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童木
眾所周知,如今人類的出行工具已經十分發達,天上有飛機、地上有汽車,到哪裡都不再困難。不過對於咱們國家來說,由於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飛機的價位有時並不適合所有人;而且還有一部分人出於安全等因素考慮,不願意坐飛機。至於汽車,雖然已經逐漸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國人重要的代步工具;不過也有著開車疲勞、速度一般等缺點……正因如此,火車這一看似「笨拙」的交通工具始終無法取代,還孵化出高鐵這一更加先進的方式。
從時間上來看,我國高鐵的起步並不算早,甚至落後發達國家不少。不過憑藉國人的努力和智慧,僅僅用了一二十年時間,就將「中國高鐵」打造成亮眼名片。現如今,即便放眼全球,中國高鐵也有著最高等級的知名度,並且取得了很多方面的「世界第一」。尤其是在建設裡程方面,截至去年年底,我國高鐵已經完成3.5萬公裡目標,在全球無出其右者。
國人對於高鐵的接受程度也普遍較高:一方面來說,高鐵的設計時速一般都超過每小時200公裡;雖然比飛機還是慢一些,不過相較於其他交通工具來說仍然快不少。再加上高鐵有著專門的線路,往往能夠大大縮短出行時間。另一方面,高鐵的環境和配套越來越先進,乘坐體驗感大大增加,完全不同於以往人們印象中的「綠皮車」,這對於要求越來越高的國人來說十分重要。
不過如果詢問一個乘坐高鐵的乘客:你對高鐵最大的建議是什麼?想必十有八九答案都十分一致——希望票價能夠便宜一些。那麼高鐵的票價到底貴嗎?從網上的數據來看,高鐵票價按照速度一般分為兩個等級:每小時300公裡以下和每小時300公裡及以上——如果是前者,二等座通常為每公裡0.31元或0.37元;如果是前者,G開頭高鐵二等座通常為每公裡0.46元。
我們暫且取「每公裡0.4元」作為平均數計算,那麼對於一趟500公裡左右的常見旅程來說,高鐵票價大約是200元左右。顯而易見,這一票價要比普通火車貴上不少,甚至和淡季的機票價格也相差無幾。正因如此,對於一些工薪階層來說,他們外出時雖然傾向於乘坐高鐵;不過礙於票價太高,往往就此作罷。這種情況下,網上一度也有過關於「高鐵票價」的討論,網友紛紛發問:難道高鐵票價就不能更「親民」一些嗎?
事實上,高鐵票價的制定,是有著龐大的數據和信息作依據的,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定價方式。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高鐵建成之後,完全是「躺賺」模式;成本不高,每天收入上億。殊不知,每一條高鐵線路的搭設,都經歷過重重困難,造價更是高得驚人。以一條1000多公裡的高鐵線路為例:雖然我國的建設技術先進,成本僅為海外同行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不過每公裡起碼也要花費1.5億元的真金白銀。也就是說,這條1000多公裡的鐵路,往往需要近2000億元才能夠順利建成,「燒錢」能力相當驚人。
正因如此,放眼國內大小高鐵,除了京滬高鐵等少數幾個之外,一年到頭賺錢的並沒有多少。因為高鐵前期投入大,後期運營成本更是難以想像,因此高鐵公司對於乘客的不理解也十分無奈。近日,為了能夠遵循市場變化、靈活定價,京滬高鐵就宣布了高鐵票價的重大調整計劃,並且在今年年底就有望實行。在這一方案當中,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橋站的二等座票價,最低門檻調整為498元,最高門檻調整為598元。也就是說,「固定票價」逐漸消失,靈活的市場變動價格正在成為主流。
具體來看,商務座的上漲幅度最大,最高漲價250元;而一等座和二等座方面,有上漲也有下跌,不過都在100元之內浮動。可以預計:經過本次調整最後,京滬高鐵的營收情況有望繼續攀升,不得不說會給上市公司帶來更好的利潤和業績。只不過對於很多年底返鄉回家的;老百姓來說,可能以後要多掏點兒路費了。
不過無論怎樣,高鐵建設始終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長遠大計;我們不能只看到當前票價的高低,而是應看把目光放長遠些。對此,正在讀文章你們又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