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電材料驅動的微型夾爪」可抓取自重30倍的物體

2020-12-22 電子發燒友

導讀

微型機器人指的是尺寸以毫米或者微米計量的機器人,它們結構精巧,通常由智能材料驅動,例如具有壓電效應的電活性材料。雖然現在很多微型機器人都展示了不錯的運動能力,但它們還缺少一個關鍵的部件,那就是能夠有效進行物體抓取,和環境交互的「夾爪(gripper/manipulator)」,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能力。近日,由哈佛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以及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聯合在國際機器人通訊期刊《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通訊》(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發表了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種「壓電材料驅動的微型夾爪」,這款夾爪本身張開的尺寸大約為0.2mm,自身重量0.1g, 但確可以抓取重達3g(30倍)的物體。該「微型夾爪」被安裝到了一款4.5cm見方的微型四足機器人上,並且展示了一些移動機器人的「微操作」,例如搬運一些微小的晶片等,展示了頗佳的實用效果。

小螞蟻可以搬運比自己重的食物

0.1g重量的超微型夾爪抓取3g的重物

微型機器人與僅有2毫米的微型夾爪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常常用來比喻不注意小事則會釀成大禍。但從另一方面看的話,即便是小小的螞蟻也不可小覷。說起機器人,除了高大威猛的工業機器人和靈巧的四足機械狗。有一類特別的機器人也在機器人大舞臺中佔據了一席之地,並且也有著很大的應用前景,那就是微型機器人。

微型機器人概念圖

自然界已經給了科學家一些參考的案例,例如毫米級的各種昆蟲,或者是納米級的鼎鼎大名的病毒噬菌體(長相規整,簡直是一個微型機器人)。研究微型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去處理一些特殊的場景和任務,例如類似昆蟲的微型機器人可以進入狹小的空間,完成檢測的任務,或者是在自然災害中尋找倖存者,類似病毒的納米機器人可以用於生物醫療機器人,投入人體去針對性的殺滅病灶。

哈佛大學微型機器人實驗室明星產品

哈佛大學的微型機器人實驗室(Microrobotics Lab)致力於微型機器人(毫米/微米級別)。該實驗室推出了不少明星產品,例如HAMR,ROBOBEE,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上。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照文末的論文信息。

上面這些機器人雖然有著相當不錯的能動性(mobility),它們卻缺少一項很關鍵的零部件,那就是夾爪(末端執行器),就好比一直沒有「顎」的小螞蟻。過往的研究主題都集中在如何提高微型機器人的可控性和移動性。如果能夠為微型移動機器人配置一隻「夾爪」,就可以為它們開拓更多的應用場景,例如在狹窄的空間投放和收集材料和零部件,好像螞蟻收集食物一般。

超微型夾爪放大圖

近日,由哈佛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以及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聯合在國際機器人期刊《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通訊》(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發表了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種「具有壓電效應的材料驅動的微型夾爪」,為大家呈現了一個兩指之間寬度不到1mm的超微型夾爪(大家可以自行用手比劃一下1mm大概多大),它本身由具有壓電效應(piezoelectric)的材料進行驅動,自身重量為0.1g,可以提起重達3g重量的物體(約為30倍),在這裡小編拿它類比於螞蟻強有力的大顎。

微型機器人夾爪

小科普:壓電效應(英語:Piezoelectricity),是電介質材料中一種機械能與電能互換的現象。壓電效應有兩種,正壓電效應及逆壓電效應。逆壓電效應指的是,通過電場作用而產生機械形變的過程,即當在壓電材料表面施加電場(電壓),因電場作用時電偶極矩會被拉長,壓電材料為抵抗變化,會沿電場方向伸長,是一種從電能到機械能的轉化。顯然,在這項研究中,採取的是逆壓電效應。

微型夾爪的抓取運動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款超微型夾爪以及安裝有它的機器人的一些展示。注意:文末附有完整版視頻以及論文信息和網址。

微型夾爪的抓取展示

安裝有微型夾爪的機器人抓取展示

大負載行走

搬運放置小型物體

設計,製造以及測試

為了設計一款簡單體積小,又能提供很大夾持力的夾爪,研究者們採用具有壓電效應的材料進行致動器的設計。考慮到微型機器人ROBOBEE和HAMR採用的都是類似的驅動方式,壓電材料致動器也比較容易集成到這些機器人上。研究者設計了一個預先彎曲的懸臂梁結構。懸臂梁有主動層材料(PZT,PiezoelectricTransducer,即壓電材料:鋯鈦酸鉛)和被動層材料(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關於夾爪更詳細的建模和討論可以請讀者參照文末的論文信息。

微型夾爪的機械設計

微型夾爪的另一個設計要點是考慮了微型機器人的能量效率問題。研究者們設計的微型夾爪在未通電時就呈現閉合狀態。通電時,夾爪上下打開,接近要抓取的物體,然後再斷電閉合抓取物體。對於微型機器人來說由於可以攜帶的電源非常有限,因此這種「常閉合」狀態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微型夾爪的結構設計

研究者們選取的材料總結如下,鋯鈦酸鉛(Lead zirconate titanate)作為壓電材料,即作為主動層驅動,這是一種很常用的壓電材料,廣泛應用於工業設備,汽車,醫療以及消費品行業。碳纖維複合材料被用作和PZT相互結合,同時也作為結構件起到支撐作用。

微型夾爪的製造過程

微型夾爪手的製作過程分為幾步:用雷射切割切出適合形狀的PZT和鋁片,並且把它們放置到一個凝膠底座上。接下來兩層的碳纖維複合材料(CF)和一層的銅被固定到PZT和鋁上。第三步,移除了凝膠底座,用兩層的CF碳纖維複合材料去替代,同時讓它完全融合。第四步,兩層上一步得到的薄片用一層額外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結合併且熱壓縮。最終用雷射切割機切除多餘部分,得到夾爪。

研究者們對微型夾爪做了一些測試,得到了電壓和輸出夾持力(用阻塞裡表示,即blocking force)的關係。可以看到,在電壓升高到200V的時候,輸出的夾持力可達到近乎0.6N左右。

微型夾爪的阻塞力測試

在製做好微型夾爪後,研究者將其安裝到微型四足機器人HAMR底部。並且用它來實現微觀抓取操作的測試。安裝好的微型夾爪距離地面的距離僅有1.5mm,因此,在該樣機測試的初步階段,僅僅抓取了很薄的物體。

微型機器人和微型夾爪的尺寸比例

基本的抓取策略是,讓HAMR機器人運動到被抓取的物體上方,然後打開微型夾爪,機器人向下靠近物體,接著閉合夾爪,機器人抬起身體,進行對物體的搬運。

微型夾爪的抓取分解圖,請注意圖中的1mm的參考長度

這款裝有微型夾爪的HAMR機器人重量為1.41g。從實驗測試得知,HAMR可以抓取0.1g重量的物體並且進行移動。如果是單純的拖拽的話,可以拖動重達2.8g的物體,大約為夾爪重量的28倍,身體重量的兩倍,如果是靜態抓取(請參照本文最一開始的動態圖)的話,則可抓取重量達到3g左右,為夾爪重量的30倍,身體重量的2.12倍。

HAMR搬運重量為0.5g的物體並放置

HAMR拖拽重量為2.8的物體並放置

總結於展望未來

研究者指出目前夾爪被安放在了底部,因此只能搬運位於機器人下方的物體。在未來的研究中,或許會加入視覺傳感器和閉環的運動控制來提升機器人對於物體操作的性能。另外研究者目前的展示的HAMR都是有接到一個固定電源的,受限於電源線,在未來的研究中,想把微型夾爪集成到一個不受限制(untethered)的HAMR上,因此在所攜帶的能源(電池)上可能要進行一些優化設計。最後一點是在將來,這個微型夾爪可能會被進一步優化,做的更小,從而擴展它的抓取尺度。

哈佛大學的微型機器人實驗室一直以來推出了一系列的仿生的,用壓電材料驅動的微型機器人。最近又推出的這篇微型夾爪再次完善了它的功能。小編查證發現它們實驗室很多產品都申請了專利,將來打算產業化或者向工業界推廣。希望我們國家的研究者們也能領軍,做出其他的領先世界的微型機器人技術,為我們的祖國增添一份知識自信!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燕山大學「無系留軟體抓手」,1.5kg自重抓起40kg物體!
    值得注意的是,基於仿生纏繞原理設計,UHL軟體抓手可以抓取超過自己重量26倍的物體(40kg),其抓取重量甚至超過了很多剛性抓手。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著名機械類期刊《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上。氣動無系留軟體抓手抓取負載40kg抓手(末端執行器)是機器人和環境發生交互的關鍵部件,包括抓取和操作各種各樣的物品。
  • 最新發明:酒精驅動的微型昆蟲機器人RoBeetle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微型機器人日趨普遍,它們可以在極為狹小的空間裡運動,這是人類和傳統機器人無法做到的。但由於其體型過小,以至於功率、控制力受限。事實上,目前,絕大多數微型機器人由電動執行器驅動,而由於電池的小規模(低於1.8兆焦耳每公斤)令機器人尚不能夠自主地工作。
  • 壓電效應及其應用
    壓電效應:某些電介質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變形時,在它的兩個相對表面上出現正負相反的電荷。這種現象稱為正壓電效應。反之為逆壓電效應      除了打火機,我們生活中的留聲機也用到了壓電效應,讓我們通過視頻來了解以下留聲機的工作原理。(視頻出處:冰羽漫畫)1880年皮埃爾·居裡和雅克·居裡兄弟發現電氣石具有壓電效應。次年發現逆壓電效應。
  • 福建一女大學生自製夾娃娃機 推拉針筒就可抓取玩偶
    女大學生自製夾娃娃機推拉針筒就可抓取玩偶,很好玩記者 胡一晟福州晚報訊 夾娃娃機很多人愛玩。這種機器看似簡單,但自己造一臺絕非易事。上月底,福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系大三女生王新新就自己動手造出了一臺夾娃娃機。
  • 電動VS氣動,「鈞舵機器人」電動夾爪為多行業帶來全新抓取解決方案
    氣動夾爪目前暴露出來的一大問題是,其抓取形態越來越不能滿足工業生產中對於柔性化的需求。氣動夾爪本身是不能工作的,需要氣源及附屬系統的支持。作為一個執行部件,氣動夾爪的支持系統十分複雜,包括高壓氣源、氣動三聯件、管路、節流閥、消音器、電磁閥、壓力開關等一系列氣動元器件。對整個系統的依賴導致其基本無法對抓取力度進行實時調整,一個氣動夾爪在完成設定後往往會長期執行下去。
  • 液態金屬技術:合成更好的壓電材料!
    導讀據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卓越中心(FLEET)官網近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與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一項合作,將液態金屬合成物應用到壓電材料上,推動了未來從身體運動獲取能量的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和生物傳感器的發展。
  • 可編程磁驅動機器人,可以操作微型液滴
    使用磁驅動機器人操作的液滴的典型行為。圖片:Science Advances, doi: 10.1126/sciadv.aay5808材料科學中的液滴處理可有助於水收集、醫學診斷和藥物輸送技術。儘管基於結構的液體操作已在自然界和受生物啟發的人工材料中廣泛使用,但是實驗室策略依賴於固定結構進行單向水運動。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學研究所的Li An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磁控機器人,具有可調節的結構以分布阻力和確定液滴行為。該機器人可以運輸、分裂、釋放和旋轉液滴,以在各種領域和惡劣環境中通用。新發現為自動液滴操作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 首個三相交流電驅動電致發光器件問世—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領銜團隊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孟鴻課題組攜手,創新性地實現了世界上首個由三相交流電驅動的電致發光器件,同時成功地賦予了該器件開放式的傳感接口,可滿足多種智能傳感功能的需要。研究成果於《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 受攀緣植物啟發:這種握爪能讓自己纏繞物體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報導,任何種過攀緣植物的人都知道,這種植物非常善於抓住細長的物體如繩子或竹竿。受這些植物的啟發,一種新的機器人握爪可以用於處理小而精緻的物品。當光纖傳感器檢測到握爪跟物體接觸時,它會提示一個連接的微型壓縮機將空氣泵入脊柱周圍的通道。這使得握爪像開塞鑽一樣旋轉,在這個過程中纏繞在物體上。 重要的是,傳感器還能確定物體的直徑和扭曲的角度。然後它會相應地調整進入氣動通道的空氣量從而決定握爪繞著物體旋轉的力度--氣壓越高,扭轉的力度就越大。
  • 清華教授將手機天線縮小100倍,有望植入人體
    圖 | 具有巨大磁電耦合的低頻磁電天線 可集成微型天線的研究,源於南天翔博士期間在課堂上接觸到的關於微機電壓電諧振器的介紹,「當時想把老師做的微機電諧振器跟自己正在研究的項目結合在一起,我們跟老師進行合作,
  • 柔性「抓手」可抓蛋黃:機器人公司SRT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
    值得關注的是,SRT是國內首家研發量產柔性夾爪的公司。抓取裝置是工業生產製造領域的一種基礎裝備。例如從流水線上抓取物品搬運的場景,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物料類型,就可以衍生出龐大種類的抓取裝置。傳統的抓取類裝置主要有機械手爪、吸盤等,其中機械手爪設計周期長、更新頻率高、利潤附加值低,且不適用於易損物品、易形變物體的抓取場景。
  • 只需噴一噴新型磁性噴霧,藥片變身微型機器人直達身體目標區域
    它可以用來在人體內攜帶藥物,適應各種不利的環境,有效地沿著身體內與體液(如血液或粘液)組合或完全浸沒在其中的表面移動但面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如果每次都要重新製造磁性微型機器人,顯得效率低下,而且從成本考慮也不划算。於是,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想著開發一種工具,普通物體也能「變身」成磁性微機器人。
  • 終於知道為什麼總夾不住了
    娃娃機的結構 來源丨見水印能否成功抓取娃娃和爪子的力度有極大關係。娃娃機的三個爪子由三個力度可調節的機械臂組成,其移動和運行都由機械爪驅動電路輸出電壓來控制。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抓取力」是商家可調控的!商家通過調節電壓電流大小來控制爪子機械臂磁鐵的磁場強度,進而控制抓取力大小。娃娃機的調節電壓一般在10~30V,抓取力可分為強抓力和弱抓力,抓取力越強,爪子夾娃娃的力度就越大,夾得就越緊,爪子對娃娃的壓力就越大,摩擦力就越大。如果抓取力產生的摩擦力不足以支撐娃娃的重力,娃娃就很容易掉落。
  • 清華31歲教授將手機天線尺寸縮小100倍,未來有望植入人體
    圖 | 具有巨大磁電耦合的低頻磁電天線可集成微型天線的研究,源於南天翔博士期間在課堂上接觸到的關於微機電壓電諧振器的介紹,「當時想把老師做的微機電諧振器跟自己正在研究的項目結合在一起,我們跟老師進行合作,做了一系列跟磁電相結合的諧振器,最後發現它可能在可集成天線方面有很大的應用空間。」
  • 十大助推科技甲殼蟲:獨角仙舉起自重800倍物體-甲殼蟲 ——快科技...
    獨角仙是一種常見的大型甲殼蟲,最長可以長到6.5英寸(約合16.5釐米)。在全球許多地方,人們甚至利用獨角仙之間的決鬥來進行賭博。在日本,許多人把獨角仙當成寵物來養。這種大型甲殼蟲之所以能夠在全球各地得到廣泛稱讚,大概是因為它們強大的力氣。某些獨角仙甚至可以舉起比它們體重重800倍的物體。這種強大的力氣來源於它們獨特的身體結構。
  • 創客小製作 | 商場裡的夾娃娃機這麼好玩,不如自己DIY一個吧
    點擊上方圖片,尋找你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娃娃機,又稱選物販賣機,臺灣俗稱夾娃娃機,香港稱夾公仔機,為一種源於日本的電子遊戲。日語原名UFO CATCHER。並於現時流行日式夾公仔機(2爪) 及韓式夾公仔機(3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