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節目的當天,風特別大,所有人都凍得不行了,張睿堅持得跟夏天一樣。因為穿靴子顯得做作,就直接赤腳下田……
去年5月,張睿去內蒙古興安盟(地市級)科右中旗(區縣級),拍攝脫貧節目《益起追光吧》第三集。節目組希望通過這樣一位明星的實地體驗,帶動興安盟大米的銷量。
科右中旗是一個國家級貧困旗,興安盟大米主要在這裡生產。但在之前,它沒有品牌,沒有銷量,沒有產業鏈。
2018年9月,阿里巴巴與內蒙古科右中旗舉辦安盟大米上線儀式,此後,開展了一系列幫扶。而張睿和《益起追光吧》的到來,適時為興安盟大米上了一塊重要拼圖。
在又冷又苦的地方堅持下來
科右中旗是國貧旗,蒙古族人口比例86%,全國蒙古族人口比例最多的旗縣。遊牧民族農業種植歷史短,不擅長農業生產,沒有規模化和集約化,靠天吃飯。
阿里巴巴和科右中旗籤署扶貧協議,以電商脫貧打造 「一縣一業」模式,以科右中旗大米為核心產品,通過阿里巴巴平臺直供直銷的方式,幫助優質農產品銷售。
張睿就是在興安盟大米上線淘寶7個月後,收到的《益起追光吧》節目錄製組邀請。
之前,他因出演《紅樓夢》蔣玉菡一角進入演藝圈,後出演《新還珠格格》的五阿哥「永琪」,名氣越來越大,他想用影響力為社會做點不一樣的事情。
《益起追光吧》這個節目,由優酷娛樂與阿里巴巴脫貧基金、阿里巴巴公益聯合打造的大型明星公益脫貧活動,以真人秀、紀錄片等形式,深入扶貧攻堅第一線,帶動貧困地區農產品的關注以及購買量。
優酷PM陸丹說,去年該節目共播出了10期,每一期展現的農產品都是真正的好產品。平均每集播放量超過百萬。去年雙十一期間,幫助提升21個貧困縣整體銷量超20億元。
張睿坦言,選擇參加科右中旗節目,初衷並不是為了出鏡,「聯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助農是一種很好的生活體驗。
節目錄製了三天左右。5月的內蒙古還很冷。
張睿在抓泥鰍時,手舞足蹈的像個孩子,剛踏入稻田,鞋子就被攻陷了,雙腳陷在泥地裡,行走艱難。他索性把鞋子扔了,一光腳踩進泥土裡,刺骨的涼意傳遍全身。
他還要下田種植水稻,由科右中旗雙金噶查的村長韓玉亭教他插秧。一畝地比想像中的大,張睿一直弓著身子勞作,當瞬間抬起腰休整時,體會到了酸痛感……
科右中旗這個地方很苦,廁所是旱廁,也沒有化妝間,洗臉就是用礦泉水在地頭上洗。但張睿堅持下來了。
節目製作出來後,在全國機場大屏和機上屏幕、全國高鐵屏幕、全國城市地鐵屏幕、全國34城64個銀泰店大屏播放了一周。
當期銷售5000件,2100人購買,13萬成交金額,折合3.3萬斤大米。在《益起追光吧》項目獲利期活動之後,興安盟大米成為區域銷量的top 1。
出現在品牌打造的重要節點
作為明星公益脫貧活動,《益起追光吧》節目曾推薦了很多貧困地區的產品,比如湖北秭歸臍橙、安徽碭山梨膏……
還有這次張睿去的內蒙興安盟大米。
而這個明星脫貧公益計劃,其實是搭建在電商脫貧的基礎上。阿里電商扶貧興安盟大米負責人倪利民說,先有阿里電商體系的支撐,再邀請明星來參與「吆喝」,引流到電商平臺。
張睿去之前,並不知道有興安盟大米。兩年前在大部分國人心中這個品牌並不存在。
在北緯46度的大興安嶺南麓生態圈,興安盟大米,生長於世界公認的寒地水稻黃金帶。加上稻鰍共生的水稻種植方式、天然河流水源和黑色土壤,吃過的人都說好吃。
但在當地只有一家企業有大米的生產許可證。就這一個企業,一天還只能生產五六千包5公斤的大米。剩下的都是作坊,「作坊就比較簡陋了,就是老百姓磨米吃的地方而已。」
老百姓告訴扶貧人員,興安盟大米沒什麼名氣,不需要什麼企業,說壓根沒有興安盟大米這個品牌,平時都假裝吉林大米賣出去。
阿里扶貧工作人員喬衛東說,當地唯一的那家企業,基本上不做零售生意,小包裝的米生產也費勁(之前它主要面對B端,現在做電商要面對C端,需要小包裝)。
物流體系也有短板,更缺少專業的運營人員……一切從零開始。
在當地政府和阿里一起努力下,他們試著提前鎖定資源,然後給足時間備貨。又去當地幫他們做快遞箱承重實驗、包裝袋撕裂實驗——發貨一定要扛得住快遞的衝擊。
他們協調阿里在吉林的供應商快遞資源共享,讓當地企業能在0銷量的情況下就能享受一個特別低廉的價格……就這樣,企業終於意識到電子商務這玩意有點意思,陸續上線商品。
要實現興安盟大米規模化、標準化,他們持續在產業鏈下功夫,還打造了科右中旗「數字農場」和興安盟大米標準化示範基地。
「我們的目標不是短期的銷量,而是幫助這個地方把品牌長期打造出來。」 倪利民說,完整了大米產業鏈之後,接下來就要發力品牌營銷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開始投入到「興安盟大米」這個事業裡面來,在淘寶上上線大米。以前在淘寶搜興安盟大米,沒結果,現在去搜有12頁。
阿里也在淘寶興農扶貧頻道推出首焦、手機淘寶首焦、手機天貓首焦、聚划算開機屏等資源位為興安盟大米引流。當然,也包括《益起追光吧》節目的支持。
拍節目的那幾天,喬衛東也在現場。他說,沒想到張睿平時都靦腆的人,竟然從早堅持到晚,不容易。
他認為張睿和《益起追光吧》的出現,是科右中旗脫貧的重要節點,張睿用自己明星的影響力,在營銷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很多問題,「畢竟,要想讓年輕人看個廣告,太難了……」
站在明星身邊的小小「主持人」
在張睿錄製《益起追光吧》稻田插秧活動時,村民吳鐵壯的兒子吳雲龍,作為小主持人參與了活動。節目組和當地村民,都認識這個孩子。
今年剛上5年級的小雲龍特別懂事。村子裡沒有學校,只能到距離35裡的學校,有時需要步行,但學習上一直很努力。
小雲龍的爸爸叫吳鐵壯,沒有讀過書,靠家裡的20畝稻田維生。
他起早貪黑,耕作在自家的20畝口水稻田裡。一年收入不足一萬元,要供孩子上學,還要照顧小雲龍那沒有子女又身患重病的叔叔。他的夢想,就是買一輛摩託車,接送孩子上學……
阿里巴巴來到科右中旗後,在貧困線掙扎多年的吳爸爸,看到了希望。
他東拼西湊又承包了20畝水田,加上自家的20畝耕地一共40畝地,一起加入了「興安盟大米」示範基地,種上了口感好、價格高的中長粒水稻品種。
他在40畝的水稻田中揮灑汗水,這40畝水稻是他的希望,也是他向命運的挑戰。
一年下來,吳家人也終於有錢給家裡添置一個大件:摩託車,吳鐵壯接送孩子更方便了,孩子也能每周都回家。
「以前家裡窮,作為貧困戶心裡總覺得在人前抬不起頭,現在成了村裡脫貧致富的榜樣,兒子能和明星一起參加活動,特別開心,他也成了學校裡的小明星。」
科右中旗全旗有26萬人,有22075名貧困戶,吳鐵壯只是其中一個脫貧代表。
回過頭看,科右中旗的興安盟大米不管從基礎科研到生產加工還是銷售手段,都和兩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量也有提升,全旗4萬五千畝地,年產量2.4萬噸。
這其中,明星脫貧公益活動《益起追光吧》也有一份功勞。微博上,#2019明星脫貧公益品牌計劃#的話題量接近1.2億。
作為扶貧攻堅公益項目中的翹楚,《益起追光吧》還獲得了第一屆網際網路影視文娛盛典暨「飛鷺」文娛之夜—《2019年度最佳網絡公益節目》之稱。
參與興安盟大米脫貧的張睿,也在2020年1月7日阿里公益「脫貧攻堅」公益直播盛典上,被授予公益獎盃和「天壇文創助農大使」榮譽證書……
張睿一直記得小雲龍。在科右中旗短短幾天,這一大一小兩個男孩建立了深厚友誼。
他學蒙語的時候,是小雲龍教的,張睿學會了用蒙語作自我介紹。他知道小雲龍有個小心願——買個新書包,他便遞上了一個小書包。
臨走前,張睿拉著小雲龍的手,努力用蒙語說出了四個字:「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