,其中,涉及我市的省重大水利工程2個,市四水同治重點工程10個,縣(市)區工程52個。截止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07億元。我市四水同治建設成效受到了水利部部長鄂竟平、省委書記王國生等10餘位省部級領導的高度評價。

三是高標準推進大沙河生態治理。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2018年以來,我市相繼開工了大沙河生態治理城區核心段、大沙河上遊郊野公園生態提升、中原路節點綠化工程等項目建設,目前已建成遊客驛站、觀光碼頭等設施,建成文化書屋5處,體育設施34處,鋪設堤頂道路26公裡,完成綠化面積300多公頃,種植喬灌木12萬棵,在焦武路至中原路之間形成了長12公裡、寬260米的景觀水面400多公頃,新增綠地面積400公頃,對市民開放節點公園9個,接待外地市考察團50餘次,國慶黃金周接待遊客約30萬人次,引起了各級媒體的高度關注。2019年以來,我市在大沙河成功舉辦了中國鄭焦國際徒步大會、全國青少年皮划艇靜水U系列賽事暨「艇進中原」河南省休閒皮划艇大賽、全國「全民健身日」河南主會場開幕式。今年4月27日,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對大沙河美景進行了報導;9月27日,大沙河亮相中央電視臺「直播黃河」特別節目。目前大沙河已經成為我市城市發展的新引擎,連接南北的新紐帶,城市轉型發展的靚麗名片,大沙河也必將成為焦作人民的「幸福河」。

四是河長制工作持續發力。2017年以來,我市把全面推行河長製作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的重要抓手,持續推進河長制工作開展。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全市共設河長1826人;成立了市、縣、鄉三級河長制辦公室,河長公示牌全部豎立到位,實現了全面建立河長制工作目標。嚴格落實河長制黨政領導負責制,各級河長積極開展巡河並解決河湖問題;建立了局際聯席會議制度、河長對口協助制度、「河長+檢察長」制度、「河長+警長」制度、督查暗訪制度等工作制度,有力促進了河長履職。紮實開展河湖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整治河湖問題2003處,清理違章建築56萬平方米、河道垃圾88萬方、河面漂浮物47萬平方米、阻水林木14萬棵、廢棄船舶67艘,我市河湖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18、2019連續兩年我市代表全省順利通過了水利部考核評估。

五是水資源管理工作成績斐然。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從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汙控制等方面,加強和規範取水許可、地下水限採、計劃用水管理、節水型單位創建等工作,實現了用水總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水功能區達標率等控制目標。我市連續5年在全省水資源考核中獲得優秀格次。全市累計創建節水型機關、事業單位322個,市級節水型企業13家,節水型居民小區35個,華潤電力獲得了全省煤電行業能效第一名的好成績。沁陽市、修武縣、武陟縣、溫縣4縣(市)獲得了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稱號。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強力推進四水同治項目建設,穩步提升焦作水利現代化建設水平,為建設「精緻城市、品質焦作」提供水利支撐和保障!

謝謝楊局長。下面請記者朋友們就本次新聞發布的相關內容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媒體。提問現在開始。

河南日報

這個問題請問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楊局長,剛才聽了您介紹到焦作市正在積極實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請您詳細介紹一下?

楊戰生

謝謝你的關注!下面,我從三個方面給大家作以介紹。

首先,關於實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的重大意義。

南太行地區是我國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國家水源涵養和土壤保持重要生態功能區、國家具有典型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和重要的農產品主產區,其生態環境關係著我國華北地區的生態安全、南水北調的水質安全和國家的糧食安全。因此,實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項目對優化南太行地區生態空間結構,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提升水源涵養和土壤保持功能,保障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保障我國京津冀地區及至全國的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其次,關於實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保護優先、恢復為主。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高效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形成南太行地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二是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立足於解決區域重點生態問題,強化頂層規劃設計,統籌推進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的生態保護修復,突出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功能區和重點開發區,合理配置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生物措施與工程治理,科學設定資源利用強度,因地制宜管護資源,實現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服務功能最大化。

三是堅持系統修復、建管結合。切實以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引領保護修復,綜合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統籌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遊,推進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區域統籌、綜合治理,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管理水平。

四是堅持科技引領、注重實效。吸引多部門、多領域共同參與,組織建立專家團隊科學規劃頂層設計,堅持生態保護修復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第三、關於實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所要實現的總體目標是:

到2020年底,南太行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有升,生態保護經紅線有效執行,重點修復工程全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有效提升,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態保護修復體制機制全面建立,生態扶貧初見成效,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河南經濟報

這個問題請問生態環境局的高局長。生態環境保護可以說是生態文明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那麼五年來,焦作在這方面都開展哪些工作,又取得了哪些成效,請您介紹一下。

高健

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以「說了算,定了幹,再大的困難也不變」的決心,鼓足幹勁,加壓奮進,強力推進汙染防治攻堅,較好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一)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1.大氣環境質量方面。2016-2019年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期間,主要汙染因子明顯下降,2019年我市綜合汙染指數6.324,比2015年(8.61)下降26.83%;PM10平均濃度為109微克/立方米,相比2015年(150微克/立方米)下降27.33%;PM2.5為63微克/立方米,相比2015年(87微克/立方米)27.59%,兩項顆粒物連續四年實現「雙下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平均濃度分別下降73.47%、26%和43.59%。在全省大氣攻堅考核中,我市排名從2016年的倒3到2019年的第4名。特別是2019年,大氣六項因子均同比下降,空氣品質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2019-2020年秋冬季圓滿完成生態環境部下達的秋冬季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在「2+26」城市中排名第9位,取得歷史性突破。2020年1-10月,全市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全市PM10、PM2.5濃度較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10.7%、13.3%,優良天數同比增加42天。

2.水環境質量方面。2017-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攻堅期間,我市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4個省控地表水責任斷面全部達到或優於省定目標要求(蟒河溫縣汜水灘斷面由劣V類上升為IV類,沁河武陟渠首斷面由Ⅲ類上升為Ⅱ類,共產主義渠獲嘉東碑村斷面由劣V類上升為V類,大沙河修武水文站斷面保持IV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100%,連續4年實現「雙達標」;2個入黃斷面均較2015年改善2個水質類別。在全省水攻堅考核中,我市排名從2017年的第10名到2019年的第5名。特別是2019年,4個省控斷面提前達到2020年控制目標,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2020年1-9月,全市四個省控斷面均達到省定目標要求。

3.土壤環境質量方面。2018年土壤汙染攻堅戰開打以來,我市深入推進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大力開展農用地分類管理,嚴格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加快構建土壤汙染監測監管體系,全市土壤環境質量保持平穩。

(二)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顯著下降。「十三五」以來,我市大氣、水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圓滿完成省定目標。2019年,我市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6488噸,相比2015年下降32.1%;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為68232噸,相比2015年下降18.7%;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50023噸,相比2015年下降17%;氨氮排放總量為4179噸,相比2015年下降18.1%。2017年至2020年,圓滿完成了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焦作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焦作市生態環境局修武分局和武陟分局等四家單位,榮獲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表現突出集體,16名同志被評為表現突出個人,編制的《河南省焦作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技術報告》獲得全省唯一的國家級一等獎,並被評為優秀技術報告。

(三)環境執法工作位居全國先進行列。全國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自2016年啟動,已連續開展4屆,我局所屬環境監察支隊分別於2016年、2018年、2019年榮獲3屆全國環境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先進集體,成為省內唯一受到3次表彰的單位,全國9個受到3次表彰的單位之一,我市環境執法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2019年市環境監察支隊和溫縣環境保護局同時榮獲全國表現突出集體,首次實現了市縣兩級同時取得全國生態環境執法系統的最高榮譽。

(四)科學精準依法治汙能力顯著增強。一是科學研判。聘請高水平的國家級專家組,組織環保業務骨幹,組成研判團隊,24小時值守調度,充分運用「市、縣、鄉」三級全覆蓋、產業集聚區、重點企業全覆蓋的監測監控體系,發現指標異常,立即分析汙染成因,定位汙染來源,採取針對性措施,攻堅工作由被動應對變為主動出擊。二是精細管控。告別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慌、亂、急」狀態,汙染管控做到了「穩、準、精」。秋冬季對全市企業實行績效分級管控,「一企一策」制定減排措施,堅決杜絕「一刀切」。三是依法治汙。嚴格執行《環保法》等法律法規,出臺《北部山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焦作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做到「環保利劍」常懸。2016年以來,全市共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3106起,處罰金額15507萬元,位居全省前列。

(五)管理方法實現了由單一監管向貼心幫扶的轉變。充分發揚「店小二」精神,探索了由單一監管向「監管+服務」模式的轉變,變過去「企業要服務」為現在的「部門送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對省市重點項目進行上門服務,2019年組織36名市級專家,開展焦作市「千名專家進百縣幫萬企」綠色發展服務活動,完成23個重點排汙行業344家企業幫服工作,「一企一策」提供精準服務;自2019年9月開始,每月5日組織開展「企業服務日」活動,開展幫扶活動。2020年,我局又建立環評正面審批清單和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並對首批列入環境執法正面清單的361家企業實施「無打擾」監管。

河南電視臺

這個問題請問南水北調城區辦的李主任,南水北調綠化帶徵遷一舉成功,為焦作市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基礎,同時「南水北調焦作精神」這一名詞也誕生了。請你談一談「南水北調焦作精神」的主要內容?

李小雙

南水北調城區段綠化帶工程西起豐收路,東至中原路,長約10公裡,涉及解放、山陽兩城區的3個辦事處13個村的徵遷任務。總乾渠徵遷後,水質保護配套工程綠化帶建設擱置8年之久,社會普遍關注,群眾反映強烈,成為檢驗焦作市委市政府是否擔當作為的焦點問題。

2016年,焦作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綜合研判,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果斷做出了「舉全市之力幹成之」的決策部署。2017年,焦作市僅用4個月時間,一舉完成了總投資23億元的綠化帶徵遷任務,搬遷群眾4008戶、1.8萬人,拆除房屋176萬平方米,之後又抓住機遇、一鼓作氣,將綠化帶兩側的南水北調改造提升區13個城中村一併徵遷,拆除房屋469萬平方米,徵遷總投資達78億元,遷移人口之多、拆遷規模之大、推進速度之快,創造了焦作城建史上的奇蹟,鑄就了「忠誠擔當、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南水北調焦作精神。

大河報

這個問題請問水利局的楊局長。剛才聽了您介紹到了焦作正在實施「四水同治」,那麼這項工作現在的進展情況如何?請您介紹一下。

楊希慶

實施四水同治是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總基調,落實省委省政府四水同治工作部署,從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示範城市,打造「精緻城市、品質焦作」,奮力爭當全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的戰路高度作出的戰略抉擇,是治水興水的戰略工程、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意義重大而深遠。

2019年,我市全面啟動了「四水同治」工作。一是高站位抓好頂層設計。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出臺了《焦作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四水同治加快推進新時代水利現代化的意見》,印發了《焦作市四水同治三年實施方案(2019—2021年)》,為四水同治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組織保障。二是高質量謀劃推進項目。我市的四水同治共謀劃了8大類64個項目,其中,省涉重大水利工程2個、市重點水利工程10個、縣(市)區工程52個。在省市縣三級的共同努力下,小浪底北岸灌區已於7月19日在孟州市順利開工,已完成投資10.7億元,我市負責的田間配套工程前期勘測設計工作正在加快推進;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工程已於5月9日順利開工,已完成投資9.2億元;市十項重點工程已開工6個,完成投資62.7億元;52個縣(市)區工程已開工46個,完成投資25億元。三是高規格打造精品工程。我市四水同治以重大工程建設為引領,全力推進大沙河城區段生態治理、南水北調城區段綠化帶等項目建設。2019年3月27日,水利部部長鄂竟平視察大沙河,對我市治理大沙河的決心和成效表示讚賞。在2019年全省「百城提質」觀摩活動中,時任省長陳潤兒對大沙河城區段生態治理和南水北調城區段綠化帶工程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四水同治」也因此獲評2019年度焦作市最有影響的十件大事之一。四是高標準啟動城鄉供水一體化。在積極開展城鄉供水一體化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市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的意見》,共謀劃10個總投資29.8億元的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完成融資7.7億元。今年9月10日,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開工了5個項目,總投資13.7億元,項目建成後,可改善553個村86萬居民的供水保障水平。

大河網

請問生態環境局的高局長。我們知道大氣汙染防治一直都是廣大群眾密切關注的事項,請您具體介紹一下焦作市近五年來大氣汙染防治採取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健

焦作市從2016年起開打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我市高度重視,突出科學精準依法,全力打贏打好我市藍天保衛戰。

(一)提升政治站位,夯實汙染防治責任。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規格的市汙染防治攻堅領導小組,建立市委書記、市長「雙組長」協調推進工作機制,設立了攻堅辦公室、揚塵汙染防控辦公室、燃煤散燒治理辦公室、清潔取暖辦公室、打擊黑加油站辦公室、「散亂汙」綜合整治辦公室,統籌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工作。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焦作市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關於生態環境保護重在「治」要在「建」的實施意見》,制定了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1+6+7」「1+8」「1+9」「1+7」、「三散」汙染治理「1+10」等方案。2016年7月以來,市委常委會先後30餘次、市政府常務會先後50餘次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攻堅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後近百次深入攻堅一線檢查,帶動了各級幹部投身環保攻堅的自覺性,基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2019年,市四大班子領導在2019年7月集中開展了環境攻堅日活動;市紀委監委組織8個巡察組對8個縣(市)區和9個成員單位開展了環保專項巡察;市委組織部抽調20名優秀科級幹部參與攻堅。全市上下基本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汙染防治攻堅機制。

(二)聚焦攻堅重點,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科學、精準、精細、規範」治汙,以「四大結構」調整和「三散」治理為重點,既強化管控,又加快治本,紮實推進藍天保衛戰。一是持續優化「四大結構」。能源結構調整方面,加快推進集中供熱、建築節能等改造,市城區建成區集中供暖普及率達到90.1%,市城區燃氣普及率達到96.1%,全市累計完成「雙替代」37.83萬戶,有序推動潔淨型煤生產中心及配送網點撤併退出,全市61家網點已退出56家。強化煤炭消費總量管控,累計削減煤炭過剩產能337萬噸,拆改全市1720臺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和25臺6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實施「百企退城」行動,已完成86家企業搬遷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2家、無組織排放治理2425家、企業綜合整治1293家,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7家、綠色園區1個、綠色產品2種、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家,在全省率先實現「四綠」建設全覆蓋。交通結構方面,5家大宗貨物年運輸量超過150萬噸的工業企業均通過鐵路專用線運輸。大力推廣綠色城市運輸裝備,加快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運輸系統建設,2020年200臺新能源公交車投入運營。積極推廣清潔能源運輸車輛、裝卸設備,加快城市充電站(樁)建設。用地結構方面,2016年以來,建設公路綠色廊道627公裡,種植苗木426萬餘株,綠化面積3.76萬畝,實現了境內所有高速公路、幹線公路綠色廊道建設的全覆蓋。南水北調城區段生態保護帶和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節點公園集中開園。二是狠抓「三散」汙染治理。嚴打「散亂汙」,建立市、縣、鄉、村、村民組五級聯動監管機制和有獎舉報制度,確保「散亂汙」動態清零。2017年以來共取締「散亂汙」企業2809家。擴大高汙染燃料禁燃區,對違法違規存在的散煤銷售點進行徹底取締,從嚴查處非法及不合格散煤經營行為。嚴控「散塵」,狠抓施工揚塵治理、城市散塵防治、交通揚塵治理、露天礦山整治、農業揚塵治理、工業企業散塵治理。強化煤場區域規範整治,實施全域煙花爆竹禁限放,督促建成區5711家餐飲門店安裝高效油煙淨化設施。三是整治「汙染圍城」。2016年在市區開展「垃圾圍城」「堆料圍城」「廢品圍城」「冶煉(土小)圍城」「塗裝圍城」等整治,清運平整垃圾656處338萬方,清理整頓廢品收購站點480家,取締「土小」企業190家,整治無證小作坊、餐飲店200家,治理「堆料圍城」538處,規範塗裝企業302家,騰出土地370公頃。四是開展北山治理攻堅。取締非法採礦點413個、非法礦產品經營加工點1028個、63家到期關閉非煤礦山企業,頒布了《焦作市北山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打造北山生態公園帶,推進龍翔礦山公園、縫山針公園等礦山治理工程,完成修復治理3.6萬畝。

(三)立足常態長效,推進汙染防治制度化。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促進汙染防治工作落實。一是健全監測監控機制。加密構建全市空氣品質綜合監測網絡,1個氣溶膠雷射雷達觀測站、18個縣市空氣品質監測站和60個重點鄉鎮空氣自動監測站和501個村級站全部建成投運;在229家企業安裝煙氣監控設備359套,在100家企業安裝無組織排放監測設備245臺;安裝93輛計程車走航大氣監測系統;建成機動車固定式遙感監測設備18臺、遙感監測車輛8臺;建立秸稈焚燒「藍天衛士」監控平臺93個、視頻監控點649個;全市基本實現汙染源的全面監控、動態監管;明確「網格化」管理要求,壓實「一長三員」責任,基本形成「自動監控+網格監管」的立體監測體系。二是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建立日研判、周調度、月獎評制度,實行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報、一月一獎勵,頒發紅藍旗,實現對重點工作任務主責部門和各縣(市)區考核的全覆蓋。三是健全政策導向機制。修訂月度生態補償、綠色環保調度制度,堅持對各縣(市)區按月實行資金獎補和支償。2017以來,累計扣繳縣(市)區環境質量補償金26923萬元,獎勵8786.56萬元。四是健全綜合督導機制。落實市領導「一託二」明查暗訪督導、市委政府「五位一體」督查組綜合追責督導、市委巡察組專項巡察、主管部門專業化督導等督導機制,對發現問題一督到底、嚴肅問責。2016年來問責640人次,立案查處違法案件2100餘起。五是健全宣傳引導機制。強化環保政策宣傳,實行環保有獎舉報,建立重大環境問題曝光制度,形成了全民共同參與、共同防治的良好局面。累計曝光300餘家環境突出問題,有效傳遞了責任壓力,震懾了各類違法行為。

東方今報

請問南水北調城區辦的李主任,南水北調綠化帶建設作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請你談一談綠化帶工程建設的有關情況?

李小雙

綠化帶徵遷,騰出工程用地268.4公頃。2018年4月,綠化帶項目全面開工。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調研、積極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疑難問題。截至目前,「水袖流雲」「楓林晚秋」「詩畫太行」等12個節點公園全部開放,形成了一道「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色、冬有景」的靚麗風景線,呈現出凝翠疊綠、奼紫嫣紅、遊人如織的精美畫卷,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紛紛點讚,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學習強國等中央媒體10餘次報導推送。2020年7月1日,省委書記王國生時隔兩年再次調研綠化帶建設時指出:焦作市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護了總乾渠水質,改善了城市環境,讓老百姓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

9月下旬,南水北調紀念館獲批為國家方志館南水北調館,目前主體完工,計劃明年「五一」開放,將成為彰顯南水北調千秋偉業、民族自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高達109.32米的南水北調第一樓年底建成後,將成為與山陽故城相呼應、展現焦作人文歷史的新高地。

2020年,綠化帶工程全面完工,中心城區新增綠地200多公頃,構築了一渠清水永續北送的安全屏障,譜寫了「精緻城市、品質焦作」的絢麗篇章!

好的,感謝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和各位發布人的回答!

今天的現場提問環節就到這裡,如果記者朋友們還有其他感興趣的問題需要了解,可以在發布會結束後對各位發布人進行深入採訪。

各位媒體朋友,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通過剛才各位發布人的解答,相信大家可以清晰感受到,近年來,我市的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日益豐碩,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嚮往正在成為現實。在此,希望廣大媒體充分發揮自身平臺優勢,持續加強對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工作的宣傳報導,努力提信心、穩民心,動員全市上下萬眾一心、攻堅克難,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精緻城市、品質焦作」,為全面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凝聚強大合力!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媒體朋友!謝謝各位發布人!

總監製:李旭華

監 制:楊文旗

主 編:王晨光 統 籌:王 鵬

責 編:趙曉曉 校 審:王盈燕

編 輯:周 棻

原標題:《解讀生態文明建設「焦作讀本」 !焦作市舉行「五年大學習、五年大提升」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產業提升推動我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焦作舉行「五年大學習、五年大...
    11月25日,焦作市「五年大學習、五年大提升」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在市會議中心召開。會上介紹了我市五年來通過學習先進地區經驗,推動我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成果。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鍇/文 蔣鑫/圖焦作市「五年大學習、五年大提升」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實錄主持人: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辦主任 李旭華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 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
    原標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  12月22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處秘書長王永利介紹
  • 福建省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東南網12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儲白珊)中共福建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於12月21日在福州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福建省委關於制定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政策措施解讀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我市做好「六穩」工作 落實「六保」任務政策措施解讀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8月3日下午舉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人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就記者關注的問題進行回答。
  • 雲南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
    原標題:6月29日雲南舉行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  6月29日,雲南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請中共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中共昭通市委常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陳真永,昭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施華松,中共魯甸縣委常委、魯甸縣龍頭山鎮黨委書記李善雲,
  • 河南「縣域強音」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新聞發布會視頻   2020年6月11日10:00,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縣域強音」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歡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縣域經濟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縣域穩則大局穩,縣域活則全盤活,縣域強則省域強。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重要指示精神,緊緊抓住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在新起點上高標準謀劃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 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召開解讀十九大報告專題新聞發布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發言人於2017年10月26日上午10時,在梅地亞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請有關方面負責人解讀十九大報告
  • ...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起草背景及總體框架解讀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齊興福12月24日至25日,中國共產黨甘肅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在蘭州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甘肅省委關於制定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規劃《建議》)。
  • 焦作市與麒麟影業合作拍攝《龍之誕生》
    焦作市委書記孫立坤在籤約儀式上致辭。焦作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明德,焦作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賈書君,焦作市政府副市長李海松,溫縣縣委書記王玲等出席活動。
  • 中共瀘州市委新聞發布會舉行
    今日下午,中共瀘州市委新聞發布會召開,對市委八屆十次全會精神進行詳細解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第二新聞發言人鍾夢市委副書記鞠麗作主題新聞發布。市委將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穿到謀劃瀘州「十四五」發展全過程,前期召開了一系列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重要講話和系列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始終把牢正確的政治方向。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閉幕後,市委隨即跟進學習省委部署,特別是對瀘州工作的系列要求,形成貫徹落實意見。
  • 《遠大前程》在京舉行發布會 陳思誠「五年磨一劍」熱血開啟逐夢季
    由陳思誠、袁弘、佟麗婭、郭採潔領銜主演的2018熱血逐夢燃情歲月傳奇鉅制《遠大前程》今日(3月27日)在京舉行首播發布會。
  • 香港西九文化區舉行2019新聞發布會 透露重要進展
    西九文化區(圖片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2019年3月28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管理局)在其首個開放的地標式表演藝術場地戲曲中心舉行2019年新聞發布會。作為合作、學習和創作視覺和表演藝術的樞紐,西九文化區正在進行的項目包括M+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策展的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以及由自由空間舉辦舞蹈藝術家的發展交流活動,促進香港、亞太地區,以及歐洲之間的交流合作。
  • 一年85場新聞發布會見證臨沂新發展新氣象
    在這一特殊的年份中,來自臨沂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權威聲音,及時發布社會公眾關心關注的重點、熱點、難點,常態化傳播臨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好聲音」「好故事」。據統計,2020年,全市共召開新聞發布會85場,48個市直單位參加發布,及時回答群眾關心和社會熱議的話題170多個,新聞發布會場次逐年增多,全市新聞發布工作紮實推進。
  • 首場中共甘肅省委新聞發布會26日舉行 介紹省委全會及經濟工作會議...
    首場中共甘肅省委新聞發布會在蘭州召開 (張磊 攝)央廣網蘭州12月26日消息(記者張磊)12月26日上午,首場中共甘肅省委新聞發布會在蘭州召開,甘肅省委宣傳部部長、新任省委新聞發言人王嘉毅詳細介紹和解讀了中國共產黨甘肅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此舉也是甘肅省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
  • 黑龍江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蘭西專場)
    原標題:10月29日黑龍江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蘭西專場)  10月29日,黑龍江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活動第九場——蘭西縣專場新聞發布會。請綏化市政協副主席、蘭西縣委書記李英男,蘭西縣委副書記、縣長韓奉財介紹脫貧攻堅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2018江西網球公開賽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新聞發布會現場(王傑祥 攝)  6月26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體育局聯合召開2018江西網球公開賽新聞發布會。作為國際女子網球協會的職業賽事,2014年落戶江西,當時只是低級別的125K賽事,2016年正式升級為國際巡迴賽,南昌成為繼北京、天津、武漢、深圳和廣州之後第6個舉行國際網球巡迴賽的大陸城市,江西網球公開賽也已經成為我省對外宣傳的一張亮麗名片。今天我們在此隆重舉行2018江西網球公開賽新聞發布會。
  • 焦作市舉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政策措施解讀...
    我市做好「六穩」工作 落實「六保」任務政策措施解讀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8月3日下午舉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人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就記者關注的問題進行回答。
  •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展開」新聞發布會舉行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展開」新聞發布會舉行首次集中發布海南自貿港五大建設成效海南日報海口1月11日訊(記者 梁振君)1月11日上午,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首場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行,本場發布會主題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展開」。這是我省首次集中發布海南自貿港建設成效。
  • 廣州市政府新聞辦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第一百場)
    要積極對衝疫情影響加快高質量發展,著力推進市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建設,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活化利用,傳承城市文脈,促進商旅文創居融合發展,提升文化綜合實力。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有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我們聚焦「五一」小長假期間我市商貿文旅發展的總體狀況,邀請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的有關負責同志為大家進行發布;第二環節,我們將舉行百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分享會。
  • 福建舉行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原標題:9月6日福建舉行2020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絲路投資大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  9月6日。福建舉行2020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絲路投資大會新聞發布會。歡迎大家出席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主要圍繞2020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絲路投資大會的最新情況,邀請廈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林建,廈洽會主賓國菲律賓貿易投資中心特別貿易代表John Paul Inigo(殷富榮),廈洽會主賓省山西省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張保民,廈門市商務局副局長、市會展局局長陳顥穎,請他們就大家關心關注的問題做發布並回答記者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