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會有重點班和非重點班之分,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老師不同,而且重點班的老師講課確實比較好,一個班級或者一個學生學得好不好,自己是內因,老師的教導也非常重要。
當課程難度增加時,如果恰好遇到一位講課「不那麼好」自己又不喜歡的老師,有些學生就可能出現上課聽不懂,尤其是對於剛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很容易在物理和數學這兩門課程上栽跟頭。同樣的老師,身邊的學霸們能聽懂,自己卻聽不懂,挫敗感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可以很負責地說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而且筆者也有過同樣的感觸。這個時候需要學生認真對待,及時轉換思路,找到方法改變現狀。
1、努力去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
既然已經進入到一個班級裡,就不可能隨隨便便地更換老師,如果說別人能在同樣的課堂下學會,那你也一樣可以,所以,即便你認為老師講的不好,也不要對老師產生牴觸的情緒。老師不可能去將就每一個學生,你要儘快去適應老師講課的方式和節奏,這是首先要去做的。
2、把欠下的功課抓緊補上
在逐步適應的過程中,把之前欠下的功課補上,否則只會積累更多不懂的知識。
如何補?這個時候要學會藉助老師和身邊同學的力量,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只是靠一個人來完成的,很多難點需要多琢磨、多思考、多請教,趁著前面的內容還比較簡單,儘快補上,避免耽誤後面的學習,同時,要逐漸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積累有效的學習方法。
3、把主動性掌握在自己手裡
適應和追趕的過程是需要時間的,這個過程中需要多付出一些努力。在後面新的課程學習過程中,要把主動性掌握在自己手裡。最開始很難適應老師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對新的課程不了解,沒有做好前期的預習和準備工作;第二,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當把前面兩步都能做好的時候,就能很快地把學習的主動性掌握在自己手裡,後面再去聽老師講課就沒有之前那麼吃力了。
有很多學生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過渡階段遇到的問題,知識落下的越來越多,很難再彌補。所以,在這裡要建議出現類似情況的學生要及時「止損」,學習終究是自己的事情。
結語:永遠不要等著環境來適應你,真正的強者都是主動去了解環境、改變自己並最終適應環境,學生也是如此,不能因為老師的講課方式不喜歡、暫時的課程聽不懂就要自暴自棄。學習是講究方法的,多點耐心,總會收穫喜悅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