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六,天津大學在兩個校區同時開啟了一場歷時一周的展覽,主角是一些泛黃甚至卷了邊的稿紙,上面雋秀整齊的筆跡、工整的公式或圖樣、圈圈點點、勾勾畫畫……來,讓天大歷史上的「學霸」們告訴你好筆記長什麼樣!
展覽前言
讓電子設備依賴症重度患者顫抖的時候到了!這個周六,天津大學在兩個校區同時開啟了一場歷時一周的展覽,主角是一些泛黃甚至卷了邊的稿紙,上面雋秀整齊的筆跡、工整的公式或圖樣、圈圈點點、勾勾畫畫……這是該校120多年歷史上一些「學霸」們的課堂筆記、講義,也包括最近幾年來「好作品、好筆記」評選活動的優秀學生作品,總共100多件。
展覽的名字叫「天大精神的另一種寫法」。據了解,這也是天大首次將老筆記首次集中面向社會公眾展出。
為什麼要展出這些?展覽前言是這麼說的:當今的我們,正在經歷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革,「電子版」是其關鍵詞之一。電腦、手機、印表機,學子們的學習有了更多的工具可選擇。當我們再聽到「筆記」、「畫圖」、「批改」等字眼的時候,並非覺得陌生,而是親切可感,內心湧起一種情懷。
以上圖為天大老校長張國藩先生在北洋大學就讀時期的博士論文英文摘要(1935年),以及他執教期間手書的《理論航空力學》著作
「翻開北洋大學時期的筆記、作業,輕輕撫摸泛黃紙頁上工整的公式、圖樣,我們驚訝於「實事求是」的精神被體現得如此生動,它們穿越時空,仍散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捧起一代代師者的手稿,那些用毛筆、鋼筆書寫成的講義,一撇一捺中包含著嚴謹治學的精神,和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至今依舊溫熱。」
每一頁字跡的背後,都有滿滿的故事。那些看起來粗糙的紙張上,是一幅幅線條一絲不苟的建築圖紙,是謄寫在廢紙背面工工整整的數理公式而且是用斷了的羽毛球拍線裝訂的……
圖為張敬如老師1947年用英文書寫的高數教學筆記
其中,一位名叫張敬如的老師,不但被學生譽為「高數教得最好的老師之一」,還寫得一手瀟灑漂亮的英文,紙中可窺見其才華。
以上兩圖為:港口和海岸工程專家趙今聲先生於1940年左右開始使用的《平面測量實習講義》,用毛筆字工整撰寫。
而港口和海岸工程專家趙今聲先生在當年的講義上工工整整地寫著:「凡欲改正記錄,須先證明其確實錯誤,勿因理想揣度而作增刪。從事測量者宜絕對忠實,抱科學精神,勿作欺騙行為。」
以上兩圖為:精儀系1981級校友劉鳳春1982年的筆記本。他用印過字的紙張的反面當筆記本的紙,用別人打斷了的羽毛球拍的線繩自己裝訂成本子。
一位叫劉鳳春的學生,在精心收集的紙張、線繩而自製的筆記本上,一筆一畫寫下的,是一個少年對求學機會的珍惜之情。劉鳳春是精儀系1981級生物醫療儀器專業校友。入校時享受學校甲等助學金的他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刻苦學習。2013年,他將當年求學時的筆記本捐給母校。他說:「這個筆記本我珍藏了20年, 這裡面的筆記都是在當時精心收集列印紙的反面書寫,裝訂也是用別人打斷了的羽毛球拍的線繩。我把當年艱苦求學的物品捐給母校,就是想表達對在校學子的激勵之意。」「當時條件艱苦,但是大家都很認真,母校嚴謹治學的校風深深影響了我的生活和工作。」
此次展出匯聚了天大原校長張國藩、機械工程和焊接專家孟廣喆等十餘位天津大學著名校友捐贈的手稿、講義。
圖為許嘉敏老師1957-1958年在天大讀書時的有機化學筆記
這些展出的老筆記中,有一份是天津大學50年代化工系畢業生許嘉敏的。去年,已退休的許老師將自己讀書時的筆記捐贈給母校。這份手稿歷經幾十年的歲月洗禮,仍保存完好。許老師說,當時所用教材是天津大學先輩們的智慧結晶,自己的筆記也是在老師的細心指導、嚴格要求下完成的。
圖為賀煥然先生1956年的畢業設計說明書
圖為賀煥然先生的畢業證書
今年已84歲的賀煥然於1951年至1956年就讀於天津大學機制系。在賀煥然捐贈的手稿中,一份厚厚的畢業設計格外引人矚目,也是賀老最珍貴的青春紀念冊 。這份包含當時全部圖紙和設計內容的畢業設計手稿是在天津大學老校長史紹熙的指導下完成的。賀老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畢業答辯時史校長對自己的提問:「 你認為現在內燃機發展的主力應集中在哪些類型的車?」賀老說:「當時我的回答是轎車,可是史校長指正了我,他說』祖國正處在建設時期,我們更應該發展運輸車。』正是因為史校長嚴謹的治學態度,使我們常常謹記國家對自己的培養,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砥礪自身努力學習回饋於社會。我想,這就是我們天大人的家國情懷。」
自2012年開始,天津大學在全體本科生中開展好作業、好筆記評選活動,繼承和發揚實事求是的校訓和嚴謹治學的校風,引導學生優化學習方法。 什麼樣的筆記能入選?校方介紹,字跡美觀並不是能評上獎的充分條件,對於好的作業,老師們的評語是:「筆記工整、邏輯性強,有重點標記,有問題思考印跡和課後複習注釋。作品獨創性強、圖面表達新穎、表現技法純熟、製圖規範、研究內容有一定深度。」
文/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國 通訊員 董玥欣 劉曉豔 文中圖片由天津大學宣傳部、檔案館、圖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