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動作——9號觀察計劃
大家新年好,感謝一直以來大家對古田路9號的支持!
2014年古田路9號做了全面的改版,我們深知前進的道路還很長
新的一年,我們希望在內容上繼續為大家呈現更多的「乾貨」~
9號特此發起了「9號觀察員」計劃——
觀察的對象,是設計界的前輩們,其中不乏諸多設計大師,知名設計機構領導人,以及眾多有所成就而低調的資深設計師們。我們希望能給大家一個更接近前輩們的機會,了解他們對設計、對行業趨勢的思考。當然未來,我們也希望諸多默默耕耘著的從業設計師等能在我們的觀察中出現,一起和大家分享設計路上的苦與甜。
而作為進行觀察的人,我們稱之為「觀察員」。我是1號觀察員——西瓜,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觀察員融入我們的組織,一起思考,一起發問,一起發聲。
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奉上——自由而堅持的設計師,字體設計者——應永會專訪。這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一定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歡迎大家給我們留言提出您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之後,我們將陸續發布蔣雲濤、李吉峰、倪君、石宇、羅小弟、吳禕萌等設計師的訪談,敬請關注。也歡迎大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說說希望向誰發問。我們將在未來的訪談中一一實現。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鞭策!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9號西瓜給大家鞠躬啦!
自由而堅持的設計師,字體設計者——應永會
應永會,1979年生於浙江象山南部海島,平面設計工作者、字體設計者、插畫愛好者。曾在廣告公司任職10多年平面設計,離開後成為自由設計師;他喜歡各種古籍字體,2003年他開始研究中文字體設計,利用業餘時間設計開發三套個人字庫:浙江民間書刻體、博州小楷、汲古書體,共計一萬兩千餘字。他的作品在多個藝術展展出:包括2011第六屆寧波國際海報雙年展(寧波),2011第二屆TYPOJANCHI 2011 首爾:國際Typography雙年展(韓國首爾),2012中國設計大展(深圳),2013 GHC exhibition(上海),2013新天地『字字娛樂』展(上海),2013傑出華文漢字設計作品展(臺北)等。
2014年末,我們在應永會的工作室裡採訪了他。他的工作室不大但很溫馨,電腦、畫架、顏料、畫冊書籍因有盡有。門口有應老師自己手繪的招牌,茶几上有應老師老家採的柑橘,整個環境更像是一個融工作於生活的地方,我們一邊喝茶一邊完成了採訪。
9號西瓜:應先生您好,感謝您接受古田路9號的專訪。和我們大致描述一下目前的工作內容吧,以及字體設計工作所佔的比重大概是多少呢?
應永會:古田路9號的朋友們好。 我目前一直在自己的小工作室裡,日常主要做一些商業設計。字體設計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大概佔工作總量的35%到40%左右吧。
9號西瓜:有在設計新的字體嗎?
應永會:最近計劃做一款傳統宋朝體感覺的字體。先試做了一些字樣,雕版印刷時代的風格,在傳統印刷中它已經終結了,我是想在它終結的終點,重新利用現代的電腦技術,讓它重獲新的生命。
9號西瓜:這款新的宋朝體是源自於哪款字體呢?
應永會:是源自於南宋的一個刻本,但是裡面的字不多,我根據它的結構來重新設計整理,我想儘量把它做的現代化一些,畢竟電腦化的活字還是要為現代社會服務。
9號西瓜:您覺得這款字體更適合用在哪兒呢?
應永會:比如說包裝上,像中國傳統糕點、茶葉、酒等。目前我們中國這方面用的比較少,比如酒包裝上字體用的都比較常規,有些會用書法家的字體,但也沒有日本那邊用的這麼多。
9號西瓜:您有考慮結合電腦、移動屏幕等等這些媒體上的觀看角度嗎?
應永會:暫時沒有考慮,因為我做這些傳統字形比較適合大字,縮太小反而不太好看。當然每個設計師要怎麼用字是個人的事情,因為造字和用字是兩個概念,所以你要用的好,就能把這個字體用的出彩,如果用不好,那麼就不好看。
9號西瓜:您覺得在海報裡,字體設計有何種意義?
應永會:我覺得不管什麼樣的視覺傳達,字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為字給人傳達了最直觀的信息。所以在海報中第一眼給人的感覺是,這個字很好看,然後會再仔細看,如果用很普通很常規的字體,就沒有那麼吸引人。形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字體的不同就像我們人的面貌一樣,幫助人去更好的去識別。
9號西瓜:那麼您當初是怎麼想到要去設計新的字體呢,最初是怎麼構想的呢?
應永會:我心中一直有種想法,要做一款真正的宋體。我覺得我們對宋體的叫法不夠準確,因為按照老一輩的字體人所認定的宋體是來源於宋朝。最早唐朝楷體字其實是從秦始皇小篆後出現的,是對漢字字形又一次普及化、和便於書寫的規範。為了更快的傳播,到宋朝就出現了雕版印刷,雖然說宋朝的刻本的特點還是繼承了楷體,但是為了雕版更快捷,很多筆畫比如橫劃會比較平直,不像毛筆手寫的那樣有靈動性。到了明朝後很多筆劃特徵就更加平直,發展得非常成熟,日本把這類字體叫明朝體,其實他們的叫法更正確些。那麼老一輩的字體人認為這個字形是源於宋朝,那麼就叫做宋體,其實最早的源頭應該都是唐朝的楷體開始,楷體第一次規定了文書字體的結構。
9號西瓜:改良版宋體的想法是怎麼來的呢?
應永會:其實很多年前就有這種想法,原先日本有幾家公司,比如欣喜堂他們做了一款宋體叫四川宋朝體龍爪,是參考宋朝蜀刻本來的,我覺得做的有些太張揚,我想做一款稍微有點張揚,又有些含蓄的字體。因為我覺得宋朝的字體,它一放那兒,就有他的氣勢。像民國丁氏兄弟第一次參考宋朝刻本做的仿宋體,我們後來所有仿宋體的源頭就是從他們那兒來的。很多宋朝字體原先的結構把握得特別好,我們現在的仿宋體已經把原先真正宋朝的東西都丟掉了。現在電腦裡用的仿宋體源頭應該都是上海印刷研究所出來的(中國兩個印刷研究所,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因為60年代後開始推行簡化字,剛開始字形結構沒有完全定下來,推行簡化字後,很多字形寫法被強行規定用手寫的風格來定義印刷字體,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手寫和印刷字形完全是兩套的東西,60年代後強行將手寫筆畫造型加到印刷上字體的造型上,雖然筆劃造型也是正確的,但個人認為這是我們簡化字不好看的一個主要原因。
9號西瓜:您自身推崇的設計理念大概是什麼?
應永會:我從來沒考慮過這個設計理念的問題,我只覺得做一款這樣的字特別好看,我就會動手去做,會融入其中。在一些字形處理上,我也是儘量按照傳統的印刷字形來處理,按照現在我們國家規定。所謂傳統的印刷就是屬於舊字形,在電腦字符編碼裡就是康熙字形,是清朝那個時候整理的印刷造型,特點是比較平直,符合漢字橫平豎直的感覺,改成新的字形後,從美感上就差很多,顛覆目前宋體既有的形態。
9號西瓜:對於怎樣是好看的字體,您有什麼標準或原則?
應永會: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字體好不好看可能有第一眼的映像,但更多的還是看你怎麼用吧。如果你用的好,那麼就算你覺得再醜的字體,只要用的場合適合,我覺得也能用的很好看。像我做的那幾款,偏傳統,是一個字一個字做的。字體公司是完全用筆劃來拼接,速度很快,我個人覺得他們這樣的字體正常用都沒問題,但我覺得如果大家都這麼做,會缺少一些什麼,所以我和他們是反過來的,完全純手工,像是機器生產和手工生產的區別。用文鼎公司的人來說,我們這樣的造字人社會也是需要的,如果全都是流水線的做法也不好,每個人喜好不同嘛。
9號西瓜:那麼未來您是否考慮做其他字體呢,比如黑體?
應永會:暫時沒考慮,我覺得我做一款明朝體,楷體,宋體已經不錯啦。畢竟個人精力有限,也不可能全職做字養活全家啦,如果未來能有穩定的生活來源是會考慮的。
9號西瓜:那麼現在平面都接什麼樣的單子呢?
應永會:書籍、VI這類,價格合適我就會做。
9號西瓜:現在很多設計師是把字體當做業餘愛好,而不是主業,您覺得呢?
應永會:對,現在中國沒有正真的字體設計師概念,因為養活不了自己啊,不像日本。
9號西瓜:最早是怎麼開始想要開始做字體設計呢?
應永會:我最早看到日本設計的一些東西,覺得日本把很多中國傳統的東西又重新發揚光大,中國人自己為什麼不做呢?所以我覺得自己也有這樣的想法去做這些方面的工作,自己也希望給社會留點東西。像民國到70年代那段時間,包括手寫的美術字,很漂亮、能開發的字庫太多了。但80、90年代後社會很多東西退化了,街上好看的招牌也幾乎消失殆盡,民國到70年代的手寫招牌字很多都很好看。
9號西瓜:在您看來,字體設計在整個設計領域承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應永會:我覺得字體設計在整個設計領域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字做好了,對於設計師的發揮肯定有好處,作品會更加精彩,就像廚師炒菜一樣,材料好了,菜肯定更好吃。現在電腦化後,很多設計師越來越懶,因為用電腦字體比較方便得到,所以很少有人會自己動手做一些標題字,我覺得設計師必須有這樣的意識,像過去要做一個標題都要自己手繪,現在都沒這個習慣了,頂多稍微在原有的字形基礎上變一下。
9號西瓜:您覺得網際網路發展對字體設計有什麼好處嗎?
應永會:我覺得還是有很大幫助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見到的東西多了,資訊多了,能看到的資料多了,能跟很多人進行交流,平臺很廣,不像過去很難和大家交流,需要面對面,現在都是屏幕對屏幕。
9號西瓜:您有比較欣賞的國內外字體設計師嗎?
應永會:日本的有幾個我挺欣賞,比如鳥海修、鈴木功、今田欣一、小冢昌彥等等。
9號西瓜:您覺得日本字體設計市場有哪些是值得我們中國借鑑呢。
應永會:我覺得很多沒法實現,首先日本人和德國、北歐這些地方的人一樣,非常守規矩,想要用什麼東西都會先寫個電郵之類的問能不能用,沒有商業字體在網上提供免費下載。中國網站就很多盜版的字體供下載,智慧財產權保護是我們中國社會必須要有的。
9號西瓜:日本的整體設計氛圍和國內是不同的。
應永會:他們出了很多字體設計這類的書,而中國很少,頂多是翻譯引進西方的字體設計,但西方字體設計和我們中國字體設計又不同,國內基本沒有介紹我們中國自己字體的設計書。
9號西瓜:我看到您收集了好多民國的海報、糧票,收集這些比較老的資料是您的業餘愛好嗎?
應永會:對,是從個人做字的角度眼光來收集,也想能夠儘自己的一點點力量去保留這種文獻類資料,大概收集了三四年吧。平時到哪兒都會去舊書攤之類的去看看,還有網上,各種渠道。舊海報、發票、說明書、團員證、糧票、書啊,各種各樣的。只要價錢合適就會買下來。已經收集了好多本。這些都很有趣。平時做事兒沒想法了,就可以翻一翻,都是很好的營養。你看即使是舊的說明書。都設計的非常漂亮。包括中文字體和英文字體的搭配。現在根本不敢這樣搭,但其實效果很好。希望將來有可能,也可以集結成冊,和更多的字體愛好者分享!
採訪後,應老師給我們看了他大量的收藏,有舊海報、各種舊證書、糧票等等,每翻閱一幅作品應老師都和我們分享他從中感悟到的東西,言語間帶著興奮。過了幾周,他參加了由文鼎軟體開發(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國際設計交流中心和上海設計師俱樂部聯合舉辦的上海國際字界主題沙龍,他是現場四位演講人之一。應老師在演講中和在專訪中說的一樣,「字體設計養不活自己。」。但他一邊這麼說著,一邊還是一聊起字體就滿是興奮,滔滔不絕。也許這就是真正的熱愛的樣子吧。
希望如應老師一樣,如此熱烈地喜愛著字體設計、並冷靜地進行相關理論研究、並耐著極大的寂寞設計字體的字體設計師,能越來越多。讓這條路上的人們,互相不再覺得孤單。
應永會的字體設計
應永會的收藏
應永會工作室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