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再無黑澤明這樣的電影大師了!

2021-01-08 騰訊網

昨日,是一代電影大師黑澤明逝世二十周年紀。

1998年9月6日下午,88歲的黑澤明離開了這個世界。

黑澤明的電影是世界級別的,影響了無數電影人。他的粉絲其中不乏諸如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喬治·盧卡斯、史匹柏,以及張藝謀、徐克、陳凱歌、吳宇森等大導演。

科波拉曾說:「如果能和一位大師(黑澤明)一起拍電影,我寧願當一個助理。」雖然沒有實現的這個願望,但科波拉在黑澤明拍《影子武士》遇到困難的時候,曾幫助大師度過難關。黑澤明在《我的電影觀》中寫到: 「在拍《影子武士》時資金有些不足,科波拉和盧卡斯便多方聯繫,最後由20 世紀福斯公司出了不足的那部分資金。」

史匹柏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馬丁·斯科塞斯則是在偶像黑澤明帶有自傳性的作品《夢》中,出演了對黑澤明影響極大的的畫家梵谷。

盧卡斯的《星戰》系列中,絕地武士明顯受到日本武士電影影響,另外兩個機器人的靈感則是來自黑澤明的作品《戰國英豪》中的兩個農民搭檔,一高一瘦的機器人C-3PO和R2-D2正好對應著那兩個高瘦的農民。

徐克《七劍》中的七位劍客,讓人輕而易舉會想起黑澤明著名作品《七武士》。徐克曾說,《七劍》「把黑澤明拍攝《七武士》的道路重走一遍。」吳宇森受到黑澤明多機位拍攝的啟發,將之運用到自己電影中。陳凱歌因為《荊軻刺秦王》,被譽為「中國黑澤明」。

張藝謀毫不掩飾自己對黑澤明的敬仰,並且一直在模仿黑澤明的電影風格。 巧合的是,在昨日威尼斯影展上,張藝謀的新片《影》第一次與觀眾見面。《影》是刀光劍影下一個具有高度寓言氣質的莎士比亞故事式的電影。甚至就連海報設計也在致敬黑澤明的《影武者》。

黑澤明的作品是日本的,更是世界的。

黑澤明研究專家史蒂芬·普林斯,曾為知名DVD發行商CC的大師經典收藏版(如黑澤明、薩姆·佩金帕)做配音評論解說,他解說過《七武士》《生之欲》《亂》《影子武士》等片。普林斯是超淵博的百科全書式迷影學者,在專著《電影的秘密》中,他提到黑澤明在世界電影史中的地位與他對電影技術和敘事技巧的出色掌控是不可分割的。下面,我們就為大家分享一篇史蒂芬·普林斯談黑澤明的文章。

史蒂芬·普林斯談黑澤明

黑澤明是世界電影巨擘。他的藝術喜好十分多元,作品融合了日本的文化傳統以及國際繪畫、文學和戲劇風格。不同於巴西新電影運動的電影人,黑澤明並沒有拒絕好萊塢電影的風格,而是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影響,化為己用。

《惡漢甜夢》是一部講述黑暗的日本官商界的驚悚片。黑澤明借鑑了20世紀30年代華納兄弟影業出品的犯罪片中用報紙頭條宣告重要情節轉折的技巧

武士片《用心棒》講述了一名武士挑撥離間讓兩個黑幫集團互相殘殺的故事。影片使用了塵土飛揚、寬闊的T型街道作為主要布景,不難讓人聯想起許多好菜塢西部片的相似場景,而高潮處一決勝負的鏡頭更是出現在無數西部片中。《用心棒》同樣借鑑了著名西部片《正午》,並直接從1942年的犯罪片《玻璃鑰匙》中截取了一個場景

在影片《樁三十郎》的結尾,兩名武士陷人了膠著的爭鬥。他們抽劍的方式像極了牛仔打開手槍皮套拔出手槍的樣子,而動作最快的那個勢必獲勝。影片中,拔劍出鞘更加迅速的武士擊敗了對手,這毫無疑問又是黑澤明向西部片槍戰借用的一招。另一部武士片《影子武士》中表現武士行進的水平鏡頭則參照了約翰.福特多部經典西部片(《要塞風雲》《黃中騎兵隊》與《搜索者》)中紀念碑谷( Monument Valley)的構圖方式。

黑澤明導演的《七武士》以16世紀的日本為背景,講述了抵禦山賊來犯的武士與山賊之間的惡戰。影片意義深遠,為宏大敘事與歷史題材電影的典範。雖然《七武士》的主題與情感具有普世性,但卻不失其文化獨特性。黑澤明常常拍攝年代戲與武士片,因為這些類型能巧妙地呼應當時的矛盾衝突。《影子武士》中,強大的武日軍不堪敵人的組擊槍,最終濟敗。面黑澤明認為這也代表著傳統的消亡,擁有自動化式器的暴力的現代世界正在形成。

雖然黑澤明借鑑了福特電影中的元素,但他並非全面模仿。《影子武士》的高潮段落是騎在馬背上的武士向持來復槍的敵方氏族發起攻擊。表現這場戰役的鏡頭具有重要的史學意義,因為它第次向大眾展現了 彈藥對於只用劍和長矛的軍隊的影響。當這些騎兵在槍林彈雨中衝鋒時,他們跌下馬背,血灑疆場。

黑澤明讓持槍者射擊騎兵的坐騎,有意避免了好萊塢西部片中射擊馬背上的人而非坐騎的傳統。

儘管黑澤明以上述方式借鑑了美國電影,但他在世界電影史中的地位與他對電影技術和敘事技巧的出色掌控不可分割。《七武士》曾被世界各地其他電影人翻拍數次,或許是被翻拍次數最多的電影。而且,各地電影人也從黑澤明的剪輯與多臺攝影機同時拍攝的手法中受益頗豐。他對後人所產生的影響遠多於他對前人的借鑑。

黑澤明的電影凝結了他自己濃厚的日本文化積澱,能引起日本觀眾強烈的共鳴。他拍攝了一系列以戰敗後的日本為背景的影片(《泥醉天使》《野良犬》),描摹了國家經濟繁榮、大企業的興起及其對民主的威脅(《惡漢甜夢》《天國與地獄》),以及最為人熟知的日本武士精神(《七武士》《用心棒》和《亂》)。

黑澤明在作品中借鑑日本文學、繪畫和戲劇的形式,也根據外國文學傳統拍攝影片。最著名的要屬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蜘蛛巢城》與《亂》。黑澤明覺察到歷史與莎翁戲劇主題之間的呼應關係,將莎劇情節融人了日本中世紀武士混戰的背景之中。

黑澤明的藝術感知力非常強。他不落窠白地吸收藝術和文化傳統,將其他國家的影響與日本的傳統文化進行了美妙的融合。因此,他拍攝的影片極富層次感和野心,電影語言已臻化境。並且,從長遠角度來看,黑澤明對世界電影的影響程度,要遠超於他選擇性地借鑑世界電影的程度。

《電影的秘密:形式與意義》

一本培養專業觀影眼光的北美高校經典教材

教影人讀懂觀眾的心理,帶觀眾體會影人的匠心

影評名家、CC特邀專家普林斯教授二十年來六次修訂

兼顧藝術、技術與商業,全景呈現電影體驗的誕生過程

本書提供了五百多張精挑細選的插圖、五十餘篇影人及相關作品專題解析,對電影攝影、美術、表演、剪輯、聲音、敘事、特效等構成元素進行了細緻分析,並從電影風格、流派、美學、理論、批評的角度提供解讀方法,從而全方位地闡釋了「電影如何創造意義」。

相關焦點

  • 「大師中的大師」黑澤明
    黑澤明,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史匹柏稱他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科波拉表示如果自己可以選擇,寧願當黑澤明一輩子的助理。黑澤明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偉大電影人,拍出傑作數部,他是大師中的大師。大多數人都知道《羅生門》《七武士》,但實際上真正去看黑澤明的人少之又少,就像所有人都知道《哈姆雷特》,但又有多少人去看了莎士比亞的戲劇呢。
  • 解析大師黑澤明電影中隱藏的秘密!
    所以,頂級電影大師們的共性是:一切最終都要落實到對觀眾的感官刺激。這就需要掌握攝影、器材、道具、音樂、光線、色調、特效等全部技巧,而且需要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獨有的感官刺激風格。在這一點上,張家衛、張藝謀、李安是做的最好的中國導演。黑澤明的高級之處在於,他可以利用極為有限的資源,達到刺穿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的目的。
  • 電影天皇 黑澤明
    今時今日雖然再無戰亂,觀眾再看黑澤明的電影時也許會有不同的體會與領略,但我相信,觀眾看的時候總有反應,與黑澤明的電影產生關係,相反,現在太多電影是堆砌而成,我以為創作人理應通過像這種激烈的內心震蕩,才可以產生這些感覺。
  • 《夢》:夢境的譫妄之語,一代大師黑澤明的晚年回望
    提到日本電影,相信沒有人會忽視黑澤明這位電影大師,甚至可以說正是黑澤明在五十年代向璀璨的好萊塢帶去了日本東方式的綺麗神秘的色彩。日本第一部拿下奧斯卡的電影正是黑澤明在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至此黑澤明沒有停止向國際展現他電影裡獨特的東方韻味,他也被認為是最為「西方化」的日本導演。
  • 誠意乾貨解析大師電影,捕捉黑澤明的秘密世界
    微信ID:v_movier感悟人生,只需一刻鐘本片是由Every Frame a Painting(幀影幀畫)發布於YouTube上的《Akira Kurosawa - Composing Movement》,乾貨地分析了黑澤明的電影中對於動態的嫻熟運用
  • 一百年電影,我鍾愛黑澤明
    ——高曉松《魚羊野史·第5卷》1998年的9月6日,偉大的導演黑澤明逝世,紀念大師黑澤明!電影從誕生至今一共才一百多年,在這一百多年的電影史中,能稱得上偉大的電影大師的人,扳著手指頭都能數出來。有的電影大師一輩子只拍了一部偉大的電影,比如格裡菲斯導演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等等。
  • 焦雄屏帶你走近黑澤明和楊德昌
    光是一部《七武士》,就被翻拍回了西部片《豪勇七蛟龍》、動畫片《蟲蟲危機》,還有無數港式武俠片、功夫片、警匪片;也只有黑澤明,在秀虎走投無路、行將發瘋時,能讓他所處的草野真正地一望無際、狂風吹拂;也只有黑澤明這一場面調度的大師,才能輕鬆自如地運用雲層、泥水、血水和煙霧,拍出了策馬的真實氣勢、人物的悲涼處境。
  • 黑澤明的電影秘訣
    ©《羅生門》就這樣,日後成為黑澤明代表作的《羅生門》的劇本,就這樣在偶然中產生了全新的方向。不過這一切並非完全是偶然。早在認識黑澤明之前,橋本忍就曾經閱讀過芥川龍之介的作品。橋本忍歷來有隨手記錄閱讀的習慣,在他時常閱讀文學作品的暖桌旁,他隨手記下了《芥川龍之介全集》裡很多短篇小說的標題,如《羅生門》《偷盜》《竹林中》等。
  • 黑澤明忌辰 大師最經典的十部電影
    在他50年的電影生涯中導演了近30部電影,獲得了30多個著名的獎項,他的電影曾創造過持續20年的票房奇蹟。1990年,在第6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黑澤明獲得終身成就獎。1998年9月6日下午,黑澤明在東京逝世,享年88歲。黑澤明電影的精神氣質對整個世界影壇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他作品中對人性的審視,對時代的刻畫,使得黑澤明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一顆恆星。
  • 黑澤明的電影,偉大在哪裡?
    如果你還不了解黑澤明是誰,不妨先來看看他的作品成就。可以說,在世界影壇上,還很少有導演可以像他這樣,在三大電影節上獲得大滿貫的地位:1990 年,80 歲高齡的黑澤明,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站在他身邊的是史匹柏和喬治·盧卡斯。正是在黑澤明的啟發下,奧斯卡才開啟了「最佳外語片」獎項。他後來也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 黑澤明+電影 =不朽
    他開創的平民武士電影帶來了長久的武士片熱,他對電影那種近乎癲狂的執著,更令各國的電影人們敬佩不已。黑澤明的電影,影響了也正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電影人。在日本導演中,講述黑市醫生的《酩酊天使》被當時在黑市賣燒酒混飯吃的今村昌平看到,使之決心投身電影界,後來,今村成為兩度拿過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大師;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曾無比崇拜地對黑澤明說,沒有《七武士》,就沒有《幽靈公主》。
  • 從《影子武士》中,看見黑澤明的攝影功力,被電影耽誤的攝影大師
    代表了東方最高導演水平的黑澤明在選擇拍攝電影為事業之前,就是一個畫家,這個武士家庭出身的大導演在一生的電影創作中,不斷都融入了對於畫面細節的個人化的藝術美感,和孜孜追求的日本文化與電影視覺美學的融合。在電影的一開始,這樣的一個鏡頭畫面,等於是給觀眾一個「下馬威」,如果沒有對人物和故事相當的好奇心,冗長的開頭足以嚇退不了解導演的觀眾。那麼我們從畫面上來分析一下,這樣的一個安排,在攝影上有哪些角度的考慮呢?
  • 黑澤明的電影你看懂過嗎?
    無論是在日本電影史上,還是在世界電影史上,黑澤明都是一個傳奇,一個天才,是個繞不過去的人物。有影評人這樣說:「如果說電影史好比一株大樹,那麼眾多的電影人是枝,而黑澤明屬於幹。」這話沒錯,黑澤明在電影界與眾多大神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讓我們來聽聽別人眼中的這位傳奇大神。
  • 電影拾零—黑澤明
    【天堂與地獄】,黑澤明1963年作品,非常不錯的懸疑片。前半段一直圍繞三船敏郎展開,他面臨著道德困境和現實困境的雙重考驗,終於做出的讓良心安懷的選擇。後半段圍繞綁匪山努崎和仲代達矢等警探展開,更傾向於中規中矩的偵探電影。整部電影,節奏緊湊,懸念迭起,細節巧妙,情節合理,非常不錯。【八月狂想曲】,黑澤明1991年作品。
  • 擺渡西東連接古今的大師——黑澤明
    這位在世界電影史具有舉足輕重意義的人物,就是黑澤明。日本民間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有種特別的蛤蟆,它和同類相比,極其醜陋,還多長了幾條腿。C位大佬,但電影大師黑澤明自喻是那隻站在鏡前不斷審視自身的蛤蟆。
  • 黑澤明:電影天皇是怎麼煉成的?
    黑澤明,日本電影大師。26歲踏入電影圈,32歲第一次獨立編劇執導電影《姿三四郎》就造成轟動。在漫長的電影生涯中,由他擔任編劇並導演的享譽世界影壇的名片佳作有《羅生門》《七武士》《天國與地獄》《用心棒》《影武者》等。
  • 黑澤明 - 電影世界的畫與畫裡的電影世界
    《羅生門》的誕生可謂是為黑澤明導演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一定的認可,雖然不少日本本地導演及評論家對其表示不認可,但其所營造的效應還是深深影響著後續產業的發展。1954 年上映的電影《七武士》可謂再創新高,這部電影圍繞著武士和村民一起對抗強盜為故事背景展開,黑澤明巧妙的運用 7 個武士來刻畫 7 種不同人物,從而這種「刻畫性格」的人物塑造手法也逐漸的在其後續的電影中逐漸發散。
  • 「電影界的莎士比亞」黑澤明:你知道他是大師,卻不知道他被讚美的理由
    1998年9月6日,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逝世。黑澤明是世界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他一生創作了包括《羅生門》《影武者》《七武士》在內的30部電影作品,獲獎無數。黑澤明的幾乎每一部電影都在叩問這個社會,他的電影鏡頭下有著對人性的深刻解讀,從而第一次將東方電影提升至一流並推向全世界,自從《羅生門》後,電影這門年輕的藝術便超越了國界和意識形態的藩籬,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 亞洲頂尖的電影大師黑澤明!他的哪部作品才是你心中的經典?
    電影誕生於自西方,加之各種歷史原因,亞洲的電影藝術曾經一直落後於西方,而能稱得上是"大師"的偉大導演更是屈指可數。但在上個世紀,一位日本導演走上了電影藝術的舞臺,用他的作品震驚了整個世界,他便是黑澤明。
  • 黑澤明電影合集
    >【個人專輯】15位導演【一個大師一部電影】23位導演基本涵蓋了世界影史那些璀璨的名字電影分享會精心奉獻片源正在逐步完善中(目前只提供部分片源)1941年,在拍攝完劇情片《馬》之後,黑澤明開始專注於電影劇本創作。1943年,獨立執導了處女作《姿三四郎》,影片上映後打破票房紀錄,黑澤明由此受到關注。1948年,拍攝了犯罪電影《泥醉天使》。1950年,拍攝的懸疑電影《羅生門》獲得了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及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1952年,編導了劇情片《生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