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奴逝世最新消息:莊奴家屬發出訃告(內容全文)

2021-01-18 閩南網

  中新網10月11日電 據臺灣「旺報」消息,被譽為華語歌曲「詞壇泰鬥」,並曾創作鄧麗君名曲《小城故事》、《甜蜜蜜》歌詞的莊奴【莊奴今晨逝世】,於2016年10月11日6時11分與世長辭,享壽95歲。

  2014年2月22日,被譽為「詞壇泰鬥」的莊奴老人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青槓養護中心和老人們共度自己93歲生日。圖為莊奴老人正在自己生日會上獻唱。陳超 攝

  莊奴家屬發出訃告 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莊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出生於北京。父親是馮玉祥的一位部下。日寇侵華,莊奴家陷入困境。1939年,20歲的莊奴進入了「中華新聞學院」。當時國難當頭,熱血青年紛紛投筆從戎。莊奴瞞著父母,與同學們一起報考了飛行學校。南渡黃河時,莊奴被其一瀉千裡的雄渾氣勢所震撼,又感念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毅然將自己的名字改成「黃河」。後感懷於宋朝詩人晁補之《視田五首贈八弟無斁》有「莊奴不入租,報我田久荒」,他便以「莊奴」為筆名。他曾說:「莊奴用鋤頭耕種,我用筆寫詞,都是為他人作嫁衣。」

  1949年到臺灣後,他當過記者、編輯,演過話劇,但以音樂創作彰顯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為人津津樂道。 在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莊奴先生為後人留下了三千多首佳作,與喬羽、黃霑並稱詞壇「三傑」,鄧麗君大半的經典作品,如《小城故事》、《甜蜜蜜》等都出自莊奴之手。

  2012年,莊奴被授予「重慶榮譽市民」稱號。在莊奴所作的詞中,反映重慶人文景觀、重慶山水、重慶精神面貌的歌詞達70多首。莊奴的人生最後歲月在璧山度過。

  (原標題:「詞壇泰鬥」莊奴逝世享年95歲 留下三千多首佳作)

相關焦點

  • 莊奴:一個站在鄧麗君背後的人
    今日凌晨,華語歌曲「詞壇泰鬥」莊奴老師在重慶逝世,享年95歲。提起莊奴,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應該沒有人不熟悉鄧麗君的那首《甜蜜蜜》,是的,這首歌的歌詞就是出自莊奴之手。鄧麗君對於七十八十年代的人的意義,絕不比今天的周杰倫之於九十年代的人意義小,而莊奴可以說就是助攻鄧麗君站上樂壇頂端的人,《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這些紅遍兩岸三地的歌曲都是莊奴寫給鄧麗君的。
  • 莊奴逝世 聽他「小城故事」念他「甜蜜蜜」
    莊奴(原名王景羲),1922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平中華新聞學院。1949年到臺灣後,莊奴當過記者、編輯,演過話劇,但以音樂創作彰顯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為人津津樂道。 費玉清昨日表示,「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他的歌永遠被人們傳唱。」據悉,莊奴的靈堂安放在沙坪垻新橋安樂堂,目前只允許親屬及好友入內悼念,13日起接受公眾悼唁。
  • 莊奴鄧麗君有一面之緣 老先生這幾年過得很快樂
    深圳晚報記者 趙偉君 與喬羽、黃霑並稱華語詞壇三傑的莊奴,2016年10月11日凌晨去世,是今日娛樂圈最大新聞。在莊奴合作過的眾多歌手中,鄧麗君與其淵源最深。鄧麗君曾說「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這些莊奴作詞的鄧氏經典,首首都膾炙人口。
  • 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
    「行雲流水五十年,吟風弄月歌三千」,這是莊奴的詩,亦是他一生的寫照。莊奴說「莊奴用鋤頭耕種,我用筆寫詞,都是為他人作嫁衣」,便以「莊奴」作為自己的筆名。有一天,有人來請莊奴填詞。莊奴問是誰唱,來人告訴他演唱者是鄧麗君。鄧麗君人甜美,聲甜美,歌甜美,莊奴看著旋律,不到5分鐘,就寫出了傳唱至今的《甜蜜蜜》。
  • 向經典致敬——莊奴
    CCTV4《中國文藝》周末版《向經典致敬》莊奴(完整視頻)莊奴走了。
  • 莊奴 跨時代的創作樂手
    涵泳於寫作之樂的莊奴,對己要求極嚴,不只隨手取紙、埋頭就寫,還把各方舉辦的徵文比賽當做磨鍊的機會,如此聚沙成塔,他的創作功力更加雄穩了。「剛來臺灣時,軍隊每年都有參展活動,為了使作品達到一定水平,我要求自己篇篇全力以赴,每年一定拿冠軍;於是這也變成我創作的原動力。」
  • 莊奴:「沒有鄧麗君,就沒有我!」
    」(此曲前幾年曾被張學友翻唱),萬沙浪的「風從那裡來」、「海鷗飛處」,還有江玲的「我的小妹」、沈雁的「踏浪」、費翔的「冬天裡的一把火」等等,都是出自莊奴的筆下。莊奴的與鄧麗君有著不解之緣,鄧麗君出道前參加比賽,就是由他擔任評審,後來莊奴與鄧麗君再也沒見過面,但2人當起筆友通信,保持「亦師亦友」好交情。去年莊奴還在Facebook上分享這些經典歌詞背後的故事。
  • 《甜蜜蜜》詞作者莊奴去世 曾執筆鄧麗君80%作品
    莊奴一生創作歌詞作品數千首,卻因「永遠站在歌曲演唱者的背後」而不為聽眾熟知,晚年生活陷入困窘,這也成為老人畢生的遺憾。   華語樂壇有「詞壇三傑」之說,除了大陸的喬羽、香港的黃霑之外,就是堪稱「泰鬥」的莊奴。莊奴原名王景羲,出生於北京,早年的他並未想過要從事歌詞創作。青年時,他考取當時的中華新聞學院,抗日戰爭期間曾到大後方參加抗日。
  • "它就是我心中的小城" 莊奴《小城故事》贈璧山
    原標題:"它就是我心中的小城" 莊奴《小城故事》贈璧山   昨日,重醫附一院青槓老年養護中心,莊奴老先生講述他對璧山的印象。    「中國的小而美」是莊老贈予璧山的雅號,這也讓莊老在踏青遊覽璧山後,不禁發出「美麗璧山就是我心中的小城故事」的感嘆。  「小城故事就是璧山故事,璧山故事就是小城故事。」回憶中,莊老仍為尋夢璧山收穫小城故事激動不已。  「璧山的人、心、眼皆有情」  莊老眼中的璧山到底有何不同?
  • 璧山區授予著名詞曲作家莊奴、古月榮譽市民稱號
    原標題:璧山區授予著名詞曲作家莊奴、古月榮譽市民稱號 莊奴(中)、古月(左一)榮獲璧山區榮譽市民稱號 通訊員 連宏宇 攝  重慶日報訊(記者 王偉 實習生 譚睿達)8月25日,曾創作過《小城故事》、《甜蜜蜜》等千餘首膾炙人口作品的臺灣著名詞作家莊奴
  • 臺灣著名詞作家莊奴推薦好書:《增廣賢文》
    推薦人:莊奴    推薦人介紹:莊奴原名王景羲,臺灣著名詞作家,1921年生於北京。與喬羽、黃霑並稱詞壇「三傑」。莊奴寫詞五十載,作品超過3000首,至今筆耕不輟,被稱為「與時間賽跑的老人」。鄧麗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壟上行》、《甜蜜蜜》、《又見炊煙》等;費翔演唱的《冬天裡的一把火》等歌詞都出自莊奴之手。
  • 《甜蜜蜜》作詞人莊奴逝世 寫詞六十載作品超過三千餘首
    莊奴原名王景羲,與喬羽、黃沾並稱「詞壇三傑」。他的筆名其實是取自宋朝晁補之所寫:莊奴不入租,報我田久荒。從此,他便以「莊奴」為名,作曲寫文。莊奴和喬羽做客《藝術人生》    人生如夢,太多的情愫需要用歌詞表達
  • 21.莊奴:「老北京人」關於創作小城故事、甜蜜蜜的故事
    >「行雲流水五十年,吟風弄月歌三千」這句詩是莊奴對自己創作生涯的總結,而不為人知的是,有著詞壇泰鬥美譽的莊奴,當初步入樂壇竟然是因為迫於生活壓力。絕代天后鄧麗君,一面之緣有靈犀步入樂壇後的莊奴,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歌手—鄧麗君,因為鄧麗君一生唱過的歌,70%的歌詞都是莊奴填寫的。鄧麗君甚至表示:「沒有莊奴就沒有我鄧麗君」這雖然是天后的謙詞,但仍可以看出莊奴在鄧麗君心目中的地位。
  • 娛樂快報 張靚穎過生日馮軻互動遭吐槽 華語「詞壇泰鬥」莊奴今晨逝世 吳宗憲再提周杰倫喜帖事件
    據重慶晨報報導,今日6時11分,華語歌曲詞作家莊奴先生去世,享年94歲。莊奴(原名王景羲),1922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平中華新聞學院,中國臺灣詞作家,與喬羽、黃霑並稱詞壇三傑。1949年到臺灣後,莊奴當過記者、編輯,演過話劇,但以音樂創作彰顯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為人津津樂道。莊奴寫詞五十載,作品超過3000首,筆耕不輟被稱為「與時間賽跑的老人」。
  • 回顧莊奴一生經典作品 再現人間「真善美」
    【解說】莊奴原名王景羲,1922年出生於北京,與大陸的喬羽、香港的黃霑並稱「詞壇三傑」,是臺灣樂壇「泰鬥級」詞人。其問世作品超過3000餘首,《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見炊煙》《冬天裡的一把火》等歌詞皆出自莊奴之手,成就了鄧麗君、高凌風、鳳飛飛等多位音樂巨星。
  • 莊奴:寫鄧麗君的歌,念故土的情(上)
    作為音樂界的圈外之人,我很慚愧,竟一直都不知莊奴這個名字,直到作曲家張卓婭跟我談起這位人生坎坷的老詞人,我才開始關注他。兩岸隔絕了這麼多年,鄧麗君的歌聲是早早飛越了海峽,起初在大陸被封禁、卻又私底下紅遍了大江南北,成了街頭巷尾的流行曲。而詞作者莊奴卻是籍籍無名,等到兩岸開放互通之後,他才終於能夠回到夢牽魂繞的故鄉。
  • 莊奴、古月重慶「再相逢」 回望歲月筆耕不輟
    莊奴、古月重慶「再相逢」 回望歲月筆耕不輟 2014-06-15 19:28: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重慶6月15日電 題:莊奴、古月重慶「再相逢」 回望歲月筆耕不輟  中新社記者 韓璐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
  • 華語歌曲「詞壇泰鬥」莊奴今晨去世,《甜蜜蜜》、《小城故事》這些歌詞全部出自莊老……
    莊奴今日凌晨重慶逝世據了解,今日凌晨6點11分,在重醫附一院,莊老逝世。莊老的靈堂設在重慶沙坪垻新橋安樂堂。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莊奴依然清楚記得和其他青年們一起合唱《遊擊隊進行曲》和《黃河大合唱》的激情場景。莊奴說,人生如夢,抗日救國夢沒能實現,卻與親人海峽相隔,這也鋪就了後來他走上寫歌這條路,因為太多情愫需要表達。
  • 莊奴辭世留千首歌曲版權 經紀人辦音樂會還夙願
    莊奴辭世留千首歌曲版權 經紀人辦音樂會還夙願 點擊圖片看下一頁     上海熱線娛樂訊:詞壇泰鬥莊奴作詞60年,一直被譽為華語音樂界的泰鬥人物
  • 天命之年的青澀之戀 紀念莊奴(六)
    為紀念莊奴老先生,文藝之聲微信公眾號近期每天將推出紀念莊奴專輯,歡迎您關注閱讀。《踏浪》這首歌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這首臺灣民謠最初是電影《我踏浪而來》的插曲之一,後來經女歌手朱逢博引入內地,從此廣為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