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很久沒有在網絡上跟陌生人說過話了。
過去我在網上發表觀點,最怕遇到的是「槓精」。
比如我看到一個段子,覺得很好笑,就隨手轉發一下,結果他評論一句「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不好笑嗎?」,再附上一個抬手的表情。
但現在我發現,比「槓精」更可怕的是「標籤精」。
「槓精」只是缺乏同理心從而顯得情商低,至少還是在發表自己的看法。
「標籤精」就不一樣了,他根本不在乎你的看法是什麼。
只想憑你的隻言片語來給你打上標籤,通過貶低你來獲得一種莫名的優越感。比如你轉發了一個段子,他如果覺得不好笑,他不會直接告訴你不好笑,而是會輕蔑地一笑,評論一句「文盲才會喜歡這種800年前的老段子吧。」於是,本來只是隨手轉了條段子哈哈哈一下的你,忽然就成了文盲。
而他顯然就通過給你貼上文盲的標籤,獲得了一種「文化人」的優越感。
- 02 -
不知道你會不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最近網絡上的「標籤精」越來越多了。
但凡你想在網上好好說話,最終基本都是以被貼上標籤結尾。
而且這些標籤本身可能都是完全相反的。
今天你反對了一下仇男言論,你就成了「直男癌」;
明天你替被性侵的女性發聲,你又成了「女拳癌」;
今天你說了某個明星幾句好話,你就成了「腦殘粉 」;
明天你說了某個明星演技不好,你又成了「黑粉」。
「標籤精」的可怕之處,在於你完全沒有和他們心平氣和討論的可能性。
因為他們根本不在乎事實是什麼。
他只關注你的立場和態度,然後給你貼上標籤,就會單方面宣布自己的勝利。
你若不解釋,他們會當做你認輸,追著你罵幾條街。
你若擺事實講道理,那麼他們就會嘲笑你認真的姿態,說你「急了急了急了」。
反正從他們給你貼上標籤的那一刻起,他們就贏了。
因為他們不在乎事實,只在乎輸贏。
和他們相比,「槓精」都顯得十分可愛。
1.不在任何公共平臺上說話,以免招惹他們。
2.以暴制暴,互貼標籤。
- 03 -
生活裡,標籤黨的句式基本如下:
1、我覺得以你的條件應該當個XX。
2、你這樣下去不行,你得改,不然你就是個XX。
他們喜歡用一種居高臨下、事不關己的口氣對你說:
你要是這麼幹就太愚蠢了,這件事說明你其實很幼稚,只有loser才去XX,你這種性格肯定會吃虧,到了這個年紀還不XX就是病態,你失敗就是因為不夠努力,你不合群就是情商低……
聽到這些,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會不會有一種想狠狠懟回去的感覺,對那個人吼一句,「關你屁事啊!」
在不了解一個人的前提下,就輕易否定人家的努力,用自己的經驗隨意下結論,貼標籤,簡單粗暴地概括別人的生活,還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他們以智者的姿態指點著你的江山,還打著都是為你好的旗號。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別人的生活貼標籤變成了一種理所應當?
- 04 -
有個朋友第一次相親,一開始和男方談的還算融洽。
直到男人問了她一個問題:「你會經常去酒吧嗎?」
朋友說:「聚會時,就常常去咯。」
男方頓時皺起了眉頭,說:「女孩子還是少去瞎玩,好女孩是不會去酒吧的。」
朋友問:「那你們男人呢?」
男方回答:「我們男人不一樣,我們是真的去喝酒,現在有很多女孩去酒吧都是有目的的,說不定就會因為寂寞去找一夜情………………」
他後面一直在滔滔不絕地舉例,可是我朋友一句也沒有聽,她只是看著這個男人的嘴在不停地動,突然發現他越看越醜,越看越傻逼。
什麼時候,去酒吧或夜店,就成了寂寞、空虛、浮誇女孩的標誌了?
為什麼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方式,就覺得別人用這種方式生活,是錯的、是無恥、不道德的?這是什麼道理?
- 05 -
如今在網絡上,有越來越多憑藉對方的隻言片語,就給別人貼上標籤,然後洋洋自得地宣布勝利的人。
他們沒見過的東西,便是不存在的。
他們不理解的事情,便是錯誤的。
他們不認同的三觀,便是不正的。
而我早已學會不與他們爭辯,
因為一個人停止成長的時刻,就是他認為自己永遠正確的時刻。*本文轉載和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你被別人貼過標籤嗎?
在看30以上選3個小可愛送10元優惠券
留言20以上選2個小可愛送20元優惠券
(優惠券滿100元使用哦~)
截止日期5月19日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