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最前面:
這篇文章截圖真的好累,希望大家可以點開圖片認真看,每一張都是精華,絕對不會浪費時間!
一口氣補完《脫口秀大會》第三季,我的最大感想是:這群人可真是太會說了。
他們說的不就是我嗎?
他們是在偷窺我的人生嗎?
但是我的人生喪得這麼無聊,無聊到我自己都懶得描述,他們怎麼就能講得這麼有趣?
因為這一季的女演員已經在上一篇文章裡單獨講過了,所以這一篇就單講男演員。
這一季我最喜歡的是呼蘭,看完我還特意去搜了一下他的微博,居然還只是個黃V,太糊了吧,不應該啊,明明是這麼有趣的人。
他在決賽裡有一句話非常好用,我已經看到有公眾號在用了:我看過很多歷史,也讀過不少兵法,那一刻,我還是上頭了。
他的段子總是好笑裡透著心酸,比如講如何對生活妥協,趁生活不注意的時候就低一下頭,低了又抬低了又抬……這不是在給生活磕頭嗎?
當然,他最經典的還是講「中年危機」的「鬼故事」。
一群人去鬼屋玩,年輕人還會被鬼嚇得到處跑,中年人早已無動於衷,鬼有什麼可怕的?有本事你就弄死我。
可怕的是,鬼也要加班。
人到中年,都不得不為五鬥米折腰,連平時討論的主題都變了。
可是大家都知道,真英雄是不會在意社保的,當你為了社保決定不辭職的時候,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當然,「中年危機」大家都在講,程璐講到自己在公司是「首席編劇」,然後就再也升不上去,就一直在頭銜上「講究」,從「首席編劇」升到「首席首席編劇」;王建國講到自己要去挑選年輕的參賽選手,選回來跟自己一起比賽,一開始還以前輩的身份給人家指導,結果最後還比不過人家。
但是能怎麼辦呢?
年紀越來越大,相比年輕的時候,豈止是跑步的時候體力跟不上,就連在精神上,都會越來越跟不上時代。
這個世界永遠是屬於年輕人的,上了年紀,就意味著越來越難以跟上節奏。
人生沒有暫停鍵,更沒有重播鍵。
張博洋講到「易烊千璽」的梗,哦不是,是世界上最慘最慘的「一羊遷徙」。
大部隊浩浩蕩蕩地往前走,如果你不幸掉隊了,就只能一羊遷徙。
大家都在往前走,你不想走,也得跟著走,跟不上也得跟。
大家都在拼命,你不想拼,也只能拼。
他還有一期吐槽鍵盤俠的。
大約也是因為現代人的壓力太大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只能在網上找存在感了,頂著一個網絡ID,沒人知道你是誰,你可以說話不經大腦,怎麼爽怎麼來,反正對面的人又不能順著網線過來打你。
於是,在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說不通人話的「二極體」。
但是仍然保持正常的人,即使知道他們不正常,也不敢惹他們,因為他們人太多太多了,惹不起。
House說蟑螂就像是人生必經的挫折,與你如影隨形,差別只是在於,是選擇躲在父母背後看著他們消滅蟑螂,還是自己去消滅。
龐博談到「教育焦慮」,四通八達的網絡讓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別人家的孩子」,焦慮的家長不知道到底要怎樣來培養孩子。
可是大人這麼辛苦,難道不是為了能讓孩子快快樂樂地長大嗎?
在最不知人間疾苦的年紀,就剝奪孩子快樂的權利,讓他提前知道社會的殘酷競爭的可怕,這真的好嗎?
可是讓他享受「弱智的快樂」,那麼對比同齡的孩子,他是不是也要「一羊遷徙」?
這個問題真是太難了,幸好我沒有孩子。
楊蒙恩說甲方,為什麼叫「甲方爸爸」,你對爸爸有過這麼好的脾氣嗎?
當代年輕人,大約也只敢在父母面前「暴露真面目」了。
甲方明明是孫子,只有孫子才會理直氣壯地對爺爺提出各種不合理的任性要求。
豆豆吐槽各種app不幹正事,非得卯著勁兒獲取你的各種與功能毫不相干的授權,比如打開你的定位、打開你的相冊、打開你的通訊錄……等等等等,下載app本來是為了解決麻煩的,到最後仿佛是增加了一堆麻煩。
而且我真的很想藉機跟各個app說,能不能不要天天更新了,每次一打開app就提示要下載更新版,下載半天安裝好了重新打開又根本看不出和舊版有什麼差別,天天更新是要幹嘛呢?只是為了證明後臺的程式設計師確實有在工作嗎?
長得有那麼一丟丟像低配周杰倫的何廣智,是「又窮又醜」的代表,他最經典的,是講醜人的心酸。
醜人去剪頭髮,就算是剪了一個很醜的髮型,也不敢全然怪罪理髮師,因為他知道對於醜這件事,自己也並不無辜。
醜人戴口罩,也還是醜,因為醜和美一樣,都是遮不住的。
窮人呢,倒也沒那麼心酸,因為窮到一定境界,跟富豪也沒差別,房價漲了跌了都與我無關,有人想跟我結婚,都要懷疑究竟圖我啥?
壓力最大的,是中間那個階層,上,上不去,下,不願意。
而我們,都是那中間的大多數。
最可怕的是,好像無論在什麼場合,我們都正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中間」的位置,從年齡和家庭來說,我們處於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從職場和財富來說,我們處於一個升不上但很容易降的地位;從精神狀態上來說,我們處在一個既想往前奔跑但又邁不動腿、既想停下腳步但又不願掉隊的境界。
這一季的冠軍,是並不怎麼出圈的王勉,他每一期都抱著一個吉他邊彈邊唱,像是個搞音樂的吧,但唱的又沒什麼調,一開始感覺這種形式很新鮮,但看多了又覺得好像也就那回事,所以對這個冠軍,很多人都表示不服,覺得仿佛只是因為節目認可他的形式創新,又或者是李誕故意要捧新人。
我一開始也get不到他,直到大張偉點評他,說他演的不是音樂,而是節奏,他手裡拿的也不是吉他,而是錘子,就一直在敲敲敲,用力地敲出心裡的不滿,也敲出觀眾的共鳴。
確實如此,再品品他決賽敲的這一段,也算是敲到了心坎上——何必時時刻刻都要保持體面呢,「世界以痛吻你,你不要報之以歌,你扇他巴掌啊」,對啊,這個世界就像渣男一樣,為什麼要被渣男pua?
王勉最精彩的段子,一個是講追星的,一個是講社恐的,社恐那期的主題是「保持距離,保持聯繫」,他講同事之間的關係,大家在公司見面寒暄,下班就再也不想面對彼此,萬一不小心同上了一個電梯或是一個地鐵,打完招呼就尷尬地再也無話可說,或是掏出手機假裝看不到彼此。
這一段很長,懶得逐一截圖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因為要配合他的表演才更精彩。
怎麼說呢,看這一季《脫口秀大聲》,不知不覺就笑得很大聲,覺得他們慘得太好笑了,笑著笑著又難受:我不也是這麼慘麼?
難受完了又笑:原來大家都這麼喪這麼慘,那我就放心了。
在又喪又慘還要繼續走下去這條路上,我不是「一羊遷徙」。
原來大家都不想努力了,原來大家都一邊想奮進一邊又治不了懶病克服不了拖延症。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個廢物,還可以盲目而快樂地向前衝,如果甘於做個廢物,還可以頹廢而快樂地倒退,最怕的是,已經認清了自己是個廢物的現實,卻又不甘心真的只當一個廢物。
每次我減肥減著減著就不想減了的時候,想法就跟張博洋一模一樣的,費那麼多力氣減出曼妙身材,萬一來個意外就掛了,還不如趁著能吃能睡,及時享樂。
可是意外並沒有來,我還是要繼續減肥。
然後反反覆覆在消極與積極之間,天人交戰。
或許地球爆炸宇宙毀滅,才是對所有人的解脫。
當代年輕人,咋就這樣了呢?
感慨完又想:哦我錯了,最慘的是,我們已經不是「年輕人」了。
曾幾何時,「80後」是一個代表著時髦的詞,這一代人,相比前人,有著更優越的成長環境、更廣闊的視野,很多影視題材都以80後為主角,東方衛視還出過一個叫做「今晚80後」的「洋氣」的節目。
但是多年過去,今晚沒有80後了,快禿頂的80後已經熬不起夜了,2020年,就連90後都不再「洋氣」,最年輕最充滿希望的是00後,再過幾年,就是10後20後。
曾經走在「時代」的前沿,不知不覺就被「時代」拋棄了。
於是80後和90後們,站在脫口秀的舞臺上,用自嘲的形式來分享自己又慘又喪的人生。
曾經意氣風發笑著迎接未來,不過是因為年輕而已,以為我們這一代人,擁有最好的資源,生在最好的年代,一定會過得比前人更好,後來才知道……
那是無知者無畏。
當你不得不獨自為自己的人生買單,當你不得不承擔起養家的責任……
你就發現,根本笑不出來。
表面看上去,生活條件似乎更好了,但實際上,房子更貴了,生活成本更高了,競爭更激烈了,於是焦慮更多了,快樂更少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這樣一棒接一棒地負重前行。
就像龐博講父親的那一段,父親說,抽菸是因為人生中遇到了太多問題經歷了太多煩悶,而他的第一根煙,正是從有了兒子之後才開始抽的,如今唯一的問題,就是還沒抱上孫子。
當爸爸升級成沒有煩心事的爺爺時,兒子也升級成了靠抽菸來緩解壓力的爸爸。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延續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