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跡情懷,卑俗中來 ——重讀黑澤明之四《影子武士》

2021-02-23 樂影秋帆

朋友要我聊聊黑澤明的晚期作品,所以重看了《亂》和《影子武士》——不料《亂》已經不能讓我投入進去了,無論是華麗的詩意舞臺還是莎士比亞《李爾王》的日式重構,那悲劇人生的幕起幕落好像再難產生親近感,終不過是權力搶奪者的得失輪迴罷了,162分鐘的戲似乎怎麼也走不到盡頭。當然,靜止鏡頭的大量運用是開創了黑澤明先例的,巨大的山勢背景也襯託出人物的渺小以及權力博弈的無意義,那是永恆和瞬間的對比,但影片過於華麗的視覺追求反而削弱了戲劇張力。50年代黑澤明電影裡的活力在本片裡無可挽回地老去了,我們得到的也不過是秀虎這個日本李爾王盛裝下的故作姿態罷了,按照現在的說法,那是個形式大大超出內容的作品,是舞臺感被大大提升強化了的表現主義作品,甚至是黑澤明內心的概念先行壓過了人物的影片,人物在這裡只剩下了造型!

一個狩獵時刻的短暫睡夢之後作出的宣告,一直被人的弱點支配了,朝著驚天動地的大悲劇大毀滅演進,人總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弱點帶來的自我吞噬。這個命題,由黑澤明來演繹,當然需要用他舊作高度來參照衡量。所以,不如來看看早《亂》5年問世的《影子武士》。先說幾段歷史。1543年,葡萄牙人在九州登陸,帶來了火繩槍,1575年,發明了「三段擊」戰術的織田信長,在長莜大戰中以3000火槍手殲滅了武田家新任領主武田勝賴率領的「風林火山」騎兵團,火槍因此普及——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武士群體走向沒落的時代。黑澤明喜歡選擇冷兵器向熱兵器轉型的歷史時期作為敘事的背景,明顯看得出他對熱兵器的鄙夷,因為,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卑鄙小人,都可以殺死一個武士時代的英雄」,這就基本上是黑澤明武士題材作品的一個隱性母題。

現在說說武田信玄( 1521-1573),信玄之用兵方略與為政之道在日本戰國史上頗具影響,他的部隊所舉「風林火山」(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之軍旗,語出《孫子兵法》,威震一時。信玄在用兵上尤擅指揮甲州精銳的騎兵,以靈活機智的戰術取得勝利,開創了「甲州流」兵法。江戶時代《甲陽軍鑑》出版,「甲州流」被公認為戰國第一兵法。《影子武士》開始時,武田信玄已到暮年,在一次和德川、織田聯軍的對壘中被敵方冷槍所傷,不久離世,影片的歷史真實應該說相當牢靠。

繼承家業的就是武田勝賴。長莜之戰,對於武田勝賴來說,是一幕不可避免的悲劇,他以外姓回歸本宗,擔任家督後見,威望不足以服眾,面對其父留下的諸多驕橫老將,必須打贏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才能穩固地位,為此他只能屢屢東進,尋找決戰機會。然而此時織田信長已從畿內亂局中騰出手來,統率數萬大軍支援德川家康,相比之下,武田軍兵力既寡,士卒也因屯兵堅城長筱之下而日顯疲憊,從純軍事角度來說,勝賴實在應該退兵,但從政治影響來考慮,他卻可悲地不得不戰——只要一退,立刻威信掃地。

了解了上面這個背景,才能進入到黑澤明虛構卻深刻的人性世界。所謂影子武士,就是領主的替身,在影片裡,我們通過對話得知,在那個小偷出現之前,擔任武田信玄替身的是他的弟弟信廉,影片的序幕是一個6分鐘的靜止長鏡頭,三個衣著一樣的人坐著,信廉向哥哥推薦自己從刑場上發現的酷似哥哥的小偷,小偷怒斥武田家族,「我偷東西只為活命,你們草菅人命卻成了英雄!」信玄並不生氣,反而認為這個影子綜合素質不錯。不久武田信玄死去,據遺訓三年秘不發喪,所有場合均由影子來充當形式上的領主,這個過程裡,那影子武士的內心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先是被武田信玄的遺體所震顫而願為武田家族效死力,後在敵方的試探中入戲,表演不俗瞞過了眾人,又進入武田信玄家族內部獲得了親情上的認可,又經歷幾場大戰,眼看著諸多兵丁對他的冒死護衛,可謂時世造英雄。影子武士內心的崇高感漸漸形成,他的表演也日趨成熟率性甚至富有一代雄主的魅力——這個漸變很有意思吧,我覺得裡面包含了黑澤明「人的存在方式」的深刻哲理,一個曾經如此之卑下的角色,只要給他一定的環境和情勢,他可以從內在的層面上脫胎換骨。所謂血統高貴論,早已被他的敘事打得粉碎,崇高神聖云云,都是渺小卑俗中來的變奏,這大約是黑澤晚年對於人生的一大觀感了吧!

三年時辰一到,影子被趕出家門,勝賴掌權,影子無法從內心上卸下領主的大任,於是一路追隨大軍來到長莜大戰外圍,目睹昔日的手下親兵被對手的火槍陣消滅於須臾。於是驚天動地一幕爆發了,這也是本片的高潮,一個破衣爛衫的傢伙面容扭曲地從高坡衝向敵陣,你不能確認他是來殺敵的還是來救人的,總之他覺得這樣的戰場悲涼一刻,這樣屍山血海裡,他作為一個過去或現在的內心深處的王者,必須如一座山那樣地立於本方的陣地之上,他完全被歷史的動力驅策,他就這樣進入了歷史!最後,身中數彈之際撲向了「風林火山」之軍旗,完成了一出無比悲壯的人生大戲。
仲代達矢的演出可以說是嘆為觀止——5年後他因此而當然獲得了《亂》裡的絕對主角,但《亂》的演出,更多帶有表現主義色彩,真正令黑澤明享有影壇莎士比亞之名的,並非改編自莎劇的《亂》和《蜘蛛巢城》,而是他原創的《七武士》和《影子武士》。經過50年代的高峰和60年代的回落期以後,70年代的黑澤明一度被創作力瓶頸所困而至於自殺未遂,幸得藉由蘇日合拍的《德爾蘇·烏扎拉》東山再起,延續到《影子武士》。黑澤明那種對歷史中小人物的關注,對小人物的非凡人格的構築和提煉,的確主導了他的情懷,甚至,他用以通過作品序列抒發的那種情懷,才真正構成了他的偉大。

                                                                       2015年 丨 記文

黑澤明作品導引

* 【直播回顧】「秋帆影話,經典禮拜」 第7期《武士道》視角看《七武士》 ——黑澤明研讀 · 第一期

生之欲 ◢

* 【直播全程】雪夜悲歌,人生幾何——黑澤明研讀第二課《生之欲》 | 秋帆影話 · 經典禮拜第八期

羅生門 

* 【直播全程】羅生門下,超越芥川——黑澤明研讀第三課暨紀念《羅生門》公映70周年

  訂閱號:《 樂影秋帆 》

  - 時間 · 空間 -  

相關焦點

  • 黑澤明訪談——關於《影子武士》
    黑澤明:的確很難拍一部反映當今日本的電影。但是這不是我拍影子武士的原因,我自己選擇過去……或者不。對我來說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過去或是現在是沒有區別的。在所有的時代,人類都是一樣的。記者:在影子武士中,最初是什麼吸引了您?您希望拍一部關於這個特殊年代的電影?武田信玄這個人物?影子武士的命運?還是這三者皆有?
  • 黑澤明這部《影子武士》,低賤的人變得高貴,首先得成為影子
    黑澤明的創作漸漸跟不上這個時代,甚至讓他一度想要自殺。當看到《影子武士》的製片人時,我們會發現《教父》系列導演科波拉和《星球大戰》系列導演喬治盧卡斯。如今這兩位導演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說,當時,他們都是黑澤明導演的擁躉,深受他的影響。史匹柏曾經評價黑澤明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可見黑澤明對電影藝術的影響之大。
  • 從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到張藝謀的《影》
    故事主角人物的定位《影子武士》:其影子定位於日本戰國時期,武田信玄為了躲避敵人的暗殺,在其弟武田信廉的幫助下,找到了一名即將被處死的窮賊當他的影子,而在野田城一戰中,武田信玄不幸被敵人的火槍打中,重傷而亡。
  • 從《影子武士》中,看見黑澤明的攝影功力,被電影耽誤的攝影大師
    《影子武士》就是黑澤明這位電影攝影視覺美學大家為我們呈現的經典作品,我們今天就從這部影片的攝影畫面中分析攝影藝術表達的具體方法和攝影創作可以借鑑的藝術元素。為了配合電影的題目和故事的核心,導演在畫面中重點安排了影子的形象。在中間的主人公信玄的背後,有個明顯的黑影,在看過電影之後,我們會知道,其實整個故事就是在說主人公信玄死後依然依靠他的威名和現實中的替身來維護武田家的勢力。影子在實體和概念上才是影片的核心。
  • 「酥糖哭喪鬼」拍出了《影子武士》丨紀念黑澤明
    今年,也就是已經過去的3月23號,是黑澤明導演誕辰110周年,這位享譽全球的日本電影「天皇」有說不完的故事,只要人們提及他就會羅列各種獎項,從《羅生門》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到摘得金棕櫚的《影子武士》,影迷們聊起來是如數家珍。但今天我們不談這些,聊一聊神壇之下的事情。
  • 張藝謀《影》:「這次絕對沒有抄襲黑澤明《影子武士》!」
    又或者是像費裡尼的電影《卡比利亞之夜》中的女主人公一樣,永遠生活在黑暗中或者黑夜中?直到8月份片方才公布了幾張《影》的海報,卻看著滿滿的一股子日本風格,和風之味。第一眼看上去略微心驚,這真的是張藝謀拍的?
  • 日本戰國一代梟雄武田信玄和他的影子武士
    本文原載於《文史參考》雜誌2011年第1期片名:《影子武士》導演:黑澤明主演:仲代達矢、 山崎努發行公司:東寶株式會社(日本)20世紀福克斯公司(美國) 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電影業受到電視的強烈衝擊,1970年,「電影天皇」黑澤明指導的《沒有季節的小墟》票房慘敗,沒有公司願意再給黑澤明投資拍新片,黑澤明的創作陷入低潮
  • 在《對馬島之魂》中體驗黑澤明電影中的武士之魂
    在《對馬島之魂》中體驗黑澤明電影中的武士之魂 2018-09-24 06:09  17173遊戲
  • 黑澤明《影子武士》裡的長筱之戰靠譜不?
    編者按:《影子武士》是日本名導黑澤明的經典電影之一。作為日本的「電影天皇」黑澤明在電影拍攝時,常常是毫不吝嗇的使用誇張的大手筆。比如在《七武士》中,黑澤明就直接從博物館裡,租來了貨真價實的日本古代鎧甲用來拍攝。
  • 黑澤明《影武者》發中文藍光 再現武士悲愴輓歌
    黑澤明《影武者》發中文藍光 再現武士悲愴輓歌 影片是導演黑澤明的第二十六部電影,講述了日本戰國時代發生的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通過展示當時政治、軍事鬥爭的錯綜複雜,以及糾纏不清的人事矛盾,加上激烈的戰爭場面,烘託出了「影子武士」的偉岸形象,仿佛一部悲壯的史詩。影片耗資巨大,各項資金共去二十五億日元之巨。
  • 影子武士 | 同樣拍替身的故事,這位大師不知比張藝謀高多少段位
    《影子武士》。本來想對比評價兩部影片,但限於篇幅,下面只說《影子武士》。楔子就出現了一個驚奇的畫面,三個長相著裝一模一樣的武士同時出現在一個畫框裡,一下子就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心。武田信玄的弟弟從刑場救下了一個竊賊來當哥哥的影子武士。
  • 黑澤明和黑澤明的《夢》
    電車狂》1972年,《德爾蘇·烏扎拉》1980年,《影子武士》1985年,《亂》1990年,獲得了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1993年,《嫋嫋夕陽情》即使是黑澤明自己,也無法說清楚,究竟是為什麼他的電影會成為類型片反覆模仿的對象。
  • 電影鑑賞《影子武士(1980)》
    黑澤明的後期作品偏向於將日本武士和莎翁戲劇融合,從而產生別具一格的戲劇效果,「蜘蛛巢城」「亂」都是這一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是有其基礎的。學美術出身的黑澤明,受西方思想影響很大,這從他的第一部電影「姿三四郎」中就可看出,在影片中,它所表達的思想,已經超越了同時代日本電影人的狹隘視角,他不再將重點著眼於日本市井小民的悽苦生活,而是通過柔道這一日本國術,反思日本瘋狂西化的利弊,同時寄望年輕人不要放棄大和民族的傳統精神。
  • 「電影天皇」黑澤明公認的5部經典
    他們甚至在黑澤明低谷的時候四處幫他籌錢拍電影。此外,他在中國的粉絲包括:張藝謀、陳凱歌、徐克、吳宇森、杜琪峯……黑澤明作品的常見主題是?武士道精神、人性與人生、戰爭與和平。黑澤明作品的藝術特點是?非常簡練,視覺形象,十分生動,動作性弱,節奏緩慢,蒙太奇技乾淨利落。
  • 三船敏郎、黑澤明與《七武士》
    所以我搜索著來看看,發現導演是經常聽人提起的黑澤明。所以,我就更願意下載來看看,提升檔次。三船敏郎與黑澤明的合作相得益彰,黑澤明無需多說,教父級的人物,不僅限於日本,全球深受其影響的大牌導演不下於10人,張藝謀曾不斷模仿黑澤明,卻始終是在模仿,學不到其精髓。美國導演科波拉和喬治·盧卡斯都是黑澤明的粉絲。
  • 《七武士》聊一聊黑澤明和他的電影
    這位老人,就是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被稱為日本電影界的天皇,也是首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亞洲人。可以說,黑澤明是日本電影走向世界的一個裡程碑,一生創造了無數經典電影,比如被觀眾熟知的有《羅生門》、《七武士》、《影子武士》、《夢》等等。
  • 張藝謀終究不是黑澤明,40年前的這部電影還是無法被超越
    我想,黑澤明導演對於這種認識是極其深刻的,所以,他才會在自己的電影裡,不止一次地展示著對於傳統武士精神的熱忱,裡面藏著失望和希望。如果說,《七武士》是早年巔峰時期的黑澤明對武士無畏無私精神的讚賞肯定,那麼,《影子武士》則是晚年黑澤明對武士精神終究落寞的無限哀嘆。
  • 有人說張藝謀拍電影是在模仿黑澤明,為什麼呢?
    讓電影鯊來說說張藝謀《影》和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可能存在的相同與不同吧。得先從一個講述三國美男子崔琰的故事開始:相傳崔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是個不折不扣的美男子,曹操覺得自己相貌不好,不足以用威儀震懾匈奴使者,於是命崔琰假扮自己,曹操本人則提刀立於床頭,裝作侍從的樣子。
  • 世上再無黑澤明這樣的電影大師了!
    科波拉曾說:「如果能和一位大師(黑澤明)一起拍電影,我寧願當一個助理。」雖然沒有實現的這個願望,但科波拉在黑澤明拍《影子武士》遇到困難的時候,曾幫助大師度過難關。黑澤明在《我的電影觀》中寫到: 「在拍《影子武士》時資金有些不足,科波拉和盧卡斯便多方聯繫,最後由20 世紀福斯公司出了不足的那部分資金。」史匹柏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 黑澤明 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父親黑澤勇,母親黑澤縞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個。現代人幾乎不知所措,黑澤明試圖在森林中尋回澄明之境。無論電影中的人物是不是真實,追回到頭,就是原著小說是否可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事實上這是別一種生態的桃花源、小國寡民,甚至是最初的萌芽狀態。這不過是一場陶醉的夢,是現代人對自我人生的殖民性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