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業有一個詞叫貨賣識家,為什麼願意貨賣識家其實很簡單,因為貨賣識家你的成本最低,你可能覺得你掙的是最少的,但是你從其它的運營成本時間成本來說,你依然是獲利最大的這麼一種交易方式。
因為客人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行內的或者是懂得。還有一種是不懂的,最後一種地叫半懂不懂的。其實這三種客人分別有三種不同特色:
比如說懂的客人,今天還看上一枚戒指了。掌柜的這個是什麼價?直接談價格就行,因為他看得懂他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比如說是明代的束腰的一枚戒指,掌柜多少錢談一個價格這事就成了。
還有一種,比如說是不懂的,不懂的也沒關係。他只是說單純覺得它好看。她問一問這東西什麼時候的,多少重量?為什麼老的金子要比新的金子要貴啊,然後掌柜可以給他做科普。要去跟他講要跟他聊,那就是一個時間成本,最終有可能成交,也有可能不成交。這個都沒有關係,那這是不懂的客人。
還有一種就是半懂不懂的客人。看了幾本古文書,看了三集馬未都,自覺自己很懂,然後跑過來跟掌柜的各種抬槓,所以最終根本成交不了。
所以為什麼要貨賣識家其實很簡單,就是綜合所有的因素來看,你賣給對這件貨有明確認知的客人,你的所有成本一定是最低的,不單純在古玩行業。在其它的行業裡面小編相信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