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的時間,2020年即將結束。
作為一整年的總結,如果要挑選一個關鍵字,你會選什麼?
思考這個話題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由董卿發起並主持的《朗讀者》。
節目在預告片裡呈現了很多難以忘懷的記憶,特別是最後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們可以用很多詞來形容這個2020年,比如團結、奉獻、守護、繼承、溫暖、希望.但如果要找一個關鍵字,毫無疑問,我更喜歡上面所提到的,那道面對困境依然前行的「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十月份,《朗讀者》在三座不同的城市,進行了長達七十二小時的「一平方米」直播活動,以一種別開生面的方式,開始了全新的旅程。
只有一平方米的朗讀亭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廣袤的土地,不斷產生著碰撞和共振。來自五湖四海的普通人,在這裡分享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他們的年齡天差地別,他們的職業豐富多彩,他們的經歷形形色色。
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是一群熱愛生活,努力前行的人。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照亮現實,詮釋著這道不斷匯聚的光芒。
第一個讓我感動落淚的,是在北京朝陽醫院工作的陶勇。今年一月份,因為一起惡性的暴力傷醫事件,在眼科工作的陶勇醫生遭受嚴重傷害。頭中數刀,多處骨折,在重症病房整整治療了兩周才完全脫離危險。可即便如此,在距離受傷一段時間後,陶勇毅然決定艱苦復健,快速回歸日常的工作。來到一平方米的朗讀亭,他選擇了日本盲人音樂家宮城道雄的《音的世界》。溫柔的言語中,你感受不到任何的害怕和後悔,有的只是對自己工作過往的回憶。他說,因為自己是醫生,遇到過很多難忘的患者,這些人所遇到的困難很多比自己還要嚴重,可他們依舊樂觀地面對生活。陶勇覺得自己有這樣的責任,通過自己的堅守和奉獻讓更多的人看到光明。差不多的時間,疫情開始蔓延,武漢成為了抗疫鬥爭的主戰場。
無數不畏艱辛的醫務人員,帶著自己的汗水和勇氣衝到最前線。
受到這些事跡的鼓勵,武漢十一中高三一班,幾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不約而同在高考之後選擇報考了醫學專業。他們看上去還很年輕,可他們已經確定了人生的方向,那就是繼承陶勇那樣的精神,成為像他那樣救死扶傷,與疾病不斷鬥爭的醫務工作者。孩子們在節目中朗讀了《夢想》:「逆風也能飛翔;只要把希望化成力量,奇蹟就會從天而降。我相信,我就是我,獨一無二。勢不可擋;不怕孤獨,不懼風浪。」意外感染新冠肺炎,由於病情較輕,被送到了武漢方艙醫院。來這裡的病人,除了日常用品,帶的最多的就是衣服被褥和零食。黃玉婷有點特殊,由於高三學生的身份,她的身邊還多了滿滿一書包的複習資料。為了讓小姑娘有更好的學習環境,醫院專門在她的病床邊添了張書桌。黃玉婷說,雖然自己生病了,但不能浪費寶貴的時間:「我現在已經高三了,六月份就要高考了,還不到100多天,如果因為生病來方艙耽誤學習的話,就有點對不起關心幫助過我的人。」同樣在武漢感受到溫暖的,還有今年剛出生的「小石榴」。當時是疫情最緊張的時候,由於父母接連被確診,小石榴才出生就被轉入了新生兒重症病房。上千萬的網友通過視頻直播見證了這個可愛小生命的誕生,大家紛紛為其送上自己最真摯的祝福。兩個多月前,還不滿一歲的小石榴和自己的父母來到了第三季的《朗讀者》。那一刻,我對「光」這個字的理解變得更加形象立體。
面對死亡依然堅守的陶勇、 在方艙醫院備戰高考的黃玉婷、繼承夢想的武漢十一中高三學霸班、給大家帶來感動的小石榴、在一座城市留下溫暖的吳桂春、攜手在賽場拼搏的徐冬林劉翠青、為廈門代言的潘維廉以及為了扶貧事業不忘初心的彭志牛和郭子涵。還有很多很多沒來得及出現在這篇文字以及我們視線中的普通人。他們都經歷過痛苦,面臨抉擇,但都憑藉自己的堅持向光前行。
沒有劇本,沒有排練,每一個走進這裡的人,都以自己最真實的狀態傾訴內心的想法。
或歡笑,或流淚,皆是真情流露。
而這,也是《朗讀者》這檔節目一直觸動我的地方。
太多的苦難,太多的回憶,每個人的生命都留下了五味雜陳的印記。他們的故事,共同溫暖了這個冬天,也溫暖了我們的內心。