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狀元蘇乞兒》裡,老乞丐洪日慶跟周星馳說:「我看閣下從頭到腳趾頭,沒有一個地方不露出乞丐的形格。如果我沒看錯,你會成為乞丐中的霸主。」
周星馳一聽來勁,反問:「乞丐中的霸主?那是什麼?」
洪日慶煞有介事地轉了轉頭,回答:「還是乞丐。」周星馳倒下……
大概,一個人的骨子裡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便決定了他怎麼努力,也擺脫不了身上的標籤,所謂穿起龍袍也不像太子。
在周星馳的電影裡,表面土豪,骨子裡草根的角色,除了蘇燦,還有《食神》裡的史蒂芬·周、《美人魚》裡的劉軒……
同理,槓精每日在網上孜孜不倦地指點江山,有一些筆耕不綴,勤奮過真正的kol(Key Opinion Leader),存在感無敵強,但哪怕如此,他們還是槓精,只不過存在感達到極限,便可以成為槓精中的霸主罷了。這是由他們獨特的動機和思維模式決定的。
槓精的邏輯:不完美=垃圾
本來,我們不應該給反對者都貼上槓精的標籤,這跟槓精相比,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人類史上,很多偉大的人的思想都有經不起推敲的地方,正是反對者與之交鋒,才能碰出思想的火花,從而不斷接近事實的真相。人類知識的進步就是在這種交鋒中不斷進步的。如果沒有反對者,我們今天仍把泰勒斯的「世界的本源是水」奉為圭臬,那要什麼時候才有元素周期表?
彌爾頓甚至認為,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觀點可以提高讀者的品格。永遠依賴別人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他們就不會獨立思考。真理就像鬥士,只有不斷和對手鬥爭才能保持健康。因此,壓制經不起推敲的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
並且,從古至今,沽名釣譽欺世盜名之徒便數不勝數,網絡時代更是有不少所謂大v是混水摸魚者。有很多甚至通過輸出毒害社會的價值觀獲取擁躉。打倒他們,也是功德一件。
問題是,槓精跟真正的反對者的思維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奉行的是一種簡單的二分法,即你不是完美的,便一定是垃圾。所以,他們熱衷於抓住別人細枝末節的錯誤,然後往死裡潑髒水,妄圖徹底打倒他們。
所以,聲名顯赫的人同時也被黑子黑地最聲名狼藉的。NBA自網絡的繁榮時期以來,黑子最多的,恰恰是最偉大的科比、詹姆斯、杜蘭特、庫裡……
電影圈裡,張藝謀、馮小剛、周星馳的電影一上映,按照慣例必須先被罵一圈。在豆瓣,便有一群人熱衷於挑電影劇情上的漏洞,從而將之打入爛片的垃圾堆。哪怕是9分的電影,也一定有一撮人陰陽怪氣地進行諷刺。
問題是,這世上並不存在完美無瑕的作品。陳墨在《重讀金庸》這本書裡對金庸的15部小說進行專題點評,每一章都在最後一節列出了該小說情節上的漏洞,這些文字加起來估計超過5萬字。但我相信,這不過是金庸15部小說漏洞的一部分。金庸的小說龐雜、縱橫交錯,因此總會有某些情節處理不當,有些漏洞甚至是硬傷。
但是,這依舊無損金庸小說的偉大。而陳墨為金庸寫了十幾本書,挑毛病的比重只有幾十分之一,這才是真正不吹不黑、客觀公正的評論。這也說明,我們不是不能挑作品的毛病,只是不能持「不完美=垃圾」的傲慢態度。
同樣的,《三國演義》裡也有非常多的常識錯誤。過五關斬六將從地理上就不可能;「六郡八十一州」的提法也完全是笑話。東漢時期全國只有十三個州,且州下面才是郡。
但你能因為這些錯誤,就說《三國演義》是垃圾麼?
企圖吹毛求疵把意見領袖拉下神壇,是一種網絡時代民眾獲得話語權後的「多數人的暴政」。
槓精的動機:不為求知,而為贏
槓精之所以會有這種幼稚的行為,是因為他們本就不是為了求知,而是為了贏。正是這種基本動機決定了他們永遠只能是槓精。
首先,觀點交鋒不是打架,也不是搬磚,不是努力了就一定會取得了滿意的結果。如果你預設的觀點站不住腳,便再怎麼胡攪蠻纏也不可能成立。你最終能贏的,也只是口舌之爭。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你再鍥而不捨地狡辯,它也不會變成1萬米。
而僅僅滿足於口舌之爭上的勝利,便永遠都是用錯誤的方式進行論證。如此,無論多麼努力敲鍵盤,你的思維能力也不可能有本質的提高,最多就是從蠻不講理變得更加蠻不講理,講道理的人愈發對你敬而遠之。
另一方面,那種「要麼完美、要麼垃圾」的二分法,會阻礙他們學習別人的優點。你一直抓著別人的錯誤不放,對他們的優點視而不見,又如何能夠真正從對方身上學到東西?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挑毛病,樂此不疲地倒掉美食,然後在鍋裡找燒焦的鍋巴,當然只能是營養不良病入膏肓了。
而那些真正用心在求知、輸出知識的人並不會因為他們的胡攪蠻纏而有任何損失。要知道,大多數kol的創作都是可以變現的,他們把寶貴的時間用在真正的創作,換取體面的價值,而槓精的時間都用在抬槓,甚至幫kol提升熱度。此消彼長下,彼此的差距就越來越大。
把抬槓撕逼的時間都用在學習,創造價值上,槓精也不至於只能通過招人恨,惹人煩來尋找存在感。
可惜的是,學習過程是艱辛的,抬槓卻是一種低成本投入獲取快樂和成就感的方式。敲一敲鍵盤又不用什麼成本,挑毛病更是比真正的建樹要低難度地多,至於時間,槓精是最不缺的。他們最煩惱的,反而是怎麼樣把時間打發掉。
而你讀了那麼多書,查了那麼多資料,費了那麼多腦細胞洋洋灑灑幾千字,他們還不是敲下鍵盤打幾行字,就把你打入垃圾堆?起碼在精神上,他們是贏了你的。
槓精想要的,不過就是這種精神勝利法而已。
既然如此,你也沒必要跟他們槓了。不為了求知而為了贏,就已經偏離了寫作的初衷。如此,你跟槓精本人又有何區別?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本人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