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講課,學生聽不懂,根源在哪裡——讀《給教師的建議》之七

2020-12-26 超敏教育

7. 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讀到此節,讓我想起了昨天上課的情景。

新課程已經講完,我們進入了複習。我檢查完昨天布置的作業,發現全班學生完成得都很好,我臨時決定讓他們「休息一下」,由我來給他們讀故事(由於特殊原因,我被安排教了數學課,沒能繼續教語文,也沒有了機會領著學生讀書了,實在是一大遺憾),我想看看他們的理解能力,也順便滿足一下我自己。

學生一聽我要給他們讀故事(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恐怕以後也很少有),頓時情緒高漲起來,個個來了精神,一副副全神貫注的樣子,期待著……

首先我讀了一個簡短的幽默故事,絕大部分學生都聽明白了,一個個聽得哈哈大笑。接著讀了一個長一點兒的故事,雖然也很有趣,但是中途有幾個學生卻幹起了其他事情,顯然他們是沒有聽進去,不過,經過我的提示,大家也算都聽明白了。最後又讀了一篇,故事情節有些曲折,道理不是那麼簡單和直接,竟然有一多半的學生看上去很茫然,一小部分認真聽的學生,也幾乎沒有誰聽出個所以然來。

我當時感覺,學生的理解能力太差了。今天看到這節內容,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學生的雖然學了很多語文知識(詞語、句子、文章),但是這些知識卻是「不能活動的貨物」、「不動的、死的行裝」。也就是說學生只是按老師的要求,把知識「儲藏在記憶裡,一旦老師或考試需要,能立刻把它倒出來」。學生們並沒有對學生的知識理解,而只是把它記住了而已。

不是嗎?我們的老師在除了為了晉級讓學生考出好成績之外,既是是單純地為了讓學生學好,有好的升學率,有多少老師不是採用「死記硬背」、「題海戰」?誰又在乎過、研究過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有多少,為此想辦法、採取過有效的措施。

老師這種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讓知識「脫離了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了他的智力興趣」,那麼「掌握知識對學生來說變成了一件討厭的、令人苦惱的事」。學生對學習、學校不感興趣、厭學,也就不足為奇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知識,意味著能夠運用。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

有的老師會說,我教學生背會了課文,寫會了生字,記住了定義、公式,學生考試的時候,考出了好成績,這不就是學會運用了嗎?

可是能考出好成績,並不能說明,學生會運用知識了,從理論到實踐,這一過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讀死書和死讀書是常有的,會考試,不會實際操作常有的事,看一看,有多少大學生是「高分低能」的,也就知道了。

那麼怎樣才能把知識「激活」?其一,就是不單純地讓學生識記課本中的知識,而要讓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意思、使用方法。例如語文,在學習生字、新詞時,不能是單純講講讀音、意思、筆順、結構等,而要讓學生知道它應該怎麼用、什麼時候用,這就要結合現實——不光是老師說怎麼怎麼用,而要創設情景或者是直接到真實的場景裡,讓學生有真實感受,讓他們聯繫到自己的生活實際。

為什麼很多字詞學生都會寫,知道意思,卻不會造句,不會用到寫話和作文中,用錯地方?就是他們不是真正理解了字詞的意思,不知道它們應該怎麼用。

學生記住了詞語的書寫,不明白詞語的意思;記住了詞語的意思,不知道它的感情色彩;記住了感情色彩,不知道聯繫具體的情景。

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狀況,講臺上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一頭霧水」;老師說的「慷慨激昂」,學生聽得「呆若木雞」……

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藉助詞語去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這句話裡包含了我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的意思,讓學生背書,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要先理解,理解了之後,自然就會背了。不過它還有另外的也是重要的意思: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各種感官,去感受真實的世界中的事物和現象,從而達到對詞語的理解和掌握,進而用學到的詞語(知識)去描繪世界中的事物和現象,這才是學到了知識。

這裡,蘇霍姆林斯基說了一個真實的例子,就是他領著學生到了秋天的果園裡,他在果園給學生講金色的秋天,講寒冷的冬季等,讓學生體會和感受詞語的意思和豐富的感情色彩。繼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學生的表達是細膩的,語言是鮮明的,仿佛成了一位位思想家。

對此,我也有著相似的經歷和切身的體會。那是一年的春天,我帶領學生們到了學校附近的一片大大的果園,裡面分為桃園、梨園、蘋果園,那時梨花開得正盛。果園的地上都是綠茵茵的草,象草坪一樣。一到果園,學生們就興奮起來,玩得非常開心!那一次「春遊」回來後的一篇習作,是語言最豐富、感情表達最深入的一次。

讀這一節,我得到了八個字:學以致用,知行合一。這八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是相當的不容易。

老師正在講課,而學生無動於衷,目光黯淡,木然地坐著,說明老師的話並不能觸動學生,學生根本沒有聽懂,這個時候老師就要停下來了,因為老師講得再多,都是無用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老師講課非常細緻,學生反而聽不懂?|基礎教育、在線教育...
    ---我上中學的時候,我們班的數學老師講課很細,每一個計算步驟都會寫下來列在黑板上,但我就是聽不懂他的課。直到有一天,數學老師病了,隔壁班的老師過來代班,我發現了完全不一樣的教學風格:講課速度飛快,但是我居然全部都聽懂了。
  • 高一入學就聽不懂,不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落下功課的你怎麼辦?
    有些地方會有重點班和非重點班之分,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老師不同,而且重點班的老師講課確實比較好,一個班級或者一個學生學得好不好,自己是內因,老師的教導也非常重要。當課程難度增加時,如果恰好遇到一位講課「不那麼好」自己又不喜歡的老師,有些學生就可能出現上課聽不懂,尤其是對於剛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很容易在物理和數學這兩門課程上栽跟頭。同樣的老師,身邊的學霸們能聽懂,自己卻聽不懂,挫敗感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可以很負責地說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而且筆者也有過同樣的感觸。
  • 初一新生,直呼「老師講課節奏太快,聽不懂!」,問題出在哪裡?
    #初一課堂#筆者所帶的新七年級兩周的課堂教學結束後,筆者和部分學生進行了交流,交流的時候,有同學向筆者反映了初中老師與小學老師教學的不同。有的同學說:老師在課堂上講課的節奏太快了,他們根本就跟不上老師的思路,而就因為課堂上沒聽懂,很多內容都沒有及時掌握;在做作業的時候,就無從下筆,導致學習興趣下降,每天學習有一種疲於應付的感覺。
  • 英語老師講課聽不懂該怎麼辦?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初高中同學聽不懂英語課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語法。語法分為句法和時態系統兩個系統。句法知識混亂,不系統是大多數同學聽不懂老師講課的最主要的原因。英語老師講課,無非是講解課文、講解例句、講解例題,不管是課文、例句、例題本質上都是句子,而句子就涉及到句法和時態。句法是對句子的組織,是「形」;時態表達句子的時空,是「神」。「形」「神」結合,構成了具有完整結構,具體時空內涵的句子。
  • 年輕專家講課10分鐘,聽課老師溜走了七八個,原因是4個字!
    偌大的報告廳裡稀稀拉拉地坐著二十來個教師,其中有一多半還頭也不抬劃拉著手機,副校長老孫看在眼裡,默默地嘆了口氣。這是教育局安排的送理論下基層宣講。學校早上發的通知,下午有一半老師過來跟他請假,這個說學生要考試,那個說家裡有事,其實,老孫心裡清楚,那都是找藉口。
  • 怎樣聽老師講課?
    聽老師講課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卻是多種心理過程的綜合,他不僅需要有注意力,還要有理解記憶的過程。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聽老師講課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聽課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習的好壞。如果小學生不會聽課,聽不懂,學不會,就會增加學習上的困難和壓力,造成不良循環,同時由於不會的地方越來越多,可能導致厭學心理,既不利於提高學習效果,也不利於心理健康。為此,我們小學生在聽課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 學生當「主播」 學老師講課
    珠江時報訊(記者/羅熾嫻通訊員/林莉莉)「大家好,我是401班的鄺詠霖,今天我帶大家了解一下前一天學習的智算365,先讀一下題目。」一塊小白板、一支黑筆,燈湖三小學生鄺詠霖的宅家「主播」生涯開始了。
  • 什麼樣的老師最受學生歡迎?是個學生都喜歡聽這種老師講課!
    在對網紅教授課程的評論中,「自己學生時代為什麼沒有遇到像這樣的老師」一類觀點得到網友的最多認同。創新授課方式大多能讓學生聽得下去的課程都有一個共同點——有歡樂的學習氣氛。老師們不拘泥教師身份,平易近人的氣場,幽默風趣的調侃,課堂氛圍甚是輕鬆,學生很容易接受。這樣既拉近了現代人與古代人之間的距離,將大家真正帶入詩人的內心世界,打破了學生對古代文學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更好地解讀了古詩文所蘊含的哲理,將傳統的被動教學課堂變成了一場精神層面的互動交流、一場精神層面的沉浸式體驗。
  • 學生全是外地人,本地老師上課講「土話」,學生聽不懂,怎麼辦?
    下午放學把女兒接回家,躺在床上翻看班級群的時候,發現所有的家長都在討論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語文老師上課不說普通話,一直說本地話,孩子們根本聽不懂」!如果你不了解的話,首次去聽很容易誤解成「韓語」。面對這種有著濃重地方特點的方言,我在這裡生活了十幾年也只能聽得懂一些簡單的交流,更何況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孩子們?上課豈不是成了聽「天書」?我很好奇,在全國普及普通話的時代,作為一名老師,還是一名語文老師,怎麼會上課不說普通話的呢?
  • 給新入職的教師二點建議:可迅速提升!否則會踩坑!
    一個班裡30分以下的有七八名,這是非常不正常了的現象!對於語文學科來說,一張試卷120分滿,作文就佔50分,所以初一剛入學2個多月,不可能出現這樣子的情況,因為今年的十二個班那可都是陽光分難的學生。後來經了解發現了問題:老師的講課方面對重點把握不好,而且課後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督促方面也很欠缺:尤其是古詩文的教學,要求背誦的部分她提問是抽查一下,而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提問到;其實有經驗的語文老師會用默寫的方式來提問,然後當天爭取把上交的默寫批改完,對於不合格的第二節課一定繼續抓,反覆抓,直到都能達標才行。
  • 讓低年級的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課,其實是個技術活,聰明媽媽這樣做
    寶媽留言:孩子上小學二年級了,每次送他去學校時我都囑咐他要認真聽課,可孩子上課卻總是不認真聽老師講課,思想老開小差,照這樣下去,我真擔心孩子到高年級成績跟不上該怎麼辦?請問有沒有好辦法?大部分家長在把孩子送到學校,在離開時都會告訴孩子:「寶貝兒,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課啊,要聽老師的話啊,要好好學習哦,再見!」而孩子也總會乖乖點頭,跟爸媽做再見後才跑進教室。表妹笑著說:但是很多家長卻不明白,對於剛剛上小學的六七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真的不知道「認真」是什麼,甚至八歲九歲的孩子,他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認真,這個概念太抽象了。
  • 考研英語老師激情講課被學生做成「表情包」,自稱「非典型」
    這兩天,一段考研英語老師激情講課的視頻在網上走紅,登上微博熱搜。那位女老師講課時的表情也被網友們贊為「史詩級表情包」。網友評論說遇到這種老師真的是很幸福了!真是睡意全無啊。這位老師講課的風格為何如此獨特,「史詩級表情包」後面是個什麼樣有趣的靈魂?
  • 認真聽老師講課,除了掌握知識外還要聽懂這一層,學習效率才會高
    有同學給老師說自己上課很認真聽的,感覺做到了跟著老師走的課堂要求,但是課後做作業還是不會,感覺非常納悶,但是又找不到辦法解決!其實這只是聽了第一層次,只是聽到了老師講的知識,卻沒有聽到老師所講的學習方法,所以只是知道了知識的結果,卻沒有掌握方法。
  • 「我娃聽不懂!」英語老師全英文教學被舉報,校長更令人寒心
    暑期,教師父妻給自己的孩子補課,姐姐把孩子送到家裡來,讓當教師的舅舅輔導外甥,這實在是太正常了,但是,被家長舉報了。 家長舉報的理直氣壯:教師給自己孩子補課,舅舅當教師輔導外甥,造成教育不公平,他們為何不給別的學生補課?還有,教育部嚴禁教師有償補課,他們補課就是不對! 夠奇葩!
  • 祝願天下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娛樂圈裡的六位老師,你知道嗎?
    在講課的時候也是結合自己的實踐,傳授自己的經驗,甚至課後也會帶學生們去現場實踐。張國立也不失為一位愛崗敬業的好老師。今天教師節,給張老師說聲:「節日快樂」。準確的說老師才是劉歡的主業,唱卻成了客串。劉歡老師教的是《西方音樂史》,講課的時候可以中文法隨意切換,而且劉歡老師上課從來不用PPT ,也不看教案,貌似隨水拈來,可見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是做不到的。聽他的課就像聽故事、樂理知識、歷史典故等等,非常有意思,而且劉歡老師的課不僅有本校的心,還有外校來聽的。
  • 有的老師講課好不出成績,有的老師講課一般但成績突出,為什麼?
    我是老李侃教育,在現實教學當中的確存在有的老師講課很好但不出成績,有的老師講課一般但成績突出,歸納起來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課堂管理問題從事20年教學,我認為管理比教學其實更重要。有的老師講課很好或許那是表演課,看起來課堂氣氛很活躍,但實際效果就不怎麼樣了。
  • 復旦網紅教師陳果:講課時雙手插兜?我喜歡!
    在復旦大學,曾有不少學生感嘆:刷了兩年都沒刷到陳果老師的課,搶課難度遠超「雙十一」。也有臨近畢業的學生感嘆:「如果我在大學聽到的第一堂課是陳果老師的課,我的人生應該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陳果老師的課已經火了很久了。除了復旦大學的學生能夠有幸當面聆聽她的課程之外,千千萬萬的「粉絲」們也在通過網絡津津有味地收看收聽。很多「果粉」聽了之後感覺如沐春風,豁然開朗,拍手叫好。
  • 做一個有人情味,講究「情」、「趣」的教師~給青年教師的建議
    大家喜歡相聲,喜歡聽笑話嗎?就像我們大人喜歡看德雲社的相聲 一樣,學生也比較喜歡有幽默感和有人情味的教師,他們說:「有的老師上課很-'神',挺幽默,使我們笑口常開,在歡樂聲中學會深奧的知識,聽這種課是一種享受,是我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 學生聽不懂、老師講解難,高考佔比高,這是學生公認的最難學的課
    物理,被學生們稱為「最難學」的科目,看似與生活貼近,卻又完全聽不懂,上課聽老師講課簡直就像「天書」。學生聽不懂、老師講解難、高考佔比高,這是學生公認的最難學的課高中物理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比如力學(各種牛頓定律,各種公式)、電磁、熱學、光、波、量子原子等等,很多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物理中的公式、原理、換算不比數學少,所以讓很多學生都頭疼不已。
  • 老師,到底是聽你講課,還是看你撒貓糧?
    然而,當課堂上出現一隻貓,跟老師撒嬌膩歪在一起時,你還能聽進去老師講課的內容嗎?一名數學老師抱著自家貓走進教室,講課時,一隻手抱著貓,一隻手在黑板上寫字,整堂課下來,貓不離手。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貓咪的加分表演,在男老師懷裡蹭來蹭去,時不時地撩一下老師,膩歪的不得了。難怪人們常說,男不養貓,看到這裡我懂了。你說你們這點隱私,在單純的學生面前暴露無遺!老師,我們到底是聽你講課,還是看你撒貓糧?請注意您為人師表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