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0年了,還有人覺得女性之間沒有友誼?

2020-10-03 簡單心理

李歪歪✑ 撰文

酒鬼 ✑ 編輯

前不久許鞍華導演的電影《第一爐香》預告片上了熱搜,別管評論好壞,身為張愛玲的小粉絲還是有點小激動,於是重新翻了遍小說。

有意思的是,從今天的視角再回看張愛玲,又會讀出一些新東西:

張愛玲的筆下,好像真的沒有什麼「女性友誼」。女性之間的關係,要麼是《第一爐香》裡的利用和被利用,要麼是《金鎖記》裡深不見底的殘酷,以及更多的算計、比較和輕視。

就像《傾城之戀》裡,離婚住在娘家的白流蘇陪妹妹寶絡去相親,由於搶了妹妹風頭而被親戚譏諷後,她的心理活動在張愛玲筆下是這樣的:

「她知道寶絡恨雖恨她,同時也對她刮目相看,肅然起敬。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點賤。」

更有意思的是,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大家對女性間關係的認知似乎也沒有太大改變:宮鬥劇裡娘娘們的成長方式就是解決掉其他娘娘,「大女主」們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手撕小三,《乘風破浪的姐姐》一播出,分析解讀姐姐們小動作微表情的文章就鋪面而來。

如果說文學影視作品是對現實生活的藝術再現,那麼,女人多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是非多」?女性友誼,真的不存在嗎?

「女性之間沒有友誼」的背後

為什麼張愛玲的筆下沒有女性友誼?為什麼白流蘇會覺得「一個女人,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

要回答這個問題,也許我們應該先還原一下「白流蘇們」身處的社會環境。《傾城之戀》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和香港,這兩個地方在當時,不管是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是生活方式,都是新與舊糅合得最混雜的地方,在女性的處境上,也是一樣。

為什麼這麼說呢?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思潮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開始進入中國社會的,在這之前,漫長的歷史中,女性在「三從四德」的行為規範和「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秩序下,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家庭區域,更不要說去外面建立其他社會關係了。

20世紀初,在社會變革的大潮下,終於有一部分女性可以走出閨閣,參與更廣泛的社會活動,爭取自己的權利了:

女性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社會團體,比如1903年建立的中國最早的女性團體「共愛會」,為女性爭取參政權的「女子參政同盟會」;開始創辦報紙發出自己的聲音,比如秋瑾在1907年創辦的《中國女報》。

這給當時社會的女性帶來了極大的思想上的解放,可落實到具體的變革上男性仍然掌握著最核心的社會資源延續了幾千年的父權文化還在後面死死地拖拽著她們。袁世凱政府就以「女子參政不適合女子生理和本國國情,女子以生育為唯一天職」為由,規定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為男性獨享。

雖然女性運動的聲音開始變大,但還是不夠大。社會上很少有接納女性的工作機會,在家庭分配中,女性也總是處於弱勢。

魯迅在那篇著名的演講《娜拉走後怎樣》直接指出了女性解放的問題:

兜裡沒錢的娜拉,出走之後也只有兩條路:墮落,或是回來

「自由固然不是錢能買到的,但能為錢而賣掉。」

白流蘇就是這麼一個典型的例子,因為丈夫家暴,她離了婚,這在當時算是一個很大膽的行為了,但離婚之後,因為沒有謀生技能,還是要回到娘家生活。在一個傳統的大家庭裡,一個離了婚的女性處境是非常難的,她發現自己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重新找個男人嫁了。

發現了嗎?如果把生存本身比喻成一場需要升級打怪的競技遊戲,從百年前開始的文藝作品中,男性的晉級指標可以是財富、知識、社會地位,以及你能想到的其他一切社會資源;而女性的晉級指標好像就是一個:男人。是不是能夠滿足男性的需求,是不是能夠得到他們的認可,就是女性世界的一切。

日本社會學學者上野千鶴子在《厭女》一書中直接指出阻礙女性之間建立友誼的根源:

在男性同性社會性慾望支配的社會中,女人之間的友情,在「原理」上是不成立的。因為,所有的女人都以男人歸屬,而互為潛在的競爭對手。

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下,白流蘇和寶絡,一個女性跟另一個女性,註定是殘酷的競爭關係。而這個遊戲規則,是掌握著社會資源的男性制定的。

「女性之間沒有友誼」的背後,其實是根深蒂固的父權制。

從這個角度來說,張愛玲筆下沒有女性友誼是有其合理性的,她反映的就是男權社會下女性之間不得不互相傾軋的人間真實。

枷鎖從未消失

看到這裡,你也許想問了:

可是現在都2020年了啊,為什麼文學影視作品裡仍然缺乏對女性友誼的書寫?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相信「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儘管女性的生存處境跟上世紀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但在太多時候,人們對女性生活的想像力仍然是被禁錮的。人們看不到、也不相信女性有除男性之外的廣闊天地。

「娜拉」們的兜裡終於有了錢,但她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和自我價值的確認仍然是圍繞男性展開的;在太多影視作品裡,即便是「獨立女性」,她們獲得存在感的主要途徑依舊是得到男性的愛和認可,「女性友誼」遠遠沒有得到足夠的書寫空間。

就像前段時間屢上熱搜的《三十而已》中的顧佳,表面看來似乎是個「獨立女性」,雙商在線,內外兼修,文能幫丈夫管理公司,武能為兒子脫下高跟鞋打架。但你會發現,這麼多技能,最終滿足的仍然是人們對「完美人妻」的期待,女主角自己的生活目標,還是寄托在丈夫和兒子身上。

隨著劇情發展,相比于越來越成為故事主線的第三者林有有,顧佳、王曼妮和鍾曉芹的友誼線卻遠遠沒有得到足夠的詮釋和發展,「女性友誼」更像是劇集裡一個點綴元素,三個不同階層、性格各異的女性因何建立起深刻的聯繫,觀眾並沒有從中得到答案

再比如之前《我的前半生》,故事開始的時候,在唐晶和羅子君身上,我們好不容易看到了女性之間的支持、互助和對彼此成長的促進,可這段友誼最終隨著羅子君和賀涵的感情線戛然而止。而如果要給羅子君的成長歸因,賀涵的「人生導師」功能似乎也佔了太大比重。

打破一個社會對某個群體的固有認知,既需要持續的勇氣和努力,也需要能夠描繪出豐富性和複雜性的能力。而在當下的影視作品中,這樣的勇氣和能力仍然是稀缺的。

一方面,創作者待在「打小三」這樣簡單討巧的矛盾衝突裡和「女人最終要靠男人拯救」這樣灰姑娘式的套路裡,不願走出舒適區去描繪更豐富廣闊的女性生活;另一方面,這些有意識無意識的創作選擇,又會進一步加重刻板印象,限制女性對自身生活的想像力。

如此往復,枷鎖從未消失。

構建「女性友誼」本身就是解綁的過程

既然枷鎖一直在那裡,我們就應該意識到:

覺察到影視文學作品中的社會性別期待和討巧的模型化描述,看到它的局限和不合理,努力甩開和超越之,是現代女性成長中一個逃不開的關卡。

之前我們講過的貝克德爾測試,就是對這種刻板印象的覺知和反抗:

1985年,女性漫畫家艾莉森 ·貝克德爾在漫畫作品《The rule 》中,借角色之口提出了測試影視作品的要求:1.至少有兩個女性角色2.她們連個人之間互相交談過3.交談的內容與男性無關

後來,「貝克德爾測試」進入主流評論界,成為估量電影中女性角色的代表程度及其是否得到充分發展的簡易量尺

其實,不以男性為核心內容的女性友誼,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很多時候,女性之間建立友誼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對不平等的社會結構的打破。

比如湖南江永地區的女性就發明了一種僅供女性之間學習和使用的文字「女書」,通過建立這樣的語言,女性之間發展出了具有歸屬感的同性關係。一些研究發現,相比於其他女性,懂得女書的女性更傾向於參加社會活動,在家庭中得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史丹福大學性別研究中心研究員瑪麗蓮·亞隆在《閨蜜:女性情誼的歷史》一書中細數了西方歷史上女性的友誼,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早在中世紀,超越家庭的女性友誼就在修道院這樣的場所出現了,修女們可以學習用拉丁文閱讀和寫作,這在當時的普通女性中是不可想像的。也就是在修女留下的文字中,我們看到她們一起工作、學習、祈禱,在生活中相互依賴,有些女性之間會建立起非常深厚的情感。

這幾年,我們也可以看到身邊的「女性友誼」正在展現出比以往更強大的力量。比如前幾年的 Me too,今年的「姐姐來了」,疫情時期給武漢送衛生巾的「姐妹戰役安心行動」,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為自己的同伴發出聲音,表達她們的需求、痛苦和不滿。

這樣相互聲援和守望的女性友誼,在推動社會正視女性的需求方面,是有巨大的意義的,本身就能給女性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回到自身,作為個體,我們首先可以做的,就是認識到「女性之間沒有友誼」是父權文化下人們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看到它的不合理性,把那個「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的劇本先從自己的頭腦中抹去,去建立、創造和描述屬於自己的女性友誼

社會給女性的枷鎖,是需要女性在一起互相解綁的。在這個構建友誼的過程中,你才會真正明白那種被傾聽、被看到、被理解的感覺,究竟是怎樣的。

有一天,這些連結會開闢出一個空間,其中的精彩程度會讓你驚嘆:

原來這個世界除了那麼多「應該」和「必須」,還存在一個如此廣闊的天地。

結婚焦慮 | 離婚建議 | 男性凝視

月經 | 抑鬱 | 無性戀

陰暗面測試 | 微笑抑鬱 | 識別PUA

相關焦點

  • 女性之間真的有 「純友誼」 嗎 ?
    社會學中關於友誼存在一個長期的爭論,那就是人到底想從友誼中得到什麼:是被肯定,還是被了解?[2]研究發現,在這個崇尚功利的社會,我們更傾向於結交被肯定的關係。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雖然生活在人群中,表面上看起什麼都不缺,卻依然感到十分孤獨:有的朋友與你共同創造了豐厚的物質基礎,但他們從來不過問你內心的感受;有的朋友跟你一起逛街旅行,但當你遇到困難時,ta 並不能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面前; 有的朋友可以陪你吃喝玩樂,但沒有一個人真正地理解你;
  • 別說男女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只是你不懂異性之間的相處之道而已
    最近關於異性之間相處地新聞吵得沸沸揚揚, 異性之間真的沒有純潔的友誼?到底要如何與異性相處才不會被認為有失分寸?很多人說,男女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都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關係,一個裝傻,一個打死不承認。很多異性朋友之間確實是存在這種狀況的,但是愛笑想說的還是,並不是所有的異性朋友都是這種狀況,男女之間還是存在純潔友誼的。
  • 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
    這是一個關於朋友之間單向等待與守護愛情的故事。多少人以朋友的名義愛著一個人,這是《One day》。這裡沒有「純友誼」。《one day》關於「純友誼」,古往今來有很多人探討過。 雨果認為,男人和女人之間是沒有純友誼。蒙田認為,男女之間最美滿的結合方式不是婚姻,而是一種肉體得以分享的精神友誼。
  • 誰說女明星之間沒有真正友誼?兩位韓國國民媽媽的友誼超過50年
    都說在光鮮亮麗的娛樂圈,女明星們之間沒有真正的友情,翻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為了搶資源,搶代言,甚至為了男人,很多娛樂圈昔日的好姐妹都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來,連裝都不想裝一下了。但是明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誰說女明星之間沒有真正友誼,金秀美和金惠子這兩位韓國女演員的友情就已經超過了50年!
  • 在陌陌工作三年,我還是很困惑,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潔的友誼?
    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潔的友誼,我想,這個命題很難解答!這是一個關於朋友之間單向等待與守護愛情的故事。多少人以朋友的名義愛著一個人。這不是最終的答案。 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答案。  之前有一段外國的關於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的採訪視頻,可以看出,其實,在男性眼中,異性之間普遍是沒有純友誼的。
  • SHE出道17年:我看到了女性友誼最美好的樣子
    2001年9月11日,這三個小女生組成了分別代表溫柔、自信、勇氣的偶像團體正式出道,卻不小心剛好遇上911事件,當天新聞報導裡面全都是社會新聞與災難報導,三個小女生看著電視,都覺得自己的明星路肯定不會長久了。
  • 梅蘭妮為什麼愛斯嘉麗 | 當我們談論女性友誼
    2020年7月25日,好萊塢黃金時代傳奇女星奧莉薇·黛·哈佛蘭(Olivia de Havilland)在巴黎家中去世,享年104歲。奧莉薇·黛·哈佛蘭對21世紀的觀眾來說,這位女演員知名度最高的角色就是1939年《亂世佳人》中的女二號梅蘭妮·漢密爾頓。她憑藉這個角色拿到了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男女之間存在單純的友誼嗎?
    也正因為人從小到大,身邊近距離接觸,且接觸頻率比較高的,多為同性,一般容易收穫同性友誼,而異性之間發展出真正友誼的機率相較之下還是小了些。可是少,不代表沒有。相反,如果在較低概率下,還是被你碰上了,恰巧證明實在有緣,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緣分。
  • 女生之間真的有不撕X的友誼嗎?
    女生之間真的有不撕X的友誼嗎? 第3062期文化產業評論 在霸屏熱搜142次,收穫52億視頻播放量後,《流金歲月》帶著 6.8分的豆瓣評分「功成身退」。這部改編自亦舒同名原著的《流金歲月》塑造出兩位「姿態好看」的女主,描繪了一段「我成功,她不嫉妒,我萎靡,她不輕視」的女性友誼。
  • 從林青霞和施南生的四十年閨蜜情,聊聊名女人之間到底有沒有友誼?
    當然,年紀略長,一定要有珠寶來鎮場:林青霞寫過施南生的氣場有時會讓明星都覺得渺小。施南生不算是美女,但是她的出現總會讓人眼前一亮,光芒蓋過周邊的大明星大美女。他們輕鬆的喝酒聊天,英語劈哩啪啦的,我仿佛見到不同世界的人。▲年輕的施南生在英國和南非長大,她和徐克在1977年相識、拍拖,那時徐克剛拍完處女座《蝶變》,經朋友撮合認識了施南生。▲施南生以前做過大公司的高級職員,也在TVB、麗的任職。1981年經徐克邀請加入新藝城,成為職業電影製作人。▲施南生作為唯一的女性,位列「新藝城七怪」。
  • 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覺得還是有必要好好寫一下這個看似老套卻又有些沉重的話題。不得不說,女哥們、男閨蜜這倆詞,太褻瀆友情。對男女之間是否有純友誼這檔子事兒真正在意的,是你的伴侶。你跟異性的交際方式是否能夠讓你的伴侶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與異性友誼的純度。
  • 成年人之間的「友誼」,說散就散
    01、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句話真的沒有假,似乎成年人之間的友誼,說崩塌就崩塌,根本不存在真心。當你很窮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身邊的朋友,誰是真心,誰是假意。當你有錢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身邊巴結你的人多了,願意拍你馬屁的多了。有些人經常感嘆到:」活了二十幾年,身邊連個真心的朋友都沒有,真的很悲哀。
  • 《陽光姐妹淘》:誰說女人之間沒有真友誼
    提起女性之間的友誼,人們很容易想到塑料姐妹花,這種感情虛假做作卻長久。連閨蜜二字現在都沒法直視了,這一現象都被拿到脫口秀上當段子講了,如果有人說這是我鐵哥們,大家會認為是真的感情鐵,如果說這是我閨蜜,接下來旁人就等著看互相爆黑料的戲碼了。這是對女性友誼的妖魔化,是時候看一部為女性友誼正名的電影洗洗眼睛了。
  • 女星之間有沒有真友誼?葉璇在視頻中講的"塑料姐妹花″是誰呢?
    最近演員葉璇在視頻中講到一個話題:女明星之間,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友誼?在視頻中她講到,不止明星,每一個普通人都會有女性的閨蜜。真正的友誼,女性和女性之間有沒有?答案是:有。但如果女性之間有競爭關係的話,是很難有友誼的。
  • 深探女性友誼:勾心鬥角之外的良善溫存-虎嗅網
    第一,他聲稱如果兩人之間對此種善好的欲求出現了不均衡,那麼友誼將變得不穩定。然而這種不均衡在女性友誼的各種表達裡恰恰特別突出——尤其在電影裡——有人還據此認為,女性之間幾乎不可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成為朋友。第二,亞里斯多德聲稱能基於前述三種價值來建立並維繫具有完美均衡的友誼的人少之又少。
  • 除了曖昧和性,異性之間根本沒有純友誼!
    而說這樣話的人大家就要小心了,因為不以結婚為目的的男女親密接觸,都是耍流氓,男女之間,就不存在純友誼。這事其實很簡單,我們分析一下人的天性,人是有欲望的動物,人和異性在一起不僅僅可以帶來快樂,也是生存繁衍的必須,所以異性相吸,是男女基因裡面就帶來的特點。
  • 你相信男女之間有純友誼嗎?來聽聽這幾位的想法,你覺得誰對?
    1林密斯說不要去信人到中年,男女之間會有純友情,假如一男一女豪情很好,那麼他們確定不是純友情。林密斯的老公以前有個相處很好的女同事,兩個人常常一路出差,經經常使用微信聊事情。老公始終覺得他和這個女同事是純友情是鐵哥們。但林密斯不這麼覺得。
  • 「塑料姐妹花」、「發爛發臭」......女性之間真的沒有純友誼了嗎?
    我覺得人生終極理想,應該就是到老了也能有一幫老閨蜜一起嘮嗑,給生活排毒。還有一起失戀索性就一起去療傷,七夕節改成跟閨蜜一起過:其實七夕在古代本來就是姑娘們一起做女紅玩遊戲的「乞巧節」。劇裡有一段她倆在日本旅行的時候捲入了「黑幫事件」,遇到危險時她倆的「雙向保護」太甜了,還有人形容「她倆的手被502黏在了一起」。
  • 全世界都覺得他倆好了,但她卻說仍然是朋友,男女之間有純粹的友誼嗎
    舞臺上,還有各種小細節被攝影師記錄下來,讓人不瞎想八想都難↓↓很多人都吃他這個顏,2011年時還被《人物》雜誌評為最性感男人↓↓對此他說:盡情愛我的外表,但請務必看到我的才華。這位美女也不是沒有故事的女同學,人家的前男友是大名鼎鼎的C羅↓↓兩人交往了5年最終分手。
  • 心理學:異性之間沒有純潔友誼
    而在心理學中,異性之間是沒有純潔友誼的。異性之間沒有純潔的友情所謂純潔的友誼,就是指這兩個人在一起,沒有其他的心思,只是把對方當成朋友而已。除此之外,沒有一丁點其他的想法。但是,這不可量化的存在,怎麼討論純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