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富士康商業帝國的劉揚偉何許人也?

2021-02-15 財視傳媒

6月21日,鴻海集團股東大會上,臺灣首富郭臺銘最後一次以董事長身份出席,並於會後正式退位。鴻海董事會選舉新董事會主席劉揚偉,副主席李傑。

圖片來源網絡

劉揚偉何許人也?能夠獲得嚴苛出了名的郭臺銘青睞。今年5月10日,郭臺銘曾放出煙霧彈:「接班的一定要年齡跟我差20歲的。」而劉揚偉今年63歲,距69歲的郭臺銘相差無幾。媒體去問劉揚偉是不是要接班,他笑著反問:「可能嗎?」

從2007年到鴻海擔任董事長特別助理,到2017年成為鴻海S次集團的總經理,劉揚偉早就是鴻海集團中最閃亮的明星。

63歲的劉揚偉的學歷、經歷都很豐富,早年取得臺灣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學士與南加州大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碩士,1988年曾在美國自創主機板品牌,後來賣給鴻海。

在鴻海併購華升(現在的鴻準)時,擔任董事長一職;還先後擔任IC設計公司普誠、聯陽半導體的管理職與總經理,這樣的經歷,讓他深諳主機板到IC設計產業,熟稔PC、半導體、通訊,目前他也是鴻海日本子公司夏普(Sharp)的董事。

劉揚偉進入鴻海約12年,起初擔任郭臺銘的特別助理。近年更成為與郭臺銘最為「信任」的鴻海高階主管之一,郭臺銘無論是拜媽祖、打小白球或是到北投金春發吃牛肉麵,都可見到劉揚偉相伴。 

劉揚偉不只熟稔半導體領域,他在鴻海一路被拔擢晉升,最重要的戰役當屬2009年被郭董點名負責當時熱門的上網本、智能本產品線,在當時所有PC品牌都紛紛向Wintel陣營靠攏,劉揚偉卻反其道而行,選擇與安謀國際(ARM)合作,並首次採用Linux作業系統,推出200美元以下的低價產品。

2010年,再升任創新數位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負責開放式平臺,以及高雄軟體園區軟體平臺,主要負責新思維新科技的事業群。

 

在2016年的股東會上,郭臺銘安排高管接連介紹夏普鮮為人知的專利技術,以及鴻海未來的布局。他並欽點5大事業群的5大戰將面對股東,而這5大戰將正是鴻海的秘密武器。

向來獨撐大局、會在自家股東會一口氣連講8個小時的郭臺銘,這次刻意保留了一半時間給經營團隊,並向股東們仔細介紹未來集團最重要的成長事業─半導體、面板、工業4.0、樂活養生與物聯網家電,這5大事業分別由劉揚偉、吳逸蔚、Sam Baker、吳良襄、呂芳銘接掌,形成以郭臺銘為領導核心的五虎將團隊,再加上主掌日本夏普的戴正吳,這6人正是郭臺銘最倚重的主力先發。

「夏普曾經在LCD Driver(液晶顯示器驅動晶片)是世界第一;還有相機模塊也是全球第一;我們現在正在發展AMOLED(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的Driver,有信心也成為市場的第一。」股東會上,鴻海數位產品事業群系統產品總經理劉揚偉自信地說,外界都認為夏普是一家面板與家電企業,但其實夏普在半導體也做得非常成功,並強調夏普早在1970年前,就已發展半導體技術,而當時,臺積電還尚未成立。

劉揚偉是郭臺銘這次在股東會上特別介紹的五虎將團隊成員,他是除了頭號戰將戴正吳之外,也是進入夏普董事會的董事。

郭臺銘在介紹時,大力誇讚劉揚偉是集團內半導體專家,凸顯出他在鴻海與夏普的重要性。未來夏普可以憑藉面板與半導體事業積極轉型,更凸顯出劉揚偉日後在鴻海與夏普的重要性。

垂直整合是鴻海在電子產業一路堅持的策略走向,但在鴻海的電子產業垂直整合拼圖裡,半導體卻是空白最多的領域。

然而,當郭臺銘意識到IC設計是影響電子產品出貨與效能的重要關鍵,更重要的是,IC設計的毛利率動輒40%,遠高於鴻海的代工組裝本業7%毛利時,自然成為鴻海集團非投入不可的事業版圖。

其實,這次股東會並不是劉揚偉首度出場。

早在2015年8月,鴻海有機會參股矽品時,便找來在半導體資歷深厚的劉揚偉,代表鴻海集團出席與矽品公開宣布策略結盟的場合。

 

2017年鴻海決定投入半導體事業,並新成立S次集團,讓劉揚偉以「總經理」的身份擔任了該次集團的負責人,首要任務就是參與競標東芝半導體。

在郭臺銘眼裡,劉揚偉是鴻海集團最懂半導體的人,過去兩年,鴻海在半導體產業的連番動作,都由劉揚偉操刀。

圖片來源網絡

劉揚偉接掌鴻海,某種程度上也呼應了郭臺銘曾說的「半導體我們自己一定會做」。事實上,過去一年鴻海傳出在廣州、南京、珠海的重大投資案,也全與半導體有關,而這些計劃都由劉揚偉操盤,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目前揭露的總投資金額超過兩千億元的計劃均落在中國,就以看出半導體事業投資將是鴻海集團未來發展的重大策略。

劉揚偉在半導體圈的深厚資歷,再加上他在新創事業戰功赫赫,富士康半導體事業群也被郭臺銘寄予厚望,要負起今後富士康半導體事業的垂直整合大計。據悉,今後的首要目標,是達成LCD Drive、相機模組都重返全球市場龍頭的地位。

據了解,iPhone一臺成本是240美元,富士康做組裝,最多一臺只能賺40美元,但是面板一塊單價就是40美元,所以面板加上去的話,富士康營收馬上加倍。夏普銦鎵鋅氧化物(IGZO)與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技術對於富士康集團營收與獲利增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不過,劉揚偉所主掌的半導體廠是資本支出龐大的事業,目前在中國的十二吋廠仍處建廠階段,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皆未塵埃落定。鴻海的企業文化向來服膺「有戰功說話才能大聲」,曾有鴻海人直言「劉揚偉沒什麼戰功」,新董座劉揚偉未來如何服眾?顯然還有待觀察。

往期熱文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相關焦點

  • 劉揚偉接任郭臺銘,能讓富士康擺脫代工困境嗎?
    一位曾經跟劉揚偉共事過的人士對界面記者表示,劉揚偉在很早之前就受到了郭臺銘的重用,而在富士康減少代工,轉型利潤更高的產業上,劉揚偉的作用極大。此外,這位人士還評價此前呼聲最高的財務負責人黃秋蓮:「只是因為來得早,工作能力上比較一般」。劉揚偉今年63歲,深耕半導體領域已久。他從臺灣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畢業後,又在南加州大學取得電子工程與電腦科學碩士學位。
  • 富士康晶片部門負責人劉揚偉取代郭臺銘董事長職務
    深藍財經6月21日訊,今日早間,郭臺銘宣布辭任富士康董事長一職。據路透社消息,這一職務將由富士康晶片部門現任負責人劉揚偉取代。據了解,劉揚偉本人個性相當低調,半導體從業經驗豐厚,曾創辦Integrated Telecom Express Inc.,Young Micro等公司,因而深獲郭臺銘倚重。
  • 劉揚偉接任,富士康或將迎來重大變革
    之後,憑著對商業敏銳的嗅覺,郭臺銘又抓住了個人電腦時代的脈搏,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自此開啟了鴻海集團的高光時刻。2001年,鴻海以1442億元臺幣營收,當選《天下雜誌》臺灣1000大民營企業龍頭。2002年,鴻海成臺灣民營製造業第一,營業收入破3450億元臺幣。此後,鴻海一路高歌,成為全球3C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
  • 富士康的英文名字為什麼有「狐狸」?看劉揚偉的美國投資策略秒懂
    12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在臺灣總部舉辦法說會,劉揚偉董事長主動回應了外界關注的話題,也表達了富士康當前和未來的投資及發展策略。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會上,劉揚偉說明了富士康全球布局動態調整的思路,以應對外界變化及獲取公司最大化效益。
  • 郭臺銘卸任鴻海董事長,接班人何許人也?
    「代工」起家郭臺銘兌現退休「承諾」這次,郭臺銘兌現了退休「承諾」。轉型中的富士康建廠45年,鴻海精密(富士康母公司)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大。據其公司財報,截至2019年3月29日,鴻海精密工業(股)公司持股,並列入合併財務報告的子公司超20個,業務涵蓋美洲、亞洲等多個地區。
  • 鴻海 | 郭臺銘接班人浮出,富士康晶片負責人劉揚偉被曝有望接掌大局
    來源 :奇摩網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透入國民黨初選,爭取提名角逐2020年總統大位,為了表示競選決心,他日前宣布辭去董事長一職,並稱即使落選也不會回鍋,而路透5月13日引述2名消息人士說法指出,S次集團總經理、富士康日本電子子公司夏普公司董事劉揚偉可望成為新任鴻海董事長
  • 郭臺銘辭任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接棒:鴻海衰退的開始?
    郭臺銘表示,劉揚偉、李傑兩人各有專長,劉揚偉在鴻海做了很久,從基層做起,是臺灣電子業的老前輩,非常適合,而李傑則是工業AI的領導人物,整體來看,劉揚偉對軟體和半導體在行,李傑則攻工業網際網路,對鴻海有很大幫助,他要是參與臺灣競選,要把臺灣所有工廠變成智慧工廠。 在鴻海規劃中,未來以半導體為基礎的IoT、5G、AI應用,這正是鴻海發展趨勢。
  • 郭臺銘正式卸任鴻海董事長,晶片負責人劉揚偉接任
    1988年,劉揚偉曾在美國自創主機板品牌,後來賣給富士康。在富士康併購華升時(後更名為「鴻準」),劉揚偉擔任董事長一職,與郭臺銘建立了良好的共事關係。2007年劉揚偉加入鴻海並擔任郭臺銘的特別助理,此後獲得了郭臺銘的極大信任,並一路快速晉升。當年11月,他便全權掌管富士康集團通路行銷事業群(CISG),成為郭臺銘手下最得力的幹將之一。郭臺銘曾數度對外公開稱讚劉揚偉是集團內的半導體專家。在2016年的股東大會上,他曾以「五虎將「的身份被郭臺銘欽點上臺,就鴻海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半導體業務的發展規劃作重要演講。
  • 富士康將生產線轉至印度?富士康與蘋果均未否認
    炣燃科技7月13日訊(宏斌)富士康將生產線從中國大陸轉移至印度的傳聞,或將變成事實。日前,媒體稱,中國臺灣代工製造商富士康計劃投資10億美元,擴建其在印度南部的一家工廠,並在那裡組裝蘋果手機。而再此之前,富士康的代加工廠主要在中國大陸。這一消息引發媒體的警覺。外界分析這與中美貿易摩擦和疫情有關。蘋果公司為了保障自己的產品線的基本穩定,而直接要求富士康轉移至更加安全的印度。作為代加工企業,富士康將無法拒絕蘋果的要求。
  • 劉揚偉接任鴻海董事長!創業45年郭臺銘時代落下帷幕
    新任董事名單分別為郭臺銘、呂芳銘、盧松青、戴正吳、劉揚偉、李傑。鴻海日前已召開首次的投資人說明會,由劉揚偉主持。鴻海董事會下新設立〞經營委員會〞,共有九位成員,其中包括四位董事,及五位次集團相關負責人;未來並將每半年舉辦投資人說明會。
  • 富士康正式進軍汽車代工產業:富智康集團股價暴漲34%
    由富士康旗下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全資持股的南京富騰新能源汽車科技公司12日成立。該新能源車企註冊資本約3.23億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汽車零組件研發;汽車零組件及配件製造等。合資公司將導入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分工模式,幫助客戶企業超越現有汽車產業模式,向創新高效的製造供應鏈體系和商業模式加速轉型,為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架橋鋪路,創造價值,實現共贏。
  • 富士康搶食汽車蛋糕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對外表示,該公司希望在2025年到2027年間佔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10%的份額,並正與多個汽車製造商商談未來合作事項。蘋果製造商打造EV版安卓需要指出的是,在富士康的計劃中,未來不會生產整車,也不會打造自身的電動汽車品牌。
  • 備受肯定屢得殊榮,富士康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富士康在540家中外品牌中脫穎而出,進入CITI 20強榜單,在IT行業中排名位列第二,並實現自2018年起排名穩步上升。這些成果,都離不開富士康集團在綠色發展指導原則下的齊心協力。同時,每季度舉辦「董事長開放日」活動,以員工座談會形式,由董事長劉揚偉與基層員工面對面溝通,並針對員工現場隨機提問的有關集團轉型戰略、企業文化、薪資福利、員工關愛、員工成長等議題進行解答及深入探討。
  • 郭臺銘夢碎全球化,富士康根基重點回歸大陸
    雖然富士康全球布局已久,在巴西、墨西哥、東歐國家都有大大小小的工廠,除了越南河內富士康有二十萬人左右,其他規模都很小,任何國外分廠幾乎都不及國內的一個小工業園。這次印度工人鬧事肯定會對其他國外富士康工人都有影響,要求漲工資很快都會提上議事日程。
  • 郭臺銘「交棒」劉揚偉,鴻海進入「隱形大亨」時代
    隨後,鴻海董事會選舉劉揚偉為新任董事會主席,李傑為副主席。資料顯示,劉揚偉此前擔任鴻海半導體次集團總經理、晶片業務負責人,而李傑則為鴻海旗下A股上市公司工業富聯的副董事長。當然,無論放在檯面上的是誰,郭臺銘的使命沒有完成,他不會離場。
  • 郭臺銘卸任鴻海董事長,富士康未來何去何從?
    同時,鴻海董事會選舉劉揚偉為新董事會主席,李傑為副主席。富士康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了此事,並稱之後將會發布聲明。會上,郭臺銘表示,深信團隊一定可以成功接班,未來鴻海將在五年之內投資百億元(新臺幣,下同),要在全球陸續成立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應用實驗室、機器人(15.670, 0.19, 1.23%)研究院等,全力發展人工智慧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
  • 富士康著急上車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稱,目前富士康正在與多家汽車製造商商談合作,他們要將臺灣的電動汽車產業推向世界。 在所有合作的廠商中,拜騰是與富士康走得最近的。幾近破產的拜騰,並不是理想標的,這家命途多舛的創業公司,被視作中國造車新勢力大浪淘沙下的失敗者。但是富士康也沒辦法,市面上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 富士康年會現場!郭臺銘豪送十臺車、半億現金,小公主驚喜助陣
    作為全球最大數碼製造商之一、代工產業翹楚的鴻海集團(富士康),其商業帝國遍布世界各地、橫跨歐、美、亞三大洲,員工人數超過120萬,市值近800億美元
  • 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心感不安!王來春和她的立訊精密做對了什麼?
    甚至於近期有傳言稱,蘋果為了達成分散供應鏈和生產地點的策略,有意扶持立訊精密,亦即讓立訊精密成為繼富士康、和碩和緯創之後的第四家iPhone整機代工廠商。伴隨著立訊精密的整體實力日益壯大,加之立訊精密也向外顯露出了更大的雄心壯志,不少人認為,未來的立訊精密必將是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的一大十分強勁的商業競爭對手。
  • 富士康未來發展有哪些方向?
    1988年,郭臺銘在深圳成立了廣東深圳富士康精密組件廠,生產電腦周邊接插件。直到 2001年,鴻海以1442億元臺幣營收,名列《天下雜誌》臺灣1000大民營企業龍頭。並且在2002年,郭臺銘的鴻海集團營業收入突破3450億元(臺幣),高居臺灣民營製造業第一。新任接棒者劉揚偉是鴻海半導體次集團總經理,同時也是夏普公司的董事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